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杂志比较研究——《南风窗》总编秦朔 - 曲径廊(转载MD) - 厚颜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4 次) 时间:2001-10-11 18:33:51 来源:厚颜 (厚颜堂主) 转载

  作为一个毕业于新闻系的杂志人,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朋友对我说:“你毕业时要去电视台和报社就好了。”似乎杂志是小东西,弄不大,和电视、报纸相比总非主流,缺乏影响力。可能有的杂志同人这种感觉不强烈,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杂志不是新闻分析性的,政经类的,因此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同类杂志,对报纸、电视的竞争压力感觉不明显。而《南风窗》作为一份政经杂志,新闻杂志,面临的竞争者既有同行,又来自报纸、电视。这样压力就大了。

  杂志究竟能不能做大?新闻类杂志能不能做大?怎样做大?这是我在美国经常思考的问题。中国的杂志业如果不能做大,一是加入WTO后抵御不了外来杂志的冲击,可能失去自己的阵地;二是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也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看了美国杂志业的发展,不禁喜忧交加,心里非常紧迫。喜,源于对杂志这种媒体的信心;忧,来自对中美杂志差距的担心。

  我所在的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是全美学生人数排第29位的大学,有3万多学生。虽非美国一流名校,但在培养适应加州发展的地区性人才方面还是颇有建树的。有趣的是,北岭在中国虽然远没有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出名,但却培养过几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如影星陈冲、张喻,排球明星郎平,还有因和国际传媒大亨默多克新婚一夜闻名的邓文迪。

  我在北岭的主要精力放在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上。但作为杂志人,还是忙里偷闲看了不少美国杂志。我的导师之一是北岭新闻系的主任Cynthia,她曾在美联社和《洛杉矶时报》担任多年的记者,可惜对杂志方面不熟悉。为了弄清楚美国杂志业的基本情况,我除了阅读文献资料,向《商业周刊》和《哈佛管理评论》要了有关资料外,还在2001年1月上旬专门赴纽约访问了美国杂志协会,以及《新闻周刊》和时代杂志集团。

  这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选自我的硕士论文《中美杂志比较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中美杂志进行比较。最后一部分,根据美国杂志的运作经验,对中国杂志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对其未来提出若干展望。

   一、中美杂志的宏观比较

  正如阅读它们的读者一样,每一种杂志都有其显著的个性。人类的几乎每一种需求,都有杂志来表现。阅读杂志是一种亲密的、投入的体验,满足个人的需要,反映个人的价值观。从时尚到科技,从主流新闻到健身,杂志聚焦于读者兴趣,和读者沟通,既增长其知识,又娱悦其情趣。一份杂志是一个朋友,一个真实可触而又持久的同伴,是消费者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美国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杂志工业。《时代》周刊及其年度封面人物、《读者文摘》、《商业周刊》、《财富》及其论坛、《国家地理杂志》、《科学》等,都享有世界性的声誉。美国杂志工业有着美国文化产业的一般性特征,如强大的品牌经营与延伸,注重知识产权,推崇创意,消费者导向,营销优先,科技的应用,重视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研究美国杂志,是研究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杂志市场是世界成长最快的发展中市场,杂志也是国内传统媒体中成长最快的品种。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美国杂志必将进入中国、中国杂志也有机会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研究美国杂志业的情况,显得尤为必要。

  1、杂志的性质

  美国杂志的基本性质是商业。但一些非赢利机构所办的杂志除外,它们基本上免费赠给会员,不以盈利为目的。如美国发行量最大的《Modern Maturity》双月刊,就是由主要为老年人服务的非盈利组织AARP Foundation(1961年创办)所办的,目前每期发行量2000多万。

  美国杂志有明确的所有者和股东,有明晰的产权关系。这些股东可以是个人(像创办了《时代》和《财富》的鲁斯),是公众投资者(如购买了《读者文摘》股票的人),是公司或某个慈善机构。大部分美国杂志都有一个母公司,即投资该杂志的公司,如《新闻周刊》的母公司是华盛顿邮报公司,《商业周刊》的母公司是McGraw-Hill出版公司。美国大部分杂志和从事其他产业的公司没有什么分别。

