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CDMA能否跑赢大市(首发南方周末) - 啸锐评论 - 陈啸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7 次) 时间:2001-10-08 10:49:37 来源:陈啸锐 (陈啸锐) 原创-IT

  联通选择CDMA的风险明摆着,如果再把整个产业链条的投入加进去,这一场豪赌的代价将是天文数字。因此人们更多地关注——

联通CDMA能否跑赢大市

   文/陈啸锐 信海光

  背景资料

  我国发展CDMA可以追溯到1995年。据曾经参加过133网筹备工作的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秘书长郑祖辉介绍:1995年下半年,电信长城公司在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四个城市建立CDMA实验网,到了1997年底,四城市的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开通,并实现了网间漫游。到了1998年8月,由于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电信长城”的业务发展陷入僵局。直至今年1月1日并入联通时,用户也不过区区55万户。

  中国联通建设CDMA也是一波三折。

  早在1999年6月,中国联通副董事长王建宙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就曾宣布了雄心勃勃的CDMA发展计划:到1999年底建成覆盖全国的CDMA网,网络规模达1000万门。多种原因,联通的CDMA计划并没有真正实施。

  2000年2月,联通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同时更新了自己的CDMA计划,决定投资289亿元,在2000年建设系统容量达到1130万户的CDMA网,覆盖国内大部分的重点城市并开通运营,到2005年CDMA用户达到5500万至6000万户。岂料框架协议签署仅仅2周之后,联通CDMA项目便被叫停。

  2000年10月,联通终于再次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但是联通发展窄带CDMA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它的竞争对手中国移动的GSM用户已近一亿。

  10月底,酝酿已久的联通CDMA项目将在部分省市开通运营,一个整体规模达到5000亿元的巨大市场似乎已经浮现在人们的面前。一时之间,不仅中国联通豪情万丈,与之相关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手机制造商也纷纷摩拳擦掌。

  然而,巨大的市场机会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联通CDMA未来的发展并不见得就一路从容,这个时候,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高盛证券9月24日发表报告称,因担忧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CDMA项目的市场风险及中国电信业的政策风险,将联通从推荐名单中剔除,并将联通的投资评级调低至“跑赢大市”,同时将中联通12个月目标价由15港元减至13港元,6个月目标价则减为9.6港元。

  或许现在下任何断言都为时过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与联通CDMA项目相关的整个产业链条都将面临一轮强劲的冲击波。

  联通逆时而动 中国移动捣局

  CDMA是码分多址技术(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的缩写,与GSM同属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为模拟技术),最早由美国高通公司于1985年推出。当时的高通公司是一家依靠风险投资刚刚创办起来的小公司,但它竟然敢于在GSM技术已经被各大电信巨头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力倡CDMA,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

  相较于GSM技术,CDMA具有频谱占用率低、保密性强、话音清晰、掉线率低、基站覆盖面广、电磁辐射小等优点,但是由于CDMA是在GSM已经成为主流标准之后才推出的,因此高通公司最初的发展极其坎坷,在没有得到业界认可的情况下孤军奋战,独立完成了从芯片、终端产品到网络设备和测试设备等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工作。

  CDMA发展道路上的转折点是1993年。在这一年中,高通提出的CDMA技术终于被美国电信标准协会标准化,正式为业界所接纳。与此同时,高通进行了经营策略的重要调整,将专业原片加工的业务全部外包给专业厂商,集中精力进行芯片和系统软件的研发设计。从此之后,CDMA迎来了迅速增长的时代。据统计,1996年底CDMA用户仅为100万,到2000年初全球CDMA移动电话用户的总数突破5000万,目前已经达到7000余万。与此同时,CDMA也逐渐发展成为3G(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的核心技术,在其基础之上,国际电联确定了WCDMA、CDMA2000、TD—SCDMA等三项3G标准。

  中国联通“十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0.8亿—1亿,市场占有率达到35%左右;国际国内长途电话、数据通信和互联网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0%;无线寻呼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的绝对优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联通将在“十五”期间追加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至2600亿元。从上述数字来看,联通移动电话新增用户的半数以上将来自CDMA,而联通投入到CDMA项目中的资金也将占其总投资额的40%左右。因此,CDMA对于联通来说,毫无疑问是“成败在此一举”的事情————更何况联通建设CDMA的资金中有100亿元是来自中国工商银行的贷款。

