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一篇没有发表的文章----今晚,我期待! - 幽灵地带 - 幽灵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2 次) 时间:2001-09-27 17:07:29 来源:幽灵 (yjack) 原创-非IT

没关系,再来?

(前言)在大家都争得面红耳赤,各表高见之时,下文从另一角度提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而有一些观点正是大家所忽略的。

(正文)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我们的球队又一次打败了自己,媒介又一次“煽风点火”, “有识之士”又一次惊呼,球迷又一次“骚乱”,替罪羊又将一次横空出世(不管你是不是,愿不愿意当),然后,归于沉寂……

(小标题)关于球迷、媒体

不知是谁先开始用宿命的“轮回”这个词来比喻,的确是妙到极致,但这并不是真的中国足球。我们再一次来看看颇受微词的球迷们。一个人本来就不会是一样的,发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可能一声不吭,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则摔东西,当然有的不理智。如果人人都中规中矩,这世界也太单调的,太过简单了。其实,球迷的要求不算高,哪一个国家的球迷对自己的球队不是这样要求?平心而论,我们的球迷对我们的球队已是非常宽容了。球迷是有很多不是,比如骂娘,喊下课,喊解散……,他们不完全是冲动,本来足球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能怪他们吗?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对中国足球一颗赤诚的心!我们扣心自问,是谁一直在伤他们的心?

要求媒体口径一致、同一个声音现实吗?媒体有言论的自由,让它们闭上“臭嘴”、退避三舍就是许多相关的人做法。我们综观国外媒体对本国足球的评论,用句现在时髦的话来说,简直不知“好歹”,“妄加指点”。以现在一些人的逻辑,各媒体若真的对足球“过问”甚少,没有舆论的推动和监督中国的足球至少倒退5年,更不用说球市何来?其实,为什么会这样,实质在于痛苦的过渡期。经济转型的过渡期让人实在难熬,足球亦然。

(小标题)霍顿该不该下课

然而,大家关心的莫过于霍顿是继续玩下去,还是走人。关于霍顿的去留也争论不休,似乎下课的呼声占了上风。奇怪的“国家队、国奥队队员和多数的甲级教练、足协保霍,而球迷、舆论界倒霍”现象,令人称奇。我无意倾向于那方,中国足球是因为有这样的争论而进步。人的一生是赌的一生,上学在赌,工作在赌,成家立业在赌,大赌小赌,一直赌到死。霍顿该不该下课,其实就是一场赌。足协在赌,球员在赌,球迷在赌,霍顿在赌,大家都在赌。既然是赌,每一场就会分出输赢,但获胜的一方不会是中国足球,她注定了只是一种工具,一个平台。

保霍派是不是眼光有问题、素质低、没见过世面,倒霍派是不是不懂足球、外行、瞎指挥、不了解实情,时间将予以鉴别。很多人对霍顿的固执耿耿于怀,有句精彩的词语道出了霍顿或许是性格或许是迫不得已:这个英国老头知道固执的代价是一时挨骂,而不固执的代价是一世挨骂,你说,他该怎么办?其实,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请霍顿来的目的。有人一听就莫名其妙了:不是为了该死的中国足球的腾飞是什么?不错,话又讲回来,这目标又不是目标,而是一种愿景,还常常演变成一种借口。足球的功利性决定了请霍顿的目标是为了世界杯、奥运会的入场卷,绝对不是作为布道者。霍顿不是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推进者,不是我国足球基础的夯实者,这其实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的作法,大家看看各国在世界杯前对国家队主教练的任命就知道了。即通过实现短期目标,以点带面,促进该国足球的发展。既然如此,霍顿的去留就知道如何权衡了。

(小标题)谁该下课

事情总是这样,大家明知不能归罪于某个具体的人,但若不揪出一个来出气的话,会留下更大的隐忧。这一次足协不让霍顿当替罪羊,那么各方的枪口就会对准足协本身开火。

我们足球正处于痛苦的转型过渡期,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找出谁该下课。我们最担心的是舆论会被导向霍顿下不下课这个具体事件上,而这也正演变成事实。球迷们对霍顿喊“下课”,也就是对以霍顿为代表的教练组的不满;球迷们对王俊生喊“下课”,也就是对王俊生为代表的足协的不满。是不是两人“下课”了就解决问题了?球迷的心里是亮堂的。其实霍顿们、王俊生们也有苦衷,他们也真心地去做事,希望中国足球早日腾飞。为什么有偏差?深层原因是水平、素质、观念和体制。在这些面前,球迷的声音、舆论的压力相对而言永远是弱小的。球总得踢,所以,游戏继续玩。

