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业,上海的软肋 - 夜间工作室 - 辛捷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29 次) 时间:2001-09-06 11:42:33 来源:辛捷 (三米) 原创-IT

软件业,上海的软肋

在那些经常被拉出来比一比的大城市当中,上海一直是腰板最硬的一个。在国内的一些项目指标的评比当中,上海总是是赢家。很多上海人常常自豪地说:“我们不怕跟别人比试,别说是在国内,即使跟国外的那些国际大都市相比,我们上海也有足够的底气:论经济实力,上海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论城市面貌,即使是经常在全球飞行的商务精英也对上海的风景赞不绝口;论文化,上海的都市文化跟巴黎、纽约相比毫不逊色……”
这些话说出来,让人不得不服气。但也有人怀疑:上海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那么“坚挺”,它一定有自己的软肋。那么,上海的软肋究竟在哪里?什么才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在笼罩上海的众多光环之下,这个问题似乎不那么引人注目。

但是,有些人很在乎这件事情。在近日的一次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信息办等有关单位主办的“上海软件产业研讨会”上,与会的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明确指出,上海的软件产业跟国内一些省份相比已经有了明显差距,上海软件产业成了上海整个经济发展中软肋。

上海的软件业究竟有多软?

数据上的差距

记者从“上海软件产业研讨会”上掌握到的资料很不让人轻松。

2000年,全国软件产业总收入593亿元,上海是49亿元,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一;排名次于北京和广东(135亿),高于辽宁,虽位居第三,但只有第二名的三分之一,差距非常之大。从中以可以看出,上海的软件产业相当弱小。
2000年全国软件产品销售额是238亿元,上海是11.97亿元,排名全国第六位,次于北京、广东、辽宁、江苏、深圳,高于山东(11.80亿)和天津(11.10亿)。在软件销售方面,上海竟排出了前5名之外。上海作为一个应用大市,其软件跟其地位不太相称。从中也可以看出,上海的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0年全国软件出口达4亿美元,上海市外经贸统计数字是5100万。出口总额达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似乎也不低,但比起北京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2000年全国超10亿元收入的软件公司是6家,超5亿元是15家,超亿元是63家,其中上海占有13席,北京17席,浙江8席,山东和深圳各6席。

品牌稀少
上海的究竟有没有自己的软件名牌产品?为此,记者曾经在上海本地的一些软件销售店和电脑城作过一番调查。调查结果让人吃惊,不管是家用软件还是企业管理软件,标称产地是在上海的几乎没有。目前市场上炒得火热的各种财务软件、证券软件、汉字软件、ERP软件、教育软件等,不是北京深圳公司出品,就是成都广州研发,均无上海品牌。上海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一两款游戏软件。

记者还曾经跟一些软件厂商驻派上海的市场经理聊天,问他们公司的竞争对手都有些谁?这些人列举出来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北京和广州和深圳公司,很少有人把上海的某家公司引为自己的竞争对后。相反,他们对上海的市场倒是非常看重,希望通过自己的品牌战略,能进一步扩大上海市场。

作坊式的软件企业
造成整个上海软件产业的软弱和软件品牌稀少的根源在于上海软件企业的弱小。据资料显示,上海软件企业有700多家,其中员工人数大于100人的企业竟只有47家。绝大多数企业与其说是软件企业还不如说软件作坊,七八个人十几条枪,规模小且分散。用的可能是最快的电脑和最新进的开发工具,但生产方式却是作坊式的。没有项目规划书,更没有项目经理,基本上靠的是一两个“程序英雄”单枪匹马地干,一旦核心程序员因故离开,正在开发当中的项目就基本上进行不下去了。像这些的软件作坊“向心力”很弱离心力还很大,基本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程序员能兢兢业业在一家公司做上几年的绝无仅有。动不动就辞职另立山头,招兵买马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开发产品跟原来的公司竞争。如此打拼几年,软件园里到处都是这种长不大的“老小孩”。

另外,上海软件的企业普遍缺乏集成能力和项目分析能力,跟国内同行有相当的差距。很多企业可能在某一个软件上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但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项目上就手足无措了。这直接影响了上海软件企业在行业软件市场的开拓。比如,上海有一个软件企业做了一套才税征管系统,并推向全市29个税务局,后来由于国税总局为了“金税工程”,认为上海的系统不完全符合他们的内部规定,结果由中软网络公司打入,并抢走了另外一个项目。在公安系统,中石化的“IC卡加油信息管理系统”等一些大项目上面,上海的软件企业也因为实力方面的原因黯然败北。

现在,信息技术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软件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它的的渗透性、可复用性、适变性的特点,决定着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软件产业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些国家的政府心目中,软件产业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该国的军工产业。上海软件业必须正视目前的差距,因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赢得未来。

chinasp做的那些算不算软件呢? - bobcy - 2001-09-07 01:03:48

他们的规模也不大,但是很多著名的公司都采用了他们开发的网络办公软件,现在国内asp商业程序开发这一领域他们的名声是最响的,不知道这点拿得出手吗?还是某些人认为asp程序太简单,没什么搞头呢?

RE:chinasp做的那些算不算软件呢? - Jerry - 2001-09-07 08:43:13

【(Jerry)回复(bobcy)的大作】 能用,实用就好,管它有没意思做什么?! 嘻嘻!

RE:chinasp做的那些算不算软件呢? - 始祖猫 - 2001-09-07 09:31:30

【(始祖猫)回复(Jerry)的大作】 当然了。我觉得他们很不错。

RE:chinasp做的那些算不算软件呢? - karate - 2001-09-07 12:28:42

【(karate)回复(始祖猫)的大作】 我看按照作者的诸种数据,得出的结论应该至多是上海的软件盗版比例比较高,建议文章标题改成,“上海应严打盗版”,呵呵

RE:chinasp做的那些算不算软件呢? - 谢彼得 - 2001-09-07 14:22:07

上海的问题在于大家都在做企业的定制软件,真正可以产品化的东西少,这样的后果是开发出来软件的技术深度不够.所有的软件企业都热衷于接项目,静下心来用比较长的时间进行产品研发的很少见.

的确,但是作为一个公司首要的任务是能活下来 - bobcy - 2001-09-07 20:10:21

现在真正能掏钱买软件的就是企业,软件公司要想活下去,只能先为能掏钱的客户定制软件。软件公司不是热衷于接项目,而是中国的国情不适合静下心来用比较长的时间进行产品研发。试想一家软件公司辛辛苦苦做一套面向大众的系统集成很高的软件,结果正版一出来,D版就到处飞了。这样的例子已经不少了,现在的软件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那敢往产品研发里扔钱呢?

做产品就无法生存了吗 - 谢彼得 - 2001-09-08 13:51:05

那么金山、江民、汉王等公司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即使企业级软件,在接项目的同时将成果产品化也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做法,像用友、金蝶、新中大这样的企业不是发展的很好吗。 上海的盗版现象比全国很多地区实际上要好得多,为什么没有出现以产品开发创新为主的有影响的软件企业呢,我觉得和上海软件企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有关 ,他们很少有两年以上的发展计划,总想背靠某个行业,做事比的是关系而不是技术水平,这样的企业,如何能有长久的竞争力。 当我看到上海那些所谓很大的软件企业,租了高档的写字楼,而核心技术开发的投入少得可怜时,我就不认为上海能出什么有成就的软件企业了

RE:chinasp做的那些算不算软件呢? - 小明 - 2001-09-08 16:37:51

【(小明)回复(bobcy)的大作】 ASP是一种程序,那主是说程序的集合是一个软件。那我们是不能否认的。 对于未来的网络办公,我相信目前我网络公司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业务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