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一堆红薯重几许?(1998) - 冷眼观潮 - 单小海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2 次) 时间:2000-07-25 23:40:11 来源:单小海 (单小海) 原创-IT

一堆红薯重几许?
单小海

据说,四川有农民向海尔公司投诉,说海尔洗衣机质量有问题。海尔派人上门一看,排水管里全是泥沙,原来农民兄弟拿洗衣机洗红薯呢!“销售人员热情为用户修好洗衣机后,迅速将这一信息反馈公司总部。”
故事在后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海尔公司很快就生产出既能洗衣服又能洗红薯的‘洗衣机’(当然也能洗花生、土豆、水果等),投放市场很受用户欢迎,海尔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最早见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我只是把它看做这年头层出不穷的噱头中的一个。搏出位,搏宣传嘛,可以理解。
但这故事很快就传播开了,传媒越闹腾越起劲,听说后来中央电视台都播了这条“新闻”,大概是说海尔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占领农村市场云云。
这就使我开始认真思考红薯和洗衣机之间的辨证关系。
首先,洗衣机洗红薯必须面对一系列技术问题:功能如何转换、如何保障卫生等等。这之中的投入产出如何计算?
其次,以常理度之,即使是在农村,用洗衣机洗花生红薯的农民大哥毕竟也是少数,如果真有这种需求,除了让洗衣机洗红薯之外,海尔还有两种选择:1、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家电(农民大哥今天洗红薯,明天保不准扔把锄头去洗)。2、开发一个专门洗红薯的机器,推向市场,这样可能更有针对性,价钱更合适,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样的追问显得有点儿死认真,其实,一个疑问就足以戳破这个美妙的故事:一堆红薯重几许?大家知道,家用洗衣机的洗涤量是非常有限的,一般也就是三公斤五公斤的。而要洗一堆红薯,得洗几次?用多少水?耗多少电?花费几许时间?
其实,一堆红薯重几许,倒是这“新闻”折射出来的很多东西,值得玩味。

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今传媒连篇累牍地反思和批判飞龙、巨人、三株的错误,难道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新兴企业不会再重蹈覆辙?难道就可以说我们已经绕过了成长的陷阱?
仅举一例:最近老是听到“**案例进了哈佛讲堂”、“**经验成为清华案例”、 “**企业家把研讨会开到了剑桥”,舆论的调子无一例外地兴奋得不行,进军世界五百强指日可待。平心而论,海尔确实是中国比较优秀的企业,但要跟世界一流企业比,还远着呢!世界一流,不仅是总资产多少个亿,产销量多少万台,又向哪个第三世界国家出口了多少东西,在产业方向规划,在企业的组织架构,在人力资源配置。。。。。。一句话,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有哪家中国企业能够抬起头、挺起胸,响亮地宣布“我们已经有了自己成熟的一套”?
企业做大了,就更需要冷静。
1998/9《万科周刊》www.vank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