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蓝领 - 程序人生 - 周速华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 次) 时间:2001-09-11 18:46:27 来源:周速华 (frontol) 收藏

蓝色沸点--金字塔下的软件蓝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拿破仑的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借以鼓励人们的进取精神,这无可厚非。但也有人将这句话换了种说法,变成了“好士兵不一定都要当将军”,不知认同者能有几个?

中国软件业发展的过程中,到底是缺“将军”还是缺“士兵”,估计大家普遍看法是两者都缺。而在软件公司中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士兵”队伍是现在很多软件人的探索目标。这样的“队伍”近来被众多媒体热炒为“软件蓝领”。那么,软件蓝领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他们又同我们的软件产业有何关系?

软件蓝领

何为软件蓝领?

软件蓝领是最近业内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语,但到底哪些人属于软件蓝领的范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本文的走访过程中,记者根据专家的看法总结出了两个模糊的定义:
A:指的是那些熟练掌握编程工具,对软件工程化开发的过程和规范有一定认识的编程人员。他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可能不是很充足,但对一般的编程任务都能较快较好的解决,且具有良好的开发习惯。如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探索,可能不能胜任,但足以胜任一般开发任务。
B:软件蓝领应该是指那些至少掌握一门开发语言或开发工具,所从事的任务与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概要设计无关的程序员。
不知大家是否能理解这两个定义?

软件蓝领不是蓝领

“传统产业中,一般把从事体力劳动或者简单重复性的劳动的人称为蓝领,”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公司的总经理杨明认为,“对于程序员来讲,首先他们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需要系统的掌握同开发相关的工具和技能,按照传统的蓝领和白领定位,他们的知识层次和劳动的性质来看应该属于白领。第二,要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由于相应的知识更新得很快,他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对再学习能力的要求很高。第三,从软件开发这个产业创造的价值上看,他们创造的价值也要比传统产业高的多。只是从软件产业链中看,从人力资源结构来讲,他们是软件行业中最基层的基础性、工程化人才。也就是说:从产业内部来讲,可以称他们为‘工人’或者‘蓝领’,但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他们工作的性质,他们应该属于白领阶层。所以在我们看来,软件蓝领不是蓝领。”

软件业发展的产物和动力

求职需求是软件蓝领产生的原因

印度是公认的软件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在印度,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只要能投身到IT行业,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大的诱惑,会有一步登天的感觉。因此,印度软件蓝领产生的人力资源非常的丰富,再加上印度的银行信贷发展的比较完善,政府鼓励贫困学生以学习贷款为资助来学习软件开发课程。这都成为印度产生大量软件蓝领培训的客观条件。可以说,软件蓝领在印度的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发展的要求。

反观我们国内,虽然不象印度那样个人就业和发展空间非常狭窄,但我们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统计数据表明,在深圳已登记失业人口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已占到16.3%,这是一个非常触目惊心的数据。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同时也就到了失业的边缘,同时由于IT产业相对比较缺人,因此去培训机构再次学习的人也络绎不绝。软件开发对于这些人来说,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对于中国来讲,个人求职需求也成为了软件蓝领产生的一个原动力。

软件企业规模化发展是软件蓝领大量产生的客观要求

以北大青鸟为例,为什么他们会首先选择做软件工程师的培训,杨明将此归结为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迫切需求:“北大青鸟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公司,也有很多的技术成果。但是在将技术成果转变到市场的过程中,发现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能做很多创新类型的工作,善于把一个软件产品的原型拿出来,但要想把这个原型转变为能够占领相应市场的产品却非常困难,因为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些高级人才所擅长的,这中间有很多定型和测试等过程。这些工作既不是高级人才的兴趣,也不是他们的特长,因此需要很多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开发人员。”
目前国内有很多技术创新最后都没能产品化、市场化,这和人力资源结构的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方便地组织一支能够将各种设想顺利实施的软件开发队伍,那很多核心技术都会变成一些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记者在同许多大软件公司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也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也是目前软件工程师培训火爆的主要原因。硅谷天才克拉克在组建健景公司(HealthScape)时,也只是首先提出了一个构想和结构图,然后由很多工程师去实施他那10亿美元的疯狂构想。”

人力资源结构的转变是软件蓝领立足的条件

软件企业中,开发人员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系统分析员,软件项目经理,他们做需求分析、需求管理和控制,以及结构设计;第二类是高级程序员,做详细的系统分析;第三类就是具体做编码的程序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件蓝领。这三类程序员的构成应当属于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结构,即越高级的工作,从事的人员越少,而底层的开发人员要占据绝大部分。在印度的软件企业中,做编码工作的人员要占到70-80%。
但目前我国很多软件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是一种“纺锤”型。也就是只做编码工作的软件蓝领少,而系统分析员就更少。大部分的程序员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软件蓝领也没有自己的位置。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观念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认同软件公司是高级人才聚集的地方,这个观念在几年前对软件产业的发展的确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这带动了大量人才向软件行业的转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软件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融入了“软件开发是高级人才、专家才能从事的工作”的思维方式。但事实上,当行业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要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时候,很多工作的性质必然要发生转变,要由专家性质的工作转变为由大量的基础性人才所能从事的工作,这是产业化的一个必备因素,而现在我们正在处于这个阶段。

