传统与网络:经济链条内外的一场对话 - 青年E谈 - 李明顺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4 次) 时间:2001-11-07 15:31:44 来源:李明顺 (青年同志) 原创-IT

传统与网络:经济链条内外的一场对话

青年同志/文

网络经济是一个流行歌手,在公众对流行的敏感丧失时,这位明星的辉煌立刻烟消云散,在经济上,人们发明了“泡沫”一词概括了所有的含义。它作为新经济的代表曾经在世界经济并不景气的情况下,坚挺着美国经济的发动机。而911事件的发生,使得本来已经低迷的新经济顿时一泻千里,加速美国经济超常性发展的止步,恰如一个导致颓势顿现的导火线。网络经济受到宠爱时,新兴企业家们都尽量给自己拉回一个网络的概念,而此时,人们尽量在“网络”前退步三尺,全力用一个声音告诉世人“我们不是网站”。

事实上,另外一个方面,网络经济的破灭并未真正触及普通公众对网络的偏爱。有报告显示,全球网民数量还在增加,人们对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依赖性更强。同样,消费者在消费理性日渐成长的今天,不可能再为图一个“新鲜”而尝试并非十分方便的网络购物。传统经济学曾经在舆论的包围下显得非常尴尬。比如上世纪经济学家提出的“收益递减规律”,本从未有人怀疑过。人们相信,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对同一产品,增加投入某一要素,所增加的收益总是先升后降,在达到最高点后就会走下坡。而网络经济却大大地背弃了这一理论,却是投入在慢跑,收益在快跑,出现了“收益递增”,“收益递减规律”仿佛成了昨日黄花。股市的数据变化显示得更为“反叛”,亏损的网络公司市值高得超乎寻常,上市公司的职员对期权的在乎大大地超过了对工资的在意。所有这些当初不可思议的现象现在大多被冷静的加以解释了,多数观点把原因归总于人们对新鲜事物未来乐观的赌博式期望。

基于此,我们已经能够理解,网络经济的破灭,正是期望的破灭。推前一步说,网络本身并未有错,网络与被夸大的网络经济无关。由于网络在明星时代的强大关注力,一下子走进了舆论的中心,这样带动了网络的普及提高,使公众更平易地了解了网络本身的实质与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传统经济代表的道琼斯曾经在火热的NASDAQ前放下过高傲的头颅,降低过入市条件。传统经济与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之间曾经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前者走完了失宠经历,传统经济强者的魅力日益强势,另外,传统经济使用网络进行信息化改造也更受到明显的拥护。然而,由于网络有过明星式的大起大落,难免遭到世人对它的某种成见,甚至在认为网络经济泡沫时,也一棒子打掉了网络本身,在时下的传统经济恢复元气时期,我们发现,很多不了解网络发展整个过程的、不明情节底细的传统商人正在为当初未介入与网络有关的投资沾沾自喜。抛开抽象出来的“网络经济”概念,单击网络本身,到底网络究竟有无利用价值,我们尝试演绎一场传统与网络之间的对话。

一、信息介质,崭新媒体:网络与报纸、电视、广播之间

当媒体第一时间关注网络时,另外一只眼睛也重新审视起自己。网络打破了人们对媒体的先天性的惯性理解,媒体在网络条件下不再单向,发布更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如果我们习惯于看报纸,那么需要了解一下一张日报的大致流通过程,在发行前一日或更早前组织稿件并编辑排版完好,然后打样校对,在凌晨时把胶版送交各地印刷厂印刷,最后通过邮政或其他流通渠道上市。报纸完成一个新闻发布的周期基于此至少是以小时来计数的,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日报新闻大多是“昨天发生”。电视与广播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观了这一劣处,并且电视的图象和声音功能丰富了传媒形式,使受众获得了更大的感官愉悦。无线广播曾经的无处不在,是无力购买电视消费者的一大福音,但现在,电视的高度普及已经使广播听众渐渐减少。这次,网络出来打了一枪,它的优点覆盖了报纸、电视、广播三者的许多所长。首先,网络条件下,新闻的更新已经以分来计,甚至秒。其二,网络在新闻发布环节上大大简化,只需要简单的采集和发布,取消了报纸复杂的印刷和传输过程。其三,网络发布新闻在成本上大大降低,减少了实际物质纸张投入,不必拘泥于版面的限制。

在日益发达的传媒时代,网络被广泛地称呼为了“第四媒体”,笔者看来,如果称呼为“第四媒体”,其不能简单地以为是与“第一(二、三)媒体”的并列,也并非指是带来了一种新媒体形式,根本上来说,它与前三种媒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含关系,而本身又具有个体独立性。它的媒介传播内容和方式上不象前三者之间的那样有绝对差异,比如电视编辑、广播编辑和报纸编辑的工种内容差别还是巨大的。现在,网络已经把这三者融合到了一起,在网上都有三者的体现,可以看网上报纸外,网络广播和电视也都已经流行。比如网上电视,补充了内容形式外,并且已经具备了适时点播新闻的能力突破,网络出现成了电视业的转折点,广播亦如此。所以,简单的说网络为媒体的老几,是很难让人明白网络本身的,这样甚至给对不清楚网络传播的人带来一种理解的错觉,认为网络是划开一条新道走的路,从而孤立了网络。

