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宁的用处 - 电影评论 - 李安科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5 次) 时间:2001-10-02 20:47:42 来源:李安科 (南宫昭仪) 原创-非IT

冯小宁的用处
文/南宫逝
有个立志要当导演的朋友。大家都劝他说,那一行太难做了,试试别的不好吗?他说:“我也想过,但是一想到冯小宁,就立马信心百倍。像他这么弱智的人都能当导演,我就一定有机会。”
我也觉得是这样,冯小宁也只能当这个使了。
冯小宁向来以“身兼编、导、摄、美数职”自命,并号称“所有作品都是自己原创编剧”,还弄了块作协会员的头衔别在腰上。可看看他的那些个作品,从最早的《大气层消失》到最近的《紫日》,哪个不是傻得可爱?咱家统统归为一类:黑色幽默。嘲笑的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和平,爱情,人性,环保,当然还有电影艺术。
我一直有个非常固执的想法,电影还是要讲故事的。后现代或许可以例外,但老冯耍的显然不是那套拳。老冯的故事背后,向来都有着一面正义大旗——《大气层消失》唱的是环保,《红河谷》玩的是民族,《紫日》转的是国际友谊……其它作品或爱情半斤或人性四钱,可这位爷们拍电影的过程,就是转身向这些大旗投标枪的过程,等到片子公映了,大家看到的就是千疮百孔的环保、民族,或者爱情、人性。故事呢?在那些小洞洞里面遮遮掩掩,好像是故意让观众不爽。
《大气层消失》是科幻,是儿童片,看得出来,老冯也想努把力,不想像太多的中国电影那样作训斥状。可惜劲使得歪了——到处都是做作而空洞的说教,反而让人不得不呕吐,或者去看充满了分子式的臭氧层科教片。从好莱坞学来的鸡毛蒜皮反倒充了主角——离奇(小孩能和动物讲话);怪异(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提着巨款到处闲逛);热闹(各式动物、战机、火箭依次上场),还有爆炸场面,等等。可哪一个都说不准会对讲故事有什么作用。倒是去趟电影院,就省得再去动物园和航天博物馆了。这片儿,小孩一准爱看。
《红河谷》的故事也是乱七八糟,好有一比:曲径通幽,走到头里一看,是个公厕。关键在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太逊。宁静演的那角儿,总觉得是一见洋鬼子就犯花痴那种,后来能有那种壮举,实在是因为吴导高屋建瓴。邵兵把玩来把玩去的那个打火机,怎么看怎么像非洲原始部落成员在玩一个可口可乐罐儿。咱那会儿是落后,但那种表现落后的法子,绝对是自打嘴巴。本来吴导是想把那打火机玩成一个漂亮的意象,不想一盆墨泼过去,自己弄了个灰头灰脸。
阿成写了这么多年小说,说自己只是想把故事讲得漂亮些。吴导本应该专注于讲故事,玩的却尽是花活儿。《黄河绝恋》没见得有什么长进;本来想去看看《紫日》的,猜猜看媒体说什么?国内首次在电影中使用航母!所以还是算了吧。想看航母,好莱坞电影里多的是,买本《舰船知识》,连美国大兵们在哪个角落里洗澡都知道了,犯不着专门进电影院再受一次冯导的折磨。
原本冯小宁还有些小聪明,现在看来,是被他好莱坞的师傅们还有法国的特吕弗给害惨了。要不是特氏有“作家电影”这么一说,冯小宁的个人主义还不至于膨胀到这个地步。
有诗专咏冯导:
编导摄美一块干,电影越拍越完蛋。
小宁同志再获奖,大家都去当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