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企业方法:《杨伟强改来改去》 - 中国.com - 刘韧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67 次) 时间:2001-09-06 23:00:19 来源:刘韧 (liuren) 原创-IT

面对逆境与顺境经理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题记
杨伟强改来改去

1999年6月,夜,奔驰车急驶在开往香港的高速公路上,TCL总裁李东生亲自驾车,他身边坐着TCL致福电脑总经理的杨伟强,俩人快速交换着意见,面色严肃。他们约了致福(GVC)明天在香港开会,开会的目的是将致福请出TCL致福电脑,以结束这段维持了一年半的“婚姻”。

TCL与致福的“婚姻”始于1998年年1月22日签约成立的TCL致福电脑有限公司,该公司一共投资5000万元,双方各出资2500万元,各占50%股份。TCL选派总经理,致福选派法人代表、董事长以及常务副总和财务副总。此后,双方在补充协议里规定:10万元以上的支出,必须双方会签;中层干部任命,必须双方会签。补充协议对投资双方在人财物方面的权力义务都做了非常清晰的界定。
这些条件,杨伟强并不知道。1998年3月2日,被李东生派到TCL致福电脑出任总经理的杨伟强报到第一天,和致福的人坐下来一谈,就傻眼了。“李总和我说,让我当总经理,我就觉得所有的一切,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都应该由我来建”可是,按照补充协议,“我等于被夹在中间,什么权力都没有,只有干活的份……”
杨伟强不喜欢这种格局,他要改。之所以出现这种别扭的格局,是因为TCL在和致福签约的时候,杨伟强还和这个项目无关,他是被李东生点将推上总经理位置的。
吃年饭
1998年春节,惠州。
各路军马在外忙了一年,按TCL传统,要在一起吃顿“年饭”,李东生照例发表祝酒辞。在展望未来时,李东生说,TCL将进军PC产业,知道杨伟强早年做过IT的同事问杨伟强,“你知不知道,我们这个项目谁来负责?”杨伟强说:“我不知道,我也不关心。”

此前三个月,杨伟强就对李东生表达过自己对IT没兴趣,那是在1997年10月,深圳直飞成都的航班上。杨伟强与李东生坐在一起,李东生问杨伟强:“下一步,公司要是打算涉足IT行业,先从PC做起的话,你有没有兴趣?”杨伟强立即很清楚地对李东生讲:“不感兴趣。”杨伟强时任TCL电器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在彩电领域,他从一个业务员一路打拼到副总,此时已经很知足的了,“再没其他考虑,只是想把现有的角色扮演好。”

春节后,1998年2月14日,TCL全国销售会议,分管市场营销的杨伟强做完关于97市场回顾和98年营销方案布署的报告,刚走下讲台,李东生的秘书就来找他,让他到李东生办公室,杨伟强以为是销售方面的事,可是一坐到李东生对面,李东生就对他说:公司决定涉足PC项目,经研究,董事会一致通过,让你出任这个项目的总经理。”杨伟强懵了,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杨伟没立即答应李东生,杨伟强说,这个事情要考虑两天。李东生答应了。
1998年我31岁了
这两天,杨伟强举棋不定,坐卧不安。

杨伟强知道TCL对信息产业的企图心。“如果TCL一个全新的产业,在我的手里开始缔造,完全从零开始,从一张白纸建立起来,这对我的人生历练和历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每逢想到这里,杨伟强就有一种创业的冲动,但是,TCL涉足信息产业,没人知道该从哪里起步以及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是老板凭着他的直觉决定要做这件事。”
杨伟强学计算机出身,毕业后干了三年IT,但是,他在90年代初服务过的海洋、AST以及香港JUKO三家很出名的公司,很快就都不行了,杨伟强深知IT的跌宕,深知其中的风险与危险,而且,“我已经离开IT 6年了。”而且,我当时在家电领域做得很成功。
1998年,杨伟强31岁,从1989年大学毕业到1998年,10年间,一直奔波在外,没有时间营造家庭,在1998年,杨伟强想花更多的时间在家里,杨伟强想要个孩子,所以,从李东生那里出来,杨伟强第一个征求太太的意见。杨伟强太太是杨伟强大学同学,她在第一天里坚决反对,她的意见让杨伟强心里七上八下。到了第二天,太太对杨伟强讲,“我认真考虑了,如果你自己觉得愿意接受这个选择,我也会支持你,家里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克服。”太太的反对和支持,都对杨伟强起了关键作用。
第三天,杨伟强去找李东生,告诉他,愿意干。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
TCL与致福签约的时候,双方体现的都是自己最闪亮的地方,并且,都适当地做了点演绎,这和男女恋爱一模一样,在谈的过程中,彼此对对方充满了好感,充满了在对方经过适度演绎的材料上更加丰富的联想和演绎,所以,大家会在一团和气和非常友善的气氛当中揣测对方应该具备的实力以及自己有机会在这里扮演怎样的角色,但是,居家过日子以后,才会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很多都是空想。
——杨伟强

