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22 次) 时间:2001-09-03 22:04:37 来源:王宏亮 (乐天) 转载
侯振威
就像80年代中期流行罗大佑和《光阴的故事》、90年代初期流行金庸和《笑傲江湖》一样,在90年代后期的大学校园里,周星驰和《大话西游》不知什么时候流行了起来,而且影响一直波及到现在,就连外企的白领也卷进了这股”大话”热当中去,有的人甚至认为,对《大话西游》的认可程度可以作为划分60年代出生的人同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之间的分水岭。
最近一段时间,现代出版社的编辑部经常会接到一些读者打来的电话,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一本名为《大话西游宝典》的书,因为这本书是该社刚刚出版的。这种情况让出版人大为吃惊,据该社孙玉华介绍,如今除了一些考研那样的实用书籍外,”读者找书”的现象真是久违了。那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这本书登载了电影《大话西游》的剧照、台词、影星档案以及许多类似读后感类的文章,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
最初面世票房惨淡
同大多数港产影片一样,《大话西游》直到开拍也没有详细的剧本,但这部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影片从一开始就被定位成爱情故事,除了人物来自原著,内容同传统《西游记》几乎毫无关联。
习惯了传统西游故事的人们很不适应。有人曾经致信给报社,说《大话西游》把唐僧弄得唧唧歪歪,把孙悟空变成了花花公子,片中还用上了”性骚扰”、”慰安妇”这样的台词,这是古典小说的悲哀和耻辱!
这样的影片在当时自然不会有好的票房,在发行情况最好的香港也仅仅是勉强收回成本而已。1996年该片在北京地区的业绩更是让诸多电影公司大跌眼镜,2月放映的《月光宝盒》和5月登场的《大圣娶亲》两集的收入总共才40万元,有些场次的观众还不到10个人。据北京新影联的高军回忆,在引进这部片子时,很多电影公司的经理就觉得”太吵太闹”,后来自然也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于是,这部影片几乎成了发行失败的典型,有些电影公司在放映两天后就决定用其他国产片替换《大话西游》,以免会带来更多的损失。尽管同港方合作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后来高价卖出了拷贝,但直到今天,西影厂还有100万元的余款没有收回。
两三年后盗版盛行
谁也不会想到,两三年后的1997年、1998年两年间,《大话西游》上演了现实中的一个神话,由于电脑、VCD机的普及和盗版盘的猖獗,《大话西游》竟然成了碟贩的抢手货。当年的一个碟贩透露,他当时无论拿多少《大话西游》的盘都会轻松出手,光他一个人卖出的《大话西游》影碟就有两三千张。可以说,盗版盘的泛滥对《大话西游》的流行起到了客观上的推动作用。
《大话西游》有另类的思维、怪异的对白,还有在青年人中永不过时的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固有规则的反抗,这些都充分迎合了新新人类渴望新事物的心理。当晚上寝室熄灯以后,许多人大段大段地背《大话西游》的台词;还有的寝室中像对歌一样地互相对台词;在许多场合里,说上一句台词后总会博得旁边人会心的一笑。
许多人在看了《大话西游》以后,希望能够找到同样的”大话迷”。而单纯同自己周围的人交流已经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觉,于是,有关《大话西游》的网站层出不穷地冒了出来。记者昨天在新浪搜索上键入”大话西游”四个字以后,竟然神奇地冒出了108个与此有关的网站。
正如《大话西游宝典》一书的作者张立宪所言,没有一个中文电影能够拥有如此多的专题网站,而这些全是由于有了这些可爱而狂热的”大话迷”,这是一个现代文化的奇迹。
”大话”语言魅力无穷
这些”大话迷”的特点最大程度的体现在他们的语言上,”你走先”,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你先走”,就有了大学校园里”老师,您吃先”这样的怪异敬语。在《大话西游》中唐僧曾经把一首英文歌曲《ONLY YOU》唱得又跑调、又夸张,让听者痛苦万分,于是大学生常说:XXX ONLY YOU。
而周星驰那段最精彩的对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不知感动了多少恋爱中的年轻人。
唐僧在《大话西游》中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从他的话中就可以看出,当孙悟空扔掉了月光宝盒时,他的思路不会想到宝盒坏不坏,而是责怪:”悟空你也太调皮了,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会污染环境的,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没砸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
流行广泛事出有因
记忆中近年来很少有哪部电影会像《大话西游》这样得到如此众多年轻人的心理认可,现在的孩子用《大话西游》语言对话,这只不过是不同时期的产物。不过,从中还是可以看出年轻人的某种心理状态。
首先,网络青年面对面表达真实情感惜语如金,《大话西游》的精彩对白毫无疑问暗中符合了这一点。