老生常谈的中国足球体制的严重制约不值得大惊小怪,足协的决策、假球黑哨现象、俱乐部运作等等早被人们称为“中国特色”,在呼吁改变现状的同时,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有迹象表明,一部分人把这次冲悉尼失败的主要责任往球员身上推(以淡化霍顿、足协的责任),这些球员不争气、不懂事、素质差等,确实负着不小的责任,但主要责任不在于他们。应该指出的是,中国足球冲不出去,很大程度上是与球员的文化素质有关系,正是这影响了他们对足球的理解、对教练意图、战术的理解和贯彻,这也是为什么“不用脑子”踢球、足球各种意识差等困扰他们的原因,是文化素质在作怪。再进一步想一想,我们的教练、足球官员们是不是与球员们也一样?

(小标题)为什么输了?

诚然,以上原因不错,但具体起来就让人对这届国奥队又一次失败不服:韩国人的问题也好不到哪里去。是的,虽然现在也有报道说低估了韩国人的实力,但这届韩国国奥队与前几届相比,实在差距很大。而我们的国奥队正好反过来,实力有了质的变化——整体实力的突破(把我们打败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韩国队、巴林队)。虽然前国奥队主帅徐根宝认为他执教的那一届最强,还举了郝海东、范志毅为例,其实一两个突出的球员并不表示整个队实力就强,还不算他们当时的不成熟。那么,为什么输了?就如大家所认定的,霍顿肯定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当然选择霍顿的中国足协责任更大。免费的霍顿做的午餐并不免费——不是立即付,而是过后埋单;埋单的不是足协,而是中国足球。

霍顿的用人、所倡导的平行站位、死板的战术、训练成为众人评击的重点,霍顿越被球员们认为很好,有水平,就越反衬出我国教练们水平、素质的低下。霍顿讲的东西、所做的,也许是球员们原来从未或未系统地听过的,新颖而听起来有道理,但这就是先进?实用?那么,是不是讲得头头是道的业内人士所说的更有用呢?足球的本性是功利性的,不管你如何认为,其衡量的标准就是一个:成绩。你不是说霍顿不行吗?逆反心理也让球员们憋口气通过比赛想证明点什么给众人看,但还要看怎么发力,什么时候发,什么情况发,发什么样的力和发力的程度。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英国教练在非英式风格的国家执教鲜有成功的例子。但这就能说英国教练不适合中国吗?其实,不管是那个国家的教练,只要能把国家队的成绩提高、上一个档次,都可以说是合适的教练(暂且不论霍顿有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国家队更多的在运用,在实战,只要教练能指挥球队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另一方面,对国奥队来说,更多的是还处在成长期,这就需要对教练必须严格选择,除了水平、能力外,一是要看风格是否适合;二是看是否容易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所以,从这来看,选择霍顿作为国奥队主帅绝对是个错误,现在成绩不尽人意事情就容易好办,如果战绩不错,恐怕很多人就不这样想就样说了。更让人吃惊的是一些人的眼力水平,“霍顿对中国足球挺管用”是否事实的理由其实很多并不理直气壮,说队员有自信心、打得有气势,难道前几届国奥队就没有自信心、打得没有气势?说过程不错,别忘了,得势不得分历来就是中国队的顽症(目前看来这个问题霍顿没有解决,甚至没有认真去解决,他以为有了几个才华横溢的前锋就行了);最可笑的是开始用了“没有重现孙继海事件”作为理由。当然,这里并不是全盘否定霍顿,而是对“管用”提出质疑并指出问题的所在。

“10.29之战输了更好”,这是一种在上海世纪决战前的声音,虽然不免有些偏激、长他人士气,但却有先见之明。现在就有一种声音认为国奥队应该由本国教练执教比较合适,对这,应该指出的是现在就未必,因为我们教练的能力、水平比足球运动发达国家的国外教练的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注入别人先进的东西让我们受益匪浅。至于霍顿是否能继续担任国家队的主教练,更多的是看水平、能力,而不是看亲和力。亲和力只是一个好教练应具备的素质之一,而不是全部。霍顿的亲和力是国内教练所欠缺的,这是队员、足协,甚至很多教练认定霍顿“有水平”的原因之一。亲和力的体现,一个是教练的为人、素养,另一个是管理方式。用不用霍顿是一场赌,但我们有没有必要把筹码押在十之八九要输的这场赌局上值得三思。

