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7 次) 时间:2001-09-21 23:25:26 来源:daipi (孤单小牛) 转载
别拆中国电信!
IT经理世界 本刊记者 孙丽 沈文强
—也许分拆中国电信的这台大手术如今只等手起刀落。可是,振臂一呼把反中国电信当时尚的人中有多少真正明白分拆意味着什么?拆不拆中国电信,绝没有简单到可以用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口号一言以蔽之的地步。中国电信本身有太多短处,但这和分拆没有直接关系,很多缠绕于分拆问题上的情绪化因素也应该被剥离开。在技术和业务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电信运营业,一味地反垄断、均贫富,会酿成怎样的未来?WTO大门将开,中国电信业的事是否应该放在全球化的坐标中看呢?
—原本打算9月份上市的中国电信在等待分拆判决中度过了这个夏天。8月底,这家拥有唯一一张全国电信网络的公司一反常态地自曝家底,公布了一份“上半年业务收入情况报告”。这份报告中的数字(见附录)表明,被公众指责为老大作风,被新兴运营商认为把持垄断资源、影响竞争形成和后起者成长的中国电信,骨架仍大但颓势已现。中国电信或许希冀这个主动示弱的信号能缓和局势,挽住分拆狂澜。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不久前说的一句话也受到关注。他说: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二大电信网,从技术上看也属世界前列,因此必须保证传输网络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需要知道,分拆意味着什么。
—分拆能带来有效竞争吗?
—经历过政企分开、一拆为四之后的中国电信,一直就没能按自己的意愿和规划,像一个真正的企业那样经营。很多时候,它被认为是中国的电信行业,顶着诸多针对行业的指摘。
—不过,中国电信上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让出席最近一次资费听证会的委员们大吃一惊:上半年业务收入增长率仅5.8%,全年可能跌至4.78%,不仅大大低于整个通信行业14.7%的增幅,而且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7.9%的增幅。自1984年以来中国电信首次拖了GDP的后腿。
—中国电信因庞大而令人不满。其庞大可以从拥有的网络资源和业务收入两方面来看。前者表明运营商满足通信需求的能力,后者表明运营商实际占有的市场份额。
—从表1可看出,在长途网络资源上,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依然对比悬殊。但中国的长途资源富余严重,而且近期中国联通大规模建设长途网络,双方满足长途通信需求能力的差距已经进一步缩小。
—在本地接入网资源方面,中国电信的资源占绝对优势,对中国电信垄断的指责多源于此。但本地接入网建设投入巨大、时间漫长、利润低下,后起者没有意愿也没有必要在本地网资源上硬要追赶中国电信。因此,问题的实质是,新兴运营商并非因中国电信太大而抱恨,而是希望平等接入、无阻碍地利用中国电信积数十年投入铺成的这张大网。而且,随着手机用户数逼近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接入将挑战固定接入。宽带城域网建设的快马加鞭也使得中国电信在本地接入资源上的优势进一步削弱。
—数据业务方面,尽管利润尚无从谈起,目前各家运营商还是对建设这个前景灿烂的网络充满激情。不过,中国电信在国内骨干网上的带宽以及国际出口带宽上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通信业务的特点是,现金流来自网络上的信息流,拥有多少资源并不是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网络资源上跑多少业务量才能说明各自的实力。那么,几家对手的市场份额如何?
—表2是各运营商经营的业务种类,表3是今年1月到4月各运营商财务指标对比。本地网通信收入是中国电信最大的收入来源,占其全部收入的61.6%,但本地电话业务由于履行普遍服务而长期低于成本运作,亏损严重,对中国电信的利润并无贡献。一旦按业务种类竖切,长期亏损的本地市话离开长途的补贴,依现行低资费政策会入难敷出。如果资费上调,独立的本地网将彻底成为本地接入的垄断者,唯一可以推测的益处是,它可以一视同仁地给各运营商提供接入,因为大家都是它的客户。但这个垄断者的价格和服务水准从此会有多大改善?那些通信不发达地区的本地接入商没有足够的接入量,其新建、维护和升级设备的钱谁来买单?
