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的PC之道 - IT人事 - 刘燕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9 次) 时间:2001-10-16 09:42:05 来源:刘燕 (刘燕) 原创-IT

华硕的PC之道
10月初的蓉城,作别了连日的阴雨绵绵,骤然间温暖如春。在世纪电脑城的华硕维修中心,记者见到了华硕中国事业群总经理徐世明。随后,徐世明到四川大学和电子科大为莘莘学子带来了“知识经济与网络新时代的互动”的主题演讲。在激情互动演讲中,徐世明再次诠释了——

造船 Vs 修桥

华硕自2000年起进入祖国大陆PC市场,不巧的是,2001年的PC市场却开始回落。尽管“未来PC会像电视机一样流行”,可目前容量仅有700万台左右,正面临增长瓶颈的大陆PC市场使“强项不在营销”的华硕初尝苦果。
提到联想,徐世明一下激动起来,“华硕是技术型公司,而联想是销售型公司,二者没有可比性。”在一次与柳传志的对话中,柳传志也将二者的关系比做“造船与修桥”。但实际上两者的业务相同之处颇多,其目的同样是占有市场份额。从这个角度来讲,华硕毫无疑问地将联想视为对手。
“华硕看联想就像索尼看长虹。”这是徐世明怎么也不愿面对的事实。他认为:“联想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公司。就像彩电业的长虹一样,即使曾经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率,但由于没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被索尼这样的技术型企业超越。”
客观地讲,在全球范围内,无论从获利能力还是品牌影响力来说华硕都强于联想,但是在国内PC市场华硕的知名度与影响还难以望其项背。联想在国内PC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0%并向40%进军,从某种程度上说,包括华硕在内的PC厂商所争夺的国内PC市场份额就是从联想的“领地”中分得一杯羹。

赢利 Vs 品质

当记者提及华硕PC的销量时,徐世明满脸怨气。“我向董事会也提过,华硕在大陆的发展受阻,与预期有一定的落差,但我们仍有15%的增长。”
徐世明的看法很简单。“我好,所以我贵。”但市场实际也很简单,你贵,所以我不买。按徐世明的说法,现在的价格已经降到微利,有些厂商还玩如假包换的游戏。“好比桑塔纳装上奔驰的轮子,就要卖奥迪的价格”。“说什么我也不会放弃华硕10多年积累的品质参与这场欺骗的战争”。
“非朕之罪,何来受之?”徐世明反复强调,必须通过技术的改进、产量的提高来降低价格,而不是牺牲质量来降低价格。“现阶段华硕PC的销量上不去,华硕的态度是等,慢慢等,双手叉腰等。市场的机会还没有真正到来,毕竟国内700万的市场容量和美国5000万的市场需求相比还相差太远。市场需要被教育,消费者还远没有成熟。目前,华硕已是大量生产的典范,华硕认为未来PC制造业年产量不够千万台的厂商将会被淘汰出局。”

专卖 Vs 分销

在国内,众多PC厂商都是以分销为主,华硕偏偏要走专卖店的路子。徐世明承认这与刚开始的产能不足有关,但“做专卖店是因为我们务实,我们要拿出最好的东西给用户。”徐世明说,目前华硕PC返修率在千分之五左右,希望能降到千分之一二,相比国内一些厂商以百分比计的PC返修率,华硕明显占有优势。
目前华硕的专卖店遍布全国各地,有500家左右。“做专卖店是慢工出细活而且还出力不讨好,不但一眼看不到利润的踪迹,还要保证昆明、贵阳的PC价格和深圳广州等地保持一致,以此来有效抑制价格战及串货事件的发生,并且要将这500家专卖店挨家进行售后技术支持。”徐世明指出,“显然这是好事,华硕PC经销商的利益也由此得到保证。尽管华硕PC销售量的增长不明显。”目前华硕已不再接受专卖店申请,华硕打算在专卖店的基础上建立旗舰店,现已在北京、上海作试点,下一步会在成都、广州等城市进一步推广。
为了扩大产能,华硕在苏州建立了生产基地。从去年8月开始,每年供应300万套。预计到2003年,产能可达3000万台。当产能进一步扩大,专卖店的覆盖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华硕的经营思路也有了相应的调整。面对火爆的分销局面,华硕也将“逐步开放分销渠道。”既然不善营销,就借鸡生蛋。当然,对专卖店华硕还会尽力扶持。据徐世明透露,近期,华硕将在四川寻求不同的渠道代理商,以求共同发展。

棋子 Vs 布局

其实,PC只是华硕品牌战略的第一步,华硕的真正目是在大陆横向发展,他们瞄准的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信息产品。信息产品的附加值要远远高于PC硬件,是极有前途的一个产业,也是一个对技术研发要求较高的产业。
华硕PDA产品已经开始在台湾出货,计划今年10月份在内地上市。在华硕现有17个研发团队中,有10个在做网络应用方面的研发工作,在PC、笔记本和PDA等终端产品上十分注重网络功能,积极介入附加值更高的网络接入领域,并且已经拥有了自己的ADSL技术和产品,准备通过OEM方式,在内地移动通信市场切下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

与徐世明交流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他的此次成都之行表现得淋漓尽致。徐世明对华硕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即华硕电脑在各个方面都胜出竞争对手,成为PC的第一品牌。徐世明的激情和对华硕品牌的自信,在国内厂商中是不多见的。激情、自信、技术以及服务和渠道是华硕始终能够同国内外著名品牌同台竞技的根本原因。
技术类和市场类公司谁是最终的主导,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技术类公司提高行销能力和市场类公司加强技术研发都不是朝夕之间可以见到成效的。无论联想还是华硕,谁能够在技术与市场上两者兼顾,谁就能成为未来真正的PC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