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33 次) 时间:2001-09-02 01:14:15 来源:项立刚 (项立刚) 原创-IT
三年来的我的工作和写作
1993年,我迷茫地走向工作,我不知自己能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打算做什么。尽管我曾经热爱文学,我研究生学习的专业也是“文艺学”,但这时我已经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去做文学了。
我工作的出版社是一个科技出版社,但还有集邮图书这样一个编辑部,我开始在这个编辑部编辑集邮图书。一开始我就知道,集邮不过是业余爱好,集邮图书只是满足业余爱好的一种行为,它如何能成为事业,终身为之奋斗?
但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三年,我跟着做书,发表了3篇左右的文章,我尝试了做许多事,我终于知道了这许多事都不适合我。我还被所在的编辑部派去做一个图书发行中心的副经理,把许多时间用在卖书上,曾经一下中秋节的晚上,我被经理派去在书店值班,皓月当空的晚上,家里有一群客人和等待着我的太太,这一晚我的营业额是304元。
那时在北京的几乎每一次书市上都有我的身影,高声的叫卖,搬运着一捆捆的书和巨大的书架,也就是那段时间,我累坏了腰。
1996年春天,586电脑已经开始上市了,联想把它的价格降到万元。
电脑开始对普通人充满了诱惑,也诱惑了我,我不知道电脑能给我带来什么,但我知道电脑肯定是会很有用的,于是花完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从一个有点熟的公司里买来一台联想586-75,这是586入门级的产品了。
我想很快那个公司会为卖给我电脑后悔,因为几乎每一周我都要找他们一次,从把一个窗口最小化了不知恢复,到冒然重装了操作系统找不到光驱。
我用我的大胆、每天晚上和电脑交战到3点的劲头,把这台电脑折腾个够。没过半年,我的电脑就不再有机箱盖,整个系统也全没有了原来的,多了内存,多了硬盘,换了光驱,换了显卡,换了CPU,只是那个机箱还一直陪着我。
那时,我太太告诉每一个打算买电脑的人,千万不要买电脑,因为电脑花钱、电脑没用、电脑带走了丈夫的心。
不过我终于有了一点收获,96年12月我在《北京青年报》的“新闻竞标”栏目发表了第一篇用电脑写作出的文章,5000字,以往这样长的文章,我就是写出来,也是不愿再抄,再修改,其实有很多有想法,都是写了一半,最后还是扔掉,电脑改变了这一切,让我可以把文章写完。
玩电脑也让我开始注意IT业的发展,注意电脑也能播放的VCD光盘,97初一篇《VCD打残了李鬼 没站起李逵》的文章在《北京青年报》发表,这我是第一篇跟IT业有点关系的文章。97年3月,我意外的听说我的照片被登在报纸上,因这篇文章被《北京青年报》评为“燕京大写手”,这个有点江湖气的称号让我在单位里小有了点名气,也让我一篇文章就拿到3000多稿费,平息了很多太太对我玩电脑的怨气。也开始有一些报社的约稿。
97年也还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97年6月那场人机大战的闹剧为每一个人熟知,一场人和电脑的棋赛被炒成了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我的一篇《人机大战,谁是赢家》的文章,为这场闹剧浇了不少冷水。当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要对这个问题做专题讨论,我把自己的文章寄给他们,不知是不是我的文章起了作用,反正那个讨论会被取消了。97年还有《DVD――何时取代VCD》的长文,今天看起来,当初的分析是基本准确。97年最让我得意的文章还是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方正系统应转向新界面》,文章发表不久,突然接到《南方周末》吕祥先生的电话,说北大方正要约见我。带着一点儿不安见了他们,虽然没有大的不愉快,但也没听说什么好话。
不久突然我收到一封北大方正的来信,工整的一页纸,感谢我对方正软件的批评,并告诉我我的文章“我们复印已在有关人员和方正领导中传阅,并专门召集高层和相关人员的会议,对研制工作进行了检讨。”落款是王选。对写作来说这也许应该是最高境界了,一篇文章能有这点用处,也是足够了。很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我一直没有收到稿费,直到一年多以后,我在一个网站提到此事,《南方周末》才有人找我,最后给了我500元了事。
97年的12月,我成为了网民之一。
1998年,我终于要把电脑用到我的工作中了,我所在的编辑部有一份一直得不到人们欢迎的《中国少年集邮》杂志,玩多了电脑,我就觉得我们这个以出版计算机图书著称的出版社应该有本电脑杂志,折腾着要把《中国少年集邮》改成计算机杂志,先是和我的同事谈,然后再找主任谈,最后陪了主任找社长、总编谈,总算谈成了。然后就是市场调查,确定办刊方向,确定内容、风格、市场定位。我那点并不算完全的电脑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我的同事几乎全是学中文出身,现在我的意见成为比较重要的意见,逐渐为主任重视。其间一次偶然在食堂和总编办公室的人聊天,说到最近有台湾《PCHOME》杂志的人到我们出版社谈合作,想起在网上看到《PCHOME》杂志,不正是和我们方向一致的杂志吗,赶快和主任汇报,就有了《学电脑》和《PCHOME》合作的开始。
