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收费 - 冷言冷语 - 孙善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0 次) 时间:2001-09-12 08:28:47 来源:孙善清 (卖柑者) 原创-IT

秋天什么时候来了?不知道。反正现在已经是秋风习习,凉风阵阵。秋天确实来了,尽管枝头还有知了的高声反对。
秋天来自第一片飘落的树叶,但那时,我们却还沉浸在夏天的火热中。
网络收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好象也说不清楚。反正现在已经大张旗鼓,全面铺开,从专业服务到电子邮箱,甚至包括搜索引擎,尽管人们还在高声地诅咒网站们自寻死路。
收费来自于NASDAQ在春天发出的警报,但那时,却还没有人感觉到这与我们的免费网络大餐有何关系。
在电子邮箱紧锣密鼓的收费步伐中,当新浪宣布免费信箱将由50M减肥为5M时,当中华网、百家给了我们一个缓冲期来告知亲朋好友原来的信箱将不能再使用时,我明白,免费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于是,我悄悄地把自己电子邮件的回复地址变成了ISP提供的本地信箱。
尽管,这个信箱很小,仅1M,象个背心,但对我应付初秋的寒意来说,其实已经足够了。
我注册过5个邮箱,连我自己也奇怪,我要这么多免费信箱干什么用。我没有乱如兔毛、羊毛或者牛毛般剪不断理还乱的业务,我也没有五湖四海熙熙攘攘的朋友,所以我的信件完全没有分门别类的需要。我没有名气,我没有得罪过谁,我的信箱完全没有被人黑掉、干掉、毁掉甚至炸掉的可能。要说我平常的业务往来,一个信箱足够用了。
更主要的是,这个信箱没有广告商塞给我的垃圾邮件,而且速度非常快。
事实上,打我收到形形色色的广告商的推销信时,我就不再相信电子邮件免费的美丽谎言:免费信箱已经把我出卖了,我变成了邮箱服务商们用来向广告商讨价还价的砝码。
而如今,在广告商那里,我这个砝码已经无足轻重。无足轻重的我既然不能换钱,那就必须掏钱。因为谁都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即使在西北风浩浩荡荡的秋天。不是吗?靠吸风吟露的知了们已经一批批死去。网络服务商不是知了,他们还要吃饭穿衣,还要填补风险投资的饥荒,不收费,你让他们怎么办?我们总不能因为人家已经免费过,就要求他们一直免费下去吧?即使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周扒皮们经常半夜起来学鸡叫逼迫长工们下地干活的时代,长工们的劳动也不是免费的。周扒皮给长工们的年薪少,我们管那叫剥削。而我们要求网站们一如既往地永远免费下去,又叫什么呢?
事实已经没有了讨论的必要,收费的秋风已然荡尽夏日的浮躁,带来一个冷峻理性的湛湛青天。我只能无条件地承认这个秋天。
秋天并不仅仅意味着树叶的落下,连小草也开始枯黄。立秋一过,百草结子。农谚如是说。
当网络服务商们电子邮箱收费化基本完成之后,一系列的收费也将开始。
据说现在在线注册腾迅公司的OICQ号已经十分不易,而用168来注册却立注立得。有人惊呼OICQ变相收钱了!其实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守着上千万的用户而不能盈利,就象捧着金饭碗挨饿一样愚蠢!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村。没有公开的收费宣言,没有大声疾呼的辩解,用服务把用户赶向交费之途,也许正是腾迅的高明。其来也渐者,其入也必深。
一位朋友抱怨说,以前收索╳╳╳,想要的不想要的一大堆,碰得眼珠子疼。如今想用它了,特意去搜时,所有的搜索引擎异口同声地说:对不起,没有找到您需要的信息。
没有动静,就是快了。——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中有这么一句台词。鸡飞狗跳是地震的先兆,出奇的宁静是大战前的征兆,而搜索引擎不搜索就是收费的信号。想想也就清楚,一个网站,不能免费地到处拷贝信息,不得不养活着庞大的采编队伍,却又把采摘来的果实免费地送给人们白吃,无论是谁,这都是很难做到的一个境界。尤其是,当经历过把广告由按钮变图标,由小变大,由静变动等一系列的辛苦之后,仍不能从广告商那里换取足够的生活费时,你说网站该怎么办?
以服务换取收费,天经地义,有什么不对吗?
迟早有一天,我们浏览网站的信息,就必须象买报纸那样付费了。而从目前网站们收费的日程安排表来看,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网民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那些对网络的发展付出过足够注意力的网民。网络会记住他们。但记住他们,并不是说网络要养着他们。在网络的注意时代,他们为网络鞍前马后地吹拉弹唱,造就了一派繁荣。而在网络的企业时代,他们的吆喝声如果不能带来利润,那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小声嘟囔着反对也好,大声吵嚷着抗议也好,已经不能改变服务商们的态度了——套用一句法庭俗语说就是:反对无效!你反对,你可以不用网络!你离不开网络?那就不能怪别人,骂娘归骂娘,钱还是必须要掏!资本不相信感情,也不相信眼泪。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不能指望服务商们的免费大餐能蜜蜜又甜甜地等你一万年。
网络服务真正全面收费的那一天已经指日可待。那一天会是怎么样?我们只要看看现在就知道了。在网络的春天里纷纷绽开的网络之花——网吧,正与它盛开时同样的速度凋谢。我所在的高校,在60元月租费的宽带网面前,绝大多数人表示了“不”:宽带网能干什么?从主要构成为青少年的网民来看,网络现在的意义与其说是新经济,倒勿宁说更像一所学校。既然是学校,与其让免费引来一场全国性的大聊天运动,还真不如让收费来还网络一个工具性的真实。试问,上千个用户中,有多少个OICQ号码在创造着社会的效益?也许聊天是一种人的需求,但我看到居家10岁的小女孩用10多个QQ男友向同伴炫耀时,我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也许,收费会为“中国网民目前已达2600万并且每月还以几百万的速度增长”这一数字带来更真实的冷静。
转载请联系作者:[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