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中国特色 作者 楚阳 - .com经济观察 - 邓崴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1 次) 时间:2000-07-18 21:00:48 来源:邓崴 (楚阳) 原创-IT

在浙江,新近开通了一个中国农用化学品网,这个网站推出的一项为不上网用户提供免费电话服务的项目有些新意:一位农民如果没条件上网,可以拨打网站的800免费电话,就可在网上查找、发布信息。
无独有偶,人民日报日前也报道了河南的“号码通”网站,老百姓可以通过电话拨打人工信息网络台和自动声讯台,用“说”和“听”的形式发送和接收多种网络信息。网站还对每个电话、呼机用户赠送一个基于相同号码的电子信箱和网络信息服务空间,为无条件上网者代收代发E-mail,代为发布查询信息。据说这个网站开通时间不长,就有数万人注册。
用美国的标准来考察这两家网站,它们当然过于粗陋,还远称不上是电子商务网站。但是,这种看上去很“土”的网站,却适应了中国的国情。
什么是中国的国情?小平同志说,最根本的就是两条:人口多、底子薄。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中国不能坐失机遇,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限制,又不能照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商业模式和经验。中国需要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上面提到的两家网站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发展有中国特色电子商务的产物。尽管它们不是最先进的,但却是可行的、有用的。
中国的电子商务主要是由一些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一手创立的,这些人在国外大多是从事投资、技术等工作,所以在企业制度、资本运营等方面从一开始就具有比较高的起点,这是其优势。但是相比之下,这批人对中国市场、企业、消费者的了解却显得不够,所以国内“克隆” 美国的商业模式一度成风,中国电子商务一度成了脱离大地的安泰,得不到传统企业和大众的认同——大家都知道他有很大的力量,但又都认为他离自己还远。
在发展初期,有一个华尔街的资本家们所熟悉的商业模式也许会有利于获得风险投资,许多美国投资者也的确抱有这样朴素的想法:这种模式既然已在美国获得了成功,中国的市场又比美国大得多,那它会在中国获得更大的成功。但随着人们对电子商务认识的深入,事情起了变化。单凭“美国模式+中国市场”的概念是越来越难打动投资者了,投资者现在的要求至少是可以预期的赢利。
要想在中国的土地上赢利,当然得适应中国的国情、采用中国的方式。“梅林正广和”是实践这一理念很好的一个例子。你知道在他的网站上什么商品最俏销?答案恐怕出你所料,是大米。因为这东西太重,既然网站送货上门,那顾客自然乐意点点鼠标。这对发达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们的人工费用太高。由此可见,条条大路通罗马,电子商务的成功之路决非只有美式一条。
在有人惊呼信息化简直就是“美国化”的今天,中国如果能探索出更多适合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新路,那将是对人类进步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