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8 次) 时间:2001-10-16 22:15:29 来源:雍弘 (雍弘) 原创-非IT
大学毕业十年,一直没有重回校园。记忆中,整个大学时代似乎就是在食堂的喧闹中开始又结束的。
十年后,由于工作需要,我再次踏入了大学校园。入校的第一天,食堂生活便以强烈的感觉唤起了我对大学时代的记忆。
时过境迁,学生食堂的变化在这别后的十年里日日更新着:没有了饭票,取而代之的是饭卡和刷卡器;依然敞亮的大厅里桌椅崭新而现代;大厅的不同角落里分不同角度或悬挂、或端放着多台彩电,播放着不同频道的电视节目……
然而领我重回大学时代的,是静静地立在食堂墙角的碗柜和挂在碗柜上形形色色的饭盒。我被这个墙角里不起眼的东西深深感动和温暖着……
十年了,历经风雨和变迁,它却依然如故地、跨越时空般、默默地叙述着所有人大学时代的共同生活体验。
我是1987年读的大学。记得初入学时,同宿舍有六个女同学,分别来自山西、山东、河南、北京、上海和甘肃。初来乍到,由于人生地不熟,以及女孩子的天性胆小,无意识中,同宿舍的六个女生便非常默契地俩俩组合了起来。我和下床的甘肃同学结成了同伴,一起出入,一起吃饭。
大学里算上教职员工有一万多人,食堂自然也不能少。供学生使用的食堂就有八个。
中午是吃饭高峰。当我们下课后急冲到就近食堂时,打饭的队伍已经排了很长很长。尖峰时刻总是有些男同学在那里加塞,制造着一阵又一阵的拥挤。就是在这种拥挤中,我完成对大学时代的所有记忆。
我的同伴又瘦又矮,而我虽然不矮,却也瘦得可怜。每次我总扮作豪侠,让同伴去占座位,自己则硬着头皮汇入拥挤中,而最终我能满足同伴的只有同学们打剩下的温凉的菜。看似外强的我,内心深处则柔弱极了,总是时常地想:如果要是有个强有力的男同学帮我打饭该有多好。
这种潜意识的期盼很快就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同伴在三个月后就离开了我,找到了一个男同学给她打饭。是呀,在跟我吃温凉菜的每个日子里,她的期盼也许更加强烈。后来那位男同学作了她的男朋友,他们不仅一起吃饭,而且一起出入。身单影只的我只好“另寻出路”。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两对女同学的身上。在“被抛弃的极度尴尬中”我跟同是上床的河南同学组成了一对。河南的同学比我高,比我壮,性格豪爽而粗放。瘦弱的我终于有了肩膀可以遮风避雨。在她的建议下,我们把吃饭的地点固定在了学生第二食堂,饭盆也被锁在了食堂的碗柜里。至此,行踪中就再也没有了带着饭盆走过教室,穿过楼道的情形。
好景不长,漂亮而性格开朗的河南同伴很快就被高年级的学生会主席看中,几番攻势就全面陷入了爱河。他们同吃同入的时候越来越多,我就被渐渐地甩掉了。
萌萌之中,我突然发现宿舍里的女同胞们全都有了一起吃饭的男朋友。而我也在无意之中成了那个大学时代里的落伍者。
食堂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们难以绕着走过的地方。因此,食堂的门口、外墙便成了信息的集散地。
大学里举办各项活动时都要在食堂外张贴海报;学校搞讲座时无一例外地要到这里来贴帖;企业寻找学生勤工俭学时要到这里来发布消息;大学生们课闲时间销售小商品的广告也要贴到这里;甚至同学们买卖自行车都要在这里写下个简单的留言……
日子久了,学生们从食堂获取这些信息的愿望似乎比吃饭显得还要强烈和迫切。而这些信息也极其广泛而真实、准确地反映着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逢十 一、五 一、元旦、春节,食堂便是大家向往的家。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拿着自己的饭盒,各自打一个喜欢吃的菜,然后聚在一起组成一桌席狂吃狂饮。而每到这时,食堂的饭、菜做得就格外香。
为了给学生们节日助兴,食堂特地制作了面和馅,让大家包饺子。我们的友好寝室一色是来自南方的男生,从小没有见过包饺子。新奇之余,他们决定请我们到食堂吃饺子。为了表达诚意,在我们到达时,他们早早就将饺子包好了。
而悲惨的是:饺子被他们放在了洗脸盆里,就象装了一盆土豆,所有的饺子都粘连在了一起。在食堂师傅的笑骂声中我们只好放弃了吃饺子的初衷。而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里,成为了大学时代最难忘的趣事。
如今,我再次做起了学生。当我每天走进学生食堂时,那扑鼻的饭香味就不断地哄考着我,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那个属于我的大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