  中国杂志的基本性质是意识形态,但目前正向商业化方向过渡,办刊目的越来越多元化,杂志经营越来越市场化。过去,杂志被看作“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是国家部门的拨款或扶持(如行政性订阅)。杂志很少刊登广告,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近20年来,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杂志的商业化、市场化属性逐步突出,杂志社享有的经济自由大大提高,但总体上说,杂志和其它传媒一样仍属于“不能放开”、管制色彩浓厚的“特种行业”,杂志定价、增张、改名、缩短刊期等事项必须征得管理部门同意,申请新办杂志非常困难,杂志在总量上实行控制政策,杂志投资不允许非国有化(个别杂志私有化的尝试都是在一种偷偷摸摸状态下进行的)。杂志的刊号持有人是其所有人,杂志积累下来的资产是国有资产。

  2、杂志的创办条件

  我曾经问过我的导师:“在美国创办杂志需要什么条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说:If youhave money,if you have an idea,you can start a magazine。有钱有创意就行。在美国办杂志,只需要申请一个国际刊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简称ISSN)即可。申请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且是免费的。与此同时,你去注册一个商业公司,执照一般3天可以拿到。有刊号,就可以出版杂志,有商业执照,就可以经营杂志。

  在中国,根据有关规定,新办杂志必须具备5个条件:

  办刊目的必须符合宪法要求,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杂志必须有主管部门(在中央为省部级,在地方为厅局级),有清楚的内容范围和编辑方针;
  杂志必须有主办单位,具体负责杂志工作;
  杂志必须有充足的编辑人员,主编必须符合政府的有关规定条件;
  杂志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固定的办公场所,经国家许可的印刷厂。

  需要提出的是,这些规定只是一般性的前提条件。即使符合全部条件,也未必能获得杂志“准生证”。这有国家总量控制的原因,有不定期治理整顿的原因,受政策影响很大。(

3、杂志的调节因素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杂志的经营都必须遵守法律。违法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过由于两国国情、民情及对传媒认识的差异,法律对媒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新闻自由的保护,以及美国最高法院1964年通过《纽约时报》公司诉苏利文(New York Times Co. V. Sullivan)一案所确立的判例原则(当政府公职官员因处理公众事务遭受
批评和指责,使个人的名誉受到损害时,不能动辄以诽谤罪起诉和要求金钱赔偿,除非公职官员能拿出证据,证明这种指责是出于“真正的恶意”,即“明知其言虚假,或满不在乎它是否虚假”),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想打赢对媒体的官司是非常困难的,更不要说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传媒的命运了。政府不能审查杂志的内容,不能任命杂志负责人,没有权力命令杂志停止出版。

  美国杂志最主要的调节因素其实是市场,包括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1999年,美国倒闭了900家杂志,又新出了几百家杂志(平均每周10份以上)。同是名人杂志,ABC电视网的大牌节目主持人Oprah Winfrey参与的《O Magazine》热销不已,而前总统肯尼迪的侄子乔治·肯尼迪参与的《George》已经倒闭。

  一般认为,美国新办杂志的创业成本在200万到1000万美元之间,而且几年内可能一直亏本,如时代出版集团办的《娱乐周刊》到第6年才盈利。1983年4月时代集团创办的新刊《有线电视周刊》在创刊5个月后,因为竞争不过《电视指南》而停刊,250人的编辑部解散,总损失达5000万美元。

  我跟我的导师探讨过美国新办杂志的方向,她的观点是像三大新闻杂志那样的适应一般兴趣的杂志(General Interest Magazine)今后几乎不会再出现。未来是市场越来越细分的时代,也就是“小杂志”越来越多的时代。另外,地方性杂志特别是大都市杂志将越来越多,像《纽约》、《洛杉矶》都很成功。

  新办杂志的层出不穷,验证着杂志业的承诺:满足每一类消费者的每一种需要和兴趣。以下是Samir Husni公司提供的一份1999年美国部分新办杂志的分类表,列举了354种杂志,基本反映出美国新办杂志的市场方向。

