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轩主李元发:到哪里都要很中国(1998) - 面对面 - 单小海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7 次) 时间:2000-07-25 22:54:34 来源:单小海 (单小海) 原创-IT

李元发:到哪里都要很中国
单小海

乍看上去,李元发的办公室更象一家古玩店,触目皆是古色古香的摆设,正中高悬一块黑匾,上面是三个气势磅礴的镏金大字:九鼎轩
北京的朋友介绍说,九鼎轩主人李元发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很有思想”。现在,他就站在了我的面前:中等微胖的身材,戴一付金边眼镜,表情沉静而儒雅—象我一生中接触过的许多学者中的一个。

“我是中国人,来自广东梅县”

李元发祖籍广东梅县,提起这,他的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家到台湾已经四代,但是每年清明的时候,你仍然可以看到我们祖坟的墓碑上刻着广东梅县。所以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来自广东梅县。。。。。”
92年,九鼎轩主人李元发回到了大陆。“我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从东北的沈阳开始,在大陆的主要城市走了很多趟。。。。。。因为我想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中国——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标榜自己有多么浓的民族情结,而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这里。”说到“喜欢”的时候,李明显加重了语气。
1993年,李元发把他的九鼎轩总部从台湾迁到了北京。

“我不是来做房地产的”

九鼎轩以做佛像起家,后来集中资源投入房地产行业。进入北京地产市场以来,主要从事物业代理,先后成功地策划、代理了王府花园、恒昌花园、园中园等高档项目,以其超群的理念、新颖的操作手法,领一时之风骚,是京城代理业“台湾派”的翘楚。
然而,李元发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我来大陆,不是来做房地产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港台开发商涌入大陆房地产市场。李元发认为,港资地产商与台资地产商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搞房地产,而后者更多的是做企业。
“在中国,大部分的房地产经营者都有一种暴利冲动,都想一次赚个够。加上自有资金比率低,所以当政策有所波动,就很难继续运转。而九鼎轩的目标是,办好一个中国人的企业—-房地产只是我们选择的一个主要业态。”
除了物业代理,李元发还选择了惠州作为实现理想的基地。“惠州可能是中国搞房地产最艰苦的地方,我很高兴自己在房地产最低潮的时候进入了当地市场。我们的惠州项目有32万平方米,从生地做起,全部用自有资金,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地去做。”“我得承认,九鼎轩经营得很辛苦,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
“我的梦想是,在中国成就一个大企业。”李元发抬起头,仿佛无限向往地望向前方。

“想办一家很中国的企业”

在九鼎轩的宣传册上,赫然印着这么一行字:到哪里都要很中国。
“既然生为中国人,又是置身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经济生活的空间里,我就希望办一家中国人的企业。”
“得承认,今天我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去办好一个符合国际方向的大企业,但是我坚持办一家很中国的企业。现在大陆也好、台湾也好,都流行中外合资,从企业的拥有权利到企业的表现能力以至产品的塑造本身都非常西化。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要问,中国有什么东西?” 李非常激动地诘问。
“因此我始终坚持中国企业要有中国特色。我并不反对利用现代的科技,但是我不希望因此而失掉过去的一些好的东西。”九鼎轩在美国也有房地产项目,李在落杉矶机场旁树了一幅广告,上面就是三个字“九鼎轩”。“任何人一看就明白,这就是中国的企业,这就是中国。”
不仅如此,对于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李元发同样情有独钟:“谁说家族企业就一定不好呢?台塑不就是家族企业吗?亚洲金融风暴中台湾为什么归然不动?除了产业政策之外,家族式管理的凝聚力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开发要跟政策走”

开发要跟政策走,这是李元发始终强调的一点。
“很简单,只有跟着政策走,才能拿到钱(贷款),银行是很现实的,这个行业赚钱我才会给你钱,而不是这个产业有发展就给你钱。而拿了钱,又得投向政策鼓励的方向,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出现一窝蜂的情况,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没有好的产业政策,就没有好的房地产。而好的产业政策对经济的促动,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台湾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得以幸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产业引导——二十年前,台湾就确定了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向”。“二十年啊。”李深有感触。
所以李对这次中国政府把住宅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持保留态度。“我个人认为,要到2004年,才能消化现在存量的40–50%。因为现在的存量,是过去若干年不能消化的量,而新政一出炉,又有大量的资金投向了房地产开发,这么一来,要体现出成熟的商品就得在2000年以后。。。。。。”
“到2004年左右,在一个成熟、稳定的中产阶级的支持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进入第一个成熟期。”
“为了这一天,我们要准备什么?一、空间。台湾企业来大陆,就是空间的转换。二、准备好的项目,这一点最重要,而不是有项目就做。我的观点是,拥有资源而不急于开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建筑本身的价值上。”

“台风来的时候,不要站在风口”

所以,如今的九鼎轩并不急于上项目。
“房地产企业就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组合。每一阶段的总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变动会让你选择什么时候多做,什么时候少做。台风来的时候,你没有必要站在风口。。。。。。作为一个企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没有意义的。”