一说中国队应是什么风格,大家就争论不休,难有定论,实际上,中国队的风格之底蕴是中国的文化,而为什么这么令人难以道明并形成鲜明的风格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练、球员的文化知识和素质比较低,对中国博大的文化知之甚少,而这一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很多球员非常有灵气的,但就是很难成长为耀眼的巨星了。在这样的环境下,锐气、灵气一点一点消退而自身却浑然不知。“中国队的风格像中国的”,这是徐根宝在其网站上回答球迷的话,联想起“抢、逼、围”等给中国足球的带来的“革命”,你不得不承认他对中国足球理解的前瞻性,他的过去他的未来是成是败都不是最重要的,中国足球需要的是像他这样不懈的探索者。

(小标题)输的本质

大家都知道,足球明星队往往斗不过冠军队,原因是缺乏训练,配合生疏,但人们最容易看不到另一点,也就是明星队失败,以上只是表面的,其深层原因是因为明星队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这也是我们球队老是输的本质所在。就如一个武林高手,有了高强的武功就有了核心能力,以后他用什么武器,用什么招式,用什么姿势都不是最重要的,都一样能克敌。我们也不必把焦点放在什么阵型,什么风格上,因为这些都是核心能力的表现形式上。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现在欧洲球队已融入南美的风格,而南美的风格也融入欧洲的风格,风格之间不是绝对互相排斥。一个球队的核心能力的形成,要在5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是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二是运行体系;三是队员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四是技术;五是教练。核心能力的打造无疑是痛苦的,但痛苦之后就是一种升华。我们看到,球星荟萃的意大利国际米兰队很难有顶尖的成绩,而且球队的风格一直在变化,这是其没有核心能力作为底座所致,而许多以原有队员为基础的球队,成绩往往不错,风格也很鲜明,就拿国内的四川、大连、山东、北京、辽宁等球队来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原因是其核心能力的磨合期短而且有相对的继承性。在核心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技术,对国家队来说,更多的是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独有的技术核心主线,而对国奥队来说,还有个如何提高的问题。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运行体系在锻造球队的核心能力中是不可或缺的,体现了一个球队的球品、斗志、奋斗、自信心、精神状态、训练有素、管理等;教练是把球员组装成战车的人,除了需要有能力、水平外,他要善于激发球员的潜能,而且要富有激情。徐根宝让很多人称道,至少在于他抓住了打造球队核心能力的一部分,即激情演出。一个球队跟一个武林高手的主要区别在于球队是一个集体,武林高手则是个体,所以,球员有了过硬的技术并不保证球队就相应有了核心能力,还要看教练。

值得指出的是,核心能力的基础是民族文化,也就是说,球队的风格是有文化性的,是民族性的。一个好的教练,他会在球队的文化性基础上,融入他的风格,他对足球的理解,也就是他绝不是抛弃,而是扬弃;另一个方面是他迅速重新整合牌,会出牌,即会用人,有高招的指挥艺术;第三是他有亲和力、感染力,要有激情,这样才能让整个球队富有上进心,有激情,自信能击败任何对手;第四是在技战术上有一套,能把队员们不同的技术、风格用这种战术融为一体,这是锻造整个球队最核心的内容,即通过有素的训练,快速形成,从而达到实战的目标;第五是训练和管理要切合实际,利于整个球队的发展,并能激发球员的潜能和保持良好的状态等。一个教练在锻造球队的核心能力方面是第一位的(不是基础性的,这里是指国家级球队的主教练),他是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的那个人,他的能力、水平决定了用来串起珍珠的那根线的质地,项链的价值就是球队的核心能力,至于卖价,那就看你怎么出招,怎么串,怎么卖了。

输入需居中显示的文本

文章评论:写过一篇没有发表的文章----今晚,我期待! - yjack - 2001-09-27 17:46:39

恰巧我是个球迷,下班前正忙乎OICQ几个足朋球友准备今晚的中阿大战,文章我看了一下,发觉是真是不知哪年的旧事了,但浏览到结尾,我发觉有必要重头细看一遍也真的认真看了一遍,幽灵的思想和语言挺TMD像我的,米卢啊,你是不是霍顿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