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99 次) 时间:2001-10-28 16:42:23 来源:郭为中 (郭为中) 原创-IT
经济观察报 郭为中 沈阳报道
刘积仁最近很为王嘉廉高兴,8月30日,2001年度CA股东大会上,王嘉廉及其现任董事会赢得75%的选票,击败对手,打赢了“职位保卫战”,获得大胜。
而王嘉廉胜利的同时,也表明了东软的成功,因为与CA暂缓的合作又重新走上加速道。和CA的股权合作,并不象之前媒体报道的那样已经完成。两者只是签定了合作协议,而CA 占东软多少股份、资金何时到位等问题,并没有最后敲定。而王嘉廉在CA的“职位保卫战”的成功与否为这次合作添上了悬念。因为可以这么说,东软和CA的合作,就是刘积仁和王嘉廉的合作。
现在,CA入股东软集团终于变成铁板订钉。
10月8日上午的沈阳,并不象媒体报道的那样寒冷,中午时分更是只穿一件长袖衬衫就够了。
中国队出线的兴奋气氛还弥漫在著名的五里河体育场上空,而它的河对面——沈阳新兴工业开发区——浑南开发区里,东软软件园却安静得出奇。出租车司机称这里为“东大软件城”,骄傲地说这是沈阳的“新加坡”,“薄熙来省长来过好几次”。
东软软件园不仅安静,也出奇得美丽,有人工湖、塔楼、别墅,更有大量欧化的建筑、成片的森林、草地,简直可以称之为中国最漂亮的企业园区。
“软件园最早94年规划,95年投资建设,当初是想投资几个亿,有人说是5亿”,东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集团”)品牌与文化中心主任侯宁说。具体投资了多少金额,“要问刘老师”。“刘老师”就是刘积仁,东软的第一号人物。
东软软件园美丽、安宁的背后,有着一种资本的神秘色彩,脱胎于东北大学的校办企业——东软,为什幺要化巨资营造这个软件园呢?为什幺如此奢侈地浪费土地而建造湖泊、绿地?东软哪来的巨资营造这900亩的园地?是上市公司东软股份投的钱,还是东北大学在背后的资金支持?
当然,东软留给人们的疑问还不止这些,比如东软为什么要引进宝钢的股份?凭什么CA给东软投资?以软件为主的东软为什么“不务正业”,去搞医疗设备和象房地产业务的软件园?这样的疑问不仅记者有,甚至连东软的员工也有过。
东软软件园的背后
在东软员工的说话中,“东软”的称谓常常令记者思维有些混乱,他们指的“东软”并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指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而“东软股份”才是指东软股份有限公司,既原来赫赫有名的“东大阿派”(600718)——97年以来的一只大牛股。
面对记者对建造软件园的疑问,侯宁说,“总体来说,东软软件园的创造是提供一个很好的软环境”。侯宁先前是东软集团的总裁办主任,现在是新成立的品牌与文化中心主任,这个在东软称为BCC(Branding& Culture Center)的奇特部门,权力不小,分管着东软3个部门和3个实体,包括软件园的产业管理。
“和东北大学的资金没有关系。东大最早是作为股东来投资,因为东大的软件中心是我们东软集团的一个股东”。
这里面是一个有些复杂的、类似金字塔结构的的资本链条,最顶层是东北大学,往下一层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再下面是东软集团,最低层是上市公司——东软股份。而投资建设软件园的就是这结构图的第三层——东软集团,之前还叫过“宝钢东软”和“东方软件”。
而这天中午刘积仁的回答要权威许多,刘积仁是东软集团的董事长兼CEO,也是东软股份的董事长。从对东软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积仁在东软的地位和威望,甚至比柳传志在联想还要高。
“刘老师具有超前意识”,软件工程师杂志执行副主编周凌波说。软件工程师杂志也是东软集团的产业。
1994年,刘积仁决定在东北大学的河对面——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买下一块地皮,用来建设自己的软件园,这在当时校内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个如此小规模的软件公司,去搞什么软件园?
