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次宏碁? - 中国IT报道 - 庞瑞锋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5 次) 时间:2001-08-30 10:29:48 来源:庞瑞锋 (庞瑞锋) 原创-IT

                再造一次宏碁?
                   本报驻京记者 庞瑞锋
  8月中旬,王振堂来到北京,为宏碁电脑下一步在大陆的布局而奔走运筹。在拆分已经进行8个多月之后,这位宏碁电脑的总经理认为,现在可以将宏碁分家的事向国内媒体界作出解释了。
  去年12月,宏碁集团决定将其旗下宏碁电脑一拆为二:自有品牌和OEM两大业务分道扬镳,各自为战。王振堂也是实施此次拆分的关键人物,目前在宏碁集团中地位仅次于施振荣。虽然宏碁电脑(简称宏电)的拆分规模和力度均不亚于今年联想的拆分,但媒体却一直鲜有详细报道。
  因为施振荣曾担心如果披露过多细节,会引起媒体的过度炒作,从而影响到分拆计划的完成。今年7月,拆分出来的从事OEM制造的纬创资通(Wistron)正式成立,意味着拆分已经阶段性完成。王振堂也认为现在是说话的时候了。
  作为台湾头号PC制造大厂,宏电此次拆分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台湾。因为其拆分后的重要策略:宏碁要将把重点转到大中国区尤其是大陆市场上来。王称“要其将视为自己的本土市场”。以宏碁在PC业上的实力之强,这将意味着,今后宏碁与国内的PC厂商正面大规模交锋将势不可免。
  王振堂此次来京,希望能在北京上地购置一块1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地,作为宏碁在北京的组装基地。此前,宏碁在北京已有组装厂,不过1500平方米的占地是租来的。从租到买的转变,当然可视为宏碁将大陆作为本土市场的一种决心。
              (小标题)一分为五的尝试
  对于大陆消费者而言,宏碁(Acer)目前在PC市场上只是一个二线品牌,比不上联想,甚至也不及方正、TCL等。但在国际市场上,宏碁却举足轻重。1999年,宏碁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的制造总量达到950万台,进入全球前三名。
  当然,这其中包括两部分:Acer自有品牌部分和OEM部分(即为其他企业做代工生产),其中OEM产量居大部分。长期以来,宏碁雄居台湾OEM厂商之首,目前仍居三甲之列。Acer自有品牌部分也实力不弱,1999年在全球销量为332万台。2000年虽下降至250万台,仍稳居全球十强,非联想所能及。
  在宏碁集团内从事PC制造并为宏碁赢得名声的就是宏电。其实在宏电拆分之前,包括宏电在内的宏碁集团已经有过一次分合。事后证明,这次不成功的拆分实际上注定宏电以后的再次重组。
  1999年,施振荣意识到,PC产业已经成为成熟产业,利润逐渐下滑,网络和通讯产业却相继兴起。为适应这种趋势,宏碁决定一分为五,将集团分成五个次集团:设计和制造PC的宏电、以电脑外设和显示器制造为主的明基、负责Acer品牌产品销售及其他产品代理的宏科、从事网络服务的宏网以及从事基金管理和投资的宏智。其中,宏网和宏智是赶网络热潮新组建的公司。
  如果作个类比,这种架构和联想集团颇为相似。宏电就相当于联想电脑公司,宏科相当于神州数码,宏智就相当于联想投资,宏网有点类似于联想尚未独立的FM365。只有明基,联想没有类似企业。王振堂表示,一分为五是期望大家分头努力,并加强网络投资。
  分头努力也有一些成果,比如明基发展了通讯业务,后来又投资了达基。然而,这次分家并不成功。宏碁最主体的企业宏电业绩下滑严重,并首次出现了十余年来的营业内亏损。由此震动了宏碁高层及投资界人士。同时受纳斯达克股灾影响,宏网和宏智发展也不理想。
  到了2000年下半年,除了明基发展顺利,仍保持其固有形态外,宏网、宏科和宏智被陆续合并到宏电之中。象宏碁曾有过的不太成功的企业改组经历一样,一分为五的努力就此收场。
  (小标题)拆分宏电