在致福看来,TCL拥有的庞大家电销售渠道,可以很自然的嫁接到IT上来,这个认识基于致福在美国的一个大客户PACK BELL就是利用其原来的家电的销售渠道做成PC的,但是在中国,家电和IT的销售渠道完全是两个体系,不管是终端体系还是营运体系完全都不一样,致福的愿望落空了。
TCL找致福,是因为TCL刚开始觉得,PC是制造业,而自己欠缺致福所具有的制造能力,TCL看到了,致福在东莞有工厂,看到了致福在一直为HP等国际知名品代工。
但致福最终能为TCL做的,只是提供欧美客户挑剩下的设计,而且这些设计还必须和欧美客户所挑设计差异比较大,差异小会带来一些法律上的麻烦,致福绝对不可能为TCL,为中国市场量身订做产品。TCL一个愿望落空了。
致福由显示器、PC、通讯、工厂四个独立的事业部组成,各个事业部都是独立的利润中心。TCL致福和独立的利润中心打交道,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不算有经济规模的客户,所以,拿不到相应优惠的价格。致福是全球贸易,各事业部总经理整日飞来飞去,即便要和4部门负责人见一次面都非常困难。TCL又一个愿望落空了。
磨合
致福不能给TCL提供价格性能比更好的配件,又不愿意TCL使用非致福配件,矛盾就产生了。

杨伟强不愿直接面对矛盾,他让手下私下和其他配件厂商谈判,手下战战兢兢,很难做人,这样做对致福来讲等于吃里爬外,而这边杨伟强又在极力怂恿他们去和别的厂商谈。
他们谈完,了解到一个价格回来告诉杨伟强,杨伟强再拿这个价格去跟致福去谈,来压致福的价格。致福一般会经过一大轮程序,几经努力,然后,再告诉杨伟强能降多少,而这个价格杨伟强通常不会满意。
致福派来的常务副总是位美籍华人,他虽然是致福的人,但不属于任何一个事业部,杨伟强将了解的情况摆到桌面以后,面对很明显的价差,杨伟强很坦白的告诉他:如果你是我,你怎么做?此时,他会再帮助问问致福是否能再便宜,然后,再说一大套致福会有更多的技术保障,会有更多的技术辅导等等,无非想让杨伟强接受这个价格,杨伟强当然不能接受,双方的矛盾终于在一次OEM成本会上爆发了。
杨伟强将矛盾和李东生说了,但以杨伟强的个性,他只会讲一遍,不会说太多,该讲的杨伟强讲过了,剩下的就只有他想办法面对。在早期,至少在1998年,杨伟强还没有大家要散伙的感觉,杨伟强只是在反复提醒大家现在的状况和当初的想象有出入。
杨伟强解决矛盾的方式是,请大家真正将“TCL致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屁股坐在一个板凳上,而不是坐在各自的板凳上。“这样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谈,比如显示器的OEM,我从市场上拿到的价格要比OEM致福显示器便宜很多,他们就不能完全要求我们用致福的产品。”
这种说服一直坚持到1999年初,这种说服充满了口舌、争吵、讨价还价,从1998年初到1999年初,杨伟强相当多的精力放在了处理和撕扯各种关系上。作为致福,他们也想了解掌握TCL的供应环节,也有很多商业方面的考虑,致使前期运作上产生了许多困难。
杨伟强终于失去了耐心。
摆脱
1999年6月之前,杨伟强向李东生讲了两三次:“如果我们不能独立操作这个事情的话,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挚肘。”杨伟强相信,李东生找这样一个合作伙伴是因为TCL当时在IT领域没基础、没经验。听了杨伟强多次的表述后,李东生基本同意了杨伟强的想法,认为还是分开好,但李东生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和理由。1999年6月,杨伟强给了李东生一个体面和致福分手的理由。

