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大变脸报道之三 - I see - 爱米龙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1 次) 时间:2000-07-27 12:00:56 来源:爱米龙 (爱米龙) 原创-IT

南派大变脸系列之三

吴士宏的 e还是李东生的 e?
熊晓杰
关于标题
这篇文章还在蕴酿中时,同事们关于康佳、美的转型的系列报道已粉 登场。由于第一篇标题-”先e的康佳再康佳的 E”的缘故,第二篇的标题顺理成章就仍以 e为中心词了,而且:”自已e还是大家一块 e”也挺符合美的的情况的。于是有人建议,TCL转型这一篇干脆也照既定方针办。于是便有了”吴士宏的e和李东生的e”的提法。其实这个问题并非TCL特有的问题,只不过吴士宏太有名,而且在媒体价值天平上有着与李东生相提并论的资本。尽管这样的标题可能会有些唐突,但就事实本身而言,在TCL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将主要由吴士宏、杨伟强等”空降兵”、年轻人设计出来的战略转化为集团上下的统一意志和行动,这是类似TCL这样的成功企业普遍要逾越的门坎。

敢死队杀出了一条未来之路
1999年初,我在深圳与时任TCL致福电脑公司总经理的杨伟强有一场长谈。杨伟强当时雄心勃勃,一副背水一战的架式。我一面为杨伟强所描绘的蓝图所激动,另一方面也在想,TCL电脑的故事是否也会成为我听过的许多空想故事中的一个?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PC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而仅凭TCL的品牌和杨伟强的个人能力就能在虎口里夺出食来?
一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度相遇时,杨伟强俨然已是IT界强人了,而在一年前,他还自谦为小心谨慎的学生。就象TCL彩电当初把握住了大屏幕彩电的市场空隙而有效切入彩电市场并最终取得三分天下之势一样,TCL电脑抓住低价、家用电脑的市场空档,一举突破并奠定了前五名的地位。
对于TCL电脑已经取得的成绩,有市场人士不以为然,因为在现代竞争的条件下,一个产品不能做到前三,就意味着自动被淘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排名第五实在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但是,正是这个并不十分骄人的成绩点燃了李东生、杨伟强等人和TCL心中的燎原之火,并最终加快了TCL由传统的家电制造、销售厂商向互联网领域主流厂商的战略性转折的步伐。而在此之前,TCL在向互联网领域迈进时可以说是足将进而 。原因在于一是虽然在集团决策层已形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对于如何完成向互联网领域的转化还缺乏直观的经验;二是对于TCL这样一个传统的家电生产、销售企业在向互联网领域进军的过程中,在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人才储备等方面是否会兼容还存在疑惑。杨伟强曾经说,传统家电企业在系统性和规范性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但在灵活性和机动性方面则存在不足,这与家电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文化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实际上,在涉足PC之前和之前,TCL都曾在IT领域作过其他尝试。1993年控股寿华,最近两年收购开思、控股东通、注资金科、参股翰林汇等,TCL已经向IT投资了两三个亿。但外界明显感觉到,无论是李东生本人,还是集团的决策层都没有下定实质性突破的决心和想明白突破的实质性细节。李东生事后也说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自已知道方向没错,但具体应该怎么做,确实还不知道。
TCL电脑的初步成功给李东生和TCL集团注入了信心,而吴士宏的出现则明显加速和明晰化了TCL的互联网战略。

