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8 次) 时间:2001-11-05 16:57:12 来源:扁豆老哥魏威 (扁豆老哥) 原创-IT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国内外发展趋势与展望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建章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 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五届五 中全会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 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振 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是信 息产业“十五”期间的紧迫任务。
一、国内外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99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4 .7%,考虑到其产品和服务价格下降的因素,实际贡献已超过25%,1995~1998年美国经济 增长的35%要归功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 ,1999年世界电子产品产值已超过12 000亿美元,2000年将达到13 000亿美元。
“十五”期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可望保持6%~8%的年增长速度,到2005年,销售额将达
18 000亿美元。 建国以来我国电子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进入“九五”后其增长速度更呈不断加快之势, 1996~1999年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3.22%,电子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 利税总额、利润和出口值同步增长,四年间年平均增幅分别达到25.96%、24.03%、21.25 % 、19.86%和24.64%,除销售收入外,其余经济指标均提前完成了“九五”规划原定的目标 。按国家统计局口径计算,1998年我国电子行业工业总产值591.0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 工业增加值1120.96亿元,占GDP的1.41%,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4.43%;1999年电子产 品出口额389.7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20%,对GDP增长的直接拉动高达17.59%。20 00年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主要经济指标为:工业总产值10 000亿元(1990年不变 价 );销售收入5800亿元;工业增加值1334亿元;利润总额380亿元;出口额551亿美元。主要 产品产量为:集成电路50亿块;软件业销售额为560亿元;彩电3742万台;微机860万台;局 用程控交换机4657万线;移动通信手机5210万部;彩管4300万只;电子元器件2500亿只。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オ 1.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 电子工业具有最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显, 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 集成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而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生产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 移。发达国家在行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际分工中,无论是新产品开发,还是产品生产 、营销,我国均处在中下层。 另一方面,产业区域化趋势也十分明显,地区内合作不断增强,各国政府为争夺电子高科技 领域的战略优势,纷纷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在国际经济和外交斗争中给予保护。 オ
2.竞争核心发生重大变化,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对市 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 大,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的投入越来越多。 出于开拓市场的需要,各跨国公司都在大力推行本地化战略,纷纷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 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オ 3.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企业模式开 始崭露头角 二战后,出于追逐最大利润的需要,在发达国家,后来在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跨国公司。几 十年来,跨国公司获得了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资金优势,逐渐成为 行业的主导,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进入世界500强的35家电子企业全部是 跨国公司,其营业收入达10 462.15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工业的比例超过85%。跨国公司在电 信等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主导竞争规则势不可挡。 另一方面,全球信息化趋势也使电子信息产业传统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至关重要,人才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中小科技企业在开发创新中的灵活性和重要作用 日益明显,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企业 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已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オ
4.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 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则很难在市场 竞争中立足生存。目前电子产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国外跨国公司彩电产量一般在年产40 0万台以上,长虹的彩电年生产量曾达到800万台,个人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生产规模普遍在50 0万台(万线)以上,彩管主要生产厂1998年产量为440万只~1820万只,片式电阻的月产量 甚至达到100亿只以上。因此入门坎限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竞 争力的产业。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这也是知识经济时 代的重要特点之一。目前,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市场的这一变化, 各种各样满足不同人群要求的产品应运而生,令人目不暇接,柔性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5.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 进入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技术全面展开,目前已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 在通 信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美国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 电视转变,欧洲的DVB(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推广。数字音频广播(DAB )也已进入商品化试播阶段。VCD、DVD、数字音响等新一代数字化产品纷纷上市,发展迅猛 。 网络化是当今社会最显著的变化。信息网络化促进了社会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以信息、知 识和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的转变。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在90 年代得到迅猛发展,预计到2003年互联网全球用户将超过5亿户。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目前智能化已成为电子信息产品、机 电产品、武器装备以及自动控制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21世纪将是智能技术高速发展时期。 オ
6.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美 国、日本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霸主地位是由于它们掌握并垄断着核心软件和关键元器件 设计与生产。例如,美国垄断了微处理器、系统芯片等;日本则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生 产设备以及平板显示器、打印机等方面占有压倒优势。 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我国台湾等,为提高其竞争力,也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关键元 器件。台湾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变迁过程突出地显示了这种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为“单 纯组装”时期;80年代后半期为“设计与半成品组装”时期;90年代前半期为“国际化与大 生产”时期;90年代后半期开始进入“关键部件生产”时期。 从总体上看,我国不少电子产品是对国外同类电子产品的模仿,更多的是直接引进国外 技术,关键制造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基本以引进国外为主,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和配套件仍 主要依赖外国;我国的软件产业刚刚起步,大量关键软件仍需从国外进口,信息安全难以保 证,系统集成能力较弱,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弱小,新型 元器件发展严重滞后,整机设计能力远不能适应整机发展。上述产品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电 子信息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十五”期间将作为重中之重加以发展。 上述发展趋势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如下重要启示: · 抓住国际产业梯次转移的历史机遇,加速发展。 · 加强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 · 适应本地化战略趋势,发展综合性跨国公司。 · 发展规模经济。 · 加大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 · 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新形势,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主要产品市场分析
