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封面:坏账魔术9之两家PT公司自救历程 - 新财富的文章 - 张信东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84 次) 时间:2001-11-02 13:04:20 来源:张信东 (老编辑老张) 原创-IT

两家PT公司自救历程

在“PT农商社”和“PT红光”的重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模式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

2001年度中期PT公司是否扭亏是保卫壳资源的关键。在2001年中期盈利的公司中,有许多案例值得研究。有的是大股东慷慨解囊,为上市公司还债;有的利用关联交易,为上市公司制造利润;有的在法律手续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资产置换,引起了诉讼。以下我们分析“PT农商社”和“PT红光”的重组历程。

“PT农商社” : 大股东主导重组

“农垦商社”于1994年上市,在1997年出现亏损,1999年每股收益-6.17元,调整后每股净资产-9.64元。2000年4月,“PT农商社”董事会公告,“若2001年中期不能实现盈利,仍将被终止上市。”在退市压力下,控股股东和资产管理公司精心运作,在2001年中期盈利,暂时保住了上市资格。

“PT农商社”的亏损主要来自于财务费用和坏帐准备,因此重组从此着手。如图1所示,其2000年度亏损6889万元,而财务费用高达5380万元,坏帐准备为1693万元。该公司年报称,“如剔除了财务费用和坏帐准备等,当年公司经营有184万元盈利。”如能剥离负债以降低财务费用,回收债权令提取的坏帐准备冲减管理费用,则“PT农商社”扭亏难度并不大。

“PT农商社”重组决议今年5月获股东大会通过。我们将重组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说明。

我们先看一下“PT农商社”的债权和债务情况。如图1,“PT农商社”所欠债务为9.7亿元,而持有其母公司“上海农工商(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农工商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总计4亿元债权。

首先,“PT农商社”9.7亿元债务剥离,同时收回4亿元债权。具体办法是,“农工商总公司”代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绿野房地产开发公司”偿还欠“PT农商社”的其它应收款1.9亿元。“PT农商社”以这 1.9亿元现金,同时“农工商总公司”也以价值3.7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偿还债权人(包括债权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债权人)债务,共偿还5.6亿元。同时,债权人另豁免本息共4.1亿元。

通过代偿“PT农商社”3.7亿元债务,“农工商总公司”抵消了其下属公司对“PT农商社”的2.1亿元欠款。由此“PT农商社”不仅摆脱了9.7亿元债务压力,也收回其他应收款4亿元,预计冲回以前年度提取的坏帐准备2.3亿元。

“PT农商社”托管“农工商总公司”的两家子公司,今年上半年提供65%利润。自重组协议生效之日起,“PT农商社”托管“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工商集团商业公司”一年。“农工商总公司”分别持有两公司51%及100%的股权,托管期间属于“农工商总公司”的收益全部归“PT农商社”所有。

在2001年上半年“PT农商社”共实现利润568.71万元,托管两公司提供利润371万元,占65%。另外从报表分析,冲回坏帐准备的2.3亿元没有冲减管理费用,如果年底冲减,则2001年必然扭亏。如图2。

大股东“农工商总公司”为“PT农商社”债务重组和扭亏付出了沉重代价。支付了现金1.9亿元,价值3.7亿元的土地使用权,换回本公司和下属公司应付款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还用土地为“PT农商社”债务提供了抵押,放弃了“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工商集团商业公司”一年的经营收益权。由此保住了”PT农商社”的上市资格。

“PT红光”:危险重组

“PT红光”1997年6月上市,1998年5月因为虚假上市受到中国证监会特别处理。公司由于连续三年亏损,于2000年5月12日被处以暂停上市交易,实行特别转让处理。

到1999年底,“PT红光”总负债13.1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3.63亿元,长期借款4.15亿元,企业内部集资债券7945万元,其他应付款8585万元,应付账款1.5亿元)。每股净资产只有0.15元。成都市多家电子企业为“PT红光”担保,若债务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均会受到影响。

