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及人大 - 北大清华人大三校 - 志摩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76 次) 时间:2001-10-22 08:29:00 来源:志摩 (志摩) 原创-IT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或人大的校徽开始的。这种骄傲感使
这三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几十年沧桑之后,依然自称“XX人”以缅怀那个留住他们黄金岁
月的地方。
  从每年七月全国举子纷纷的高考看来,这三所学校的录取分数几乎在每个省都排在最前
,加上它们的位置在北京,实际上在许多地方的考生心里,这三所学校代表着中心,考生的向
往甚至包含了某种类似朝圣的意味。这三所学校在过去与今天都网罗了无数民族的精英。

  共处在海淀区的这三所名校,由于诸多因素的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风采各异。

            传统*烙印*性格——不同风格气质

  一所名牌大学能给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打上烙印,包括气质、性格,甚至到举手投足。

  在采访了三校的许多学生之后,得出了关于三校学生的一些第一印象。北大生是自由民
主开放带有傲气;清华人是严谨勤奋稳重但活跃不够;人大学生则是务实活跃、社会活动能力
强,政治素质很硬。当然,随着历史的前进,一切都在发展,三校学生的身上也折射出更多更
复杂的时代精神。

   北大人的辉煌甚至可以上溯到清朝,那时北大的学生都身份极高,连上体育课,体育老
师喝口令都得是:大人齐步走!(北大生的傲气也许发源于此吧)北大人最早喊出“民主与科
学”的口号,但整整一个世纪以来,北大人身上却似乎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些
特质,有极强的书生气。北大源于中国传统的这种风范和魅力,也许要在将来,人们才能认识
到其价值和影响,甚至要高于她曾经首倡的一些最明确无误的精神和教义。

   人大不一样,在人大的学生身上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就是参与意识,在许多方面都是如此
。一位人大大四的学生说:人大的学生“入世”的愿望似乎更强,这里的同学有政治抱负的也
相对多一些,人大学生的政治抱负与北大的不太一样,北大生的抱负带有理想化色彩,而人大
的学生更多的则是立足于参与。另外人大的学生的政治素质明显的高,有很强的历史使命感,
这也是推动人大学生奋斗的原动力之一。

  与北大流淌的文人气相反,清华则以其理工科学院的特点,把现代文明追求精确重实干
的精神表露无余。与北大人悠闲甚至显懒散的脚步不同,清华人更象一张拉满的弓,他们步伐
更迅速,眼神更坚定,表情更肃穆。

  当北大人徘徊于未名湖畔,人大人奔跑于教二与学活之间,清华人鼓着腮帮子奔向球场
的时候,我们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思考,某些几千年来深埋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同气质在这群精
英的身上也有不同的体现。北大生追求娴静潇洒的心灵状态,清华人追求刻苦的劳作丰硕的成
果,人大人追求的或许更类似于儒家精神的入世——在人大的入学通知书上便有着李文海校长
亲笔书写的:“治经世致用之学”。这些特质是如此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过去,也必将同样深
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未来。 北大的通知书上则有鲁迅先生的:北大是常为新的等诸多北大先圣的励语.
   北大的学生比较傲,每次出事了都想走在最前面(其实,如果他们不想参与都很难!如果全国
发生什么大事,如98年印尼华人事件等,对事件关心的全国大学生爱国人士的矛头无一不指向北大:
你作为最高学府,你该怎么办?),清华则恰好相反,稳重冷静,即使在最躁动的日子里,仍有不少
清华学生可以踏踏实实地进行着往日里上自习下自习的程序。人大的学生介于两者中间,他们有
激情,但是与北大生不同,他们的身上似乎载着更多纪律感和历
史责任感。

             就业*考研*出国———不同的奋斗历程

  从校史看来,北大的历史是最长的,但北大人在经纶世务方面比不上清华人和人大人。
若以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作比,则北大是青年,清华人大已是中年。青年有青年的敏锐,但
也会有盲动和偏执的成分;中年有中年的务实,但也忌讳流于刻板,陷入僵化。

  从更大的时间跨度上审视,清华与人大的学生似乎更容易成为社会的主流和中坚。北大
的学生往往喜欢对现实带着批评、怀疑的目光。而人大清华培养出许多学生能比较快地成为各
领域里的出类拔萃者,进入领导层。

  由于三校的不同特点,使得这方面差异也挺大。对清华北大的同学来讲,就业的压力相
对小一些。

  数据显示,1998年北大考研的本科毕业生有597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27%
;出国的有30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13.6%。

   清华的比例更高,1997年清华就已经有1113名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占
当年本科毕业生总数的46.3%,到1998年清华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人数达历史巅
峰,共137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55.6%。1998年出国本科毕业生为379人
, 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5.4%。

  人大的情况有所不同。校学生处就业办公室的文书锋老师告诉记者,人大每年考研出
国的毕业生有20%, 剩下80%的同学要就业。

  人大因为以文科为主,不少专业的学生对考研的要求不像理工科那么迫切,(如果你是
在清华学核物理之类高深技术,只拿个本科文凭就出去几乎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但文科的情况
不一样。由于考研和出国的分流较少,就业的人就增多多了,找工作成了大四甚至大三同学生
活的一个主题。

  一般的说,人大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全国高校中最好的。在全国普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下,
人大的一次就业率仍能达到90%以上。在1998年,本科毕业生共1389人,迄今为止已有
650人正式签约,占了一半以上,有四分之三已经落实(包括考研出国)。毕业的研究生有
1031人,67%已签约。从就业质量而言,也比较高。