电子产品日新月异,门类日益庞杂,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前景极为广阔。オ
1.视听产品 彩电:近年来,彩电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1998年产量达3643万台,比1997年增长45.95 %, 销售量3463万台,比1997年增长39.58%。1999年产销量分别为3528万台和3497万台,与上 年 基本持平。彩电出口量近年来也不断增加,1998年和1999年分别达到328万台和567万台。随 着超平 面、纯平面、大屏幕、数字处理彩电等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和农村市场、国际市场的 进一步开拓,未来10年我国彩电产业仍将会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十五”期间,我国彩电 将继续向大屏幕、数字化方向发展。根据预测分析,到2005年我国城镇和乡村彩电百户拥有 量将分别达到116.08台和85.68台,“十五”期间,全国家庭彩电增加量年平均2510万台, 考虑到彩电更新和集团采购的因素,我国彩电国内市场容量约为3600万台左右,年产销量将 保持在4000万台以上,其中出口500万台以上,销售收入达1500亿元左右。29英寸及以上大 屏幕彩电将占50%以上,大屏幕彩色投影电视100万台。 激光视盘机:1998年和1999年产销量均为1000多万台,目前VCD、超级VCD仍为主流产品, 占据了数字影碟机80%以上的市场。随着大屏幕、数码彩电的逐步普及,我国DVD市场已经 启动,1999年产销量约200万台。近来世界上首台具有可录功能的超级VCD已在我国面市,这 预示着VCD及其整个视盘机市场又有了新的生机。“十五”期间DVD将逐步替代VCD成为主流 产品,VCD未来的主要市场将逐步转移到农村,其增长势头将会相应趋缓。预计未来10年影 碟机将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VCD、超级VCD、DVD的产销量将达2500万台, 销售收入400亿元,国内市场容量1800万台。 摄录像机:有线电视和VCD的迅速发展,与录像机的销售形成市场竞争关系,因此录像机国 内市场充满风险。目前我国录像机以出口为主,1998、1999年分别达到794万台和896万台。 估计 未来几年出口量仍将会继续增大,预计“十五”期间年出口量将超过1000万台,产销量预计 也将保持5%左右的速度增长,2005年产销量将达到1400万台。另外,摄录一体机的发展也 非常迅速,1997年产销量分别为23.56万台和24.25万台,1999年产销量均超过50万台,其中 出口41.52万台,年均增长率超过44%。以年增长率30%计算,到2005年,将达到240万台, 产品主要用于出口。预计2005年录像机和摄录一体机销售收入为400亿元。 数字音响: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数字音响的需求开始增长,在我国,1996年带 有各种环绕功能的AV功放内销量约为19.5万台,1997年则猛增近6倍,达117万台,1998年AV 功放的市场需求量达240万台,1999年市场需求量超过400万台,预计到2005年国内市场需 求量将达到1500万台。 “十五”期间,集电视、计算机、通信为一体的多媒体一体机、机顶盒、数字家庭影院、数 码相机、个人手持信息终端等家用数字化、网络化产品也将大量进入家庭。预计2005年视听 产品的销售收入将达5000亿元。オ 〓〓2.通信设备 通信产业是国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进入90年代以来我 国通信产品制造业更以年平均增长30%以上的速度发展。2000年国内通信市场总规模 将达到1200亿元,到2005年将达到2400亿元。 程控交换机:近几年,程控交换机产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997年产销量分别为2607.51 万线和2 659.25万线,1999年产销量分别为3913万线和3891万线,年平均增长22.5%和20.97%。“ 十五”期间,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速度,年产销量将达到4000万线以上,国内市场容量2500 万线~2800万线。 移动通信手机:移动通信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更快,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年平均增长 超过110%,2000年移动通信用户将超过8000万户,2005年移动电话普及率 将接近20%,突破2.5亿户。1997年我国移动通信手机产销量分别为386.97万部和375.19万 部,1999年产销量达2300万部和2310万部,增长率均超过2倍。“十五”期间,手机的产销 量将以20%以上速度快速增长,到2005年,产销量将达8000万部~10 000万部,销售收入18 00亿元,国内市场容量4000万部~5000万部。オ 3.计算机 微机:我国微型计算机产业已连续7年以平均超过50%的速度高速增长,1997年我国的PC机 产销量分别达到138万台和135万台,1999年产销量分别为397万台和389万台,其中出口35万 台,国产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今后几年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产 销量将达到1800万台,销售收入1400亿元,国内市场容量1500万台。 计算机外设和配套件:与主机配套的外设产品的产销量近几年快速增长。1997年显示器产销 量分别为569.6万台和556.5万台,1999年分别为1531万台和1514万台,年均增长63.88%和64 .87%;板卡1997年产销量为255万块和253万块,1999年为1341万块和1329万块,年均增长 超过2倍;电源1997年产销量为175万部和174万部,1999年为276万部和272万部,年均增长 均超过25%。预计到2005年,计算机主要外设和配套件的产销量将达到:显示器5000万台 , 板卡3000万块,电源800万部。预计到2005年,计算机外设及配套件销售收入1000亿元。 4.软件 近几年,中国的软件业发展迅猛。1997年全年销售额达138亿元,软件产销量分别达到81.2 万件和75.5万件;1999年销售额176亿元,软件产销量分别达到316.9万件和251.1万件。软 件销售额增长27.54%,软件产销量增长率均超过1.8倍。“十五”期间,软件及其相关信息 服务业将以高于30%的速度有更大发展。预计到2005年,软件国内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0 00亿元,软件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件。 5.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 集成电路:1997年产销量分别为21.1亿块和21.07亿块,1998年为41.5亿块,年均增长率超 过40%。“十五”期间,将以25%~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集成电路产销量将达 到200亿块~240亿块,国内市场容量将达500亿块左右。 彩色显像管和彩色显示管:彩色显像管1997年产量2037.2万只,销量1971.6万只,1999年产 销量为3262万只和3222万只,年均增长率达26.55%和27.82%;显示管1997年产销量为387. 4万只和412.7万只,1999年产销量为986.4万只和980.2万只,年均增长率为59.57%和5 4.11 %。“十五”期间,彩色显像管和显示管将分别保持10%与30%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预计 到2005年,彩色显像管和显示管产销量将分别达到5000万只,国内市场容量为4200万只和50 00万只。 液晶:在新型显示器件中,LCD发展最为迅速,目前国外已形成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 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在大型LCD市场中,日本厂家占世界市场的85%,1998年达 到9970亿日元。我国近年来生产LCD显示器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八五”、“九五”期间 的重点投资建设,已形成了南、北两大平板显示基地,1997年销售额达到30.6亿元,1998年 销售额为35亿元,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LCD产业加速向外转移,中国LCD产业正面临 着难得的发展机遇。2000年,可超过45亿元,2005年将达到300亿元。 电子元件:1997年产销量分别为854.29亿只和831亿只,1999年产销量达1324.1亿只和1263. 7亿只,增长率为24.51%和23.32%。“十五”期间,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 005年,产销量将达到4000亿只,国内市场容量3500亿只~4000亿只。 片式元器件:片式元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更新换代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电子元器件的发展 主流。 日、美、西欧的电子设备采用片式元器件的平均比例已分别达到70%、50%、和40%。我国 1998年片式元器件产量已超过400亿只,其中片式电容器290亿只,片式电阻器123亿只,片 式器件40 亿只。预计到2005年,国际上85%以上的电子产品将采用片式元器件,届时国际市场对片式 元器件 的需求量将达12 000亿只,销售额为200亿美元,我国对片式元器件的需求总量也将达2000 亿 只,片式化率达到50%左右。预计到2005年,我国片式元器件产销量将超过3200亿只,产值 700亿元。 5.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是实现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电力高效转 换和控制的心脏,对节约能源、实现高速自动控制,推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起着重要作 用。目前国际上功率MOS场效应管(VDMOS)器件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GBT)已发展到第三代产品,目前正在向智能化模块方向发展。国外IGBT年增长率为30%, 预计2000年国际市场需求IGBT及其模块1.5亿只,市场规模为30亿美元,到2005年市场需求 达到5.6亿只,市场规模达111亿美元。我国电子工业系统内电力电子器件产销量1997年分别 为1553万只和941万只,1998年猛增至5967万只和5852万只,增长率分别达到3.84倍和6.22 倍。2000年,IGBT年国内需求量为300万只,VDMOS年需求量在2.3亿只以上,到2005 年,IGBT国内市场需求量达750万只,VDMOS需求量达到6亿只。 预计到2005年元器件和基础类产品销售收入将达4000亿元。
三、“十五”发展思路 “十五”期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主要发展思路为:深化改革,科技兴业,调整 结构,突破瓶颈,产用结合,加速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1.深化改革
抓大放小,重点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推进企业战略性改组,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综合型跨国公司,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 域和重点行业的控制力。 2.科技兴业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重点支持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大新技术、新业务的 开发与应用力度。オ 3.调整结构