对话:在遍地机会主义者之中奔跑

单: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选择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才能在不太久的将来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的潮流?
李:我认为现在企业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一味地以西方的经济模式作为中国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这样下去发展不出中国自己的强大的、有特色的经济。
单: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这正是一种典型的追赶型经济发展模式。
李:西方经济已经在我们前面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很多经济元素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如果我们只是在后面追赶,可能很长时间都跟不上。好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起点,使我们追赶的努力有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单:我非常欣赏你“到哪里都要很中国”的提法。今天,大家都承认中国在文化上的价值;在经济上,中国的传统同样大有可为。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和西方文明理应是一种和谐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在今天的经济实践中切切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李:我最近主要是关注“以货易货”这种交易形式。因为货币供给过高会带来太多社会问题。。。。。。
单:东南亚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与大量的社会游资有关。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无法吸纳这些资本,更无法满足这些资本的获利增殖冲动,从而严重影响国家金融安全。
李:现在中国居民存款高企不下,对中国经济是潜在的巨大威胁。从这个角度来看,“以货易货”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经济形式,更适合当前的经济需要。现在西方已经开始认识这一点,从货币交易转向非货币交易,我认为再发展下去同样会回到以货易货。

多元化 本地化 我不着急

单:在九鼎轩旗下有房地产项目,有代理公司,有幼儿园,有商贸。。。。。。你似乎乐于涉足许多不同的领域。。。。。。
李:从一开始,九鼎轩就给自己设定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向。经过这些年的调整,现在以房地产和文化产业作为两大主业。
单:房地产和文化?为什么你偏偏选择了这两种业态?
李:前者是直接的需求,后者是潜在的空间。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在94年的《FORTUNE》上有篇文章,讨论美国人在中国经营什么是没有优势,甚至是有消极影响的。结论是:房地产,还有文化。
这一结论是有现实依据的。全世界跨国企业的资金,都是向高报酬率的行业流动。然而我们考察这么多国际大公司进入中国,竟然没有投向房地产的。个中原由颇耐人寻味。我的解释是:房地产是一个非常本地化的产业,外资公司尽管有资金的优势,有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但是并不具备整体上的竞争力。
当然,围绕着房地产和文化这两个产业,还会有一些配套的东西。因为现阶段你要生存,要发展,那么能够满足现在市场需要的东西还是要有,所以九鼎轩给你的感觉可能是比较杂,比较多。但这个“多”无非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基础。当基础完成以后,我会有大的整合,我会收编。
单:在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上,九鼎轩有着怎样的经验教训?
李:多元化经营非常辛苦,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分散的问题。
但是我不着急。现在的九鼎轩还是在搭架子,还看不出一个很强势的主导。我到大陆7年,九鼎轩到北京5年,目前仍然是在搭架子。这个架子可能要搭二十年。我对自己做的事有信心,也有耐心。

台湾来的和尚念的什么经?

单:我前一阵采访过前北京利达行的邓智仁先生,作为邓先生的台湾同行,你对利达行的全军覆灭有什么看法?
李:邓先生比别人多一个失败的教训,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可能。香港也是这样,现在大家都对香港的楼市丧失信心。其实,很多事情,需要给一点时间来考验。尽管香港的开发商现在很辛苦,但是我想再过二十年大家来看,可能会看得更清楚一点。
单:你到北京多年,既做过发展商也做过代理商,你对大陆的房地产开发有什么看法?
李:我认为,建筑是要和人性结合的。我常常说,一棵百年老树的价值,要胜过一栋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其实中国建筑有非常优美的传统,远远超过现代西方建筑的工程技术和艺术。然而令我觉得非常可惜的是,在整个北京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我们反而舍弃了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单:你如何评价北京的建筑风格,比如说“金融一条街”?
李:我说过,不是把所有的金融单位集中到一块办公就能形成金融一条街;也不是说到美国纽约华尔街转一圈就能把金融街搬到北京朝外门大街。有的人很迫切地想把很多的建筑元素堆砌到某一个建筑个体上,然而我们并没有看到因为戴帽子而形成什么“古都风貌”。。。。。。
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生活的品质。生活的品质不仅仅是物质的极大丰富,还要追求人的存在的和谐,追求传统与现代的和谐。