  此时的宏碁高层实际上针对宏电的问题,酝酿另一次拆分--将宏电一拆为二。当时任宏科总经理的王振堂被调到宏电,负责自有品牌的营销,正是其中的一步棋。因为宏科一直从事于Acer自有品牌及其他品牌的销售,在品牌销售方面经验丰富。
  这次的拆分思路是,将宏电的两大业务OEM和自有品牌彻底分开。OEM业务由原宏电总经理林宪铭负责,Acer自有品牌的经营交给王振堂,二人都向施振荣负责。2000年12月26日,在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充分沟通后,拆分方案正式实施。
  拆分宏电当然是因为亏损,其直接动因却是因为Acer自有品牌业务与OEM经常发生冲突。已经有些OEM的大客户不断向宏电报怨,Acer品牌已经和这些客户的产品构成了直接的竞争,有些甚至因此取消了在宏电的订单。2000年,宏电OEM订单剧缩,国际级的大客户从6个减少到2个,多少也与宏电又经营Acer品牌有关。
  此外鲜为人知的是,宏电虽经营Acer自有品牌十余年,但直到目前自有品牌业务一直亏损,宏电的利润基本上由OEM业务贡献。即使从销售额上,OEM业务也高于做自有品牌。因此,在宏电内部,做OEM的对做自有品牌的颇不以为然。
  自有品牌方面也有怨言。因为当初宏碁发展自有品牌业务时,并没指望凭此赚钱,只是希望打响Acer品牌以带动OEM制造。而且从宏碁以往做Acer品牌,更多地从制造业角度出发,片面追求规模,不讲究利润,宏碁在欧美等地经营亏损正缘于此。尤其让经营Acer品牌心有不忿的是,OEM部门从内部给自已的价格很高,甚至高过给其他一般的客户。
  “这一次拆分,简单地说是给双方松绑”,王振堂说。因为双方捆绑在一起,互受影响。但决定拆分却不仅只是为了松绑,这其中还蕴含着宏碁高层的深层考虑:借此加强核心业务,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领域。对宏碁现在而言,核心业务是做自有品牌,曾为宏碁赚取大笔利润的OEM业务(代工业务)则变成了非核心业务。
  王振堂表示,对于核心业务,宏碁将继续增持股份,达到51%的控股水平,甚至100%控股。目前,宏碁在自有品牌方面,将重点发展两大业务:资讯产品(包括PC和服务器等)、e-solution服务(电子化解决方案)。至于非核心业务,宏碁的策略是逐步减持股份,甚至完全退出。
  “我们认为做自有品牌是有前景的,OEM则从长期来看,充满挑战。”王说。
      (小标题)自有品牌的风险
  宏电拆分,也不是仅将两块业务独立了事。第二步动作,将OEM业务单独剥离出来,成立一家新公司。如果将OEM业务视为非核心业务并打算逐步退出,这是必要的一步。
  联想分拆时,联想电脑不但保持了在香港上市公司的身份,拆分出来的神州数码也在香港上市。王振堂表示,由于台湾的法律所限,宏电已是一家台湾上市公司,这种分拆上市的做法在台湾行不通。
  宏碁采取了一种变通策略。先由宏碁投资一家公司,然后由其将宏电的OEM业务分步买过去。今年7月9日,负有此项使命的纬创资通(Wistron)公司成立,它定位于提供PC和信息家电的OEM厂商,原宏电总经理林宪铭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也表明,从资产层面,宏碁原有的两大业务已经彻底分开。
  纬创成立之初,仍然由宏电持股100%。据王振堂介绍,宏电打算在2年之内,将所持纬创股份减持到20%,并引入其他投资者,以实现逐步淡出OEM制造领域的目的。由此变现所得的资金,将用于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宏电还先后卖掉了所持有的台积电、台哥大股票,回收资金也将投入到核心业务中。
  核心业务就是经营Acer自有品牌。
  这里面似乎存在着悖论:十多年来,一直贡献着宏电销售额主体和几乎全部利润的OEM业务,现在却被宏碁视为非核心业务,将之剥离出去并准备逐步退出;且贡献着几乎是全部的利润。直到目前仍然亏损的自有品牌业务,宏碁却将视为核心业务,并准备大把资金投进来。分开之后,在宏电盛行多年的靠OEM利润补自有品牌亏空的模式,也将随之冰消瓦解。
  不过,宏碁也有情非得已之处。正如施振荣曾经解释的,目前OEM领域竞争极为激烈,从长远看前景不好。这种风向变化,宏碁感受至深。1999年宏碁整个PC制造量为950万台,到了2000年就急剧下滑至500万台。