坚持以存量调整为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提升产业 的集约度,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地区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搞好统筹规划。オ 4.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 的企业,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品项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 进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オ 5.突破瓶颈
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超常规发展集 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等制约电子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产业,带动全行业快速发展。 6.产用结合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面向 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需要。以用立业,推动制造业、软件 业、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オ 7.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积极推进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系 统装备和服务的能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8.进一步扩大电子产品出口
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引导外资投向,调整出口产品 结构,进一步扩大出口,增强电子产品在国家外贸出口中的支柱地位。
四、“十五”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以3倍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到2005年,电子信 息产业在全国工业系统中将名列前茅,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和 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产业规模将位居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大国之列,整体技术水平将 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1.经济增长目标 到2005年,电子工业系统内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5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工业 增 加值32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2%左右;销售收入15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0%左右,出 口创汇额达到10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15%左右(按海关统计口径)。 2.主要产品产量目标 到200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集成电路200亿块、微型计算机1800万台、移动通信手 机8000万部~1亿万部、彩色电视机4000万部、电子元器件5000亿只(其中片式元器件占8 0%以上)、软件业及其相关服务业销售额2200亿元。 3.投资与效益目标 为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经初步测算,“十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总规模为4000亿元 。 电子信息产业全员工业增加值生产率将由2000年的7.5万元/(人·年)提高到18万元/(人· 年),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比达到1∶4。 4.结构调整目标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逐步形成制造业和软件业及信息服务业协调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争取到2005年,使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占电子产品销售收入的7%,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 营业额占电子产品销售收入的10%;不断提高投资类产品在三大门类中的比例,使信息产业 真 正发挥国民经济装备部的作用。争取到2005年,使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三大门类的比例 调整为45%、25%、30%;使生产要素集约度由以劳动密集、资金相对密集为主逐步向资金 密集和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转移。 产品结构显著提升。产品种类从低档、低质、低价为主逐渐向高技术、高品质、高附 加值发展;产品技术从主要以模仿和引进国外为主逐渐转向自主开发为主;产品发展从追求 数量扩张为主转向注重技术含量和内在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产品市场从国内市 场为主转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从以城镇市场为主转向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并重。 组织结构现代化。企业结构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转变。通过实施大 公司战略和企业间的联合、兼并与资产重组,培育和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举足轻重影响的综 合性大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结合企业专长,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专业化公司;同时引导小 企业生产专业化。逐步形成大型企业为上层,专业公司为中层,大量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小企 业为下层的金字塔式企业组织结构格局;争取到2005年,争取有20余家企业的销售额超过20 0亿元,其中5家企业超过500亿元;企业组织形式完成向符合《公司法》和市场经济要求的 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管理模式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要按地区特点和已有的基础实力,进行引导协调,使产业布局逐步合 理化: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西安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且电子信息产业实 力雄厚的大城市以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建 设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产业基地;在沿海、沿江、沿线电子工业实力 较强、人才荟萃的地区和中心城市,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闽地区以及 深圳、青岛等城市,建立各类专业生产基地,形成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群;贯彻中央西部大 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加紧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优化调整, 重点发展有一定基础和实力且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避免出于赶超愿望而形成的盲目重复建 设,积极推进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企业联合、兼并和产业梯次转移 ,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 5.信息化服务目标 基本满足金融、财税、教育、政府宏观调控、国防等领域对信息系统、装备和服务的需求 。 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作用显著增强,大幅节能降耗,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计算机 管理、生产控制和辅助设计,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结构升 级的主要手段。 满足人民大众对新型家用电子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6.自主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目标 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突破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 网络技术等关键技术和大生产技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显著提高。 企业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出口额超亿美元的重点出 口企业和重点出口产品。
五、发展重点
1.集成电路 贯彻落实国务院18号《关于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精神,以加强 集成电路设计为重点。 坚持集成电路设计与整机开发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整机企业建立集成电路 设计中心,设计开发国内外产量较大的整机产品所需的各种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系统芯 片(SOC)。产品技术水平达到0.18微米~0.25微米,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 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设计开发通用集成电路(包括CPU)。 扩大国内集成电路生产能力,加强工艺、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现有生产线的技 术升级,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增加品种,替代进口,扩大出口。 实施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以及投资机 构在国内建立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2.软件 贯彻落实国务院18号《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精神,以市场为导 向,以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信息安全为出发点,实施软件产业化工程,重点支持自主、安全 的中文操作系统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的开发,重点推进大型系统软件产业化,大力支持技术 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文处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的开发与生产,积极 开发嵌入式软件系统和家庭网络软件。 改进软件的传统开发方法和管理方式,推进以构件为基础的软件工业化生产。