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 次) 时间:2001-08-28 00:16:10 来源:郑裕杰 (IQ笨笨伯) 原创-IT
2001年8月26日星期六晚上,搜狐在北京团结湖公园中心岛举办了“IT观察”成立的招待晚会,搜狐首席运营官古永锵先生代表搜狐公司高层出席了此次活动,以IT业界知名写手和媒介记者为主的各界人士共七、八十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效电果。
依样画葫芦,老三是搜狐
IT业界圈内人士聚集地,以前最有名的是新浪的“IT业界论坛”,但其基本是以BBS的形式为主,而且鱼龙混杂,涮新太快,很多无聊的人简直就是将其当成是聊天室来灌水。
于是,当去年初刘韧的斗牛士donews.com出台时,很多专业媒介记者和IT写手纷纷将根据地转移到了斗牛士上来。斗牛士以专栏与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而且仔细地考虑到写手们的使用习惯与管理方便,设置了相应的功能,从网站的风格及设计来说,确实相当到位与出色,因而在短短的时间内,网罗了一大批业界知名人士扎根安家,成了当之无愧的圈内人士发表文章与交流的第一场所。
千龙新闻网在去年由高钦担任IT茶坊及科技频道监制后,采用了类似的手法,并依靠千龙官方新闻网站的背景和雄厚的不求赢利的资金实力,以“利诱”方法率先在网络公司中推出有偿稿酬的机制,迅速吸引了大批写手,“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更加上高监制等专职人士的兢兢业业,使得千龙新闻网的IT茶坛成为继斗牛士后的业界写手第二聚集地。
搜狐在市场反应方面确如其名老狐狸,特别敏捷,由针对新浪收费邮箱的“闪电邮件”,确实可以印证。但搜狐做事似乎老是跟在别人后边跑,不争第一,宁居二三,这多少也反映出搜狐缺乏运营上的原创力,此次依样画葫芦,推出了个“IT观察”,闪电再快,也只能争得个第三,难以动摇斗牛士的老大地位与老二千龙新闻网的“IT茶坊”。
此次活动贵宾中首先请来的是刘韧与高钦,也已暗示了搜狐甘居老三的风范,而老大刘韧看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也只能在发言时“衷心”祝愿:“希望这样的地方越开越多,大家越来越热闹”,不过说这话时语气似乎有点酸酸的。
闪电的搜狐,“烧”钱味依存
搜狐擅秀,这已是大家共识,尽管众多互联网公司因烧钱而关闭,但从今晚的活动中,依然可以闻到搜狐“烧”钱的味道。
这晚的活动,整体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地成功,基本能达到搜狐活动组织者的初衷:宾主尽欢。做为活动的组织者,从嘉宾邀请、场地选择、会程设计、焦点论题、礼品准备、娱乐节目、抽奖活动等等,无不体现出搜狐市场部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熟练技巧。
不达,事无尽全尽美,其中一些不足,现且提出,以供参考,纯属个人之拙见:
1、 搜狐自助餐似乎有点难吃,与今晚整体的做秀水准相比,相差甚远,于是第二天则有人发贴在问“搜狐活动吃得怎样?”,言下之意则不用说了。做为活动的组织,吃喝玩乐,须样样俱到,这第一样“吃”就给客人留下不好印象,可不太好。
2、 沟通交流的机会似乎不足。做为业界人士的活动,除了主办方自身做秀是理所当然之外,如果其能在加强参会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方面多做一些功夫,也许更能满足圈内人士聚会的交流需要。
3、 “烧”味犹存:做为参会者,当然是希望奖品多多,价值不菲,这不,我提了一个问题“搜狐搞‘IT观察’,究竟是计划烧钱,还是攒钱”,就获得了一套380元的上网卡,把我乐坏了,因为我初来北京,正为到哪去买上网卡而发愁呢?这不,送上门的好礼品,在此衷心感谢搜狐的雪中送炭!但是,正如互联网网民被宠坏了,喜欢免费大餐,而不知网站攒钱之辛苦一样,参会者当然希望奖品越贵越好,但却往往难以体会到组织者花钱的“辛苦”。不过,在此活动中,感觉搜狐“烧”味依存,工作人员依然大大方方地派送着各类价值不菲的礼品,感觉特别高兴,真是宾主尽欢啊。
