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办企业发展建议 - 其他管理探索 - 付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5 次) 时间:2001-09-28 11:08:16 来源:付亮 (fjliang) 原创-非IT

清华大学作为一个高科技孵化器,而不是企业集团是不是更好?

我国许多大学都独资或合资办了各种各样的公司,比较典型的是北大、清华、复旦、天大等。这些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它们办的公司随着时间的发展,如果脱离学校的领导就发展得比较好,而由学校领导的话,就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当然也有个别例外。

清华在中国的工科院校中应该是最好的之一,而且一直是历年全国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最希望去的学校,它的学生和老师中也有一些非常好的创意或产品。但这些产品的市场化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原来立项时没有考虑市场,二是项目虽好,但没有一个好的管理队伍,三是原来研发人员和后期进入的人员之间配合出现问题。其中第一种情况是最主要的,后两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我认为,公司就是公司,其运营机制与学校有很大不同,应该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其发展不应仅以学校的利益为条件,也不应受到学校过多的制约,其管理人员也不应该仅局限于学校领域,管理方法也不应该受书本制约。总之,校办公司应该完全与学校脱离。学校不应该以一个企业集团的形象出现,去干预各公司的运作。当然公司为了发展,和学校之间的项目合作应该加强,应该制定明确的合作文件。

公司和学校脱离了,那学校应该做什么呢?如何把学校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向社会呢?

我认为,学校应该更多的是做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通过技术积累推动社会发展,在项目成熟后,将项目转卖给企业,或以合作方式转移给现有企业,从而收回研发资金,为学校带来效益。

这样做的优点有:

一、学校不参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营,可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教学和科研;

二、学校可以创造一个转化环境,将学校的研发项目和社会结合,从而促进学校研发的合理性提高,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三、在学校中孵化,可在宽松的环境中解决掉一些创业带来的风险,学校可创造一个环境,减少办公司初期的风险。

四、学校本身由于项目转让,也可获得可观的收入。

那么造成目前校办企业的困境如何处理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寻求战略合作–>逐渐从学校剥离–>学校收回投资–>投入新的项目”的过程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