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参与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社会服务。重点支持 工商财税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CAD/CAM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金融保险 商业软件、教育娱乐软件、病毒防治软件、网络软件的开发生产。积极支持开发系统集成软 件,增强重大系统工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的能力,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大力鼓励软件出口,建立国家软件出口中心,推进软件出口;积极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和品牌的软件,扩大国产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份额。加强对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CMM)的 管理。オ 3.新型元器件 以元器件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电子整机本地化率为目标,发展片式化、微型化和多功能化 的新型元器件产品,加强新型元器件和新型显示器件的开发,以适应新一代数字技术产品发 展的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提高技术质量,扩大出口,使我国成为世界电子元器 件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重点支持中高分辨率彩色显像管、新型投影显示器件和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片式元器件、 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混合集成电路、绿色电源、高频率器件 、新型机电元件及组件等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同时积极支持电子专用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4.电子专用设备、仪器 以实现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核心战略性产业自主配套为目标,重点支持微电子专用设备 、电子元件生产专用设备、真空电子器件专用设备的生产开发和生产。 重点开发生产量大面广的通信、计算机、电子视听等整机类产品生产用关键设备和整机联 装设备,提高国内装备能力。 大力开发生产工模具、综合在线测试设备及测量仪器。 5.通信产品 (1)移动通信产品 组织实施GSM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专项、CDMA技贸结合专项,使国内自主品牌的移动通 信产品成为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加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标准与体制的制定,推动数字集群通信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2)光通信产品 大力发展密集波分复用设备(DWDM)、光同步数字系列设备(SDH)等光通信产品,加大光 层面产品(光交叉连接设备、光数字分插复用设备、光交换机等)的开发与产业化。 (3)接入网设备 重点发展光纤接入网设备,积极发展无线接入网设备,满足国内用户接入网络建设的需要。 (4)IP网络设备与产品オ 6.计算机与网络产品 为适应信息网络迅速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具有自主品牌的高速路由器、服务器、网络交 换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等网络产品及网控、网管系统的开发、生产。 围绕微机和便携机的规模生产,重点发展与计算机配套的硬盘驱动器、主机板、非击打式 打印机、新型输入输出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提高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 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生产计算机、通信、家电技术互为融合的数字化产品。オ 7.数字视听产品 大力推动和引导数字技术在模拟视听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加速视听产品由模拟向数字化的 转变,是“十五”期间我国视听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加快数字电视技术体制和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集中力量突破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 数字压缩编解码芯片、中分辨率彩管、大屏幕彩色投影管的大生产技术,积极推进数字技术 处理电视、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有线电视产品、数字卫星电视产品的发展,为我国数字电 视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实现关键件(包括机芯、激光头、光学组件、编解码芯片等)的产业化为突破口,面向 国内外两个市场,加速数字光盘产业的发展。 加快DVD、数字家庭影院等新一代数字音响产品的开发与规模化生产。配合国家数字 音频广播发展计划,积极推进数字音频广播(DAB)发射设备和接收机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 。オ 8.应用类电子产品 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装备部、服务部和电子信息技术倍增器的作用,加 快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1)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 能源、交通、机械、冶金、纺织、轻工、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应用,围绕增加品种、改 进质量、扩大出口,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 优化,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重点发展能源电子、汽车电子、交通 电子、航管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等量大面广、拉动作用较强的电子应用产品、软件与 系统,积极推进IC卡及其相关产品与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 服务的能力。 (2)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政府管理、科学、 教育、文化、金融、保险、财税、贸易、医疗、游泳等第三产业及农业等各行各业的推广应 用,促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加快信息化集成,促进领域信息化。围绕网上应 用,催化出 一批新的产业化服务。面向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推动信息产业与有 关文化结合。 (3)推动企业信息化
促进数控系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CAD/CAM,计算机辅助工艺,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等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 与现代管理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信 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 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4)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各行各业发展其他电子应用产品
六.结构调整重点 1.国企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体。“十五”期间,要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制定的《国 有企 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南,打好国企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攻坚战。 ィ1)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明确产权关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成公司制改制。 对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企业实行国有独资经营,对那些军民两用的企业和对 行业发展影响重大的重要骨干企业采取国家控股经营,其余企业改制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股 份制公司。 建立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运行机制、用工制度和分配机制。 (2)推进企业战略性改组 建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新产品开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发展规模经济,加 快产品结构升级。 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优胜劣汰,鼓励绩优企业对微利、亏损企业实行兼并、 联合,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跨国公司;进一步搞活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使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大、中、小企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 发展。 继续积极推进大公司战略。加快大公司的发展壮大,使之具有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的能力 、规模化生产的能力、系统集成的能力、综合服务的能力和国内外市场开拓与竞争能力,在 全行业中真正起到技术开发生力军和出口创汇带头兵的作用。支持自有品牌的名牌产品的发 展。 坚持有进有退的发展方针,调整电子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在确保国有经济在重点行业和 重点企业中的控制力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分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国有中 小型企业。 (3)加大对国有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优势企业的支持力度 补充国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本金,对确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实行优惠税收政策, 对企业研究开发试验费用的税收实行扣除制度。 对债务负担较重但其产品市场前景好的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 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重大科研项目实行政府补贴和资助制度。通过补贴、委托费等形式 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提供财政扶持或由政府提供全部费用。 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其股票优先上市。 