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1 次) 时间:2001-10-25 22:04:41 来源:崔毅 (greattree) 转载
一切理论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从这种发展变化中探求和认识其发展规律,而对这种规律的总结便是理论。理论必须以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一切顺应这种变化的理论才能指引和推动社会更快地向前发展。而固守过时理论只能延缓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讲话对传统的建党思想和阶级学说做了重大的修正,这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创新。
一 传统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现实的社会矛盾
按照传统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它所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它的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而中国的现实是,共产党不是在消灭资产阶级,而是在培育一个新兴的私人企业主阶层,即资产阶级。这一点无须讳言。这不是共产党愿意这样做,而是社会发展规律要求这样做,共产党只是顺应了这一规律罢了。
理论同现实的矛盾还不只于此。根据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共产党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个基础的强大和巩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共产党政权的存亡。但是,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来看,公有制经济成分在不断下降,有的地方降到了20-30%以下。根据传统的理论逻辑,当公有制经济成分低于私有经济成分时,共产党会因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缩小而最终垮台。这是从经济基础来看。
从阶级成分来看,随着私有经济的成分的扩大,由大小私人企业主组成的资产阶级不论从经济力量还是人数上都会不断壮大。如果共产党政权仍然把这一阶级排斥在政权之外,或者不去代表这一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那末,共产党政权同这一阶级的矛盾便会发展和激化。随着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必然要向共产党政权发起挑战。那时,资产阶级专政真有可能取代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被迫交出政权。
那麽如何避免共产党政权的垮台呢?显然不能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的办法。 这条路早在1978年就走不通了。如果再回头走这条路,到头来共产党不仅丧失政权,而且就连整个中国也要被开除球籍。当理论和现实相矛盾时,改变的只能是理论而不是现实。因此,共产党面临的唯一选择是修正理论。新理论应该承认,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存在着阶级和阶级矛盾,不过这种矛盾不是对抗的,你死我活的,而是可以调和的。而实现这一调和的先决条件是,共产党政权必须代表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毫无疑问,新生的企业主阶层应属于人民的一部分。只要他们的利益与要求得到了满足,便不会推翻共产党政权。
二 严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正在走入历史
“无产阶级”(无产者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历史的产物。它产生和存在于资本主义的初期和前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财富的日益丰富,有产者的数量也会与日俱增。在当今的发达国家,真正的无产者已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国民变成了有产者(其财产形式包括企业、股份、股票、房地产、存款等)。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的丰富还远未达到这一程度,但是经过这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的确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新兴的私人企业主阶层是一个无可争议的有产阶层。其次,以货币、股票、证券等形式拥有大量财富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三,拥有房地产产权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其四,即使在农村,广大农民也由原来拥有少数简单劳动工具变成了一定程度的有产者。目前,家庭承包制体制下的土地使用权同实际上的所有权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国家享有有偿回收权罢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共产党内的一批干部通过合法的手段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有产者。这些人多是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在企业转制过程中以配股的方式占有了巨额的股份。还有一大批国家政府官员和企事业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得了巨额的灰色收入。据估计共产党内的有产者已占党员总数的20-30%。
在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共产党成分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无产者作为一个阶级正在走进历史。而这时,我们还去强调共产党及其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显然脱离了社会实际。
三 谁是新生产力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在中国民主革命时代,无产阶级是一切被压迫被剥削阶级中最革命的一部分。应该说那时的无产阶级毫无疑问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因为它们是民主革命的先锋队,而民主革命就是在解放生产力。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改革大潮中,中国产业工人阶级的作用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的经济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制,毫无疑问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但这种改革势必损害一部分工人的既得利益,许多工人不得不面对下岗的威胁,即使那些没有下岗的工人也面临着比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得多的压力。这就导致了相当多的一部分工人对这种改革抱有消极、不满和抵触的情绪。这同他们在民主革命时形成的革命热情以及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动性相比形成鲜明的反差。当然,从工人阶级分离出来的一部分,通过“下海”转变成工商企业主,他们的作用有所不同。这将在下边分析。
同工人阶级不同,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涌现了一些新的阶级和阶层,而他们真正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首先是从高新技术领域脱颖而出的一大批知识型企业家。这些人兼有多重身份,可能是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同时也可能是企业的管理者,也可能同时又是私营企业主。总之,他们掌握和紧跟新科技这一最重要的生产力。它们人数不多,但它们是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
其次是共产党内的改革派企业家阶层。这些人原先多时国营企业的领导者。但它们唾弃原来的旧体制,锐意改革,力求创新,最后成为改制后的国营企业的领导者。
再次是拥有管理能力的私营工商企业家和企业主阶层。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工人、农民和社会其他阶层。“发展非公有经济”是我党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战略性举措,而这些人恰恰是这一政策的产儿。因此他们是这一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和坚定的支持者。他们以自己的管理才能创造了较高的生产力。他们也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总之,判断今天各阶级和阶层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系时,主要看它对目前经济改革的态度,看它在现阶段推动和顺应生产力发展方向所发挥的作用。
根据这一判断标准,应该承认,在今天中国社会,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主要是知识型的企业家和企业主阶层、共产党改革派企业家阶层、私营工商企业家和企业主阶层。因此共产党要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就应该首先代表这些阶层的利益,这本身也代表了工农阶级的利益,因为他们最终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受益者。
文章评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势在必行 - executor - 2001-10-26 09:43:20
随便说两句。 “...人们只能从这种发展变化中探求和认识其发展规律,而对这种规律的总结便是理论。理论必须以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上来这一句就让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模糊不清。请注意上面一句中的“总结”与“必须”两个词。 对于文章第一部分我想补充的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建立根本就不是在原先所设想的由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形成的。所以真正的社会主义在这个地球上还从未有实现过,顶多是初期阶段而已。 最后一段有些疑问。“当理论和现实相矛盾时,改变的只能是理论而不是现实。”这话说的不错,但要注意区分是对原有理论的改进,还是抛弃原有理论,采用新理论,这是根本不同的。“共产党政权必须代表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句话值得推敲。在社会内部存在彼此冲突甚至根本对立的利益的时候,如何才能够实现呢?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对于第二部分就一点,无产者就是没有资产的人吗? 第三部分就是瞎胡闹了,懒得批驳,有点可笑。 社会现实越复杂,思想上的认识就越迷糊。借这样那样名义的东西也就多了。
还是不谈政治的好 - 水云 - 2001-10-27 14:27:24
【(水云)回复(executor)的大作】 “理论武器”,别人早说过了。 这个武器造来是干什么呢?可能是害人,可能是杀人。 制造理论者的初衷是什么,想起来费脑筋,又猜不准,害是不谈政治的好。
RE:还是不谈政治的好 - tco1414 - 2001-10-28 11:25:35
【(tco1414)回复(水云)的大作】 这就是政治啊 把简单得东西搞复杂 让普通大众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