2000年10月,PT红光董事会公告,称:

1.“成都红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光集团”)和“PT红光”承诺于2000年11月30日完成资产和负债的剥离,剥离后“PT红光”保证资产和负债相等,大约在2.5亿元左右。

2.红光集团同意把成都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授权持有的“PT红光”的国有股权全部转让给“广东福地科技总公司”。

3.“广东福地科技总公司”承诺《股权转让协议》签定后,将DY(偏转线圈)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注入“PT红光”。该资产的注入需经“广东福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定程序审批,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一轮债务重组:由“红光集团”承接“PT红光”债务及资产。如图3,今年1月,“PT红光” 将8.41亿元债务及帐面价值9.22亿元的资产划转到“红光集团”,多出的8078万元作为“红光集团”欠“PT红光”的债务。(“PT红光”的全部债务,12.46%的比例留“PT红光”,87.54%的比例划转到“红光集团”。这次公告涉及债权人27家,债务9.02亿元)。债务重组后,“PT红光”每年减少利息4000万元左右。

2001年3月,“红光集团”将所持34.62% “PT红光”国家股股权全部转让给“广东福地科技总公司”。4月,“PT红光”将在建工程、土地及其他应收款2.6亿元置换给“福地科技”(“福地总公司”下属上市公司),接受“福地科技”的DY部分生产设备、存货和模具等,评估价值1.93亿元,其中差额6692万元由“福地科技”以现金补齐(本次置换协议在5月11日,由“PT红光”董事会,在5月12日由“福地科技”股东大会通过)。

事实上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获利能力大不相同。此举挽救了“PT红光”,无疑损害了“福地科技”中小股东的利益。“PT红光”2001年中报披露:“资产置换前(1-4月)主要销售黑白显像管、电子枪等,销售收入201万元,销售成本222万元;资产置换后(5-6月),主要销售(DY)产品,销售收入2548万元,销售成本1858万元”。2001年中期“福地科技”亏损21150万元。

“福地科技”重组“PT红光”面临失败的危险。2001年4月25日,PT红光继续债务重组,向红光集团划转债务2.46亿元(其中3070万元尚未征得债权人认可),以按照未经评估审计的帐面资产2.9亿元抵偿给“红光集团”。5月,“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向四川省高院起诉,要求“PT红光”支付工程款资金、占用利息和其他损失3010万元,并确认“PT红光”与“福地科技”资产置换无效,依法保护原告对承建工程的优先权。

“广东福地科技总公司”重组“PT红光”目的何在?“福地科技”是我国彩色显像管生产的重要基地,具有年产400万只彩管和600万只偏转线圈的生产能力。福地入主“PT红光”一个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其拥有进口彩色显像管的合同。

1995年国家计委以计机轻[1995]2183号文批准“红光”扩建彩色显像管生产线项目,“PT红光”已经与日本日立等11个公司签订了设备购买合同,到2000年1月即已到期。若违约,“PT红光”不仅将损失1.39亿元的前期投入,日方及有关海外供应商还有可能提出巨额索赔。去年4月,“福地科技”高层技术人员赴日本与日立公司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日方最终同意将原红光签订的113.37亿日元合同总额减少3亿日元,还新增了一条生产线及生产25”、29”纯平彩管所需关键设备,使与日方的合同纠纷初步得到缓解。

从股本结构看,“PT红光”流通股13573万股,总股本23000万股,占总股本的59%;流通盘适中。而“福地科技”总股本116468万股,流通股24768万股,盘子比较大,扩张潜力不大。

“福地科技”置换出优质资产,虽然小股东利益受损,但是由于“PT红光”便成为广东福地总公司控股的公司。如果重组失败,广东福地方面只损失100多万元的重组费用。

“红光集团”接收了“PT红光”的大部分负债和劣质资产,承受了巨大的偿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