东软现在的资料中显示了当时的这种冲突。当时,甚至连负责买土地的东大商务中心总经理李成锡也看不懂,“我问他买多大呢?刘老师伸手划了个圈说,‘就是这么大。你就按这么大块地去跟开发区谈价钱’,当时我心里直发毛,他这么一划拉可就是好几百亩啊!”。
现在,刘积仁的这种“超前意识”已得到认同,他也可以微笑着回顾建造软件园带来的巨大收益,“我们是国内第一家软件园。当时的想法,首先是市场的角度,96年在东北这样一个地区,当时我们只有200人,我们要创造影响力,Make difference(创造不同)”,另外的目的,是“创造环境,改变环境,为员工创造好的环境”。
东软得到了这种公众的“影响力”,员工也感受到了环境带来的变化,甚至公众的“影响力”也给员工带来变化。沈阳做为一个旧工业城区,要留住对工资待遇、环境要求很高的新兴软件人才并不容易。
侯宁从积极的角度,论述了软件园的建立留住了沈阳的软件人才,“沈阳这个地方不象北京、上海,(它们)人才密集但流动快,反而不容易滋生成一个较大的软件公司”。
言下之意,正是由于美丽的软件园和由此造成的“公众影响力”,才吸引了人才,才形成了现在4500人的中国软件人才最大数量的公司。
但是,“因为有了东软事业的发展,才有了软件园”,身材高大的刘积仁不忘东软的核心。这使人想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公路还是先有汽车的争论。刘积仁是先花巨资造了个会生蛋的“鸡”,然后“金蛋”源源不断。
面对建造软件园的巨资哪里来的问题,刘积仁说,当时把软件人员的思维运用到建造软件园的思考中,因为刘本身就是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博士,“在编程中,基本都有if、than、else等词,当时就有‘如果这样’,‘就怎样’,‘于是怎样’的思考”,“我当时想的是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当时的形势有东大阿派即将上市的大好时机,而沈阳刚开始开发浑南新兴工业开发区,土地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可以分期付款”,同时,浑河北的东北大学周围的房产可以转让、出租,带给东软急需的资金(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东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电子一条街——三好街),而建设银行同意给东软贷款。
“当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刘积仁说,“如果后续资金跟不上,当时的资金也可以完成半个软件园的建设”。
当时刘积仁还做了一个当时看来重大的决定——“改变员工规则,取消福利分房”,员工与东北大学“划清界限”,“一切都靠自己挣”。
接下来宝钢的资金就来了,“时间刚刚好”,“再开始负债”。
“这些钱,都靠这些园区和形象”,一个听起来有些惊险的故事。
东软为何没有剧烈的权力争斗?