建立开拓国际市场准备金。通过退税、减息或直接补贴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给予资金支持。 扶优扶强。大力支持行业排头兵和优势企业发展规模经济、进行产品技术升级,巩固其 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4)营造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避免不正当竞争,打击走私,反对倾 销。 (5)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 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家培养、选聘、考核、资格认定制度,营造有 利于企业家发挥作用和才干的舆论环境,建立完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 机制。オ 2.产品及技术结构 (1)优先发展的产品与技术 重点解决瓶颈。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等基础类产品是制约电子工 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应给予重点支持扶植,尽快使之发展壮大。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中 文操作平台、系统集成软件和安全软件;0.18μm~0.25μm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产 业化 、片式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数字光盘产品的关键件、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敏感 元器件、新型光电组件及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的开发与生产。 大力扶植支持新兴先导产业。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是电子行业新兴的先导产业,其技术 含量高,产品收入弹性高,增长速度快,对其它产业带动效应大,应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 扶植,促进其尽早成为电子工业新的支柱产业。重点支持64位以上微机和便携微机、高速大 容量硬盘驱动器、激光打印机、移动通信产品和系统、光通信产品、接入网设备的规模化生 产,积极支持超高速并行集群式计算机和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与系统的开发研究。 大力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网络产品及系统的开发。包括服务器、高速路由器、网络交 换机、IP设备等。 积极支持新一代数字视听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主要包括:数字电视、大屏幕投影电视 、平板电视、数字电视机顶盒、DVD、数字家庭影院等。 支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技术融合产品。 (2)改善提高的产品 在我国电子行业中,视听产品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电子工业的支柱产业。其 中彩电是国民最为骄傲的行业之一。经过“八五”国产化攻关和近几年的进一步发展,我国 彩电年生产能力已达4800万台,跃居世界第一。近两年彩电产销量已超过3500万台,出口50 0万台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 但国产彩电远未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核心技术,许多关键生产技术设备仍要由国外引进,在IC设计、新一代数字电视、平板 显示电视等新一代电视开发方面与国外同行有一定差距。许多关键器件如IC块、超平面大屏 幕彩管仍主要依赖进口。我国是彩电生产大国,但远非生产强国。 从未来市场发展看,彩电的城镇百户拥有量已达105%,老式产品今后将难有销路,亟 待开发推出新一代彩电。未来5~10年内,数字电视将逐步取代现行模拟电视。彩电行业要 抓住这一商机,积极跟随国际发展潮流,不断推出适应未来电视制式的过渡产品和全新数字 电视;农村目前彩电普及率不高,市场潜力较大,关键是要开发出适合农村特点的功能简化 、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也是彩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今后要加大彩电行业结构调整力度,使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争取到2005年使彩电生 产主要集中在5~10家内,每家生产规模超过300万台。同时增强企业开发创新能力,不断推 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赶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使彩电工业更加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彩电行 业的生力军。 影碟机是视听行业新崛起的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很短时间内很快成为热 点产品,并基本将外国品牌挤出了中国市场。 VCD行业是以遍地开花方式发展起来的,现有生产企业380多家,但真正在市场上有作为的只 有十余家。VCD产业是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成长起来的,价格大战、广告大战愈演愈烈,新 产品不断推出,超级VCD面市不久,DVD已成为当前市场宣传的热点。与此同时,行业监督调 控手段总体乏力,市场竞争规则亟待规范。 影碟机生产基本都停留在整机组装阶段,其关键部件如解码板和机芯制造主要掌握在外 国公司手中,远未形成完整的产业。 要加强对影碟机产业的宏观调控,重点支持引导关键配套件的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壮大影碟 机产业。同时积极跟随世界发展潮流,加快完成VCD向DVD产业转变。 (3)限制发展的产品与技术 限制发展弱小落后产业,及时淘汰落后技术,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 加速传统的模拟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过渡,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为界,限制黑白电视机和普通彩电、彩管、录像机及其元器件的生产,限制32位以下微机产 品的生产。 限制现有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项目。主要包括: · 25英寸及其以下彩电、彩管、彩玻; · 15英寸以下彩色显像器、彩色显像管及其彩玻; · 录像机、摄录机; · 普通元器件; · 微波炉用磁控管; · 普通程控交换机; · 普通音响产品等。 (4)逐步淘汰的生产能力、设备和技术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淘汰普通铅酸电池、锌锰电池、镉镍电池以及采用氟利昂清 洗等对环境污染大的产品和工艺。 及时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及其生产能力、设备和技术。如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大 的普通元器件,模拟交换机、黑白显像管等。 逐步淘汰不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缺乏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生产设备。
561亿美元。
2惫ひ祷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把加快发展 信息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制定和实施信息技术长远发展战略计划,是各国政府加速信息技术发展、增强经济 竞争力、争夺技术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如美国的Nil,GII,NGI及IT2计划;日本的电子信息 技术研究开发基本计划;欧洲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韩国的“IT2000”计划;新加坡的 “IT2000A智能岛”计划;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超级通道”计划;菲律宾的“IT21”计划等 。
3比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业(含咨询 业)的从业人员将超过制造业,附加值的主要来源一是技术,二是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是制造与服务的结合;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是大市场、高技术和数字化;企业结构调整集中表 现在并购活动,2000年一季度,全球范围内的购并活动已达11 660亿美元。
4笨萍冀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IT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而技术进步则源于高额的R&D投入。跨国公司均视“创新为企业的 生命线”,其R&D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一般都在5%以上,如Intel公司为102%(1998年, 下同);HP公司为73%;加拿大北电网络(Nortel Network)为142%等等。有效的研究开 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Intel公司1999年营业收入294亿美元,纯利为73亿美元,其销售 利润率达249%;HP公司1999年销售收入4825亿美元,其中2/3为近两年推出新品所占的 份额。
5笨绻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二十余年来,跨国公司为推进其全球化战略,先是从销售本地化过渡到制造本地化,进 而又转向技术、人才本地化,其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纷纷在境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1998年 5月,Intel公司在北京建立Intel中国研究中心,5年内将投资5000万美元,从事IC、CPU架 构、计算机平台和新兴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工作;11月,Microsoft公司宣布成立微软中国研 究院,在未来6年内投资8000万美元,开展基础研究,重点为中文环境下计算机易用性研究 。此前,IBM,Fujitsu等业已在中国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
6比砑、芯片和网络产品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软件是枢纽,它们是IT产业的命脉,可以说无处不在,而网络产品 则是推动Internet服务的主导产品。目前,芯片的世界水平已达到:实验室研究007微米 ~01微米,开发01微米~013微米,制造018微米~025微米。近期,Intel正与政 府合作开发005微米~007微米级水平的芯片。
〓〓(二)产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1笔谐」┣蟾窬址⑸了根本性变化
商品短缺状况基本改变,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不少电子信息产品供过于求、库存增加、销价 下跌、效益衰减、竞争加剧,产业的发展受市场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2倍嗍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
