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0 次) 时间:2001-10-13 13:35:07 来源:李锐杰 (凌云在线) 原创-非IT
第三届高交会于10月12日在深圳举行。《南方都市报》利用它在深圳强大的记者队伍,于11日率先进行了专题报道。11日有六个版的报道,总标题是《高交会预演》,六个版分别是综述,国内“名人堂”,国外“名人堂”,回顾一,回顾二和回顾三。
综述方面,用了《高交会沙场三点兵》的标题,在一篇“富有激情”的综述文章后,分别对在开幕式前读者最为关心的安全保卫、新闻中心和专场晚会三个问题(三点兵)进行分析报道,然后还给出了一篇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性文章《三届高交会对比》。
国内“名人堂”和国外“名人堂”的标题是《七百名流盛会论剑》和《翘楚精英登坛传经》,每年高交会的一个亮点是“名人荟萃”,这也是现在及以后“会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很多人都想在会展前先睹“名人风采”为快,这两个版应读者之急,一一介绍了这次高峰会国内外名人,如国内的周光召、吴文俊、周小川、沈联涛、杨元庆和刘永好,国外的“欧元之父”罗伯特·蒙得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若夫斯·阿尔费罗夫,“最年轻的总裁”凯斯·佩里斯等。
回顾部分有三个版,顾名思义,就是介绍前两届高交会的基本情况以及高交会对深圳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和影响。内容分别是“高科技打造新深圳”,专访了高交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科技局局长李连和,访谈重点是“深圳和高交会”的密切关系;“将‘钱’老板请上前台”,主要是一些市民说法方面的采访结果;“交易成果改变生活”则主要说明高交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真真切切的革命性变化。
10月12日和13日的高交会报道也有类似的报道特点和优势,同11日的报道一起,把《南方都市报》做专题的特点和优势发辉得淋漓尽致。
纸质传媒与广播电视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资料性和保存性。而报纸之间能否吸引读者,能否吸引读者不单有阅读新闻的欲望,而且有保存信息的欲望,就在于它的资料保存性了。后一点也是一份报纸能够长期稳定读者群,提高读者群的文化层次的关键因素。这是《南方都市报》给我的启发和感受,广州报业市场还有其他很好的报纸,做新闻做专题形式各异,但也许是都市报和小版报纸独有的特点,让我写出以上文章的只有《南方都市报》。
附:《南方都市报》13日(报道12日开幕内容)的版面安排和内容:
总策划:高交会巡礼
A06版 动态 第三届高交会开幕
A07版 大学城 大学城奠基迎名校
A08版 看点 科技盛会异彩纷程
A09版 展团 名校云集为女寻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