  如此大的落差,主要出在OEM方面。1999年宏碁OEM业务有6个国际级厂商,到了2000年却骤减为2个,像戴尔、富士通、IBM等不是取消订单,就是大幅削减,最终让宏电在2000年度陷入了困境。经此一事,宏碁显然意识到,宏碁将业务主体过多押在大OEM客户上,风险过大。
  与其这样,不如重点做自有品牌。施振荣也期望借此改变台湾以往重代工轻品牌的做法。台湾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C产品OEM基地,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到全球总量的60%以上,台式电脑也有40%以上。但是与此对应,台湾却很少有世界知名的IT企业,更多的企业喜欢躲在幕后,从事代工生产。
  Acer在自有品牌上一直亏损,更是让台湾众多IT企业视做自有品牌为洪水猛兽,认为势不可行。“如果总过份依赖代工生产,而不发展自有品牌,长期下去会影响到整个台湾IT制造业的竞争力,我们要率先改变这一点。”王振堂表示。
  这种改变蕴含的市场风险不言自明。尤其是Acer自有品牌业务,主要仍然要以PC产品为主,新发展的e-solutionlqra暂时对收入和利润都不会贡献很大。而从整个全球市场环境看,PC产品并不景气。当然,王振堂提出,要将Acer品牌的销售重点从发达国家转到发展中国家,他认为这一市场仍然潜力很大。
 (小标题)转攻大陆市场
  化解这种风险,宏碁相中了大中国区尤其是大陆市场。王振堂表示,目前宏碁已经将大中国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视为自己的本土市场,而大陆市场则是重中之重。“以前我们没有使尽全力,未来我们放进更多的资源,来开发这个市场。”他说。
  王的这种表述,一半是因为形势所迫。宏碁电脑近两年来一直起伏不定,将OEM业务拆分出去后,需要短时间实现扭亏为赢,宏电在拉美、欧美的一些分公司经营一直不佳,转身大陆市场不失为走出低谷的良策。
  一半是因为林显郎及大陆市场的表现。林行事低调,被其同事形容为喜欢埋头做事的人。1998年7月,林显郎被派遣到大陆出任第三任中国区总经理,此前两任在大陆业绩平平。
  林显郎到任的第二年,宏碁在大陆业务就开始持平,2000年不但赢利,而且销售额较上年涨幅为300%。但是,2000年宏碁在全球很多市场甚至包括香港在内都出现亏损。在林的经营下,目前在大陆市场上,宏碁笔记本电脑已经能排在前三、四名,PC总体占有率也上升至五、六名左右。 
  这样的事实显然让宏碁总部意识到,中国大陆的IT市场才是一块真正值得角逐的市场。
  王振堂执掌宏电自有品牌业务后,立即作出决定,组建大中国区运营总部,以提高大中国区市场的重要性。今年7月,林显郎到任后的第三年,他被擢升为大中国区总经理,从过去只负责大陆业务,到负责整个大中国区的业务。至于欧美和拉美等海外市场,宏碁的策略强调以获利而非规模为首要目标。
  林显郎成功的背后,实际上重点抓了销售渠道建设。他刚来的时候,只有300家经销商,现在已经达到了800家,明年准备发展到1500家。实际上,在林显郎任期内,已经将宏碁在大陆发展的基础布局大致完成,正适合宏碁向大陆进行大规模转型。
  有了这些铺垫,8月中旬,施振荣也在上海表示,准备向大中国区投入300亿新台币(约10亿美元)。宏碁退出非核心领域变现的资金将用于这种投资。据了解,目前宏碁在大陆的投资主要包括:宏电在中山市的主机板厂;明基在苏州的LCD厂;以及在北京宏电还有个台式PC组装厂。王振堂北京之行,准备买地之举正可以看出宏碁下一步投资决心。
  在未来一至二年内,宏碁电脑还打算在北京建立研发机构,主要负责在大陆的产品设计,并实现研发人员的本土化。从在大陆只销售产品、到设厂制造产品、再到设立研发机构,宏碁对大陆市场策略变化清晰可见。
  不过对于联想、方正、TCL、长城等PC厂商而言,宏碁此番策略调整后,他们又多了一个逐鹿大陆的竞争对手。王振堂则表示,今年要力争进入到大陆PC市场的三强之列。
  
输入需设置字体的文本输入需设置字体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