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1 次) 时间:2000-07-25 23:58:29 来源:单小海 (单小海) 原创-IT
减息虽然利好,仍需谨慎乐观
单小海
从九九年五月下旬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手段,干预经济发展,期望以积极的货币证策来启动消费、启动内需,从而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对于此次降息,国内外经济界皆表示关注。
降息作用有几何?
由96年5月1日开始,央行已是第七次减息。减息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冲着银行里高企不下的居民存款,指望释放这“笼中虎”,来刺激消费和投资。
但是事与愿违,减息使老百姓把更多的余钱放进了银行。今天,居民存款已经超过6万亿,并以7000———8000亿每年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 从97年10月起,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月同比一直呈下降态势,98年4月开始,消费价格指数月同比也一路下滑。
问题何在?
新华社刚刚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98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为0。2%;而据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86至96年,扣除物价因素,城镇职工工资的年均增长仅为4。2%。居民的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加上要负担大量未来安全性支出,消费意欲和消费需求自然疲弱。数字显示,86至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8%,但同期最终消费的年均增长仅为8。2%,消费落后于GDP增长。
银行降息后,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组织了对京、沪、穗、渝等六大城市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表示降息不会影响他们的消费习惯,有36%的被访者表示将维持目前的储蓄水平,有20。2%的被访者表示将加大储蓄。此次调查还显示,尽管物价已连续二十个月下降,绝大多数居民仍然认为收入增长过慢,跟不上物价变化,仅有8。4%的被访者对未来一年的收入增长表示乐观。
个人认为,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是消费疲弱的主要原因。要解决消费需求问题,关键还在于提高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手里有更多的钱,而不是千方百计去掏他们口袋里的钱。
其实,储蓄与消费并非截然对立。可以说,储蓄实质上也是一种消费、一种投资,它购买的是未来安全。降息等于让这种消费品涨价,可未来安全具有消费刚性,涨价也会有人买,甚至是越涨越有人买—–除非有了良好的替代品。
股市能拉动消费和投资吗?
在某些舆论那里,此次降息与股市的井喷式行情被紧密地联系起来。有论者认为,通过股市的升温,能够有力地促进消费和投资,我们对此表示怀疑。
我们认为,当前股市井喷行情,是缺乏宏观经济基本面支持的行情,带有相当的政策成分和泡沫成分。在这种“火爆”行情的刺激下,居民资金流向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更多地流向储蓄,购买未来安全;二是继续在投机市场上翻云覆雨,上周内深沪股市两破500亿的天量纪录,可为旁证。
所以寄希望于股民获利后大规模消费拉动内需,是不现实的。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所谓“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反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高盛公司的相关定量分析认为,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刺激仅占美国整体消费的3%,更何况我国这种消费意识远不及欧美的国家。至于希望他们将获利进行大规模的长期投资,比如说,投入楼市,拉动楼市走强,更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内需不足、消费疲弱的背后,是错综纠结的诸多经济问题,如国企改革、银行坏账等结构性问题,远不是减息能够解决的。也许,对当前中国经济来说,减息和托(股)市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仅需要股市井喷,更需要大刀阔斧的深化改革。
发表于99年5月之《万科周刊》,《投资导报》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