致福1996、1997年效益很好,营业额达到300多亿新台币,做了很多转投资的动作,但是,到了1999年,它傍的大款的客户PACK BELL出现了大的业绩下滑,做代工的企业,通常都是客户感冒,他们发烧。 1999年6月,致福现金流出现问题,股票下滑很快,另一个台湾厂家源兴,在股市对他们有所动作,杨伟强在台湾报纸上看到源兴准备入主致福,并且将成为其最大股东,杨伟强觉得机会来了。
杨伟强做了一个增资2亿元的报告,理由是,要在暑假大举进攻市场。“这个增资计划有一些策略考虑,也许不需要2个亿,但我必须将增资规模做大,我想加速解体,我知道致福拿不出这笔钱。”而且,“从整体看,这个计划是行的通的,致福说不出什么。”
谈判
就在开往香港的奔驰车上,李东生与杨伟强拟定了谈判方案:增值计划。对方一时难以拿出这么多钱,起码会比较为难;议价回收。TCL上限是35%,就是用致福投资的2500万乘以135%的价格买回致福的股份。

第二天,一上场,TCL就抛出了2亿人民币的增资计划,并说明了2亿人民币的必要性,致福果然提出,2亿人民币的增资计划对他们有难度,但致福不想放弃股权,提出能否能缓期,或降低比例,致福后又提出预留比例,让TCL先投,给致福半年时间。
TCL没有道理不同意先投,但TCL就此提出:在TCL先投期间,股份比例既然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公司名称中要拿掉致福字样,并且,要让杨伟强总经理的权力完全到位。致福开始犹豫,因为答应这些条件,致福投资的意义和以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TCL抛出第二方案:以高于投资额20%的价格回购,并表明致福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还价。致福要求休会商量一下,半小时后回来,致福要求40%,李东生最后还了一个价35%。致福很快同意。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1个多小时就结束了,因为太顺利,会议纪要尚未完成,留下一个人做会议纪要,大家去吃饭,快吃完时,会议纪要送到,大家一签就完成了。
事后,台湾业界和传媒对TCL评价很高,觉得TCL这样做很大气,大家好合好散,没有让对方吃亏, 这在台湾企业和内地企业合作中是不多见的,是一个典范。
不进航空港
他们一走,我轻松太多了。最近有个电影叫《庭院里的女人》,讲传统婚姻下女性的从属地位,最后一个场景是,女主角问一个孩子,“你叫什么?”孩子说:“我还没有名字”,女主角说:“我给你起个名字,你叫自由。”这之后,她突然抬头看着那自由的天空。
自由的天空多么美好,在他们走的那一刻,我就有这个感觉,自由的滋味太好了。
——杨伟强

杨伟强的自由只在那一刻,妨碍他自由的人刚走,TCL内部的规矩又让他为难起来。从1998年到1999年,TCL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TCL航空港——各个事业部全是航空公司,其产品全要放到航空港平台上销售。
TCL彩电在各地分的公司很自然地就成了TCL航空港,杨伟强做彩电出身,彩电孕育了他的成长,从感情上讲,他应该没有任何不同意见地将TCL电脑驶进航空港,但是,从理智上讲,“电脑和彩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并且,处在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杨伟强一直在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所以,在TCL内部关于建设航空港的会议上,杨伟强每每都成为极少数和一小撮,因为,他一直都执行得非常消极。
1998年,TCL在彩电业已占据第一阵营,各地分公司都建设得很漂亮,都配有专车,人人配备手机,TCL彩电供不应求,不需要加班。

