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IT媒体,看人挑担不吃力 - 国江苑 - 宣国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2 次) 时间:2001-10-27 14:30:00 来源:宣国江 (宣国江) 原创-IT

【新刊物,朋友和读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至笔者班门弄斧时,在IT写作社区惊雷君9月26日 “《IT方案与评测》(以下简称“评测”)出了试刊……”帖子之后,有315点击数,28人次回复(30-2);千秋思过崖君10月19日点评“贵刊”的首帖之后,有111点击数,9人次跟帖。这些数据,说明很多牛对“评测”的面世十分关注。看得出,许多人喜欢横向比较,对新刊物的面世,期望值越来越高。笔者相信,在湖南IT界,软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和IT企业,反响一定更为强烈,建议“评测”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会员单位和本省读者的意见,似更重要。

【读者喜欢看一些什么样的IT文章呢】尽管眼下的IT刊物很多很多,但IT刊物的读者群体,也是在越来越大,形成一个日益扩张的、巨大的读者集合体。相对这个巨大的集合体而言,相对越来越高的读者要求而言,美誉度高,可读性强,这样的IT刊物,哪怕是一本新刊物,一定也可以后来居上,实现媒体地位高、发行数量大、广告客户多、盈利走势好的预期目标。IT刊物的读者集合体,主要由IT人士、准IT人士构成,在读者眼中,一本IT刊物的文章组成,基本要求应该是些什么呢?笔者陋见:有大气文章,也有灵气文笔;有宏观之论,也有微观之议;有前瞻预测,也有结果点评……

【仅仅看表象,“评测”试刊的成功之处】这是一本会刊,有准印证号,但没有刊号。尽管只是试刊,但已经令人看到了若干成功的端倪,“评测”似乎已经走出了会刊的传统约束,这是极为重要的,是“评测”的生命力所在:一是,“评测”很难看出留存着政府、协会等机关简报、公文的痕迹。二是,发表的文章也少有官话、套话和虚话。三是,从栏目的设置、刊发的文章看,“评测”作为会刊确实令读者耳目一新,她似乎想走一条媒体化的会刊之路。四是,综合与主题兼顾基本做到了。五是,从试刊的排版、印刷、纸质等方面看,“评测”的决策层、编辑队伍及其财力都是很有实力的。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评测”】我知道湘机,但只是知道一点点;对湖南省软件协会的情况,则是极其陌生了。特别是有几个问题,笔者想请教“评测”(不必答复笔者,谨供编辑部诸君及其上峰参考而已):其一,“评测”创办初衷。促进发展湖南省的软件产业?省软件协会加强与IT各界的联系、合作?或者真想办一家IT媒体,现在只是演习、过渡?或者兼而有之?其二,会刊定位。是否商业化?因为,会刊也有非盈利性。广告准营否?其三,组织体制。从法律意义上讲,A省信息产业厅是政府部门,B省软件行业协会好象是群团组织,C湘机则是企业无疑了。现在,AB并列同为会刊主管,是否可以?可行?C为股份有限公司,他如果是主办,就不存在AB主管了,他有董事会么!笔者以为,若A为主管,B为主办,C为承办,各自承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似为更合乎创办会刊的法定程序、组织体制)。其四,读者对象。会员?省内?全国?笔者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办媒体是得学习他人经验,但最忌讳学步与模仿,就是做到模仿秀了,又如何呢?还是没有自己的风格、优势。笔者注意到,上海有一媒体最近模仿南方的报纸,可是,组稿、发稿的思路不知变了没有。似乎只是治标,治本还没有跟上呢,这类故事以前有啊,我知道这家报纸依然没有扩大发行量耶。

【办IT媒体,看人挑担不吃力】笔者并非媒体专业人事,议论办好媒体何谓必要条件、何谓充分条件,我在这里则却场不敢妄言了。但笔者作为若干媒体的读者、作者、通讯员、特约记者,与平面媒体的关系渊源,可以追溯到1971年,以后一直没有真正终止过。以后,我与IT媒体,这样的渊源也比较早,可以回顾到1993年。所以,笔者仗着这点浅薄的资历,还敢斗胆向“评测”说一二句原则话:要办好一本刊物很难,办好一本IT刊物更难。热眼看着人家IT刊物办得好的,心里痒痒的;冷眼看着人家IT刊物到处抢滩,居然抢到到自己地界,心里苦苦的。于是,咱也办一家吧。江南一带有句俗语,就是“看人挑担不吃力”,说的就是这个理,就连文化底蕴极深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至今还没有一家被全国IT人士广为接受的IT媒体,甚至在上海本土范围也是如此。所以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这个理,照一照《上海计算机报》过去几年的办报之路,是十分贴切的。拿来赠与“评测”,则是一种善意的警示。█

http://www.itxuan.com
————————
IT宣,意境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