—中国电信现有的本地、长途、数据3大业务中唯一赢利的是长途。表4是各运营商长途话务量的市场份额。中国电信在长途上现存的优势并不能说明它在长途业务上还会一路领先。由于资费管制政策的非对称(如中国联通的长途资费可以比中国电信便宜),再加上IP电话的替代,中国电信在长途上的优势一再减弱,表4即表明中国电信的市场份额在降低。IP价格大战,还有中国联通今年攻势迅猛、便宜程度可与IP电话媲美的193长途,都使得中国电信长途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长途方面的有效竞争已经在形成。既然分拆是为了促进竞争,那么在长途业务上已无多大必要。如果长途独立经营,且非对称资费管制政策取消,由中国电信拆出来的这块长途业务无疑会显示出真正的优势,给对手以更大的压力。如果拆了之后还是非对称资费管制,长途可能会举步维艰。
—在数据业务上,由于接入被中国电信垄断,再加上中国电信在国内骨干网上的带宽以及国际出口带宽绝对领先,目前发生的接入业务大多是中国电信的囊中物。如果把数据业务独立出来,就像原来既卖酱油又卖醋的店铺,一分为二后一边卖酱油另一边卖醋,数据方面的垄断依然存在。如果真像传言那样把数据这个庞然大物给了网通,有的资源网通需要,更多的资源可能网通并不需要,不知网通能否消化?而且即便消化掉了,是不是又酿成网通在数据方面的垄断?这对促成有效竞争有什么好处呢?
—最重要的是,中国电信目前的市场份额是靠综合优势即同时拥有3大业务才达到的。继上次拆掉移动这扇强健的翅膀后,中国电信如果再次被分拆为单个业务,将进一步丧失综合优势。而追求综合优势恰恰是目前国际上各电信运营商不同业务之间疯狂并购的原始动力。中国联通为自己制定的“两新、两高、一综合”战略中的“一综合”指的也正是综合优势。
—表面上看,中国电信的各项业务总量明显大于拥有同类业务的其他公司,但其单位业务收入利润已明显落后。收入增幅与利润下降自然与其自身经营的问题有关,但一味地肢解政策给这头已经很虚弱的大象带来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没有利润较高的移动业务,没有新的增长空间,网络资源的优势也越来越脆弱,“中国电信状态很危险”的说法已被业内不少人士认可。更要命的是,按业务纵切几刀,分出来的资源可能一蹶不振,也可能垄断依旧,与分拆初衷相悖。
—按区域将中国电信南北横切会怎样?各地域运营商或维护统一市场价格,或跑到对方地盘上提供业务、和对方打价格战,两种情形都可能发生。当年美国电信改革后,7个小贝尔公司垄断了各自的市场,市话价格上升了300%,比长途还要昂贵。同样是垄断问题,中国通过分拆中国电信就能解决吗?
—中国移动总工程师李默芳介绍说,通信网络有天然的垄断性,越大的网越值钱,拆得越小越没有价值。随着业务量增加,电信网平均成本线和边际成本线均单调递减。理论上说,一种业务全球一网效率最高。而且,统一的网络在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上也有很大优势。
—另外,如果南北横切,会带来比单向接入更复杂的双向接入问题。单向接入是一家公司需要接入另一家公司,反向则不然(如现在中国联通需要接入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则不需接入中国联通),而双向接入是双方互有接入需求(如国际电话)。双向接入的业务费分成一向是国际电信领域的一个棘手问题,其焦点在于业务流向的不对称,其中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资费也居高不下,这与目前技术发展导致的资费和距离相关度越来越小是矛盾的。按地域南北分,相互扯皮的复杂程度将难以想象。
—分拆会带来怎样的混乱?