1998年,TCL电脑刚起步,既没钱,也没闲。“如果和彩电共用航空港,就要按照他们的标准配备办公设备,就要和彩电均摊费用,但是,我们和彩电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业务方式、管理方式、甚至花钱的方式都不一样。到时候,我们要加班,人家正常下班,显得很不合拍。对产业的理解,对人的理解也不一样。经过几年的打拼,98年的TCL彩电气势如虹,业务员打打电话就可以做生意了。而电脑才刚刚开始,还需要花大量口舌向别人介绍TCL开始做电脑了,还需要一系列的汗水和劳动来表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来消除别人眼中‘你们是做家电的,做IT行吗?’的那份疑虑。”
杨伟强迫于这样那样的压力,在上海等几个地方钻进了TCL航空港,但是,“我很不情愿。”“航空港理论是TCL彩电专家顾问组提出来的,我和他们屡有争执,李东生在这件事情上一直没表态,按李东生的习惯,他在双方据理力争,都认为自己有道理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马上表示支持谁,他喜欢让事情发展一段再看。”
但是,杨伟强压力很大,“彩电各地分公司对我的举动非常不理解,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他们连续几年的高速成长,已经使得他们豪情万仗,很难容忍TCL电脑另立门户。”
非常行动

李东生虽然没说什么,但杨伟强知道自己的危机。“当你在做一项对于你原有母体全然不同新的产业时,你必须不断地去教育和影响你的母体,并且,用好你的母体对你储蓄的信任。当创新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你是在透支母体以前对你的信任,透支一旦超过忍耐限度,就会被干掉。”

就在杨伟强瞻前顾后,忙于给自己争取环境的时候,长城在中国率先推出低价电脑——“飓风499”,杨伟强早有此计划,被长城抢了先,杨伟强很懊恼,但他觉得还有机会。杨伟强通过熟人打电话给长城电脑当时的主帅马犁,说希望拜访马犁。
北京长城办公室,专程从深圳飞来的杨伟强向马犁请教经验感受,并寻求配合和互动。从长城出来,杨伟强直飞厦门,去见厦门三宝总经理郭易勋,厦门三宝当时也要做低价电脑。
长城吹响“飓风”的号角,但“飓风”一度断货,杨伟强在这个时候,开始了“非常行动”。为了抢速度,杨伟强使用了由台湾厂商提供的“准系统”——机器全部都是测试好的,只要插上CPU和内存就能用,另外,选用了双子星主板,赛杨CPU和奔腾CPU都可以用,高低端产品都用一个主板,非常灵活。
1999年6月前,TCL电脑月销量一直徘徊在1300台左右,到7月份,TCL电脑销量飙升至17000台。
打这一仗前,杨伟强没日没夜地筹划,果断做了许多决定,他不停鼓励自己说:“我就是要殊死一搏,我已经没有任何退路,我需要用结果,来支撑团队的信心、行业的影响力以及董事会对我和我的管理层的信心、对我们前期运营体系的信心。”“最起码不再给我过多的批评与指责。”
杨伟强做到了,“嘈杂”的声音渐渐平息,一定要把TCL电脑纳入航空港的声音逐渐停止。
1999年,TCL彩电在香港上市,杨伟强向李东生请求,希望能拿出一部分期权给TCL电脑。李东生很矛盾,很犹豫,因为这样做对彩电的员工不公平。李东生试图说服杨伟强:“将来TCL电脑成长起来,你们的期权别人也不能占,你们应该自己去努力。”
非常行动成功以后,杨伟强花很多时间和李东生讲:“现在要发展IT,我们希望比别人走得快一点,我们有彩电方面的一些基础,若能从彩电的项目中稍微划拨一点点期权给电脑,对于刚刚起步的电脑来讲,在人才招募方面就能起很大作用。”
李东生最终同意了,划拨400万股期权到TCL电脑公司。2000年,杨伟强趁势重新建立内部营运体系、建立股权、期权方案,并开始突破原来的工资标准,一切动作,都没有太多阻挠。
给自己找了个老板叫吴士宏
1999年6月,杨伟强在北京刚忙完“非常行动”新闻发布会,就拨通了吴士宏的电话,吴士宏看到是杨伟强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伟强,我没事,我挺好的。”杨伟强说:“我知道你挺好的。这次来北京一个星期了,忙得没有顾上跟你联系你,业内关于你离开微软的事情挺闹腾的,北京IT圈子里议论纷纷,你不如离开北京,来南边散散心。”吴士宏说:“我正好要到深圳。”杨伟强说:“你什么时候到,就通知我,我们好好聊聊。”

