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6 次) 时间:2001-10-13 16:52:10 来源:黄客 (大网怪) 原创-IT
——————由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带来矛盾的反思考
昨天接到一个朋友的一封信,说不相信中国的媒体,对于信上种种的质疑,对于它所谓的美国网络言论世界如何美丽的标榜,我都无话可说,只好借用一篇美国主流的媒体来回答它。也希望IT界的同仁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于是,将它搬了过来!!
以下是该文大意:
HowStuffWorks.com在普通网民中是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但就是在这个网站上,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美国众多机场监视摄像头的位置、安检系统的工作原理,甚至还有“国际航班飞一次需要带多少燃油料?”
当然,人们没有充分的理由断定,9月11日袭击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恐怖分子在策划活动时利用了类似HowStuffWorks.com这样的网站,或者说,诸如此类的网站就是一定会危害社会安全。但是,恐怖袭击事件确实给网上信息发布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信息的发布者担心,恐怖分子会不会利用网上的这类信息再发动进一步的恐怖袭击活动呢?
因特网和言论自由的有关专家认为,尽管美国政府还不太可能对网上内容采取什么直接的严厉措施制裁这类信息的发布,但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会自己行动起来,限制那些潜在的敏感信息发布上网。芝加哥的伊利诺斯大学传播学教授史蒂夫·琼斯说,通过这次恐怖袭击事件,人们已经意识到某些信息发布上网是危险的,所以他们会自己采取措施把那些可能被不正当利用的信息删除或不予发布。
不过,另一方面,恐怖袭击事件后,公民自由论者也已经开始极度关注联邦调查人员可能侵犯电子邮件使用者隐私的问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袭击事件发生后,有关当局就曾要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美国在线和Earthlink公司提供某些可疑网民的资料,两公司均表示他们会全力与政府当局合作。此前,隐私倡导者们就已经对联邦调查局的电子邮件监视系统Carnivore颇有怨言。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因特网刚刚开始流行起来的时候,关于网上信息的争论也就开始了,因为那时候就有煽动暴乱的人在一些网站上公布炸弹的制作方法,炸药的具体配方等等。今年3月,旧金山的一个联邦上诉法庭曾判决一家网站受宪法的言论自由保护而免受处罚,该网站公布一些提供堕胎服务者的确切资料。一些国会议员要求法庭重新考虑这一判决,因为他们担心,那些真实的资料可能会引发一些针对堕胎诊所的暴力活动。
有专家认为,只要网上发布的信息不是直截了当地鼓励人们使用暴力,政府几乎不可能来审查网站的。因此,如果提供炸药配方的网站仅仅是提供配方和制作方法,那它仍将受到保护。专家们还指出,禁止其它媒体传播敏感信息——如与国家防卫有关的信息——的法律也将同时适用于因特网。
实际上,信息发布自由和国家社会安全之间的矛盾是早在因特网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真正有心要采用暴力的人,也很容易从图书馆等途径找到他需要的有用信息,跟踪骚扰者也会从选举人登记表中找到目标人的家庭地址。
但是,因特网的确使大量收集信息变得非常方便。即便是美国国防部的官方网站,也向来访的网民提供一段24分钟的录像,尽管录像似乎没有提供可供恐怖分子利用的重要细节信息,但24分钟的录像确实带着来访的网民游遍了五角大楼!
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一些网站已经采取了措施对网上内容加以限制。无论是eBay还是Yahoo,他们都禁止在他们的拍卖网站上销售与这次恐怖事件相关的物品。据Yahoo的女发言人香农·斯塔博介绍,Yahoo公司还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从信息公告栏里清除一切攻击性的言论。美国在线则一贯来禁止激起民族仇恨和主张崇尚暴力的攻击性言论。美国在线的发言人安德鲁·温斯坦称,他们将更加严格地执行这一策略。
因为心中已经有了防范恐怖活动威胁这根弦,一些网站已经对内容的发布变得异常警惕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传播学教授罗勃特·施拉格认为,这绝不会是一件坏事。“我们要自己做自己网站的审查官吗?是的,没错。”他说,“假如我负责营运一个大型机场,安检是我的工作,而同时我又设计办了一个网站,难道我会把机场的监视摄像头位置都发布上网吗?我希望自己不会那么傻。”
施拉格先生认为,政府采取严厉措施限制网上内容是失策的,因为那样的措施正好反映了恐怖分子的胜利。但他同时也指出,政府部门绝不应该束住手脚,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来跟恐怖主义作斗争。他说,或许政府需要的是花费必要的投资,利用网络的种种手段,在不损害无辜者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在网上跟踪打击那些非法的有害信息。
据美国《媒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