—现在最想分拆中国电信的是谁?并不是分拆的表面获利者——新兴运营商。因为他们隐隐感觉到为这场分拆付出高昂代价的不仅仅是中国电信。
—首先是分拆增加的互联互通和网间结算的工程量。
—上次中国电信一拆为四时,还没有如今这么多的运营商。现在,多家运营商没有一个不和中国电信的网络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分拆之后,每个运营商都需要将自己的网络和中国电信分拆后的各部分重新两两互联。这相当于图论中的完全图,如果每个运营商用一个点表示,在任两个点之间划上连线,就是个完全图。若有N个运营商,其间直联的电路数量是N×(N-1)/2,这样两两之间的互联谈判总共是N×(N-1)/2次。
—当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在广东互联互通时,光交换机就花了一亿多元,计费系统上千万元。所以,多一个运营商所增加的互联互通、网间结算的成本问题只能以一个模糊概念示意:巨大。随着网络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度增加,一旦遇到资费调整和新业务增加的情况,整个系统升级带来的成本也十分巨大。运营商本身成本多大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只要用户继续使用,这个成本还是要转嫁到用户身上。而多个网络间路由切换和选择,每种选择都意味着谈判、协议、利益纠葛,并可能因计算技术规范不同和系统原因产生计费失误等风险。这还没有把运营商在结算中的不规范行为和众多网络连接中出现的通信质量引发的官司算在内。或许,分拆后更多的用户会抱怨:服务质量更差了,费用更高了。
—一直以来,每个运营商都有专门的互联互通部来解决这个由技术和利益交织成的复杂系统工程。中国电信的分拆有可能让这些运营商更加陷入互联互通的泥潭,尤其是在政府电信管制力量十分脆弱时,分拆也许意味着更多的混乱。美国1984年肢解AT&T并禁止行业纵向整合,最终用户得到的电信服务由基础运营商和各中间商提供的业务合成,供给环节复杂,质量责任认定十分困难,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作为政府管制部门亦无能为力。为此美国1996年更改了原来的管制政策,通过交叉进入,鼓励全方位服务和纵向整合竞争。
—互联互通只是难题的一面。中国联通副总工程师张范说,越是细分市场,各家的利润空间越小,很快就会有经营者撑不下去。美国1996年《电信法》打破专业界限、鼓励跨行业竞争以及网络热潮引发了大量资本涌入电信信息服务领域,导致美国电信市场过度竞争,市场过于分散使交易成本剧增,阻碍了技术发展和规模效应的形成。去年以来,许多小公司因为过度承诺、收益过低而倒闭或被收购。美林公司全球首席专家Adam Quinton表示:几家纵向、横向一体化的公司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竞争的目标,几百家小公司根本达不到这个效果。他为此抛出一篇报告《看一看我们是怎样把自己搞得一团糟的》,专门描述美国电信业过度竞争的恶果。
—而且,无论横拆竖拆,分拆的巨大成本由谁来背?一家地方电信公司的管理人员说,1998年中国电信一分为四,到现在还留有后遗症。各家的设备、机房、线路、电源到现在还有很多混在一起,因为没法分开。很多以前可以共享的资源需要重建一套或几套,办公楼、车辆、职能科室等等一下要翻好几倍。上次分拆移动和固定这样区别明显的业务,划分资产时仍有很多设备、线路无法分配。这次如果分家,真算起来更是一笔糊涂账。例如,若数据业务剥离,本地的拨号服务器应该给本地网,但这些资源现在也为数据业务服务,绝大部分机房都在一起,即使能分,也是个旷日持久的过程。
—更令人隐忧的是,分拆后重新划分的市场格局中,很难说谁将是利益的获得者。
—消息之一说,今年先将中国电信分成南北两块,其中北网和网通合并;明年再把有线电视网络分成两块,分别给移动和联通,再给中国电信和网通等发放移动牌照;然后进一步放开本地接入市场的经营许可,每个地方允许两到三家运营商介入竞争,从而形成若干家实力大致相当的综合业务运营商。这个方案相当于美国电信改革和英国电信改革的折衷。
—这将是一场大的动荡,分拆带来的无序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要借分拆中国电信来调整产业格局,“术后恢复期”显然不够,因为中国入世在即,此时分拆太容易给人以可乘之机。
—业内人士预测说,在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市场相当混乱,有市场而无规则的情形下,即便各新运营商短期之内能迅速长大而变得势均力敌,面对进入的跨国运营商仍显脆弱。中国电信分拆后的各部分为了生存,与外资结合的意愿将非常强。跨国运营商与之结合后,仰仗其资金与技术实力,掉过头就会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劲敌,并将迅速改变看似已趋平衡的电信市场格局。而且,国家长期以来的优惠扶持政策是中国电信市场高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电信分拆之后,国外资本只需用很小的代价就能进入拆小的企业,取得经营许可后,再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和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去竞争,导致利润迅速外流。