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中的消费类产品继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如彩电、录放像机、VCD等; 投资类产品中的程控交换机、电话机和PC机等也出现供大于求。供求矛盾已从总量矛盾发展 到结构性矛盾,既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又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产非所需,求不能供。
3惫内市场国际化,竞争加剧
世界各大跨国公司通过产品销售或建厂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在计算机、网络、软件、通信 、数字化产品等多个领域,国际竞争国内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使得国产电 子信息产品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一定的威胁。我国加入WTO在即,市场开放程度将越来 越高,国内品牌产品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4本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利益调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滞后、债务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经济效益低下。
5蔽鞑看罂发战略启动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产业转移、技术转让、对口支援、联合开发等方式,促进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6贝统产品(包括PC)进入微利阶段
内需不足,供过于求,竞争加剧,使多数电子信息产品进入微利阶段。按1999年企业利润与 销售收入相比,联想为24%(计算机)康佳475%,创维077%(彩电);新科11%,万利 达466%(视盘机)。お
三、WTO涉及信息产业的相关协议和条款
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目前共有135个成员,占世界贸易总量65万亿 美元(1998年)的90%。WTO的宗旨是开放市场,互惠互利,公平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 自 由化,它们体现在无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互惠、关税减让、取消数量限制和 透明度等基本原则中。乌挂圭回合部长级会议以后,在WTO框架下出台的、与信息产业相关 的主要协议有:《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s,简称GAT S,1994年4月,摩纳哥)、《信息技术协议》(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简称ITA ,1996年12月,新加坡)、《基础电信业务协议》(Agreement on Basic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简称ABTS,1997年2月,日内瓦),此外,技术中立原则体现在上述协议的有关 条款中,而正在议决中的关于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新规则也与信息产业直接相关。
〓〓(一)信息技术协议
1996年12月13日,在新加坡召开的WTO部长级会议上,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29个WTO 成员国和正在申请成为WTO成员的国家及独立关税区就扩大信息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达成一 致意见,签署了《关于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的部长级宣言》,提出从1997年7月1日至2000年1 月1日分期削减IT产品的关税,并规定当所有参与方的贸易额占全球IT产品的贸易总额(1996 年为6212亿美元)90%以上时,宣言正式生效。1997年3月26日,占世界IT产品贸易总量925 %的40个参与方在协议上签字ITA协议正式生效。ITA所列的产品范围包括:计算机产品及网 络设备(CPU、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硬盘、局域网和广域网设备、多媒体开发工具、机顶 盒等)、电信产品(电话机、交换机、移动通信、可视电话、传真机、广播电视传输和接收设 备等)、半导体及半导体生产测试设备、科学仪器(测量检测仪器、分色仪、光谱仪、光学射 线设备、电泳设备等)和其他(文字处理机、POS机、绘图仪、计算器、印刷电路等)共5大类2 00余种产品和设备。
ITA规定参与方在1997年7月1日前约束IT产品的关税并自此日起分四个阶段削减关税,至200 0年1月1日实行零关税。为吸引更多的国家(地区)参与,经过谈判,同意少数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将部分IT产品零关税的实施期延长到2005年1月1日。中国政府已承诺,加入WTO后, 在2003年1月1日前,取消2/3IT产品的关税,到2005年1月1日,IT产品实行零关税。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
1994年4月15日,在摩纳哥的拉日喀什市举行的GATT乌拉圭回合部长级会议上,125个缔约方 正式签署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共6章29条款和8个附录,其中包括电信服务和基础电信谈 判。该协定的主要内容为最惠国待遇、透明度、消除贸易壁垒、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在 GATS中,对有关基础电信业务监管框架作了定义,如用户、基础设备、主要供应者等,同时 就竞争保障措施、互连、普遍服务、许可标准的发布、独立监管机构和稀缺资源(如频率、 号码、地址等)的指派和利用等作了说明。我国政府承诺,加入WTO后,将逐步取消多种服务 领域内的大部分限制,包括分销、银行、保险、电信、会计和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与商务 和计算机相关的服务;承诺加入基础电信协议和金融服务协议。
〓〓(三)基础电信业务协议
1997年2月15日,69个WTO成员方在日内瓦签署了ABTS,并定于199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目前 ,共有72个成员方同意对外国公司开放国内市场,承诺开放的市场额占全球市场总额(8000 多亿美元)的93%。协议所涵盖的基础电信服务包括:声讯电话、数据传输、电传、电报、传 真、私人线路租赁、固定和移动式卫星通讯系统及其服务、蜂窝电话、移动数据服务、传呼 和个人通讯系统服务。ABTS至少起到两个作用:在新兴市场,它促进了电信业的改革;在发 达国家,它加快了迈向电信自由化的步伐。ABTS的达成,标志电信开放已成为国际潮流。
我国政府已承诺,加入WTO后两年,将允许50%的外国普通股本参与经营增值业务和寻呼服务 ;允许49%的外国普通股本在5年内参与经营移动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在6年内参与经营国 内服务和国际业务,E瞞ail、在线信息、EDI、Internet均归到增值业务项下。
〓〓(四)技术中立原则
技术中立原则体现在GATS和ABTS的相关条款中。技术中立原则是指,一旦WTO的一个成员方 允许对方进入某个领域(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入方采用的技术就不得加以限制。在 1997年1月16日WTO基础电信小组主席声明中就提出,进入对方的基础电信服务,“可以通过 任何技术方式提供(如有线、无线、卫星)”;在基础电信业务框架下,关于互连的承诺为“ 确保网络上任一技术可行点与主要供应者互联”,“互连应在非歧视的条件(包括技术标准 和规范)”下提供。技术中立原则意味着一旦加入WTO,就不能用技术标准或规范来设置贸易 壁垒。
〓〓(五)其他
加入WTO以后,影响信息产业的其他规则和协议还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 ent on Trade睷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等。TRIP S 要求签约方对版权、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软件等进行最低限度的保护。近期,工业化国家 又将屏蔽产品(Maskworks)和数字化版权列入其中。屏蔽为掩码技术,芯片布线工艺,协议 规定禁止制造和销售直接仿制竞争对手晶体管布局的芯片,期限10年。数字化版权包括计算 机程序;代码(文字要素);用户界面、菜单和命令、屏幕显示(以上3项为非文字要求);其 他数字化版权,如CD、DVD、HDTV、Internet等。お
四、我国主要电子产品竞争力分析
加入WTO,对产业所产生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我国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计算机
我国现有计算机整机企业93家,生产能力830万台,其中年产量10万台以上的8家,占总产量 的81%,有半数以上整机厂产量在1万台以下。1999年国产品牌微机产量达到405万台,国内 市场占有率72%左右。截止1999年12月,我国计算机社会拥有量为1600万台(每千人13台)。 我国计算机工业以微机生产为主体,形成了整机、外设、应用产品、零部件及消耗材料等四 大类产品生产配套体系。微机、服务器、显示器、打印机、终端、硬盘驱动器、磁头、板卡 、键盘、电源等产品已形成规模生产能力,许多产品大量出口。1998年出口微机345万台 ,显示器5205万台,板卡452万块,硬盘驱动器290万个,全年计算机类产品出口额为64 7亿美元,占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2512%,进出口贸易顺差为415亿美元。由于计算机市 场开放较早,Compaq,DELL,HP,IBM等主要世界电脑厂商早已在国内设厂,而计算机产品的关 税近几年不断调低,可以说,国内计算机厂商与跨国公司已基本处在同一环境中竞争,也使 国产机的技术性能提升基本与境外同步;另一方面,个人电脑中的CPU、操作系统软件全球 基本上都由Intel公司和Microsoft公司(及AMD公司)提供,而我国尚有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 ,加入WTO后,将会有更多的市场机遇,有助于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但对那些规模过小 、技术落后、质量低下的企业必然会形成冲击,甚至可能被淘汰出局。
〓〓(二)通信产品
通信设备与产品制造业是我国近5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局用程控交换机是我国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规模相对集中,国产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8%。程控交 换机的出口市场尚未打开,1999年出口为1162万线,占总量的3%。鉴于国产程控交换机已 有自由知识产权,且具有价格、技术、服务的相对优势,加上我国已不再进口程控交换机, 入世后,不仅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反而有助于出口。电话单机是我国的强项,现有70多家制 造企业,生产能力3252万部,1999年产量为3652万部,向8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2327万部, 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一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话机生产国和出口国。对于手机市场,我国 手机用户近几年每年以成倍的速度翻番:1996年为685万户,1997年为1323万户,1998年为2 498万户,1999年达4324万户。移动通信每年有200多亿元的市场份额,其中绝大多数被境内 生产的国外品牌所垄断。国内已有10家企业开始研制生产手机(波导、科健、厦华、东信等) 。移动通信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尚未有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由于手机更新速度快,而我 国企业的研究开发滞后,国产品在近几年内尚难以与跨国公司竞争。加入WTO,境内外新产 品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对国产手机的影响不言而喻。