教育体制的影响:现在大部分程序员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大学生、研究生占大多数。让他们从事程序员的工作,第一年,他们肯定会去做的,因为在大学中只能学到开发的相关基础知识,具体的应用是学不到的,这些要从基层做起,到企业和实践中去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这些人会做开发了,与此同时又不甘心只做这种低级的编码工作,要求做更复杂,更高级的工作。这也是软件企业员工在二年之后的流动率很高的重要原因。由于这些人的高学历,公司要一直支付很高的工资,这样便造成了企业高成本使用人力资源的现状。

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们的软件企业都是从做国内的需求开始的,在软件应用需求刚刚起步的时候,软件企业便随之产生了。那时,软件的开发规模和应用规模都比较小,几个人、十几个人就可以做出很好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这种作坊式的开发模式下,不可能把分工做的很细。很多时候,一个程序员同时要跨越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具体的编码几道工序。对于这些企业,不具备这样的素质的开发人员也无法生存,因此软件蓝领在这种软件公司是很难找到位置的。但是随着软件应用的推广,大型软件项目开发逐渐增多,在强调软件的质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专业化和分工,这样才能有整体的竞争力。

软件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配置。印度软件企业发展得很快,这是因为印度软件业人力资源结构合理,能够保证大型软件企业的正常快速发展。在这方面,中国的软件企业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软件蓝领团体的产生也会带动高素质系统分析员的增多

中国软件公司需要软件蓝领,这样可以推动软件业的内部分工,有利于分析、设计、编程各环节的分开,也有利于人员的优化配置,而这正是国内软件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有人认为软件蓝领要想真正起作用,还必须有与之相关的分析、设计人员的产生。否则,光有一堆程序员,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分析设计人员,又有什么用?从这一点看,促成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分析、设计人员的产生,是比培养软件蓝领更加重要和紧迫的事情。

对此,杨明认为软件蓝领团体的产生也会带动高素质系统分析员的增多。“做基础程序员工作的人永远占据很大部分的人力资源,如果没有新的员工补充进来,那么这些老员工还要从事这些编码工作,需要高学历的人去做基层的事情,由于这些人不能向上发展,造成了高端的系统分析人才也非常的缺乏。对于这群人来说,如果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他们很容易向上走一步,变成高端的人才。因此如果把软件企业的基层开发人员培养出来,那在现有的员工中必然会有一些人成长起来,成为高端人员。所以我们认为:解决了基础的工程化人才问题,可以辅助的解决高端人才问题。”

软件蓝领的培训和发展

如何培训软件蓝领

谈到北大青鸟Aptech中心在培训方面的体会,杨明说:“特许经营作为一种模式,其中教材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是不是拿着这个教材就能教出好的学生,还很难说。因为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软件开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何教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这个过程肯定和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北大青鸟采用的是多元的教学方法和四个一教学法,值得大家借鉴。

‘四个一教学法(表格)
第一课:概念、理论(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只是,引导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第二课:动手实践(学员在机房上试验课,通过实验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第三课:在线学习(学员通过计算机在线课程,进行自学、自解、自判等过程,充分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总结提高(学员提出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讨论和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特许经营的经营方式,主要包括从印度APtech引进的早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有很大含金量的教材,同时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的品牌定位、统一的师资培训、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考试及认证、统一协助学员联系实习推荐工作”这样的模式,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象麦当劳一样保证所有加盟学校的教学质量。

当然管理上的事情没有任何是可以照搬过来直接应用的,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这其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另外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也要有一个本地化的过程,同时还要克服市场的问题和观念的问题。

到金字塔的上层
任何事物都需要发展的,软件蓝领也不例外。尽管我们的软件公司要求大量的软件蓝领充实一线开发队伍,但对于具体到某个程序员来说,他也需要向前发展。不过国内不少IT公司盲目追求高学历,使得软件蓝领要能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国内IT公司能早日纠正这种思维方式。况且软件蓝领在理论知识厚度上的先天不足也使得其发展受到影响,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很大一部分就需要个人自身的努力了。

在这方面,北大青鸟Aptech也有自己的考虑,准备明年推出“软件工程管理”的课程,这些课程面向的对象其实不单单是软件蓝领,对于我们现在众多的开发人员都很有必要,只是本地化的工作也是一个非常耗费资金和人力的过程。需要寻求一个适当的时机切入这个市场。到那时,通过适当的培训,我们的软件蓝领便可以成为软件系统分析员,更上一层楼。

软件蓝领与CMM

软件行业有两个特点是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第一是对人力资源的技能要求,也就是说既需要大量的能够熟练进行工程化开发的人员,同时对这些人的技能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第二是软件质量体系同传统行业是不同的,ISO9001是从加工业中产生出来的,很多并不符合软件开发的要求。而CMM是专门面向软件企业质量控制的流程标准。所以说,CMM应该是对于软件产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也能够带动人们对软件蓝领的认可和重视。从另外一个方面上看,软件蓝领的增加,人力资源配置的正常化也能促进软件质量管理在软件企业中顺利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