—分拆呼声高涨的还有普通用户。不过分拆不一定直接导致大家想象中的资费低、服务优的结果。这需要先弄清楚普遍服务的概念。大家习以为常的是我要装电话,中国电信就得来装。但其实中国电信并没有普遍服务的义务。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指出,普遍服务是政府行为,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只在万国邮政联盟明确承诺保证公民享有邮政通信普遍服务的权利,其标志就是确定邮政平信资费的制订依据既不是企业成本,也不是供求关系,而是中国低收入阶层的平均收入水平。电信服务并非我国承诺的普遍服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寻找利润最丰厚的领域加以经营的“撇奶油”策略(如新运营商多经营移动等高利润业务)是最常见的市场行为(见表5),而中国电信却是目前国内电信市场上唯一一个自觉履行政府普遍服务义务的电信企业。发展农村电话、建设兰西拉(兰州、西宁、拉萨)工程,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固定电话普及率不足20%的国家都不会出现,并直接导致中国电信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困难。
—不分拆怎么解决 接入垄断?
—中国电信引起其他运营商公愤,主要是因各运营商觉得在接入时饱受拖延、刁难之苦。
—《电信条例》明确规定,主导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拒绝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提出的互联互通要求,并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入。那么,互联互通有法规依据,应该已不是问题。
—从经济学上讲,大网与小网互联,对大网而言边际收益相对较小,小网反之。让·雅克·拉丰在《电信竞争》一书中指出:规制者必须在不削弱原有经营者的同时鼓励接入。但目前为鼓励新进入者,政策通常规定无论网络规模大小一律非歧视对称接入,中国的《电信条例》中有关互联互通的规定就遵照了这一原则。但是,中国电信就认为:强制互联可以,可强制之后,总得给我们一点积极性吧!
—有一份1999年的话务量调查显示,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互联后,移动电话用户拨打固定电话用户的话务量占其总话务量的47%;固定电话用户拨打移动电话用户的话务量占其总话务量的31%;移动电话用户拨打移动电话用户的话务量只占其总话务量的7%;而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固定电话拨打移动电话用户的话务量仅占固定本地电话网总话务量的4%,移动电话用户拨打固定电话用户的话务量仅占固定本地电话网总话务量的6%。对别人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后,中国电信2000年从互联互通中得到的业务收入是80亿元,仅占总收入的5%。这被中国电信看作是以自己当年高昂的成本换取其他运营商的低成本运营。
—无论有没有积极性,中国电信必须遵守《电信条例》,但为什么中国电信还是被戏称为3D(Delay、Deny、Destroy,即拖延、否认、破坏)?管制不力,管制方式单一,对进入、价格、竞争、纠纷等具体操作问题缺乏管制政策,这才是中国目前互联互通的症结所在。因此而导致的拖延、欠费等迟迟不能解决,使原本就缺少积极性的中国电信更加消极。据中国电信的一位人士提供的数字,广东移动今年就拖欠中国电信5亿多元,广东联通欠1000多万元。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信息产业部作为监管者的身份并不明确。应该在电信法中明确政府管制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力和职责,业务价格、电信资源、业务质量和互联互通的有效管制框架也亟需建立,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接入政策,提高接入瓶颈——中国电信提供接入服务的积极性。