〓〓(三)彩电
我国现有彩电生产企业87家,生产能力7028万台,1999年生产3528万台,占全球彩电总产量 135亿台的261%,已成为世界彩电生产的第一大国,且使国产品牌彩电的市场占有率达 到815%。近几年,彩电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生产规模开始形成。1999年产量超过10 0万台的企业有10家,生产彩电2250万台,占总产量的64%,其中排在前三位的生产量分别为 :长虹630万台,康佳591万台,TCL502万台,三家产量已占总量的481%。目前,我国彩电 生产所需的芯片和少数关键元器件仍依赖进口。国内彩电生产过剩,库存增加,出口已成为 当务之急。加入WTO后,一方面,由于取消关税将使进口元器件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则可 改善我国彩电的出口环境。目前我国彩电出口量占生产量的比例较低(113%),其中一个重 要原因是欧盟对我国企业征收高达446%(1995年起)的反倾销税,以致基本堵住了我国彩电 对欧洲的出口(欧盟市场每年进口量约1200万台~1500万台)。加入WTO以后,将可以对等地 位来 寻求解决方案,也必然会扩展我国彩电产品的国际市场,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加入WTO亦有 不利影响,由于机芯、显示器件等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需要高价进口,自主开发又滞后于国 际产品更新,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彩电业的微利状况将难以改变。
〓〓(四)音响产品
1999年我国各类音响产品(包括收录机、组合音响、激光唱机、环绕声家庭影院系统等)的产 量超过3亿台,大多出口,成为我国最大宗的外贸商品之一。由于这些产品技术较为成熟, 人工费用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稳定的份额,加入WTO后,对这些产品并无负面影 响,相反,降低关税、国民待遇、取消配额等将能提高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电子元器件
从1979年开始,我国电子元器件已有批量出口。1998年,我国电子元器件出口额达649亿 美元),占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26%。其中大宗出口产品有:微特电机(116亿美元),电声 器 件(930亿美元),印制电路(950亿美元),半导体器件(773亿美元),电接插元件(63 亿美元),电容器(39亿美元),磁性材料与器件(34亿美元)。我国的扬声器、传声器、 送受话器、磁头等产品的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40%。加入WTO后,将有利于这类产品参与国 际竞争。但另一方面,新型元器件(如片式元器件)将继续以引进生产线为主。
〓〓(六)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和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目前我国已形成6家芯片生产骨干企业、10多个封装厂 和20余家设计公司。1999年生产能力351亿块,生产246亿块,销售247亿块,而实际 需求约150亿块左右,高档芯片90%依赖进口。总的来说,我国集成电路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有 相当大的差距;产业规模只占全球的08%;国内需求自给率约为10%;大生产技术落后2代 。除了909工程以外,上技术档次和规模的企业较少,其核心技术和产品市场基本上掌握在 跨国公司手里。对于这种我国重点扶持而资金、技术、市场又不占优势的行业,降低关税或 取消非关税壁垒,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但对整机厂来说,由于免除关税将使所需要的芯片 成本降低。
〓〓(七)软件
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枢纽,目前已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并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我国软 件市场规模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1999年,软件销售额为176亿元。就全球范围而言,目前 我国软件销 售额占世界总量不足1%,基础软件基本上为国外产品,国产软件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到40 %,进入国际市场的软件更少。加入WTO后,完全放开软件市场,将对正在加快发展的中国软 件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软件开发应是华人的强项,近期,我国政府已正式出台“鼓励软件产 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将会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
〓〓(八)网络产品
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产品(如网络计算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集线器等)和Internet家电 (也称信息家电,如上网机顶盒、连网游戏机、HPC、PDA、专用连网控制等)。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具备网络互联、路由管理、带宽优化、防火墙等功能的路由器在国内已通过设计生产 鉴定,调制解调器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中继器、集线器、网桥等网络产品也相继在国内开 发生产。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这些领域仍存在很大差距。加入WTO,网络产品实行零关税 ,境外同关产品将依赖它们在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占领中国的市场。因此 ,加入WTO将不利于这类产品的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加入WTO以后,对技术较为成熟的产品,如彩电、微型计算机、程控交 换机、音响产品等,机遇大于挑战;部分电子信息产品可能受到冲击,包括:长期受关税和 许可证管理保护的产品(如彩管等);技术创新薄弱和缺乏知识产权的产品(如软件、专门芯 片等);处于起步和成长期的产业(如通信产品、网络产品和新型元器件)。お
五、加入WTO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加入WTO,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生的全方位的影响,其范围将包括基础产品。整机直至 行业管理和企业运行机制。
〓〓(一)发展机遇
1.加大开放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增长95%的速度快速发展,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7%,已 成为全球第十大贸易国家,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推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入W TO,将标志我国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但我们受益,也使国际贸易 伙伴受益。据我国海关统计,1998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近550亿美元,相当于1979年中美建交 之初的22倍。美方统计表明,双边贸易额20年增长了35倍。国际社会看好中国,是因为改革 开放使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实行过度保护政策的印度(WTO成员)相比,50年代 两国的经济总量相差无几(约为3%);80年代初期,中国高出印度56%;到1998年,我国经济 总量已是印度的22倍。就电子信息产业而言,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近一半。此外, 中国经济20年来,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在较长的一 段时间里,我们仍需要西方的技术、设备和市场,需要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之中,这样才能继 续加快经济的发展。オ
2.将使我国有权参与制定相关的规则和协议,进而处于主动地位
中国之所以在诸多对外贸易事务中经常处于被动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未能参与制 定相关的国际规则,包括在“最惠国待遇”、“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问题上不断受人 牵制。加入WTO后,一些国家对我国设置的贸易障碍将会部份取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歧视 性行为也会得到抑制。同时中国将变被动为主动,可以从本国利益和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有 利于本国仍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建议,从而为我国争取应有的权利。由于WTO作为现存 的、对世界贸易起主导作用的国际体系,其作用日益明显,我们的策略应是去修正这个体系 ,而不是游离于这个体系之外。オ
3.加入WTO,将促进国内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生产和消费双 方受益
目前,国企改革与发展已经到了攻坚阶段,需要新的推动力予以促进。加入WTO,取消信息 产品关税,将使国内企业全面进入国际竞争。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希望胜出的企业要 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服务水平,以增强竞争能力。而那些体制僵化、管理混乱、缺乏创新、没有支柱产品的 劣质 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加入WTO,引进国际竞争机制,在巨大压力下,将促使我国多数IT 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并将最终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提高质量服务水平,降低售 价,会使消费者得到实惠。这样,多数生产企业将得到提高与发展,消费者将在品种、价格 、服务等方面受益。オ
4.对目前出口已占较大比重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入WTO可使其获 得更好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一些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占其销售额的比重较大,并且已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加入WTO后,可以使该类产品获得稳定的出口环境,将消除过去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并税 降为零,外贸经营权将会进一步放开,更多的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并直接获得出口 利益。
オ
5.使以进口原材料和元器件为主的整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新的发 展契机
加入WTO后,进口产品关税逐步降为零,大批原材料的进口价格相应降低,这将使靠进口原 材料和元器件为主的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我国的PC业、 家电业,所需芯片85%依赖进口,加入WTO,降低芯片的进口成本,将为我国这些行业的发展 带来新的机遇。
6.加入WTO,可以遏制IT产品走私活动,消除“隐形市场”
