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上万亿市场有待开垦 - 应用 - 刘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9 次) 时间:2001-08-30 12:53:12 来源:刘畅 (刘畅) 原创-IT

校园网:上万亿市场有待开垦

2001/07/26-11:07 互联网周刊记者刘畅

仅仅是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中国校园网络就是一个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但相关教育应用软件的缺乏却严重制约了校园信息化进程,一些失败的校园网项目更提醒投资者等待“软硬兼施”的校园网解决方案的推出

  【互联网周刊消息】在北京工业大学的选课中心内,马上就要升入大二的工业外贸专业学生李毅然在计算机键盘上键入选课编码后,《大学语文》通过校园网自动排入他下学期的课程。“教育信息化已经通过校园网应用于我们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北京工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贾瑞新教授介绍道。
  毋庸置疑,比之政府、银行、广电、医药、保险、电力、石化等诸多传统行业信息化程度,教育行业尤其是高校信息化的步伐领先了不止一步。在对诸多大学的采访过程中,通过同专家、老师、学生以及设备技术提供商的接触,记者体会到如今的高校校园网在硬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软件以及相关内容上却存在着许多不匹配,严重制约着信息化的进程,一位校园网专家把这种现象比喻为:高速路上跑慢车。

  Internet时代的校园网
  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竞争的焦点则在于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作为当今和未来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技术基础,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的教育现已成为各国教育的制高点。由此可见,我国的图强之道在于科教兴国,科教兴国的最优先、最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在广大中小学当中推广计算机与Internet教育。
  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其中,教学信息化由电子教室、课件制作、备课系统、考试系统等组成。管理信息化则由办公系统、教务系统、后勤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构成。在这些核心应用系统之下,是作为应用和信息载体的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包括电脑、服务器和周边其他设备。
  在各行业信息化大潮涌动之时,校园网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园网的概念已不再是比局域网大比城域网小,按范围大小划分的网络系统,在这里专指大中小学等教育单位的网络;校园网是以应用为目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和它的使用者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集合。
  纵观校园网的发展历程,短短数年间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即DOS时代、Windows时代、局域网时代和因特网时代。前三个阶段都多少存在一些问题,根本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比如DOS时代单机管理,效率低下;Windows时代应用太差;局域网时代资源缺乏。每一个阶段虽然解决了前一个阶段的问题,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学校领导大伤脑筋。每每出现了新技术,学校就要做新的投入,这样一来学校的经费难以负担。终于,我们迎来了Internet时代,校园网的建设有了可以应用的好模式。
  6月1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和清华大学附中,考察北京校园网、远程教育网以及“校校通”工程的进展情况。并指出,5年后,北京市中小学将在全国率先进入实现“校校通”工程目标先进行列。据悉,北京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在全市中小学推广“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率先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在建立中小学校园网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面前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蓝本——大学,深刻剖析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效益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教育部高教司某领导说。
  7月初,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主任吴建平传出CERNET正在改制为公司的消息,CERNET是仅次于中国电信的中国第二大互联网,一直定位于公益网,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和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以科研体制运行。此次改制对于打破校园网的瓶颈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需要软硬兼施
  目前,众多有识之士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信息化,一时间构架在网络环境之上的校园网被媒体和计算机业界炒得沸沸扬扬,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焦点。但由于校园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中国发展得还很不成熟,所以无论学校也好,媒体也好,计算机业界也好,对校园网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认清硬件和软件以及软件和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硬轻软”的现象。
  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应用软件,现在市场上所谓的校园网多是一些系统集成商基于先进的硬件设备的解决方案,说到底只是设备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