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8 次) 时间:2001-09-10 15:03:52 来源:孙继伟 (sunjoyway) 原创-IT
海尔集团的“市场链模式”虽然在业界是倍受推崇的管理模式,但从其做法来看,这种模式其实并不新鲜,在业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其核心是“部门间收费(内部划账)”或“部门间准市场关系”。
某网络公司为了管理的科学化,先部分实行了“部门间收费”:市场总部为各产品事业部制定营销方案要收费,编辑制作部受市场部委托在网上制作发布广告或信息要收费,技术开发部受编辑制作部委托开发程序要收费。后来其他部门纷纷效仿,各部门委托人事部招聘要收费,总经办给各部门盖章要收费,业务培训要收费,财务部给各部门报销费用要收费,行政部给各部门服务要收费,文印中心给各部门印制部门间收费的委托单和核价单也要收费。
各部门为了完成费用控制指标都坚持“多一费不如少一费”的原则,尽量少做事情;为了完成收入考核指标,工作收费报价向市场看齐甚至高于市场价,并且群策群力、想方设法创造出了许多新的收费项目。这导致了部门间磨擦的增加和工作效率的降低。
这真是成也收费,败也收费。部门间收费到底是对是错?
这恐怕要从企业的性质讲起。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之所以会有企业,是由于市场化的契约关系运行过程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寻找合作对象、谈判、签约、监督实施、违约风险等)。一定程度上把市场化的契约关系内部化为行政性的企业部门关系能节约交易费用。但是,企业部门间以及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在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同时却增加了内部的组织成本,而且企业越大,组织成本越高,这也正是市场上的企业没有合并为一个特大型企业的理由。这一理论揭示了部门间关系不同于企业间市场契约关系的本质,注定了部门间不可能像企业间一样成为完全的卖买关系,而且岗位职责(或内部契约)再怎么详细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部门间合作关系。
当然,当企业规模较大时,部门间按准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也是管理科学化的必由之路。既然如此,为什么海尔集团的“市场链”法宝在上述案例的公司中推行却不尽如人意呢?这是因为公司的产品特点不同。海尔“市场链”主要应用于标准化的家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各环节。这一过程中计价项目和计价标准比较稳定,全程式收费主要是起到了保质保量和减少浪费的作用。但是上述案例公司中,产品不是标准化的成型产品,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很大,所以,全程式收费更多的是制造了部门间鸿沟。
为了增收节支,非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也可以按部门间准市场关系核算。但是,部门间收费不能当作是部门创收的法宝,更不能因为别的部门向本部门收费,而故意创造收费项目来“回敬”。 部门间收费应符合下列条件:第一,属于该部门的的岗位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第二,、给部门或公司明显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如果两个条件都不具备,非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管理中还是不收费好。
节选自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财经热点冷观》一书 作者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