   就供需比率而言,北大清华能达到1:4以上,人大稍低一些,今年的供需比是1:3
。文书锋老师说,清华北大理工类的学生很多去了基层工作,人大的学生则大多想去国家机关
或从事管理工作文字工作,而这些单位一般不会大规模地招人,不像清华北大的学生有时一个
单位就去三四十人,我们“适于零售,不适于批发”。

   不过,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据学生处的调查问卷)看来,人大的学生无论在综合素质还
是专业知识方面都比较好,能很快进入角色,但据反映学生的外语水平不够。
            学习*社团*工作———不同的日常生活

  根据对三校近百名同学的采访结果看来,学习认真首推清华的同学。一位清华自动化系
的男生说,清华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室、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到晚上10点或10
点后才能打电话找到他们。至于人大与北大,他总觉得在外闲逛的人比较多。清华的学习气氛
浓,这一点很多北大人大的同学也承认。
   在台湾的大学里,流行着大学三学分的说法,即课内要求的学分,社团活动的学分和谈
恋爱的学分。其实在大陆的大学里,这三件事基本也是同学们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

  说到社团活动,被访的三校同学大多认为人大的学生最为活跃,社团活动最多。在人大
,完全没有参加过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的同学几乎是不存在的。虽然各人的选择与付出有所不
同,但至少在大一的时候,他们或者参加过校里、系里的学生会,或者为“青年人大”报社作
过采访,或者跟着青协做过志愿服务。此外校里还有艺术团、邮协、网协等许多组织也为同学
提供了宽广的活动园地。

  北大的社团工作也还可以,但与北大生的风格相似,社团活动有些散漫,没有太强的组
织性,只要有十个人以上就可以成立一个社团,因此有不少比较冷僻另类的社团。   清华
的学生自己也感觉社团工作不太活跃,有些同学四年都不跟社团沾边。但客观的讲,清华的同
学分流得比较好,有一心读书、钻研学术的;也有热衷于学生工作,把工作置于首位的;还有
不少在外面打工、创业做得不错(甚至部分人辍学创业)。但北大的学生社团之名气如果北大
的牌子一样令清华,人大的社团为之汗颜,北大山鹰社成为世界著名大学生广为人知.北大爱心社
则被充满着无限爱心的中国社会所接纳.

  清华人更接近一个自我中心者,在学生时代社会参与意识相对淡漠。不用督导,他们知
道目前他们应该多读书而少去分心劳神。他们更象一些苦修者,他们清楚他们还缺乏干预社会
事务的能力和手段,他们在有意识地为将来的一飞冲天积蓄力量。 这种不近人情的沉默使他
们变成一些″怪人″,可谁若是因此轻视或嘲笑他们将大错特错。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
群学理工的人,后来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和行政者,并且有望升迁到更高的决策层。

   人大的学生则大多有这样的心态,什么都想尝试,学习勤奋,社团工作积极,另外也想
在自己的学生生涯里打打工,不过人大学生创业方面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这里面主要原因当然
是专业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大的学生很少有人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以外的创业中去。
这种多方面的尝试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高。就总体而言,人大学生适应社会
的能力相对较强。

          未名湖*核桃林*荷塘月色——不同的情感世界

  北大与清华校园环境优美,似乎浪漫的故事更多。其实不然,主要是因为北大清华的故
事被抒写得比较多,因此也带上了更多的传奇色彩。人大应该有更多的诗人出现。   北大
向来给人的印象比较浪漫。浪漫,不是塔和湖赋予了人,而是人赋予了塔与湖。正如高晓松所
说的,生活虽然没有蒙着玫瑰色的面纱,但我们仍然可以戴上一双玫瑰色的眼镜。北大人的浪
漫带有道家色彩,他们往往很快从激情洋溢的入世过渡到退隐,然后纵情于诗酒风流。未名湖
畔的吟唱使他们更醉心于体味某种轻愁薄怨的情调。“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是他们浪漫
的主题,因为他们身上带了更多文人士大夫的气质,在北大人眼里,未名湖畔扶杖徐行的老先
生们与晚风里的单车女孩,都是生活和爱的化身。

   清华呢?采访中一个清华土木工程系的男生说,同学们精神上比较郁闷、压抑。女生如
果跟清华的男生打交道,会发现他们的记性特别的好。诚然,6:1的男女比例加上莫须有的
“清华女生三回头”的歌谣,使清华的男生的确郁闷。很多纯朴的清华男生甚至到毕业时都还
没有尝到过恋爱的滋味。当然,这并不是说清华人就没有浪漫。事实上有很多北大人大的女孩
还是被清华男生的执着专一打动了芳心,在那里找到了更实在的感觉。

   在弹吉他唱歌的日子里,北大图书馆草坪的夏夜是最令人难忘的。但往往是清华来的吉
他手最终坐在了草坪的中央,因为他们技高一筹。北大学生弹琴在于娱乐和表达,清华人则更
在乎技法而于此道痛下功夫。

  人大人也有浪漫,这种浪漫当然不仅仅体现在黄昏的核桃林或九点后的学九楼下,千万
别低估在你身旁匆匆走过的那些同学,他们当中也不乏有真能俯仰天地放浪形骸的诗人。不过
很多人把浪漫和现实绞在一起,浪漫得有点窘迫和局促,这种窘迫和局促让我们对现实产生不
浪漫的诅咒,并在这种充满激情的诅咒中铸成最终的浪漫。啤酒、牌局,吉他、话剧,是我们
啸聚之处,这种浪漫带有某些生命原生态的力量与冲动,人大人的浪漫是没有水的浪漫。核桃
林或者可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它避开了两条人潮汹涌的主干道,青绿的树阴庇护着石椅石
桌,在黄昏的时候从东望去,落日迷茫中透着硬朗,是人大最好的风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