二、消费方式:传统店铺和网上商店的互认

网络在发展的初期,人们崇尚谈论网络的诞生将减少人力、场地等成本,以至很快网上商店诞生。但刚开始创办网上商店的并非传统销售商,而是一些思维突前的冒险者,他们考虑到的是传统商店的一些现实条件将被大大的优化,比如不必再租赁销售场所、不必雇佣许多售货员、不必担心产品积压、不必拥有巨大销售网络等等。于是,第一批诞生的网上商店一上马就以自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第一个招术就是以低价政策,低于传统销售商叫价,然后宣言点击鼠标就能完成购物,在配送上给消费者以新鲜的诱惑力。但事实而言,效果并非完全按照理想的逻辑进行。

传统店主认为,自己采取的销售行为才是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起码要“所见即所得”,而网上商店低价本身并非完全因为生产力的提高采取的措施,成本降低更是不可思议,高昂的写字楼租金、购买电脑软硬件设备的成本、高素质人才的高额薪金等等都是低价的泡沫,并且网上购物需要配送及通讯等其他边际成本,这些看不见的投资也是现实条件下难以抹合的条件沟壑。所以,经过这样的简单逻辑分析,又一批欲从事网上销售的人们开始回避B2C而尝试B2B了,网上商店B2C倒闭了一大批。

网络销售的思路一定没问题,而是网上商店没能综合现实因素考虑销售改进,传统店主显然看到了这一点,也逐渐把销售分支延伸至网络。目前,很多大型的传统商场或连锁机构就已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这样,传统的商店利用了信息化改造,而网上商店也不必另立门户,避免网上销售的突兀。网络逐渐伸入到每个家庭以后,人们对这方面的体验必然将增加。

三、公开透明集约:传统政府接纳网上办公,降低成本

在经济上,可能很容易给人的感觉是政府行为与经济关联不大,其实不然。国家行政对纳税人进行各种形式的税收总额与经济交易总额总是成正比的。政府办公也不再单是个行政计划的事情,高效廉洁透明公正也必将引入市场经济的一些观念,现在全球化经济下,政治经济学依然占有主流位置,一个国家的政府行政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吸引投资的力度。

许多发达的西方国家在许多政府服务方面都采用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一来政府的办事效率在提高,二来也促进了环保。政府在网站上及时发布任何一个即将公布的消息,传播上不但不受地域的影响,而且电子邮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我国政府也大力提倡和要求各地政府实现网上办公,积极在行政管理上走信息化,并且目前的公务员制度根本上的意图就是打破行政上的官僚制,采取更为程序化办事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政府网上办公取决上,走在前头往往还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在接纳上领先一步的还是发达开放的沿海地区。这些无不说明政府的开放需要经济的思维,比如在网络上,我们通过留言本可以把自己对政府的赞扬或批评意见很快地表达出来,让政府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通过网上的一些程序,普通公民还能直接提交程序化的申请,甚至可以在网上得到回执,这样,政府能通过网络的利用减少人员的支出成本,还能控制经过人手环节的数目,对权力寻租、腐败滋生的几率控制也会大大增强。网络从而可使传统经济的发动机更为强劲。

……

其实,关于网络与传统之间的列表还可以无限的增加下去,但是我们如果总结来看,其根本不变:网络传输信息流。无论如何发展,网络不能发展到让面包从显示器上掉下来。网络之新只是方法上的新,时间上的新,并非完全脱离于我们的思维框架的派生物,而传统经济的传统只是相对的传统,也仅仅是方式上的传统。在网络还属于崭新,在没有因时间的延长和人们麻痹敏感于习惯前,它就有先进可挖。

从电气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信息存在着的价值在人们的意识认识里不断地提升。在工业时代,经济角色里主动地位属于占有生产资料者的。而现在,占有信息者比占有生产资料者往往更具有战略主动。我们清晰地回忆一下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那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并非高端的知识分子,而是具有基本经济意识的信息拥有者,他们处于占有信息多数者的位置,通过与占有信息少数者的经济交易,从中使信息价值在交易中最大化的体现于经济价值里。也就是计划经济时代俗称的“投机倒把”。

那些在地域壁垒、行业壁垒、政策壁垒等之间能游离自如的驾驭经济人士,在信息时代逐渐成熟的今天,其当初优势也日渐减弱。网络的到来,信息量一下子爆炸发展,它使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彻底地实现了信息多点传播功能,使信息更开放而透明,让经济竞争者拥有更好的环境平台,把精力更多投入到竞争的实体中去。网络打击了囤积居奇的暴利机会,扁压了传统经济下的“皮包”公司的生存空间。简单来说,通过网络公布竞争性的价格列表,从而透明了交易关系,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成长。

所以,网络的现实意义是对“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格局提出了挑战,2001年度经济学奖的三位获得者研究的正是“信息不对称”这一现象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他们认为,传统经济学所指的市场万能和自由竞争理论没有考虑市场交换时的摩擦行为,更多的是没有充分研究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高估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的高效率。笔者认为,网络恰好可以照顾到传统经济下的这一弊端,给信息的正常流通打开一个通道。中国加入WTO时期正即,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除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外,还有普遍的对国际经济规则的缺乏了解。而在获取外界信息的所有渠道中,网络无疑是最优秀的。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