—管制的力量,从中国联通长途业务的推进上可见一斑。联通长途网因为直接与事关中国电信命脉的长途形成竞争,所以与中国电信的互联互通被一拖再拖。联通到2000年3月只能开通北京、上海、青岛等23个城市的长途业务,到2000年底才扩大到35个城市。但在信息产业部今年春节前后连续发文,敦促中国电信加快互联互通之后,从2月到6月的短短4个月时间,联通长途就在300个城市一路畅通无阻,覆盖了绝大部分县级市,成为长途市场上的一支劲旅。
—还以美国为例。当年美国分拆AT&T并没有解决接入垄断的问题,真正起作用的是1996年的电信法,非绑定网元的出售及出租、等位拨号、号码非歧视性接入、业务转售等明晰规定和监管最终结束了接入垄断。日本也采用了联结义务化、规范化、网元非捆绑销售、长期增量成本方式制定联结费用和由用户预选优先连接长途运营商的方式;英国电信改革也在不分拆英国电信的基础上进行,依靠管制政策改革成功开放了市场。
—管制之外,技术发展导致的接入替代势力的出现,也使得接入垄断问题有了更合理的解决方式。
—事实上,只要没有人愿意去重新建设接入网,接入端的垄断就不可能打破。而现在没有一个运营商愿意再花费巨资去铺设一张可以和中国电信媲美的遍及全国的接入网,即使是将来进入的外资公司也不例外。美国FCC现任国际局局长Donald Abelson表示:“本地固定网络竞争是费时费力的事,我们寄希望于其他替代技术,不一定非要通过传统公司的固定网。”
—因此,不重建并不是说中国电信的垄断资源不可替代。最可能的替代势力就是有线电视网络。尽管信息产业部刚刚颁布了有关整顿电信业务经营者组建内资合资公司经营电信业务的通知,被认为是给前一段时间还露出曙光的广电进入电信又设了一道门槛,使得广电进入电信的前景再次扑朔迷离。但正如大唐电信副总裁邬贺铨所说,广电是最好的天然的接入网竞争者。只不过,这个替代势力的横空出世还需有更强大的力量来协调。
—第二种替代势力是各种宽带接入运营商。现在一个中等城市就可能有10家以上的宽带运营商在疯狂进行圈地运动。最近为了全面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并为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政策做准备,信息产业部正式发文把全国13个城市作为开放驻地接入网的试点城市。驻地接入属于基础电信业务,但宽带用户驻地网经营许可证却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来执行。这个驻地接入网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接入。
—第三种替代势力是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网通在过去一段时间很大程度上应用了这种“从天而降”的接入方式来和用户紧密接触。而河北联通则干脆利用无线的固定台技术,把移动电话变成了固定终端。
—在1984年美国分拆AT&T时,以上这些技术和替代势力有些也许还未凸现,但现在已经完全成为可以利用的力量。技术的推进导致接入的多样化,这也正是《电信竞争》中关于通信基本特征的一个论断:通信网络的瓶颈是变动的。
—中国电信没了就没了,没有一定要让中国电信活着的理由。但一张统一的网络对于国家的通信安全、重大事件的通信调度、普遍服务的顺利开展所具有的意义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呢?
—美国分拆AT&T是20多年前的事。而现在国际潮流是要建立全球化、端到端、无缝隙的通信网络,要提供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账单的“一站购齐”服务。全球电信业的大趋势是联合、并购。美国1996年《电信法》允许长途与本地相互进入,允许电信、广电、计算机信息服务相互进入,实际上否定了1984年的做法,并直接导致长途、本地电信公司与有线电视、计算机信息服务公司的大规模兼并重组。世界各大运营商正为扩大规模、成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完整的网络、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而进行跨国合并。专家预言,全球电信服务将由为数不多的超级电信集团公司控制。
—而这时候,中国电信正等待是否被分拆。
=======================================================================================
文中提到的图表和相关资料请参阅链接:http://www.ceocio.com.cn/issues/2001/17/text/t_17_7.asp
文章评论:关于是否分拆中国电信分析比较全面的文章 - FJLIANG - 2001-09-24 18:09:49
还是我的方法好,为什么光想拆,不想合呢?现在国内电信不仅需要竞争,还需要迅速做大,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电信改革的一种设想》,地址为http://www.donews.com/donews/article/1/1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