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PRS遭遇迷雾 - 移动通讯 - 沧蓝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8 次) 时间:2001-11-03 23:52:18 来源:沧蓝 (沧蓝) 转载

今年5月推出GPRS服务的韩国,在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就已经发展用户80多万,日本NTT DOCOM O更是率先开通W-CDM A业务,全球的移动互联产业重心越来越向亚太地区迁徙。而在这个版图中另一个醒目的位置上,中国的GPRS产业却遇到了黎明前的一场迷雾。

试商用走偏效果不理想

1999年底,中国移动在其所属6个省公司采用6个厂家的设备同时启动了GPRS试验网工作。按照中国移动的统一部署,GPRS系统于2000年底开始建设一期工程,面向沿海经济发达和中西部城市的16个省25个城市,截至2001年一季度,一期工程的大部分省市、东南沿海城市已经具备GPRS业务开通能力,其中核心网设备总用户容量超过100万。紧接着,2001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又签下GPRS二期工程合同。

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网络的同时,中国移动也加紧了对无线数据市场“催生”的动作,在2000年推出“移动梦网”模式,试图重新切割价值链,但“正宗”W AP依然不火,而“旁门”短消息却取得成功。为了避免走W AP的老路,中国移动请来熟悉现代市场运行规则的国外咨询公司做出了对GPRS业务进行试商用的计划,为期两个月,在精心挑选的3000名用户中展开,希望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数据来制定对症下药的良方。

9月初,GPRS试商用基本结束,成千上万的用户数据开始集中。这3000名用户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是个“宝贝”,在试商用期间,他们在GPRS上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在案,究竟未来市场前景如何,在就要翻开这一页的时候,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也不禁心跳加快。

但是,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中国移动先是召集各地分公司召开了一次生产经营会议,从会议上各地反馈来的结果看,GPRS的应用多是集中在传统的底层互联网应用上,比如收发E-M ALL、浏览W AP网站和简单商务应用等,并且业务的应用受终端制约很大,比如摩托罗拉GPRS终端支持收发小容量邮件,再有的应用依然还是短消息。虽然业务内容和数据量比GSM时候的W AP多了许多,但是从结果看,GPRS正在沦为固定互联网的补充,这究竟是不是GPRS的命门所在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有多少人会着急在飞机场和出租车上收发邮件呢?

国内消费群体的庞大和无章,使得中国移动花费巨资所投入的商用似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起码还是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理由去说服现有的GSM用户更新换代到GPRS上,有人开始怀疑起试商用期所使用的单一低资费政策和方式,能否把握住今后市场发展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消费心理依然没有把握到,究竟入口在哪里?据说为了稳妥起见,中国移动决心还是要从大客户做起,但前景究竟怎样,谁也无法预料。

正式商用主流业务依旧走偏

近邻日本和韩国的成功使得中国移动体会到联合价值链的作用,但是在承袭了欧洲GSM和GPRS技术的同时,也承袭了欧洲人在GPRS市场上所犯的错误:忽视业务的导入。

在业务的提供上,中国移动信奉“拿来主义”,不断地往移动梦网上集成大量的网站,这其中产生了相当大的重复。中国移动以为向众多ICP敞开通道、并保证通道的通顺就已经是职责所在了。实际上,ICP们对移动通信知之寥寥,他们所熟悉的是固定互联网那一套,而无线互联不仅要能够实现固定互联网的一切,更要推出适合无线互联特色的业务,对于移动消费者,最具有吸引力的将是“移动In te rn e t”服务、创建集成统一消息和移动商务(m-C omm e rce)特性的个性化门户站点。像电子邮件、W eb浏览、股票指数跟踪和机票预订应用这些只能说是初级应用。

无线互联的健康形态应该是能够形成与固定互联网的竞争态势,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同盟者甚至是拾遗补荒者,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了解移动通信也最了解用户心理的中国移动应当充任起领头的角色,但是很可惜,中国移动只承担了技术层面的指导把关责任,即测试能否与终端、网络连接和应用,而没有对业务进行很好地导入。

即使是在移动互联价值链的组合上,运行了一年多的“移动梦网”也没能实现当初的理想。这几个月里,腾讯提供的移动QQ聊天服务居然占据了“移动梦网”总业务量的半壁江山,原因在于像腾讯这样的专业SP在价值链中太少了,现在所形成的价值链在中部腰椎———SP上不够长不够硬,谁都企图一手包办,但谁都做得不够,导致整个产业的“疲软”。

为了抢占地盘,GPRS网络一期的设备几乎都是由六个厂商自愿赠送,据说在二期扩容项目中,也有相当的核心网设备依然没有动用移动的家财,福建一个省的项目才达到几千万人民币。但是在解决了容量问题后,稳定性就成为网络中最重要的性能。中国移动副总工程师真才基承认:“在网络优化、支撑网管理等方面,GPRS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在看来,在有些厂商的设备中,尤其是占有较大份额的厂商,这种挑战尤其严峻。比如摩托罗拉的设备。尽管摩托罗拉在终端提供和业务开发上先声夺人,比如率先推出A6288GPRS手机以及与银河证券联手推出第一套GPRS无线证券应用服务,但是在交换技术上的欠缺将是摩托罗拉今后发展路上非常大的隐患,在GPRS网络中,摩托罗拉提供的设备里用了CISIO的GGSN,SGSN不得不采用架构在别家平台上的COM PACT总线架构,在稳定性上大打折扣。这样在核心网络中,摩托罗拉已经沦落为集成商的角色。对于GPRS在向3G演进过程中的角色来看,所谓的平滑过渡已经不可能在设备上实现,仅爱立信的SGSN在从一期向二期的扩容中,全部的24块信道板就更换了23块,因而更加不能对GPRS网络质量马虎,目前GPRS只提供4个信道传输,应该尽快调试好所有信道,保证一旦用户量上来后的网络质量。

数据业务难成气候

今年1月中国移动获得了经营国际互联网ISP的资格,但是到今天为止,数据业务进展相当缓慢,CM n e t大部分除了供内部人使用外,就是“光卖IP卡了”。没有实际负载经验的数据网能否经受得住大量的访问需求,还是个疑问。

在话音业务依然存在巨大空间的情况下,数据业务究竟能不能够成为中国移动的又一顶梁柱?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李跃称:无线数据业务在1999年只占集团收入8%,去年则上升至10%。据说早在两年前,中国移动就制定了以数据业务为主话音业务为辅的战略,但直到今天来看,这个战略并没能顺利实施,而是在反方向执行,或者是形成了理论上的以辅养主的不正常局面。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数据业务并没在移动内部得到真正的重视,最近,市场经营部才刚刚把数据部门独立出来。对于无线数据业务的认识,移动内部也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决心和共识,就连看似火爆的短消息业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泡沫。去年中国移动发送的短信息平均每月有几千万条,今年春节后这个数字猛增为2到3亿条,近几个月来更高涨到每月10亿条,这里面的泡沫成分是由于对上负责的官本位依然存在,上级对下级采用的评定标准还是沿袭旧有的指标准则。动辄上万的短消息指标,迫使基层公司想出不同的怪招来完成,从而造成了对还很稚嫩的短消息市场的破坏。

无线数据业务并不能带来很快的经济效益,NTT的数据业务收入仅仅占到其总收入的1%-2%,但是造就了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同时吸引了源源不断的用户,这也许是数据应用对于运营商来说真正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