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科学家职业声望最高 管理人员排名下降 - IT&新技术 - 幽灵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94 次) 时间:2001-10-23 22:18:26 来源:幽灵 (yjack) 转载

调查科学家职业声望最高 管理人员排名下降

2001年10月23:在此间公布的2001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数据显示,科学家在我国公众心目中的职业声望最高。

这项覆盖全国不同区域、人群的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各种职业的态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我国公众的心目中,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声望最高,得分为20.1,而在1996年的相关调查中,得分最高的是企业管理人员,科学家仅排在第3位,得分为12.5。专家指出, 这个变化说明我国公众对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认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实施在普通民众观念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其他声望排名前几位的职业是:医生,得分18.7;律师,得分9.0;中小学教师,得分8.9;政府官员,得分8.6;新闻记者、编辑,得分8.2;大学教师,得分7.9。而前几年排名前列的企业管理人员仅列第9位,得分为4.0。(完)
——————————————————————————–

科学家:该尊崇还是该怀疑?
————————–

彼得-布里格斯先生现任英国科协主席,他于国庆节前访问了中国,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下面是访谈记要。
记:您访问中国已不止一次,在对待科学及科学家的态度上,您觉得两国民众有什么区别吗?
布:如果你问一个中国孩子长大了干什么,十有八九他会说当一名科学家。在英国则不然。在我国,医生和教师地位最高,科学家的地位不如他们,我想,原因之一是人们都和医生、教师打过交道,而科学家在人们心目中很遥远,是些穿着白大褂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的怪人。
记:可科学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
布:是的,中国人是这么看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仅中国,很多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亚洲还是其他地方,人们都持这种观点。但是在英国,人们对科学家持怀疑态度,把他们看成是危险人物,担心科学家会干预自然。
记:这是不是指克隆、转基因等领域?
布:是的,很多人这样看,可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在我看来,他们把“自然”一词理想化了。什么是自然?举例来说,英国人特别喜欢自家的花园,认为花园是“自然的”,但实际上是人工培育的。他们要花很多时间修剪草坪,除去杂草,这样才能使你所喜欢的植物茂盛成长。谁家的花园是纯野生自然的呢?
记:看来科学家与民众需要沟通。
布:是的,这正是英国科协的主要工作。几周前英国政府宣布今年是科学年,并在科学年里举办两项有广大民众参加的科普活动,英国科协是主要的承办单位之一。
记:我听说了,一项活动是数百万儿童在同一时间蹦跳一分钟,由地震仪记录下冲量看能否造成地震效应;第二项是评选最可乐的笑话,据说消息发布后24小时就有400万人点击了这个站点,可我不明白笑话与科学之间有什么联系?
布:是这样,笑话背后有严肃的科学。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笑话来发现是什么使人发笑——这可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当然,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必定要使其具有群众性,因此活动就必须有意思,要吸引人。
记:您还曾提出过把科学搬进酒吧、教堂,可我想象不出科学与酒吧、教堂有什么关系。
布:我明白你的意思。人们通常认为,实验室、博物馆、会议厅才是讲科学的地方。可是,凡是去实验室、博物馆的人,都是已经对科学感兴趣的人。科学家要想和一般民众沟通,就要去一般民众常去的地方,比如酒吧、书店、教堂。因此我们长期以来在这些场所搞科普活动。
当然,为了把活动搞好,就需要科学家善于与门外汉沟通,通常,科学家们善于在科学界同行面前讲清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要对街上的老百姓讲清楚就不容易了。
记:这的确是好主意,听说英国每年把十名科学家派到新闻媒体;让他们与科普记者一起工作两个月,这也是为了沟通吧?
布:是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是宣传科学的重要途径,但是科学家与记者是隔行如隔山,科学家觉得记者对科学的报道不准确,而记者觉得科学家远离生活难于接触,因此,我们通过这个项目把科学家和记者带到一起。科学家由此理解了记者要用几百字讲明一个科学问题是多么不容易,而他们写一篇论文或专题文章动辙就是2500甚至25000字。科学家们还了解到记者的兴奋点和民众的兴奋点,他们说这对回到大学后教书也很有用。总之,这种实践使他们回到实验室后在需要时能与新闻界更好地合作。
记:10年前我是科普记者,想当年一天到晚忙着结交各研究所科研人员,生怕漏掉什么新发现。
布:当然,与科学家交朋友是很不错的,但如今网上能找到大量信息。几年来,我们办起了阿尔法加利略网站(www.alphagalileo.org),是专门为新闻记者服务的,全欧洲的科研机构都把新的发现和相关资料放到网上,哪儿的记者都可上网看到所有资料。这个网站的目的就是使记者尽可能方便地得到可靠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