1999年上半年,TCL相继收购了金科、翰林汇、开思,在IT领域布下了一个比较大的局。1999年3月,杨伟强被任命为TCL信息产业集团执行董事,但是,“我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我清楚,一定要在业界请到比我更资深的人才行,在更资深的人来之前,我只是客串一下。”1999年6月,杨伟强邀吴士宏来南边散散心的时候,尚无请她加入TCL的意思,当时盛传吴士宏要出国留学,杨伟强只是以朋友身份邀请她到南方放松一下。
杨伟强与吴士宏相识在1998年4月,那天,吴士宏应《南风窗》之邀演讲“与成功有约”,杨伟强对吴士宏的传奇经历很感兴趣,带领当时全公司20多人前去捧场。
演讲晚上7:30分开始,杨伟强那天早上要去香港开个会,中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提前5分钟赶到了会场。杨伟强坐在前排,看到一个穿制服、剪短发的中年妇女在前排风风火火地来回走动,嗓门很大,杨伟强以为这个人就是吴士宏,他想,能做到中国微软总经理的女人大概都是这副模样。
演讲开始,“从幕帘后面走出来的却是一个看起来比刚才那个好看得多的女士,穿一身藏青色连衣裙,疏着大辫子。”主持人介绍说,这是吴士宏,杨伟强听了一愣,“她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这是一个十足的女人,不像概念中的女强人。”
演讲安排听众交流,杨伟强上台与吴士宏做了一个交流。演讲结束,《南风窗》总编缉秦朔请大家宵夜,饭桌上,杨伟强邀请吴士宏作为业界嘉宾参加TCL致福电脑的开业典礼。吴士宏当时没给杨伟强一个肯定的答复,只说争取参加,后来,吴士宏去了,还做了发言。“历史有时很有意思,没想到一年后她成了我的老板。”
这之后,杨伟强来北京出差时,和吴士宏屡有接触,作为朋友,他们一起喝茶、聊天,“对她印象相当不错。”

过了不久,吴士宏离开喧嚣的北京来到深圳,俩人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杨伟强带吴士宏到海边,光着脚在海滩上散步,走累了坐在海滩上看着大海聊天。吴士宏和杨伟强说了她的一些志向,说了她选择去微软的原因以及她写书的计划。最早吴士宏是想以她十几年外企经历的视角写一本反映外企白领阶层心历路程的书,后来在朋友的怂恿下“你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版吗?就写你自己吧。”变成了《逆风飞扬》。杨伟强向吴士宏谈到了今天中国的新型的国有企业,吴士宏对TCL不了解,但因为和联想时有接触,对联想这样的国有企业印象不错。
当吴士宏静下心来考虑国企的时候,她觉得国企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人,对于国企这是她以前想都不去想的事情。杨伟强跟吴士宏谈到很多TCL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杨伟强越来越多地感觉到吴士宏正是TCL要找的人。当杨伟强了解到,吴士宏出国的决心并不是特别坚决,并有着要把国企业变成世界企业的理想的时,杨伟强拨通了李东生的电话:“吴士宏是我们要找的人,您应该见一见她。”

至今和她没分歧
李东生和吴士宏在北京友谊宾馆第一次见面谈了4小时,中午饭没出去吃。

看到这种情景,熟悉两个人品性的杨伟强内心充满了喜悦,杨伟强刚和李东生谈吴士宏的时候,李东生还有些怀疑,这之前李东生也谈过一些人,要么是对方的条件李东生不能接受,要么是李东生找不到感觉,看人,李东生比较在意自己的感觉。

1999年12月1日,吴士宏正式加入TCL。

记者: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个老板?出于什么考虑?
杨伟强:从1995年加入TCL到1998年独立承担TCL电脑这个全新的项目,我一直在充当先锋队和敢死队,我对TCL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使命感。我清楚地知道,在信息行业内,TCL毕竟是新丁,独木不成林,TCL还有很多路要走。尽管我有一个很大的企图心,但是,我自己的分量,我很清楚,杨伟强还远没有具备引领统帅TCL在整个信息产业方向的能力,我还需要学习和历练。

记者:对吴士宏能力有没有过怀疑?