我不知道搜狐此次活动的经费有多少,但感觉还是有点大手大脚,因为活动效果的好坏,更重要地是在于活动论题与交流的质量与深度,以及参会者的热烈程度与心理感受,而并不是在于组织者花费多少。但就这个活动的整体看来,奖品挺丰盛,一等奖是三台数码相机,二等奖的上网卡套册共有十多套,每套面值380元,而三等奖及纪念品布卡通则至少有二、三十个,加上场租、自助餐、烧烤活动等,估计搜狐的开销也得有好几万。
一家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可以从其市场花销的风格看出。越是成功的企业,其市场花销越是有计划,越精确,该花的不少花,不该花的绝不多花,在确保效果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市场效果,是企业市场部所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从今晚参会的感觉来看,搜狐的市场人员都挺年轻,优点是热情、投入、擅于调动气氛,充满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使得活动整体效果不错,但可能就是因为年轻,刚离开校园不久,很少有直接从事业务的经验,难以有企业一分一毫来之不易的体会,因而花起钱来不心痛,有点大手大脚的感觉。
也许是搜狐真的已经是盈利了吧?咱们只是小家子气,以穷人之心度富豪之腹罢了。
IT观察,烧钱?攒钱?
不知道搜狐的“IT观察”,是只想烧钱,还是还想攒点钱?
如果还只是想烧钱的话,则不妨多给这些IT写手或媒介记者们多发点稿酬,相信钱能使人推磨,重赏之见必有勇夫。
而如果是有点计划攒钱的话,笔者的建议是,不妨考虑多招揽些企业的市场写手进驻IT观察,因为通过他们,可以与企业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从而影响其掌握企业广告投放大权的市场经营决策者,使得其在做决策时情感上能更多的偏向搜狐,这样业务人员拉起广告来也就方便得多。
但最怕的就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IT观察的设立,是计划烧钱?还是攒钱?”时,所表示出没准备,言而无实,难以切中要点地回答。因为其反映的是栏目运营者目标的不明确,经济概念的不强,不知道我拿企业工资、花企业的这些钱,究竞是为什么?是要从哪方面来回报企业,并最终通过什么途径,由什么部门去回收这些投入,获得一些有形或无形的回报。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难回答。
首先,“IT观察”其初期是一种公关的工具,做为搜狐建立与IT业界写手和记者良好关系的公关工具,是企业的公关工具,可能更多地体现一种“烧”钱的味道。
其次,如果考虑进一步利用这种公关的工具,使得其能发挥为攒钱铺路子的作用,不妨可将这公关工具也用在与各传统IT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上,使得其也成为各大IT企业市场部所关注的热点,并喜欢在其上面进行其企业的一些公关宣传工作。
相应地,与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如果建立起这样一种良好的圈内好友关系,则应该好好地将这种关系利用到拉其到搜狐上做广告的业务上,由相关的广告部门业务人员接手维护这种良好的客户关系。从而使得IT观察能间接地实现攒钱的自身价值。
最后,如果要直接利用IT观察来攒钱的话,还是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可实现的,当然这得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当到了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出书、出杂志,采用网上资源、网下攒钱,网上网下互相呼应的方法,就如刘韧出杂志一样,这资源间一旦做一些形式的转换,就会产生攒钱的机会。
相信如果搜狐打出这样一道特色菜:为IT写手和媒体记者们提供结集出书、出杂志的服务,共同合作求利。就可能做出与斗牛士或千龙新闻网IT茶坊不同的特点来,在江湖上也许就能独树一格、闯出一个新名堂来。
嗨!说不定,这搜狐老三还能比老大、老二早攒到钱呢?
后发制人,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