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看 韩 寒 - 文学作品 - 沧蓝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7 次) 时间:2001-11-03 23:33:45 来源:沧蓝 (沧蓝) 原创-非IT

题记:现在再来评论韩寒,似乎已有些过时了。但迫于激情与冲动,我还是提了笔(其实是操了键盘)写(打)下了此文。文章的主旨并非要“看”出个韩寒到底是好是坏,而是希望结合自我,客观的看待这一个人。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还望大家能够多多包涵。

小看韩寒——这个“小看”,有多种意义,而这些个意义又都是截然不同的。褒义的说,就是不要“小瞧”了韩寒,贬义的说,就是“看不起”韩寒了。而传媒上的大多评论性文章也莫过于此了。我所指的“小看”却是客观的、以一个与韩寒年龄相近的中学生的眼光去浅看韩寒这个“不同寻常”的人。

没记错的话,韩寒是高三了吧(如果不休学的话)。由于我在澳大利亚定居了两年,否则的话我也已是高二的学生了(现在在读高一),算起来也只比韩寒小一岁。我很佩服韩寒,但我并不崇拜他——这是我的心里话。并且,我只是佩服他的天才写作能力而非他这个人(把他整个人看作是一个质点?)。中学生有很多都是非常“逆”,甚至是“厌世”的——比如我。而韩寒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风貌”。无论韩寒的哪篇文章,终可以发现或多或少的厌世情怀。对于现今的这个社会来说,做任何事都要“合理、适中”,而很显然,韩寒已经偏激了——太过偏激了!

初步领略韩寒的文学水平是在看了他的大作《三重门》之后(之前也看过些他的作品,不过也仅仅是看看而已)。《三重门》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的棒!文笔流畅,思路活络,言语幽默……真是佩服的我五体投地。接着就马上看了《零下一度》,感觉是没有《三重门》那样入迷,但是可以更清楚的认清韩寒的某些习性了。

一开始,初看韩寒的作品,感到他是一个大胆的人。说出了我们一些中学生不敢说出的“心里话”。觉得韩寒有点儿幽默,也很成熟,文采更是我辈所望尘莫及的……可是后来,对韩寒的某些看法、感觉就有所不同了,而这些差异是有点儿微妙的。

韩寒很讨厌现行的教育体系、制度。说实在的,99%的学生都是,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有自身的经历,足以证明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小学里,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里的中队长。学习成绩总是数一数二的,深得老师们的欢心。中学里,我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但还是有许多的特长的——绘画(我的绘画天赋就好比是韩寒的写作天赋)、写作(与韩寒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是毕竟是我所喜爱的)、体育(我自身的体育素质不错)、字(在中学里大家都说我的字“龙飞凤舞”)……等等。现在看看已为高中生的我——绘画才能大不如从前(老了不中用了?),写作水品也是提高不了多少,体育还行,字么……反而有些不进反退了(难道是电脑打了太多以至于双手麻木了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常常会这样问自己。难道是沉迷于电脑的结果?非也非也。难道是为所谓的“电子海洛因”(游戏机)所害的?不尽然吧?那末,这就要怪现在的教育体制了。应试教育(这个词真有些听腻了,但又不得不说)使得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课本以外的、我们所感兴趣的、将来会终身受用的、甚至于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所发展/突破的知识。I just really don’t understand how come it is like that…可以说,如果现行的教育体制相对足够完善的话,那么韩寒将会是一位异常出色的作家,而更多的人也会更好的发展他们各自的特长。前面说了,我有自身的经历——我现在是北京一家网络公司的兼职频道负责人/编辑,自己也有个不大不小的网站(www.coreday.com),空余时间(以后还会有么?)也会为媒体撰写些文章(可惜不是文学的)。对于我这样一个17岁的高中生来说,这样的成就我已经很知足了(否则的话便是不知趣了)。可是,如果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我坚信我将会做得更好!我可以更好的“专”自身所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梦想,对于我们来说,这还仅仅是个梦想。而对于韩寒来说,或许晚生十年二十年,便可以“大放光彩”了。在韩寒的《打破〈四轮学习方略〉的神话》一文中,也强调了现行教育制度的种种不足——可韩寒就是这么一个人——口无遮拦,什么都敢说,把这本书的作者说成是“赚饱学生钱的XXX同志”,而“专家们”也都个个成了“见钱眼开的”家伙了……我并不十分同意韩寒的观点。这本书的好与坏(这里所指的“好与坏”并不是指书本身的利用价值,而是书的“含金量”),靠的主要就是媒体的炒作(韩寒也说了),可是韩寒自己也不是被媒体捧出来的么?——这是社会的因素——我等泛泛之辈,又岂能对之说“不”呢?

我在澳大利亚的两年,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尤其是课堂外的。也看到了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截然不同的一面……西方社会注重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而东方社会注重培养“团结精神”……要以什么什么为核心,弄出个什么什么力量的。韩寒不是全才,也不是人才,当然不可能是蠢才,他只是个在写作方面有一定天赋的天才而已,理论上讲,他的负责“写作”的这部分脑细胞要比我们的好使些。现在想想,如果韩寒生在西方国家,会怎么样?我想,至少不会像是现在这样“不伦不类”吧?(sorry,我可能有些用词不当)

上次看了中央二台播放的(好像是重播)有关于韩寒的节目。节目组将韩寒请到了演播厅,我这才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了我所佩服的这位比我年长一岁的兄长。我还以为他还是一直“黄金分割”着他的脑袋呢,没想到竟然弄了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完全就是个谢霆锋style嘛!在节目中,对于别人向韩寒提出的问题,他要么是答非所问,要么是没好气的反问,或者干脆就是叉开话题了。韩寒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华丽的外表,成熟的思想(哦……这个似乎……),老练的“嘴皮”和稚嫩的经验。嗯嗯,可别笑话我,虽说我年龄比他还小,但毕竟“旁观者清”嘛。韩寒有文学天赋,阅读面广,可就是这个脾气——他看不顺眼的就是不好的!钱钟书他可崇拜了,所以他就说他的好话,其他的(比如王朔、琼瑶什么的)一般的就逃不过他的嘴皮了,甚至还会给他“批判”一通。

当时同时被请到中央二台演播厅的还有来自福建的女孩黄思璐。黄思璐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多才多艺,真是很难得。然而,为什么这样的一名好学生(她也出版过书籍),名气却没有韩寒这个“坏孩子”响呢?——媒体的炒作——这是显而易见的。媒体需要炒作像韩寒这样的偏才(或者说是“怪才”)来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至于黄思璐这类出类拔萃的“正统人”就免不了被媒体所遗弃了。可是,这两种人,哪种更利于生存于这个社会呢?——当然不会是韩寒这种了。由此而得,我们不可一味的去追求某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实质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做人不可忘了本。”而韩寒,缺少的正是“本”……若没有他的父母、亲朋好友、老师,他哪儿有今天?!

在本文的一开头我就说了,我只是客观的评述我对韩寒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我佩服他的写作才华(如果是女生的话,到还可以加上他的外表),但仅此而已。对于他异常的狂妄,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已经太过偏激了!已为当今社会所不能容忍。过多的厌恶他人他事,便造成了自身被整个社会所抛弃。知道韩寒也上网(不知现在还上么?),真想和他在网上畅谈畅谈(呵,这个“畅”字,看来要完全取决于韩寒当时的心情了)……

按照惯例,“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我现在应该总结一下全文(如果此文“不幸”被韩寒看到了的话,恐怕光是这一点,就会被韩寒骂死)。——韩寒,令我们佩服,令我们失望,令我们惋惜。

=END=
初稿:2000.12.03
第一次修改:200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