杨伟强:吴士宏有很强的学习力和悟性,从她的发展看,她先是IBM在华南区负责人,后是微软中国区负责人,尤其是她在IBM十几年的成长历程令人尊敬。吴士宏能在IBM成长为那样的角色,一定有她的道理。
尽管早期有时我也会听到一些这样那样的声音,但以我对吴士宏的理解和沟通,我没有感受到他们说的那些,我觉得事在人为,同时李东生所营造的TCL是一个有着宽阔胸襟和极强的包容度的企业。
记者:你们两个个性都很强,怎样相处?
杨伟强:我们彼此是都较有个性,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吴士宏加入的1年半里,我和她在事业目标的认知、人的认知选拔、企业的战略规划等方面,都有相当多的默契,没有大的分歧。其实只要彼此坦诚,追求共同的事业目标,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即使有争执和分歧,也会很快找到契合点。
记者:出现分歧,你听她的?
杨伟强:至少到今天还没有大的分歧。如果有,她是我老板,最后当然是要听她的了。
记者:你们如何分工?
记者:她是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我作为TCL集团董事,TCL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是吴士宏的助手。吴士宏代表TCL的信息产业,她掌管TCL在信息领域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其中的TCL电脑我管得多一些。
记者:吴士宏是不是你的“天花板”?
答:TCL是我的载体,这个载体有多高,我才会有多高,所以,我觉得把载体建设好才是最重要的。
果实
资本短期追逐盈利和企业中长期稳定投入的矛盾,现在对我来讲是最大的煎熬。
——杨伟强

1999年,TCL彩电在香港以TCL国际上市后,李东生就开始考虑TCL电脑上市的事,从2000年下半年起,TCL开始运作把TCL电脑注入到TCL国际里面去。
2000年10月,杨伟强去美国10天,见了7、8家基金,进行注入前的路演。因为以科龙为代表的家电类股票在香港股市的不良表现,加上2000年彩电的恶性价格竞争,TCL电脑注入TCL国际后的股价涨幅不大,但相对于当时不被看好的家电类股票来讲,已经是很好的业绩。
TCL电脑注入TCL国际,做股权置换,TCL集团拿回3亿多资金。一直到TCL电脑上市,TCL集团总共给TCL电脑投资1亿。
TCL集团投资对TCL电脑的投资价值在一步步彰显, TCL电脑1998年亏损,1999年持平,2000年盈利3850万,2000年销售23.8万台,IDC国内排名第四,家用电脑销量进入前三强。
“从整个行业的排名和我们完成的资本运作来讲,我感到欣慰,尤其是作为家电军团进军信息行业,我们远远走在了别人的前面。如果在家电行业,我们遭遇海尔这样的企业,我们会很辛苦,但是在IT方面,我们远远超越了他们。”
但是,“从整个产业的布局来讲,联想太大了,我们只是他一个零头。彼此之间的差距比例过大,会造成整体的不稳定。如果联想在这个行业兴风作浪,会令大家都很辛苦。”
“坦白讲,在这个行业中,联想以外的几个公司,我都能很明显看到他们的破绽,不是反应迟钝,就是内部机制理不顺,每年总要整点事情出来,但是,联想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在他的运作当中,还没感觉到恐龙气息。”
TCL电脑越成长,杨伟强越感到来自联想的压力。“好在IT的成长速度是两位数,并且超过25%,今天我们和联想的差距,就像有人要做彩电和TCL的差距,但是,现在彩电增长的速度只有1位数了,加上短期不再有革命性的技术进入,追赶起来很难。IT不一样,虽然我们和联想差距很大,但这个行业不断有新的划时代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游戏规则出现。”