吴士宏改变了TCL的进程
吴士宏的出现改变了TCL迈向信息产业的进程。吴”空降”TCL是一个在去年下半年被炒得散发出糊味的事件。但是这件事中,吴士宏不过是演员,导演是杨伟强。杨伟强说服吴士宏加入TCL集团,出任信息产业集团总裁。杨说他为自已找了一个老板。严格意义来讲,杨”低估”了自已的作用,实际上,正是他的这一行动,让TCL更快或更大地拐了一个弯。
吴士宏在去TCL之前未必就成竹在胸。所以前几个月她在集团内部浸了几个月,随着她对集团的了解,她觉得这事越来越大。她对杨伟强说,咱们得把整个集团弄进来。因为她觉得,她们所从事的不仅是信息产业这一块展开的问题,而且信息产业可以作为一个工具,使TCL的所有传统资源可以借助它被重新塑造成一种更适合未来网络社会的模式。
今年4月10日,TCL信息产业集团在北京公布了TCL集团因特网战略的基本框架。这个战略的核心理念就是缔造中国”信息家庭新生活”,目标是”将每一个家庭与因特网互联”。在这次会上,TCL第一次明确提出自已的战略调整方向,”从一个成功的家电制造和销售厂商向全线互联网接入终端设备供应商拓展”。
TCL形象地将自已的战略称之为”天、地、人、家”。所谓”天”,是指因特网门户与网络增值信息服务。TCL构想的这个门户应该是TCL产品用户通过任何互联网接入设备进入网络的第一站,或者说,这是直接内嵌在硬件里面的一个通道。有了这个通道,TCL系列产品的众多用户就可以与TCL建立一个永久的互动关系。另外,网络增值信息服务以后也将放在这个平台上,提供经过编辑归类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被TCL作为了一个在互联网上的主要发展方向;所谓”地”,是指把覆盖全国的强大的家电销售网络改造成为电子化、网络化的专业物流配送系统,形成支撑连接互联网与传统商业之间的社会公用平台。利用这个平台,TCL可以首先实现自已的B2B或B2C,然后再向社会开放。所谓”人”、”家”是指以全线互联网接入终端设备服务于最广泛的中国人和中国家庭。所谓”伙伴天下”指的是一种合作战略,TCL认为自已在互联网方向上的核心优势应该定位于IT产品应用方面的整合能力上。

吴士宏的e还是李东生的e
在所谓”天地人家,伙伴天下”中,”天”、”地”才是真正的核心业务所在。”人”、”家”和”伙伴天下”只是表明了TCL的战略定位和取向。
实际上,包装得颇为文化的TCL因特网战略说白了就是,一,改造现在的、TCL赖以称雄家电业的核心竞争力--营销网络,使其不仅成为TCL产品的渠道,而且成为一个其他企业也可共享的物流配送系统平台;二,除电话、电视、机顶盒等产品外,TCL今后的产品将全面与因特网”联姻”,面向互联网的产品将是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三,建立一个适合所有TCL产品上网的网站,并通过这个网站提供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内容,当然通过这个网站,TCL也可以更好地凝聚自已的客户资源。
早在TCL宣布它的因特网战略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TCL赖以称王的销售网络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是否会成为一种”领先的包袱”,它将如何以新的形态延续自已的辉煌。事实上,我们已经能够隐隐感受到销售网络对于TCL集团发展所带来的惯性压力,TCL不断推出贴牌的白色家电,与其说是多元化的需要,不如说是渠道生存的压力。这么庞大的体系,没有一定的产品流量,生存都会是问题。TCL的因特战略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纯粹的单个企业的B2B或B2C同样无法支撑网络的发展-尤其是投入5个亿的电子化了以后的网络。而公共平台的设想又面临着国情的制约,不然的话,同在一市的美的和科龙不会各扛一杆电子商务大旗。
全线产品的”因特网化”无疑代表着发展的方向,但是这里面风险也挺大的。TCL在机顶盒上就很不成功。这曾是李东生引以自豪的一个项目,但市场无情地否定了它。今后TCL还将碰到类似的问题,一个产品是否成熟,是否具备市场力,企业何时切入,以何种规模切入,这些都面临着多种答案,在电话机,电视、电脑三个选择上,TCL成功了,但幸运之神不会总是垂青某个人。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在于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TCL与我们接触到的其他企业的做法都不一样,尽管吴士宏也是TCL集团的副总裁、CIO,但是不论是外界还是企业内部都有不少人将这些想法首先归结为吴士宏和信息产业集团的构想。尤其是从集团内部来说,有一些观望,甚至有一些抵触都是很正常的,毕竟TCL这几年走得很快而且很稳,各路诸侯都是有功之臣,而且据说大家也都有自已的一套互联网战略构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TCL的因特网战略能否成功实施,既取决于吴士宏的能力,更取决于李东生的决心。只有李东生在内心深深认同了这个 e是自已的,并将其转化为集团大部分高层人士的共识,TCL才有可能将这套战略贯穿成为集团内所有企业的团队行为。TCL的这场战略调整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