可能是出版社觉得我多少还是个人才,突然让我去做市场开发部主任,说实话,对于即将做成的《学电脑》杂志,我还是很想好好做下去的,我不得不离开了这个我寄托了很大希望的杂志。有意思的是,在《学电脑》就要出版试刊的时候,主任有事出国,出版社又让我回去做这本杂志,试刊是一本杂志确定风格的开始,我和几个弟兄们每天工作到半夜,这也是我有生以来脾气最大的日子,下面的人没少挨我的训。在这里我还经历了管理的难题和员工的政变,理解了管理是企业的第一位。
98年我最有影响的文章大都还是发在《北京青年报》,在家电企业进军电脑时,报刊上大都是忧心忡忡,我的一篇《家电企业进军电脑好》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家电企业进军电脑业担心的论调。而《中国家庭需要什么样的电脑》的文章,在99年的电脑市场上找到了回答。那些纷纷推出低价格的家用电脑的企业可能并没有看过我的文章,但事实却证明我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预见的。
99年我又回到市场开发部,通过研究市场我发现,现在通信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但通信业的媒体却远不如计算机发达,计算机业发展最好的集经济、技术、新闻为一体的报刊,而通信业很少。产生出办一份面向中国通信业,集经济技术新闻为一体的媒体。收集资料,分析市场,四处游说,从4月份开始这一动议,一直到9月份确定,10月份正式开始运作,12月份终于出版了试刊,2000年元月8日,《通信世界》杂志创刊,我曾经想用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来管理这份杂志,办成一个独立的企业,但并没有达到我的希望,这我再一次体会到管理是企业的第一位。也许我还要面对管理体制,要有许多的耐心。
99年对我还有一件大事,3月份中旬,在家中闲无事时,我找来FRONTGAGE要为我的儿子做一个主页,很快一个简单的主页做成了,并传到网上,突然我感到做网站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几天后我想到做一个儿子的主页不会有什么用处,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主页,我们出版社的计算机的图书很受欢迎,也应该有一个专门介绍电脑图书的网站,电脑书城(http://computerbooks.yeah.net)的想法终于完成,并很快做完,99年在《通信世界》杂志没有正式运行时,我还是比较闲的,我把许多时间用在做网页,了解网络知识上。我也第一次理解了把网络当作一个媒体来经营,网站需要的是经营和设计思想,而不是太多的技术,当然技术也是需要的。我的网站最高的每天访问量超过了1300人。《通信世界》杂志创办之初,我就为它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投资700元,其它都是在自己的家里完成。太太成了我的助手,现在她已经辞去了工作,每天把几个小时的时间花在网上,她再也不会反对我在电脑上的投入了。现在我的家里有两台电脑,一部笔记本,电脑成为我一岁半儿子最重要的玩具,每天一起床,他就会直奔电脑而去,按下电脑的按钮,而换光驱里的光盘,他是一岁三个月学会的。
99年最有影响的文章当属发在《通信世界》试刊的《国产手机路正长》,此文后来在《北京青年报》发表,改名为《国产手机路在哪里》,我收到十几个电子邮件,对我的文章表示支持,其中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征求我对国家扶持国产手机企业的看法,我还收到了来自己的香港的业内人士讨论这个问题的电子邮件。
2000年初,《北京青年报》发表的一篇《互联网应该换人了》是我发表文章中反响最大的,该文发表后,我收到了50多个电子邮件,从讨论问题,到猎头公司聘我去工作,还有美国公司希望投资的想法。收到的电子邮件有中国,也有海外。这篇文章还被十余家网站转载,并被多份报刊转载。
文章评论:三年来的我的工作和写作(个人收藏) - executor - 2001-09-03 00:30:07
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 我今年刚毕业。
RE:文章评论:三年来的我的工作和写作(个人收藏) - 512mb - 2001-09-03 10:19:45
【(512mb)回复(executor)的大作】 项立刚 , 哪里能看到你以前的作品!很想看!
RE:文章评论:三年来的我的工作和写作(个人收藏) - webbird - 2001-09-04 22:22:14
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我也刚刚毕业。 :【 在executor(executor)的大作中提到:】 :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鸟儿飞了,离开了它曾经栖息的热土去寻找一方洁净的天空 鱼儿游了, 放弃了它曾经依恋的故乡去探寻一片蔚蓝的海洋 草木枯了,强健的身躯也撑不住污浊的空气肆虐的侵蚀 警醒吧!你和我!保护大自然,还碧水蓝天给所有生命是每个地球人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