采访手记

1999年初,我和陈惠湘在北京新世纪酒店等杨伟强的时候,他去国林风书店买书还没有回来。不久,他提了一袋书,书生模样地出现了。杨伟强说:“惠湘,你应该感谢我,是我向TCL推荐的《联想为什么》,TCL至少买了100本《联想为什么》。”
大约是学习的原故,杨伟强其时时刻关注着联想,他找我,是因为我在1999年前后,连续写了三篇关于联想的《企业方法》,对于那三篇文章的细节,诸如“拐大弯”、“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很强硬怎么办?”杨伟强比我记得还清楚。杨伟强从不避讳自己在向联想学习,他说:“我会不自觉地把老大联想摆面前,他们几乎在所有环节都有我们需要学习和追赶的地方。”那天主要谈联想,TCL电脑谈得很少。
1999年4月,我在深圳五洲酒店采访了杨伟强,杨伟强讲了“他从何处来?要到哪里去?以及关于可去不可去?以及关于能来不能来?”但当时TCL电脑还在草创时期,杨伟强一个人的份量尚不足以支撑一篇《企业方法》。我提出要采访TCL总裁李东生,第二天,在惠州采访完李东生,李东生说:“没想到会花这多时间,但是,我们在信息领域是新兵,希望你们多支持伟强。”但是,那天采访回来,素材依然不够,只好又打电话找杨伟强,杨伟强又打电话给李东生,请李东生再次接受采访。
没几天,李东生在北京友谊宾馆再次接受了采访,为一篇文章再次麻烦李东生,有些不好意思,李东生对信息产业的了解还只是刚刚开始,他无意对信息产业说点什么,他全当无条件支持杨伟强。
后来,又在北京采访了一次杨伟强,但《TCL来了》最后成文时,有关杨伟强的内容依然不多,《TCL来了》主角依然是李东生,这是新闻的需要。杨伟强依然很高兴,他一直都在提醒他自己注意“自己几斤几两。”
1999年6月,实达PC度过起步期,月销量稳定在万台以上的时候,我和贾红兵说, 杨伟强这个人很厉害,TCL电脑将是实达PC一个值得注意的对手,贾红兵那时觉得应该注意的对手是海信,而非TCL。
1999年末,途经深圳,去看杨伟强处,其时,杨伟强已经将自己的办公室腾给了吴士宏用。杨伟强说:“我给吴士宏推荐的书单里,有你的《知识英雄》。”吴士宏其实应该比杨伟强更早知道《知识英雄》,她本应是《知识英雄》中惟一的女性,在她上任微软中国区总裁之时,她接受了《知识英雄》专访,但是后来,她放弃了。
杨伟强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当他也成了书中的人物,当他实际见到更多书中的人物,不知他是否还相信书,不知他是否会怀疑文字和事实的距离。

文章评论:《知识经济》企业方法:《杨伟强改来改去》 - 稻草人(可可) - 2001-09-07 00:09:18

杨伟强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当他也成了书中的人物,当他实际见到更多书中的人物,不知他是否还相信书,不知他是否会怀疑文字和事实的距离。 我喜欢这句话!!!

RE:文章评论:《知识经济》企业方法:《杨伟强改来改去》 - 咕咚 - 2001-09-07 09:30:51

【(咕咚)回复(稻草人(可可))的大作】 这篇文章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没想到几年以后,看老刘的文章依然还是这样激动!就像当年的《知识英雄》和《企业方法》!

RE:文章评论:《知识经济》企业方法:《杨伟强改来改去》 - tianxie - 2001-09-09 17:51:48

【(tianxie)回复(稻草人(可可))的大作】 刚想说这句话,一看,稻草人已在先。 我也最欣赏这句话,这也是刘韧至今讲的一句大实话。 说明刘韧是一个比较真实的记者,甚至到作家 作者 帖子主题: 文章评论:《知识经济》企业方法:《杨伟强改来改去》 gobi_eagle 相关文章:《知识经济》企业方法:《杨伟强改来改去》 发表于:01年09月09日 17:23 └ 〖直接回复〗 〖引用回复〗 -------------------------------------------------------------------------------- 去年在深圳,麦肯特组织了一个营销论坛,杨的发言我记了笔记,感觉是那天讲的最好的。我当时以为杨不到30呢,今天一看,哈,30多了,写的挺好。 感触颇多,面对逆境与顺境经理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只好逃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