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封面:坏账魔术3 - 新财富的文章 - 张信东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10 次) 时间:2001-11-01 11:10:48 来源:张信东 (老编辑老张) 原创-IT

“渝钛白”较为成功的重组

由于受额度的限制,“渝钛白”上市之初只募集了3600万元资金,不能满足项目投资需求,引进设备远未达到设计产量,亏损严重。同时,大量贷款令企业债务负担沉重。

截止到1999年10月31日,“渝钛白”共欠“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本息合计7.48亿元。当年11月,这笔债务剥离至“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资产管理”)。

“长城资产管理”对“渝钛白”的整合分为以下三步。如图3。

第一步 : 股权整合

如图3-1所示,“渝钛白”是在1992年由“重庆化工厂”与“香港中渝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创立。经过改制,“重庆化工厂”全部资产和负债划入“渝钛白”,实质上成为一个空壳公司。同年“渝钛白”上市。

1999年6月,“渝钛白”的两名并列第一大股东股份转到一家手里。其第一大股东“香港中渝实业有限公司”把28.68%的股权以零价格转让给并列第一大股东“重庆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重庆国资局”)。“重庆国资局”持有“渝钛白”57.36%的股权(如图3-2)。

随后“长城资产管理”无偿接收“重庆化工厂”和“渝钛白”。“重庆国资局”将“重庆化工厂”无偿划拨给“长城资产管理”,划拨基准日为1999年10月31日(“重庆化工厂”原为“重庆化工局”下属国有企业)。 1999年11月12日,“重庆国资局”又将所持有的“渝钛白”57.36%的股份,以零价格全部转让给“长城资产管理”(该协议2000年6月获得证监会和财政部批复同意)(如图3-3)。

这样“渝钛白”和“重庆化工厂”都由“长城资产管理”控制,可以进行资产及债务重组。由于“渝钛白”是上市公司,扭亏可以恢复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渝钛白”的亏损的主因是,财务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高。如图4,“渝钛白”1999年亏损1.41亿元,财务费用就高达1.05亿元。

因此,对“渝钛白”的重组,一方面是通过剥离债务降低财务费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剥离资产降低固定资产折旧费。

第二步 : 转让资产和债务

1999年11月22日,“渝钛白”与“长城资产管理”、“重庆化工厂”签定协议。“渝钛白”将1.15亿元资产转让给“重庆化工厂”(最终转让的资产账面价值11560万元,评估值16769万元),“重庆化工厂”以承担“渝钛白”所欠的“长城资产管理”债务本息合计7.48亿元作为受让转让资产的对价(该协议在1999年12月23日获得“渝钛白”股东大会批准)(如图3-4)。

2000年5月,“渝钛白”转让负债7.48亿元,负债减少了69%。把固定资产(含部分非经营性资产)和无形资产转让后,折旧费用有所降低。

“渝钛白”640万元回租主要资产,保持生产能力。2000年7月“渝钛白”和“重庆化工厂”签订《财产租赁协议》,“渝钛白”回租已转让给“重庆化工厂”的自来水厂、热电厂等资产,这些资产评估原值为1.13亿元,评估净值为8512万元,租期为2000年7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年租金640万元。这些资产系渝钛白生产经营所需的附属生产设施,估计租金数额不会高于原折旧额。

“重庆化工厂”本是一个没有偿债能力的空壳公司,接收“渝钛白”的债务和固定资产,可令“渝钛白”尽快恢复融资能力(如图3-5)。

第三步 : 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和发放红利,

为复市及重新融资铺路

“渝钛白”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有效降低了折旧、财务费用等固定支出,在2000年扭亏,实现利润351万元。2001年2月,“渝钛白”董事会决定用资本公积6.15亿元弥补以前年度累计亏损,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恢复上市(如图5)。

2001年上半年,“渝钛白”实现净利润604万元,7月20日董事会决议,向全体股东发放现金红利,每股1分钱(含税)。同时用资本公积按照10:2转增股本(此议案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2000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规定,连续三年盈利并发放红利,可以增发新股。“渝钛白”今天发放红利,为将来再筹资埋下了伏笔。

“长城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部的吴会军先生称,“渝钛白”产品销路比较好,实现零库存销售,“渝钛白”本年度实现盈利问题不会太大。

对于“长城资产管理”来说,“渝钛白”成功复生的成本是很高的。“重庆化工厂”承担了7个多亿的负债,获得的经营性资产租赁给“渝钛白”每年只有640万元的收入。“长城资产管理”持有“渝钛白”7456.52万股,由于法人股价格根据每股净资产来定价,估计总价约10812万元。到此为止,处置回收率并不高,不足20%。

资产管理公司持有企业股份只是阶段性持股,股权最终要变现。目前实现法人股增值的途径有三种,一是等公司创造利润,时间太长;二是法人股上市流通,取决于证券市场改革进程;三是进行高溢价增发新股,既可筹资又会实现法人股大幅度增值,而且上市公司握有大量现金,还可以卖一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