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牌成为真正的“民”牌 - 第四种权力 - 电子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8 次) 时间:2001-10-05 18:11:37 来源:电子情 (电子情) 原创-IT

让名牌成为真正的“民”牌
  新华社消息,九月初,经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严格评价,确认全国45家企业生产的57个产品为2001年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并对获得2001年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了通报表彰。说起名牌,从法律的角度看,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权威的规定。来自民间的看法倒是很有说服力:“名牌多半是吹出来的”,确实有一番道理。对于自吹自擂的所谓名牌,几乎没有不是名牌的产品,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有的名牌靠广告狂轰滥炸出来的,如三株,如爱多,如巨人,出名快,倒灶也快;有的名牌是靠名人效应,折腾来折腾去,名人不行了,名牌也不名了,如号称使“马家军”制胜的中华鳖精,如热衷炒作的生命核能,一旦马俊仁从台前退至幕后,这些名牌只能走向穷途末路。当然,还有一种真正的公认的名牌,它们精益求精,实实在在,从零开始,年年递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百年老店的可口可乐、劳力士,如十多年如一日的娃哈哈,由小蛋糕做成大蛋糕,市场认可,消费者信得过。说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名牌,其实它们是真正的“民”牌,深受民众欢迎。有谁见过,可口可乐包装上标注着“国际知名品牌”、“世界著名品牌”的字样?我想:如果可口可乐参与了2001年的中国名牌的角逐,又有哪一个中国名牌是它的对手呢?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如此热情地评选中国名牌:究竟是给中国人自己看的呢?还是满足企业自我膨胀心理的需要?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名牌就是“出名的牌子”,比如名牌产品、名牌大学等等。虽然词典上没说,出名的牌子是怎样出名的,但可以肯定名牌绝对不是靠某些组织某些机构指定或评选出来的, 名牌的出名在于民心所向,在于消费者的习惯选择和对产品本质的信任。尤其在市场经济时代,什么是名牌,并不是消费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消费者关心的是这个产品的本质如何,是否物有所值。一个产品,其广告做的很泛滥,并不能证明质量就一定领先,一定一流;再说,烧钱打广告,消费者未必就领这个情,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谁也不傻,谁愿意当冤大头呢?

  可是,不管人家可口可乐是否参加过类似的“美国名牌”的评选,不管名牌是不评选出来的,中国名牌的评选机构偏偏沉不住气,在2001年过去四分之三的时候,就早早地把2001年中国名牌评选推出了,其中不泛中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的“西门子”、中国的“IBM”等中国人自己的名牌。至于这些名牌的“名”在何处,据媒体介绍,这些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57种产品均“属于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顾客满意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看了这么一大段不确切用语、模糊语言,就可以知道,没有具体的调查数字,仅仅是“较高”、“前列”、“较强”一类的形容词,这样的名牌,又有多少说服力呢?

  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在我国,关于名牌的评选就曾经泛滥成灾,企业有“防火防盗防奖牌”之说。当时国家有质量金奖评选,部委有部颁金奖,省级也有金奖,而且一年一评,企业不堪重负,于是国家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并三令五申,以文件、行政法规的方式下令禁止评选金奖、名牌,同时国家部委主办的各种评选活动一律停止。虽然“上有政策”,但是难以防范“下有对策”,由于利益驱动,号称“二政府”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行业协会顶风评选名牌,推荐名牌产品,收取高额费用,其名目繁多,诸如“十佳名牌”、“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十大名牌”等等。乱评比泛滥,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寻求对策,决定规范名牌评比,决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政策指导,授权专门成立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选中国名牌。随之,名牌评选开禁,但很快就发现名牌评选是把双刃剑。据媒体报道: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陆续收到企业反映,在一些地方,某些单位借名牌产品评选之名搞层层评比、乱评比并以此强行让企业加大投入、购置指定设备,有些机构还以配合宣传名牌产品为名,搞变相盈利性收费。为此,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今天指出,严禁任何单位借名牌产品评选之名乱收费,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要严格按照质检总局颁布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进行。名牌产品评价只分国家级和省级,除此之外不得搞任何其他形式和级别的评价,坚决制止层层评比、乱评比的做法。如此规范评比,似乎又陷入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怪圈,问题是:捉来捉去,何时才是一个尽头呢?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官方可以名正言顺地评选名牌,民间机构、中介企业就不能评?再说,名牌到底是政府说了算,还是消费者说了算?如果民间机构不能评选名牌,那么,市场经济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是不是成为一句空话?电子情/文

  

文章评论:让名牌成为真正的“民”牌 - 北京纤纤小女子 - 2001-10-07 01:59:56

在中国,品牌含金量经常被含水量取代,愚弄消费者,更是在愚弄企业自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文章评论:让名牌成为真正的“民”牌 - 温柔大盗 - 2001-10-07 13:12:43

【(温柔大盗)回复(北京纤纤小女子)的大作】 把中国现在的市场和美国成熟的市场相比还不够客观 中国改革开放刚20年,美国很多企业已经历经百年磨难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还没有多少“名牌” 不过如果能够有非商业运做,国家、协会、消费者共同参与的评比的确能够 有效促进中国名牌商品以及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