  反观中国移动,为了对抗咄咄逼人的CDMA,已经于7月9日开始在全国16个省25个城市将酝酿已久的GPRS业务开始试用。由此不难判断,在3G时代到来之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竞争将在两个层面展开:在原有的GSM领域,双方基本上会延续目前的竞争态势;在向第三代移动通讯过渡方面,则将会是GPRS和CDMA的正面交锋,而这将是双方竞争的主战场。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属于2.5G移动通讯技术,它打破了传统GSM手机主要用于通话的局限,能够快速传输数据,实现时刻在线,具有收发E—MAIL、浏览互联网、在线游戏等功能。与之相比,联通目前建设的CDMA网虽然仍停留在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水平,但是在频谱占用、通话质量、基站覆盖范围以及电磁辐射方面仍然具有优势,并且可以非常平滑地过渡到2.5G和3G。因此,从技术本身看,联通的CDMA占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联通的另一个优势在于频段资源。联通之所以接管133网(原长城网),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看中了133网宝贵的频段资源。现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了拍卖频段资源的做法,我国也很有可能借鉴这一模式,因此,现在联通CDMA所获得的频段资源必将成为未来的竞争优势。而GPRS与GSM共用相同的频率,据测算,中国移动GSM网络的频宽最多只能支持1亿用户,必然会因GPRS与GSM争抢频率资源而影响GPRS的发展。

  然而,这并不是说CDMA没有风险,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无论如何先进,CDMA依旧属于基于窄带网络的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另一说算2.5G),在3G时代被热炒的今天,联通大规模推出一个2G的服务,是不是有点逆时而动?这类似于前段时间某些电信运营商大肆推行的ISDN(代替现在的MODEM,但与宽带接入相差甚远)技术———很多人指责,为什么要推广一项在国外已遭淘汰的技术?CDMA确实比GSM优点更多一些,但是它只能属于从2G到3G的过渡期,CDMA的寿命长短取决于这个过渡期有多长。

  更大的风险在于,一旦联通选定CDMA,在未来到3G之路上,它就要一直沿着高通的标准(在3G方面,高通的标准是CDMA2000)走下去,换句话说,不管是否技术最先进,联通很可能将会一直受制于高通,而一位高通内部人士确实也说过这样的话:四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服务,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在CDMA最火的韩国,高通每年都靠卖标准赚取大笔收入。

  并且,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技术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服务和价格同样重要。

  当年“电信长城”经营的133网,在技术上比GSM领先,但是市场表现却软弱无力,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服务与市场拓展没有跟上。现在,联通同样面临着服务方面的问题————联通以前主打低端用户市场,而CDMA面对的则将是高端用户,因此,联通必须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经营策略上做出重新选择和定位。联通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来负责CDMA网的运营,除了解决资本市场方面的问题之外,也有一方面原因是出于上述考虑。

  联通建设CDMA是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用于网络、基站、设备方面的开销相当巨大。而GPRS技术向下兼容GSM,可以从现有GSM网络发展而来,投入自然要低许多。尽管双方的价格政策尚未出台,但是可以预见,联通在价格上不会占据优势。

  此外,联通在用户基础方面的弱势也会影响CDMA的推广。毕竟,对于一般的移动通讯用户来说,现有GSM网络的服务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会轻易投入CDMA的怀抱。因为CDMA不但换号还要换手机!在这种情况下,联通CDMA的用户将主要来自新用户和联通130用户的“跳网”。因此,双模手机(CDMA/GSM均可支持)对于联通打开市场局面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却不是联通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

  看来,联通CDMA与移动GPRS在竞争力上各有千秋,究竟最终鹿死谁手,尚难判断。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移动通讯运营商之间竞争的加剧,广大手机用户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国内制造商们的春天