不少信息技术产品由于体积小、价格高,走私严重。多年来我国一些信息产品的国内市场有 相当份额被走私品所抢占,如集成电路走私品几乎占领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电视电路“ 水货”所占比例达179%,收录机电路“水货”高达463%,而通信和计算机产品“水货 ” 电路所占比例分别达到57%和287%。导致走私加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大陆有庞 大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海关代征增值税,走私主要是逃避17%的增值税。在 庞大市场、高额利润诱惑下,一些厂商自然希望通过逃税而从非正常渠道输入商品。这样, 使得国内市场既被国外厂商所抢占,国家又损失了税收,导致双重损失。我国加入WTO后, 多种信息技术产品关税降为零,大批原来靠走私进入中国市场的信息产品将从“隐形市场” 走到“公开市场”,既可以保证用户的利益,又可以使国家不再遭受损失。
〓〓(二)消极影响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近几年生产成本上升较快,而自主开发新品的能力又 较差,加入WTO,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1999年我国电子工业全行业的销售收入为4300亿 元人民币(约合520亿美元),不到IBM(87亿美元)的60%,也低于AT&T(623亿美元)。我国信息 产品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 品几乎不具备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相抗衡的能力。另一方面,录像机、复印机、大屏幕彩电 及彩色显像管、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等,几乎都是靠国内优惠政策发展起来的。我国高 新技术产品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慢,在生产规模、成本、质量、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发达 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入WTO,势必会对我国的信息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オ
1.享受国家特殊优惠和保护政策的“幼稚”产品,加入WTO将 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由于我国电子工业起点较晚、基础薄弱、规模不大,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给予了经 济上的优惠扶植和进口保护的特殊政策。在进口贸易中,国家对一些重点产品以特殊进口保 护,如对彩管、表面贴装设备、光盘生产设备等,通常高关税、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 度、政府补贴等措施加以保护。加入WTO后,意味着我国关税降为零以及非关税措施的减让 ,会对这些产品产生较大的冲击,不少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威胁。オ
2.低价位电子信息产品进口增加,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加入WTO,实行零关税,国外电子信息产品将以其低价位、高质量的优势大批量进入中国市 场,这一方面会引发国内产品价格的下降,导致国内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国内企 业的库存增加,经营困难。如片式元件,近10年来发展迅速,工业化国家的元件片式化率已 达80%以上,而我国该比率仅为20%。截止1997年底我国已先后引进生产线43条(其中片式陶 瓷电容器14条、片式电阻器15条等),但大多均达不到合理的生产规模。由于产量小、成本 高(人工费和材料费上涨快)、售价低,效益普遍低下。加入WTO后,这类产品的发展受到冲 击在所难免,使本已开工不足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可能会出现第二轮的职工下岗 ,形成社会问题。
〓〓3.加入WTO,短期内将会出现电子产品外贸逆差
目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方式结构不合理,89%左右为来料和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仅占9 4%;出口企业结构不合理,三资企业占726%,国企占261%;出口地区结构不合理,60 %左右集中在亚洲地区,美国市场占249%。加入WTO后,一方面,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在几 年内,进口量增加,而出口额可能下降,导致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在放开经营的环境下, 外贸出口结构性矛盾会导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秩序的混乱,国内市场低价竞争竞销的现象同 样会出现在对外出口市场上。オ
4.高技术产品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差距有可能拉大
在高技术产品领域,包括网络产品、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 方面,总体缺乏国际竞争力。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和有关经济部门已采取诸多措施(如专项政 策)扶持它们的发展,但目前大多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相关政策保护。加入WTO后,境外高 技术产品可能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产品,技术成熟、质量可靠,价格适中,相比之下 ,刚进入开发期的我国同类产品就缺乏竞争力,集成电路、彩电、手机等产业可能会出现第 二次引进高峰,国内高技术产业将面临新的挑战。オ
5.加入WTO,信息产品贸易实现自由化,国家安全可能面临威 胁
短时间内加入WTO,不断开放我国信息技术市场,将会影响我国的国防、经济、信息、金融 和文化安全。从我国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与西方工业化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入 WTO,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制于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国家安全将受到影响。オ
六、加入WTO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结构调整
要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企业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应加快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地区 经济结构、技术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旨在尽快形成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国际品 眚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而关键在于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认真分析我国产业的强项和劣势,继续发挥我国已形成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优势,使之成为在 国际分工中的整机生产基地,同时要加强研究开发,倡导联合攻关,掌握关键技术,推进技 术创新,加快新品开发。
〓〓(三)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高技术产业化
人才、创新、风险投资、高技术产业化是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四大要素,这可以说是一条国 际经验。为此,企业要成为科技开发和投入的主体,大中型电子企业都应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要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企业R&D的费用战销售额的比例应逐步增加到4% 以上。
〓〓(四)研究国际规则,制定相关措施
一方面应尽快清理与WTO原则不相符的法规、政策与规章;另一方面要加快制定符合国际规 则的相关措施,如制定《反倾销法》,以保护国产品。同时要着手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 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对软件产品的登记管理;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关 键产业(如软件、集成电路等)的增值税超过3%~6%的可即征即退;实行政府采购政策,制 定 《政府采购法》,支持境内产业;充分运用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支持信息产品扩大出口。
〓〓(五)调整税制结构,增补重要关税
工业化国家现行的关税税目总量一般为一万多个,而我国关税税目总计只有七千多个。因此 ,要细化税制结构,对于ITA中边界不清楚而我国又需要保护的产品,应增设新的税目,同 时增补一些特别关税,如进口附加税、反补贴税、惩罚关税,紧急关税等。要对原有信息产 品关税进行调整,使关税税目能与信息产业现行的产品名称相对应,在不违背WTO基本原则 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息产业实施有效保护。
〓〓(六)制定专项产业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主要包括:软件专项;微电子专项;移动通信专项;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专项;数字电视专项 ;网络产品专项;新型元器件专项。
〓〓(七)增加内需,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不断开发国内市场、增加内需应是产业发展的长期政策取向,也有利于增强加入WTO后的风 险抵御能力。对尚待开发的农村市场,应加快推出功能适中、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可靠性 好的家电产品;对城镇市场,则应不断开发新品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八)扩大出口,缓和国内市场供求矛盾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对实现行业经济运作目标,减轻内需市场平淡的压力、增加就业、保持社 会 稳定、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分析出口形势和环境、制定出 口规划、抓好重点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企业要优化出口方式转变。同时要扩大境外加 工贸易,开拓新兴市场,实施产品、市场、模式的综合多元化战略。
〓〓(九)加强立法执法
以加入WTO为契机,加快、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建立完善我国经济、贸易和产业的法律体 系,进而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和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十)建立独立研究机构,加强对策措施研究
行业主管部门、有条件的企业均应建立WTO专门研究机构,同时培养专门人才,熟悉国际规 则,以便根据我国已对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提出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包括细化关税结 构、增补重要税项、制定非关税措施、严格审批程序,应诉反倾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