其次,是觉得平常的生活太平淡,需要很多的夸张因素。大话西游中把男女的恋爱过程简化到几乎为零,直接进入两人分手。闪电式的相恋、闪电式的相恶、闪电式的再次相爱。很多人认为,《大话西游》对文化价值观、对爱情观、对话语都产生影响,有人认为人生的戏剧化和人性的悲剧化同在,平民主义政治理念和英雄主义与精英主义的心灵需求同在,下一代人确信生活着的世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不仅机器和技术被分裂,而且生活和精神被分裂,惟一独立的就是梦境。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爱恋是人活着的信念,不再回避爱情的至高无上,但同时对于现实中的情爱和无奈又使他们将去面对最真实的最贴近肌肤的痛,现实和爱的冲突愈发突出,对于爱的思索和讲述也愈发尖锐而不可回避,也没有必要像前人那样去说教,不如用一种近乎无聊的表演方式去寻爱的过程中的每一点快感和痛感。一本正经也好、玩世不恭也罢,只要能够给自己带来解除疲惫的方法和途径就可以,现实和梦境的通达可以通过《大话西游》式的话语来实现。
新新人类为什么喜欢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分析认为:《大话西游》之所以在年轻一代产生那么大反响,主要宣扬的是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已经在青年中流行开了,开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夏教授将《大活西游》所引发的后现代文化概括为:一个是”俗”,整个世界都受世俗文化的影响,神圣的东西,包括宗教都已经世俗化了;再一个就是”媚”,媚文化就是对爱情的一种张扬,用后现代主义的方式,对爱情进行重新诠释,目的虽然还是很崇高,但爱情的表达方式变得十分随便了;再有一个是”特”,有特色、追求个性、按照自我的方式生活,这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现在的年轻人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还有一个是”嫩”,嫩即幼稚化。幼稚化在青年当中非常流行,上海的大学生吃奶瓶、打扮等,越来越达到幼稚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反映了新人类不愿成长、拒绝成熟、拒绝责任。而且在潜意识里,他们想逃脱一种肮脏的、世俗的社会环境。年轻人不愿意进入那个圈子,而愿意过独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新新人类不是消极的、不是反社会的、不是反文化的,而是亚文化。
文章评论:耐人寻味的《大话西游》现象 - executor - 2001-09-05 15:59:32
“夏教授将《大活西游》所引发的后现代文化概括为:一个是"俗",整个世界都受世俗文化的影响,神圣的东西,包括宗教都已经世俗化了;再一个就是"媚",媚文化就是对爱情的一种张扬,用后现代主义的方式,对爱情进行重新诠释,目的虽然还是很崇高,但爱情的表达方式变得十分随便了;再有一个是"特",有特色、追求个性、按照自我的方式生活,这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现在的年轻人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还有一个是"嫩",嫩即幼稚化。幼稚化在青年当中非常流行,上海的大学生吃奶瓶、打扮等,越来越达到幼稚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反映了新人类不愿成长、拒绝成熟、拒绝责任。而且在潜意识里,他们想逃脱一种肮脏的、世俗的社会环境。年轻人不愿意进入那个圈子,而愿意过独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新新人类不是消极的、不是反社会的、不是反文化的,而是亚文化。 ” 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教授们是老了~
文章评论:耐人寻味的《大话西游》现象 - spook - 2001-09-05 16:41:42
“周星驰和《大话西游》不知什么时候流行了起来……” KAO,连这都不知道就能写出如此一篇长篇大论, I 服了 U。 最初的流行是在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中,以9#楼的“九井BBS”为发源地,时间大约从1997年末1998年初开始,这也解释了“连外企的白领也卷进了这股"大话"热当中去……” “大话西游中把男女的恋爱过程简化到几乎为零,直接进入两人分手。闪电式的相恋、闪电式的相恶、闪电式的再次相爱。” 孙悟空是如此的喜欢紫霞,但他一直被一个念头所压制着,【我回来是为了救白晶晶】,既便紫霞更加美丽,他也更加喜爱她,但这个念头压在他身上,迫使他不得不拒绝这段爱情。这是什么?是责任,是一种【言出必信】的承诺……但为何最后还是放弃了一切而代上“禁锢咒”?因为他要完成一个更加远久的承诺,正如我们还债一样,先欠的先还。而不是赖帐不还。 “这些"大话迷"的特点最大程度的体现在他们的语言上,"你走先",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你先走",……”这里这么多广东人,怎么就没人说两句了?还要我这个北佬来指出这个蠢材不知道白话的结构,不要忘记,这是香港人拍的电影,不是专给大陆人看的。 “同大多数港产影片一样,《大话西游》直到开拍也没有详细的剧本……” 作者用很得意的口气说着这话时,请看看中国现在出了多少部好电影?有这种影响的电影请举例。 “而且在潜意识里,他们想逃脱一种肮脏的、世俗的社会环境。年轻人不愿意进入那个圈子……” 的确,看看那些贪污腐败的,有几个是35岁以下的?我们当然不愿意进入那个圈子,你可以说我们堕落,但不能说我们腐败。 每个人看大话西游都能看到一些自己心中的东西,我看到了责任,你看到了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cool,我酷,好似一棵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