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脑城巡礼 - IT盒子 - 盒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4 次) 时间:2001-09-14 17:11:23 来源:盒子 (山水) 原创-IT

重庆概况
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的地方,是我国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第四个直辖市,简称“渝”。城市奇山环抱、丽水纵横,是著名的“山城”。这里夏季酷热,为长江四大“火炉”之一,冬季多雾,又称“雾都”。重庆辖40个区、县(市),面积8.24万平方米公里,人口3055万。
重庆古为巴国故郡,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公元1189年,宋光宗赵淳王在此先封恭王,后继帝位,取“双重喜庆”之意,改称“重庆”。抗战时期定为“陪都”,曾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现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直辖市的设立,重庆将成为长江中上游的新兴经济中心。

布局分散
长江和嘉陵江蜿蜒而过,把这个城市分割成了几块。正是由于地理上的先天因素,重庆的电脑城也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
电脑城大致分为几处:第一个地方就是号称“重庆硅谷”的石桥铺,它位于渝中区的东部。从地图上看,正是重庆地理、交通上的中心地带。第二个地方是商业最为发达的解放碑地区,它位于渝中区的西部。第三个地方是沙坪坝,这里是重庆中专院校最为集中的地方,有良好的学术氛围。还有一处是南坪,这里的电脑市场规模要小一些。
解放碑商场、酒店林立,汇集于此的人流最多,因此也为电脑商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在临江门公共汽车站下车的地方,你会看到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建筑——都市广场。重庆电脑城两大业主泰兴和赛博都在这儿设立了自己的电脑城。泰兴都市电脑城位于广场的3、4层,1999年9月开业,以前叫做都市电脑城,后被泰兴兼并,改为现在的名字。都市广场的负一层是赛博电脑城的分部,它是今年才开业的,依靠着赛博的名气和解放碑的人气,这里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从临江门再向西走一站路,就到了解放碑电脑城,这里以前叫金歌电脑城,1997年5月就已经诞生,也算是重庆电脑城的元老之一了。也许正是因为饱经苍桑,这里看起来多少有些陈旧,市场人气欠旺。不过,业主推出的解放碑电子商务网站到是颇具先锋意识。
沙坪坝既是重庆的大学区也是繁华的商业区。在重庆大学正门斜对面座落着学府电脑城,它共有两层,因为重新装修过,看上去很整洁。一层大多在卖图书和软件,上了二层才有一些电脑商家。总的来看人气还是不错。与此相隔近两站路的PNP资讯广场电脑城,就显得有些冷清了。这家电脑城位于石门大桥的入口处,表面看起来电脑城很大,但二层已经租给了歌舞厅,一层只有20家左右的电脑公司在做生意,还有一些隔间已经人去楼空。看来这里生意有些清淡。
和外围的电脑城相似,南坪的丽德电脑城处境和气氛也和上述的电脑城差不多,它也处在商场和宾馆的包围之中。
“硅谷”渐成
在重庆待的时间稍长的电脑商都还记得,以前位于市政府附近的大溪沟电脑城是重庆最早的电脑城。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电脑市场已经不见踪迹。从大溪沟走出来的第一代重庆电脑商们汇聚到了另一个更具地理优势的地方,这就是石桥铺,现已被市政府划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8年前后,这里陆续兴建了泰兴通信电脑大市场、赛博数码广场、重庆数码港、渝州电脑城二期等规模较大、设备齐全、购物环境优良的电脑城。它们均位于石桥铺的渝州路主干道上,交通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由此重庆电脑业进入了规模化、正规化的发展阶段。“重庆硅谷”的模样初步形成。
在各电脑城中,人气最旺的要算是泰兴通信电脑大市场和旁边的赛博数码广场了。泰兴通信电脑大市场定位于通讯设备、电脑两大产品,汇聚了许多著名IT厂商和重庆业界精英,入住商家450余家。其中有: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飞利浦、联想、方正、海尔、七喜等中外著名品牌。市场内配有ADSL专线接入,每个商铺均有一个10M上网网络接口,可包月上网。五楼还专配备了文化、娱乐、教育等服务,突出了电脑城综合服务的特点。
  在泰兴的旁边,是重庆另一大电脑城赛博数码广场。虽然它也只是去年10月份才开张营业,但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理念,全国联锁的经营模式,赛博在很短的时间内切入已近饱和的重庆电脑市场,并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电脑城内的服务与宣传也极具特点:一楼是品牌展示区,二楼是装机商和配件批发商,三楼是软件区、电脑书店及仓库。这些都采用商铺式经营,看上去象一个大型超市。在赛博数码广场内的大厅中提供了40台免费上网电脑,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网迷上网。目前赛博的分部已经深入到了重庆的二级城市,有传闻说它还将进军成都市场,看来赛博的实力的确不容小觑。

重庆特色
重庆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这种特色也给它的电脑城打上了烙印。重庆电脑城的“散”前面已经说过,这里要说的是它的“杂”。以石桥铺的电脑城为例,比较成功的泰兴和赛博电脑城都是“手机”加“电脑”的商品结构。虽然“手机”和电脑同属信息产品,但两者的销售渠道、物流方式、客户对象都不尽相同,在别的城市里,都有单独的电脑市场和通讯市场,而重庆却将这两者珠连合壁,并且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这不能不让人称奇。
如果说石桥铺的电脑城和手机连接紧密,解放碑周围的电脑城则与百货商场挂上了钩,电脑城几乎是被服饰店、百货商场包围了起来。而重大附近的电脑城则充斥着考试和教材类的书籍和软件。
在记者调查中发现,重庆的商家们对此已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有什么不妥。有的商家说卖的东西多了,来往的顾客也多,这是一种互补。按城市电脑城的发展规律,初期电脑城往往会依附于百货商场或是通讯市场,而后则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纯粹”,并且往往会在大中专院校附近集结,这也反映出高科技产品的销售对人才、技术、物流等的内在要求。
但重庆并没有象北京、成都、沈阳那样形成集中而单一的电脑市场,这并不是说它的发展历史太短,而主要是由它本身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点所决定。地理方面是因为城市本身太过分散。人文方面则是由于重庆人喜欢就近购物,而且在商业操作行为上也不复杂。商家们通常喊出的都是比较合理的价位,而消费者也不愿为一些薄利去货比三家或讨价还价了。重庆人梗直、爽快的性格可见一斑。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够明白重庆为什么没有形成象荷花池、城蝗庙、磨子桥一类的百货、电子、电脑的大型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