13年前的刘积仁完全没有现在饱满、成熟的企业家风度,当时他只是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下面,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研究室的一名小小负责人,人又高又瘦,一头天然的卷发整天乱糟糟的,跟早年的比尔·盖茨、苹果电脑的乔布斯差不多。
他的导师李华天教授非常器重年轻的丹东人刘积仁,把他送到美国去进修。
美国之行带给刘积仁极大的震撼。最终促成了他回东大(当时还叫东北工学院,92年恢复东北大学名称)后开始产学研的探索。因此,刘积仁对导师李华天感激有加,“我是站在李华天老师的肩膀上才摘到成功果实的”,也因此,刘积仁现在依然在东大带者博士生,他要继承这份传统。李华天教授现在已经退休,在深圳颐享天年,他的儿子在是东软深圳公司工作。
东软集团的创业始于1988年1月,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研究室就是东软的前身。当时刘积仁、赵宏、刘晓铭3个年轻人,利用3台286微机、3万元经费(青年科学基金1万、“863”拨款1万、抚顺铝厂项目费1万),开始创业。1990年初,该研究室发展为东北大学软件中心
庆幸的是,1991年6月,还在旧课桌上创业的他们,得到了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的看中,日本阿尔派以生产汽车音响闻名全球,而刘积仁他们扎实的软件开发能力,正是阿尔派需要的。象联想的柳传志和杨元庆从惠普的代理中启蒙一样,王选、张玉峰从香港金山公司那里开始国际化一样,日本阿尔派也带给刘积仁他们市场、技术、管理和国际化的教育。
当时有一点是和联想、北大方正不同的,东软没有遭遇到它们剧烈的权力争斗。周凌波意味深长地认为,刘积仁“没有很浓厚的学术情结”,同时“技术方向很敏锐”。
这一点竟得到了陷入太多权力困扰的方正董事局主席王选的认同,前些年他甚至曾经在《光明日报》上撰文,赞同刘积仁和东软的企业思路,尤其赞扬了刘积仁。
东软早年的3位创始人,除了刘晓铭因个人原因很早就去了美国发展,赵宏现在是东软集团的副总裁,第二把手。
刘积仁在处理和东北大学的关系上,也得到了校方的认同。东软软件园的建设没有要东北大学一分钱,而在上市公司——东软股份配股时,刘积仁却想了许多办法,让东大能够实物配股,让东大在东软股份和东软集团的股份不断增值。
刘积仁在东大的地位,也从13年前一个系研究室的小小负责人,变成东大的副校长。
“刘积仁对东大有感恩心态”,周凌波评价他们老板。
从宝钢东软到东软集团
但不可否认的是,刘积仁在东软中运用的资本杠杆原理,也对东软和东大关系中的“平安无事”,起了重要的作用。
先是1996年,刘积仁将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在东大阿派中的股权、参股和资金入股的数据通信公司、系统集成公司等几家企业,合并成立了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东大阿派的直接控股方,由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变成了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然后是1998年11月,将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更名为宝钢东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称“宝钢东软”),该公司注册资本4.8亿人民币,新公司中宝钢注入了2亿多的巨资,占30%多的股份。东大阿派的控股方,又从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变成了宝钢东软。
1999年12月,刘积仁又将宝钢东软的名称变更为东方软件有限公司。
2001年5月,刘积仁又东方软件有限公司变更为东软集团有限公司;6月18日,“东大阿派”的股票简称也随之变更为“东软股份”。
紧接着6月29日,东方软件有限公司又获得了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CA董事长王嘉廉的4000万美元、约相当于3.3亿人民币的巨额股权投资,比当初宝钢的投资额又多了1亿。
其中还有和东芝、诺基亚的合资企业。
这时,已经很难想象刘积仁竟是学技术出生,而不是学的金融专业。
无疑,在几次引进外部投资者行动中,刘积仁一举数得,可谓“一石数鸟”,既获得了东软集团、东软软件园的发展资金,东北大学本身在东软集团中的股份也不断升值,而东北大学在股权份升值的同时,其在东软集团中的“一股独大”的局面也被悄然打破,由绝对控股变成了4个股东中不控股的大股东。
“现在东软集团的股东结构是这样”,侯宁说,“第一是东大软件中心,第二是上海宝钢,第三是员工的持股会,第四是CA,CA投入的计划资金是4000万美金,但是最后核定占多少股份,还没有讨论下来”。
侯宁排除CA会成为东软集团的最大股东的可能性,他认为东大软件中心仍将是东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而从刘积仁的话语中看出,CA很有可能取代宝钢而成为东软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可能会和宝钢协商,请宝钢出让一些股份”。
由于刘积仁在东软集团中是以员工的持股会的名义占有一些股份,他在东软集团的股份简直可以忽略不记,他在总股本2.8亿的东软股份中的股份也只有区区10几万股。
因此,刘积仁在构架完成一个合理的东软集团股权结构后,他已经由一个为校企打工的科研人员,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职业经理人。
虽然他依然是东北大学的副校长,虽然他还身兼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CEO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