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梦断传媒帝国! - 传媒透视 - 李永红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1 次) 时间:2001-10-09 20:28:06 来源:李永红 (永红) 转载

托普软件杀入新领域 传媒帝国梦黄粱

  一般的投资者都把托普软件(四川托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0583)视为纯粹的软件企业,其实这只是托普的一面。

  去年以来,托普陆续杀入传媒领域,实践“传媒帝国”的战略构想。在托普2000年的工作回顾中,托普集团总裁宋如华提出要“全方位介入文化事业、建立托普报业集团”。其具体设想是将备受争议的“炎黄在线”[由金狮股份(0805)更名而来]和传统报刊结合起来
,甚至电视业也在考虑之内,由此建立起庞大的立体传媒体系。

  按照这一思路,托普先是收购“炎黄在线”,一个让很多人看不懂的网站。但是托普集团总裁刘代俊说:“托普的高明之处在于一般人看不出炎黄在线的奥妙。”然后是投资报刊。先后投资《蜀报》和《商务早报》,创办《IT时代》杂志,还曾进入《四川文化报》,计划收购《四川青年报》。为了实现“全方位介入文化事业”的战略构想,还专门成立了托普文化传媒产业投资公司。

  但是,事与愿违,今年五一节前夕,《蜀报》与《商务早报》相继停办,对于踌躇满志的托普集团总裁宋如华来说,不啻是当头一棒。当然,《蜀报》的下课,跟它屡屡违规有很大关系,并不都是托普的错。后来,《商务早报》也改头换面成了《成都晚报》。

  《蜀报》及《商务早报》的下课,使托普损失惨重。据称,托普在这两家报纸上的投入已达4000万元,很可能会血本无归。更麻烦的是,托普在把4000万全赔进去之后,还要不断地掏钱出来,料理它们的“后事”。从托普文化传媒产业投资公司2000年下半年成立开始,托普在三家报纸上最起码赔了4300万元,而且实际上的支出可能比这个数字要大得多。

  “炎黄在线”“烧钱”更为厉害,简直叫人瞠目结舌。AC尼尔森国际媒介研究公司2000年对中国区网络媒体的调查数据表明,“炎黄在线”每天“烧”掉10多万元,全年总计3691.6万元。在国内,惟一可以超越这个“烧钱”速度的,只有网易,全年广告开销3719.6万元。至于新浪、东方网、FM365、8848等著名网站,都屈居其下,自叹不如。

  托普的传媒帝国梦为什么会成为一枕黄粱呢?

  首先,在决策之前,托普对传媒行业的调研不充分。托普急切地进入传媒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在“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中抢得一杯羹。大学教授出身的宋如华毫不掩饰地说,“托普进入传媒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政治,而是为了经济。”例如,托普最初曾打算花500万元收购《四川青年报》,但到具体操作时发现,实际上的情况远不如想象那么简单,只好先搁置起来。 其次,托普不明白,在传媒行业,并不总是资本说了算。在资本市场,惟一有发言权的就是股份,谁占的股份多,谁就可以拥有控制权。但是传媒业有时会例外。2000年下半年,托普看中了四川省文化厅下属的机关报《四川文化报》,并注入了300万元资金。当时《四川文化报》发行量很小,托普一心想将它全面改版,重点推出。但是,在对控制权上,托普跟文化厅发生了矛盾。省文化厅要求总编由它的人来担任,而托普则不同意,双方僵持不下,最后托普只得退出,300万元打了水漂。

  第三,对政策风险估计不足。投资传媒行业还存在巨大的政策风险。根据国家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批复的国管财字(1999)219号文件精神,目前我国报刊社资产均属国有资产,注入报纸的外部资金只能按照借贷关系,即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不适用“谁投资谁所有”的企业资产认定。

  现在,托普已经从“传媒帝国梦”中惊醒,面对的是几家媒体怎么也填不满的嘴。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它还得拿出新的应对之策。
(自证券日报)

文章评论:托普梦断传媒帝国! - 心里明白 - 2001-10-09 20:38:23

托普是在玩空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