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好读本 - 媒体直击 - 申耀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4 次) 时间:2001-11-05 18:07:26 来源:申耀 (稻草人(可可)) 原创-IT

《知识经济》:好读本
——11期《知识经济》读后

■稻草人-可可

刘韧挂帅的《知识经济》已经连续出了三期了,11期《知识经济》中《中关村关系图》、《CNNIC的手》、《大唐的世界宣言》、《电信资费20年》等文章都非常不错,有可读性,读后能让人有所收获。

《知识经济》由于刘韧经手后做了很大的调整,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其杂志本身的运营,广告的销售以及杂志的发行等状况。作为读者,我能做到的只有:对杂志的包装,印刷,定价,版面的设置,以及整个杂志核心的内容做出自己的意见。

《知识经济》改版后,变成了全彩,广告上有所增加,但是,这一期的“XX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XX报”“XX杂志”冲在其中,给人有点不伦不类的感受,因为,杂志本身的定位在新经济高科技以及电信等IT行业上,上了这样的广告,总觉得和杂志自身的品位有点不相符合,这点一定要注意,杂志一定不能变得俗气,只能变得大气。虽然,我知道,新杂志起步阶段,对有广告当然是多多欢迎的,但是也一定要有取舍,“XX公司”哪个广告理应撤消掉嘛,还有,虽然杂志本身和电脑报集团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在自己众多旗下的报纸杂志上上宣传广告,无可非议,但是,既然和杂志本身的定位有冲突,也完全可以避免那样的广告嘛,当然像手机,汽车等广告当然是不拒绝的。我记得在DONEWS里就有人讨论过不是很看好改版以后的《知识经济》,认为知识经济一词已经被说烂,而且光听知识经济会觉得做起来难而且空,但是,既然现在定位已经调整过来了,就完全可以按照现在的思路一直做下去的,完全可以做成《IT经理世界》、《中关村周刊》那样嘛。不但会有市场,而且可能还会受欢迎,因为刘韧做到今天这一步,已经站在了另外一个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的。《知识经济》中《关于我们》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记得在《知识经济》第8期的卷首语上,刘韧曾说过:第一时间直面国际风云,为读者打开国际视野。但是这三期下来一看,根本没有起到直面国际风云,打开国际视野。这可以从三期的国际内容封面看出来。9期上的国际视野乱糟糟的,根本不知道确立的主题是什么,给读者的是些什么,读这些东西能起到什么作用,10,11期有明确的主题了,“华尔街”和“WTO”,但是,没有新意,让人没有读的兴趣,而且更严重的是这些都是靠翻译过来的,XX编译,但是编自何处,编这些东西给读者带来的是什么,都没有明确,很不是清楚。比起杂志的其他文章来看,这简直是冲击,倒退嘛,如果,有的读者就是冲着你国际方面的内容才看杂志,买杂志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内容,会引起别人多大的兴趣,以及增加了多少新的知识。这值得思考,还有,11期上的“传言XX,华润XX”一文,也是不应该出现在杂志上的,毕竟,和杂志本身的定位就不同,而且,写得也实在太烂了,我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编发此问,还有在关于杂志的介绍上,记者栏的高剑是否是高剑巍,还有,本期专栏中“CIO·猴子要站起来”一文写得让人不是很看得懂,文章是否考虑过通俗性以及如果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读了不就是一头雾水了嘛。

版面设置上也可以看出国际方面的内容做得不好,具体要怎么做,当然是《知识经济》编辑部以及刘韧的看法问题。国际方面的内容可以参考《计算机世界》的《职场管理版》。在9,10期上每篇文章结束的那里有“知”字,11期改变成了象形的哪个东西,我觉得挺好,只是可不可以把哪个图标其他的地方弄成黑色,使哪个经字旁更加凸现。

总之,《知识经济》本身的定位和内容还是不错的,至于包装上,印刷,排版上可以参考《南风窗》、《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等比较出色的杂志和报纸。

还是一句老话:为了你的喜欢,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本身也非常希望能进入《知识经济》杂志社,以及向刘韧等人不断学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