  表1美国1999年新办杂志分类

  门类          数量
  运动          32
  特别兴趣        31
  工艺、游戏和爱好    22
  性           22
  计算机         16
  都市和地方(州)     13
  流行文化        13
  商业和财务       11
  家庭和家庭服务     11
  媒介名人        11
  汽车          10
  青少年         10
  黑人兴趣        9
  饮食          9
  旅游          9
  野营和户外活动     8
  狗和宠物        8
  时尚、美丽和服装    8
  音乐          8
  妇女          8
  喜剧和连环漫画     7
  电视、收音机和传播   7
  娱乐          6
  健身          6
  艺术和文物       5
  钓鱼和打猎       5
  男性杂志        5
  赌博杂志        4
  同性恋杂志       4
  健康          4
  神话和科幻       4
  儿童          3
  摩托车         3
  宗教和教派       3
  儿童偶像Babies     2
  划船和游艇       2
  针线活         2
  园艺          2
  文学、评论和写作    2
  军事、海军       2
  摄影          2
  艺术与人文       1
  航空          1
  新婚          1
  自然和生态       1
  科技          1

  和美国杂志相比,中国杂志必须接受来自政府方面的调控。具体表现在:

  一、创办杂志的许可制度;
  二、政府对内容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导和具体规定的约束;
  三、不少杂志直接由政府部门创办,受到行政性保护;
  四、政府管理部门有权对违规刊物进行处罚,直至取消许可证。

  中国杂志所受到的另一约束来自市场。近几年,由于政府因支出压力对许多杂志减少了行政性保护,市场因素正成为杂志的主要约束。

  4、社会影响

  美国杂志无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享有巨大影响力。三大新闻杂志和三大商业杂志是其突出的代表。1999年美国杂志300强(《Advertising Age》评选,按营业额排名)的前15名,这6份杂志都在其中。详见表2。

  表2美国杂志营业额前15名(单位:千美元)

  排名      名称       营业额
  1      电视指南      1,172,127
  2      人物        1,155,395
  3      时代周刊      962,651
  4      运动画刊      905,313
  5      好家与花园     595,667
  6      新闻周刊      594,181
  7      读者文摘      543,674
  8      游行        532,947
  9      商业周刊      499,732
  10      财富3       79,921
  11      福布斯      374,029
  12      好主妇      360,419
  13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354,959
  14      PC杂志       344,386
  15      家庭圈      338,532

  由表可见,美国杂志的中间力量对社会主流阶层有重要影响力。《时代》、《财富》、《商业周刊》这样的刊物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畅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如《商业周刊》在1997年3月的封面报道中第一次提出“新经济”的概念(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最早提出“亚洲金融危机”问题,2000年6月提出21世纪是“创造力经济”(Creative Economy)的口号(该组报道由30个编辑记者花费6个月时间完成,共100多页),像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这样的人士会定期向该刊分享其思考成果。该刊有一句口号:“We don’t just listen to the greatest minds in business.They listen to us.”充分表明了其在引导世界经济新观念、新趋势方面的不凡地位。对该刊订户的分析表明:《商业周刊》在北美的订户85%为男性,年龄在25到54岁之间的占68%,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8%,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占59%,平均年薪为233,000美元。

  相比而言,大部分中国的知名杂志是妇女杂志、文摘杂志、娱乐杂志、健康杂志,中国几乎还没有一份真正影响主流阶层的政经、新闻杂志。中国超过100万份期发量的23钟杂志(2001,新闻出版署)里虽然有类似《半月谈》和《支部生活》、《共产党员》这样的涉及时事政治的刊物,但主要靠行政指令性发行,和美国的新闻杂志不具有比较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在中国,杂志还只是一种“准主流媒体”,不能和报纸、杂志这样的“主流媒体”并论。当然,中国杂志的进步是迅速的。国际期刊联盟(FIPP)1999年的统计指出,有16种中国杂志已经进入世界7大类杂志的前50名。

  美国还有一大批在学术或专业领域享有世界声誉的杂志,代表世界性的学术或专业水平,成为一种“国际标准”,如《电子工程师时代》、《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科学》、《自然》、《外交事物》、《哈佛商业评论》等等。而中国学术性和专业性杂志的水平距此还有相当差距。(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中美杂志比较研究——《南风窗》总编秦朔 - 摩天居士 - 2001-10-12 00:02:27

  这篇文章已经被帖过三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