  移动通讯产业是一个极其巨大的产业,除了电信运营商之外,还包括手机、电信设备、测试仪表、工具软件、应用软件、元器件、半导体甚至手机零售等相关产业。有数字显示,在2000年度国民生产总值中,移动通讯产业的拉动效应为0.8个百分点,预计在2001年到2002年的国民经济中将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放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联通CDMA项目显得更加意义深远。

  8月29日,信息产业部召开了专门会议,公布了国家计委的决定,19家企业获得了生产CDMA手机的资格。它们是波导、科健、中兴、首信、TCL、海尔、东方通信、康佳、南方高科、中电通信、大唐、贵州振华、浪潮、海信、大连大显、南京普天、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以及摩托罗拉中国公司。

  信息产业部一直强调要发展自己的手机产业,甚至还为一些国内厂商下拨了大笔的研发经费,此次获得CDMA手机生产资格的仅有一家外资企业,其余均为国内厂商,再次表明了信息产业部扶持民族手机工业的态度。

  在GSM手机市场上,国产品牌几年来虽然左冲右突,但是十几家国产手机厂商仍然只能徒叹奈何,市场份额总和也不足10%。而在CDMA手机方面,国内厂商无疑获得了有利得多的位置————技术背景相同,都采用高通的核心技术;市场地位平等,目前还没有形成寡头垄断局面。按照联通的规划,5年后CDMA手机用户将达到4000万左右,这对于生存环境堪忧的国内厂商来说无疑是一块可以放手一搏的新大陆。

  在电信设备供应商方面,尽管联通还没有从CDMA中淘到“第一桶金”,但是向其提供“铁锹”的国内外电信设备供应商却已经受惠不浅了。尤其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表现————如果应对得当,国内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完全有可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甚至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今年5月,联通CDMA项目完成了一期招标工作。从中标情况来看,国内厂商较以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中兴、大唐、金鹏、东方通信和华为等国内厂商通过自主竞标或者与外国厂商合作的方式,获得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相比于GSM移动通信设备市场中国产品牌交换机5%、基站设备3%的市场占有率,这样的成绩足以令人欣慰。由于全球CDMA技术商用时间较晚,在设备制造领域还没有形成类似GSM的寡头垄断局面,所以CDMA有望成为民族通信产业整体突破的肇端。

  从具体的技术和设备来看,国内厂商也已经初露峥嵘,而对于行业后来者来说则反应尤其迫切。8月29日,几乎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向19家企业颁布CDMA移动电话定点生产许可证的同时,海信便推出了耗资巨大、历时一年开发的中国第一款CDMA彩屏手机。据说,为了建立CDMA手机生产线,海信投资了近4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台,到2005年达到500万台。中兴通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机卡分离的CDMA手机,而大唐集团则在雄心勃勃地准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供第三代TD—SCDMA/GSM双模芯片的厂家。

  事实上,韩国之所以迅速跻身于移动通信大国之列,就是拜CDMA所赐。在发展CDMA技术之前,韩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基础相当薄弱。在高通公司取得CDMA专利后,全球对CDMA前景的争论相当激烈。在这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韩国政府和企业通过全面分析,于1992年果断决定上马CDMA系统。三星电子也随即加大了在CDMA系统和终端领域的投入,并于1996年4月在全球率先实现了CDMA技术的商用化并同步推出CDMA手机。与此同时,韩国的CDMA系统和终端机产业也出现了飞速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机供应国之一。目前,三星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供应商,而且增长势头不减。

  当然,韩国的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介入时间早。在这方面,我国早已错过了CDMA的最佳发展时机,因此,国内厂商若想再创韩国式的奇迹,所要战胜的困难也要多许多。

  对于国内电信设备供应商来说,另一个利好消息是国家对于CDMA的支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9月26日,信息产业部评选出第一届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在六项获奖技术中,有两项与CDMA有关,由此不难看出政府对于CDMA的重视以及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渴望。

  CDMA对于国内手机厂商、电信设备供应商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可以这样说:无论联通CDMA项目能否获得成功,国内厂商都将因此而壮大实力————毕竟,在联通CDMA一期招标中,国内厂商已经获得了近40亿元的合同。
(张遥力对本文的采写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