忠告大陆同行

单:在北京,九鼎轩曾经创造了非常辉煌的业绩,你对大陆的同行有何建议?
李:有和拥有是两个层次。我们要正确区分want (意愿)和need(需求) 。我认为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仍然在满足“有”的层次上,还谈不上什么策划、艺术。
一句话,现在大陆房地产市场还远没有达到市场细分,专做某一市场的程度。
单:在你看来,大陆开发商的问题何在?
李:我坚持认为,经营重于销售,销售永远不是第一位的。即使是在我们的代理公司,职员上的第一堂课都是建筑设计概论,而不是物业如何销售。我认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筑本身的设计和品质提升上。
房地产企业真正需要培养的是懂房地产经营的人,而不是只懂销售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大陆地产界矫枉过正,步入了误区。
单:九鼎轩在台湾、大陆和美国都有不少项目,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的操作要点?
李:我的一个建议是,把公司和所做的项目分立。项目名称、案名、企业名称是可以各自独立的。在我们的游戏规则里,投资组合和发展商是不同的概念。一个大型的房地产项目一般是由多个公司投资组合的,发展商只是负责具体开发,然后另外给项目起一个名字。这样的运作并不刻意彰显投资组合的所有企业的知名度。
单:这样做是否也考虑到规避开发风险?
李:是的,房地产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行业,在美国,很多有名的大项目,别人都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大家面对的是这个项目的组合,一个独立的机构。
为什么我推崇这种方式?因为房地产公司在不停地做项目,同时也就意味着在不停地面对风险。我想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公司给一个不成功的项目拖死吧!
单:不过这样做也是有得有失利弊互见。。。。。。起码在东方,项目背后的公司实力和品牌对置业者的购买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并不奢望所有的人理解我”

单:这次在北京,与一些业内的朋友聊起来,大家都感觉九鼎轩有很浓的理想主义色彩。
李:是的,我办九鼎轩首先是因为一种理想。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求,企业就不可能有竞争力。
单:问题是,中国现在太多机会主义者了,在遍地机会主义者中,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企业家会遇上什么样的困难?
李:在中国,客户不会因为认同你的主张而和你合作,这就是我的最大障碍。
但是我认为我已经和正在找到理解者。中国很大,有很多不同的族群。所以我并不奢望所有的人都同意我的观点。
单:你的员工呢?他们能够理解你的想法,跟上你的思路吗?
李:所以我觉得自己现在的困难就在于,找一群同行人。员工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欲求。要他们全盘接受我的理想,似乎的确有一定的困难。
单:拉着他们前进,很累?
李:是的。做企业就是这样,当我朝一个目标进发,我付出100%的心力,但是并不能指望所有的员工都和我一样的投入。
不过九鼎轩在北京这么些年,已经可以看出一点成果。我的员工从认同我追随我到认同追随这样一种经营理念,我觉得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放弃今天的辉煌,争取明天的成长

单:九鼎轩在物业代理行业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战绩,为什么在95年后就逐渐淡出代理行业呢?
李:首先必须说明,九鼎轩并没有退出代理行业。
在93、94年,我们主要做外销楼盘的策划、包装、代理,吸引国外的投资。而现在。。。。。。我认为在现在的市场状况下,再从事传统的物业代理无法体现九鼎轩的优势。
单:此话怎讲?
李:尽管九鼎轩从台湾带过来一些先进的代理手法,但是我认为,从根本上讲,传统的代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了。九鼎轩作为北京代理界的最大品牌,同样要放弃掉过去的成功,放弃过去的经营手法,从头开始。所以从95年开始,九鼎轩毅然中止了原来的代理方式,重新选择了“虚拟销售”模式,并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建立起“中国不动产网路(CRP)”。
单:但是从目前来看,所谓传统的代理模式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李:在发达市场,传统的房地产销售模式已经在急剧衰退中,而在中国,代理模式还在成长。九鼎轩不能因为传统模式行之有效而抱住不放。
我把现在的机会让给别人,我要在下一轮冲浪中站到最前面。
单:完全告别过去的成功,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要对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有高度的自信。
李:确实是这样。企业的发展,要能“舍”。不仅要舍弃不好的,还要舍掉一些今天看起来是优势的东西。我判断的依据是竞争力和未来性。所以我放弃今天的收益,去争取明天的成长。

九鼎轩:挑起网上争霸战?

单:我昨天参观了你们的网络,这使我对九鼎轩的重新选择有了信心。但是我同时隐隐有一种担心:尽管网络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但是市场对网络营销的接受仍然很难预期,尤其是房地产这种大宗的交易,接受的过程可能更为漫长。也许一年,也许两年,也许十年八年,在这样一段无法预期的时段内,九鼎轩还得不断地投入,不断地对网络进行完善,会不会非常艰难?
李: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说,好象不需要,好象很困难,还是等等看。这就更需要我们先行一步。
企业要跨世纪,网络是唯一的选择。所以我并不感觉困难,我只感觉时间不够,还要加紧。我们要不断地投,最起码这二十年,还要投。我们还不到计算收益的时候。
单: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有不少房地产网络正在建设中,有政府的,有社团的,也有发展商或中介公司的,你认为与他们相比,九鼎轩的优势在哪里?
李:中央八大部委联合成立了一个“全国商品调剂中心”,我们的“中国不动产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既然叫“中国不动产调剂中心”,顾名思义,它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性和权威性的网路。
我曾经分析过,要经营好这个“不动产网”,必须具备五种资源:政策、资金、技术、人才、通路,缺一不可。这两年来,九鼎轩一直在努力。现在我还不能说我们的网路是最好的,但是在中国的房地产网路中,“中国不动产调剂中心”是绝对有竞争力的。从下半年起,我们开始着手在全国26个城市设立不动产分中心。
网路只是我的工具,房地产才是我的行业。过去我给一家公司做代理,现在我们为整个行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