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IT实战——CNNIC部之死亡篇 - 厚颜堂(原创IT) - 厚颜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92 次) 时间:2000-07-15 22:49:22 来源:厚颜 (厚颜堂主) 原创-IT

《北京青年报》近日发布了由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和蓝田市场研究公司联合操作的一份“缩微”的国内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报告在列举目前内地十二个IT知名品牌时,搜狐赫然名列第一。

  张朝阳援请全球最成功的市场咨询公司“盖洛普”采用类似的方法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通过电话对网民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Sohu被网民推为最受欢迎站点当中的第一位。
  盖洛普公司成立于上个世纪30年代,它综合社会科学、数理学、定量分析、社会心理学的内容,采用问卷设计的方法来了解民众对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怎样通过设计问卷、随机抽样得出的1000份问卷来测算2亿美国人的民意,并保持误差率低于3%,这成了盖洛普的一个绝招,并成了美国调查咨询业经典的方法论。将近70年以来,盖洛普对美国总统大选及民意支持率的预测,仅在50年代失算过一次。这已成为其品牌中最具价值的一部分。
此外,张朝阳还有更多的理由质疑CNNIC的调查。今年年初美国Alexa公司对全球最流行的1000个网站做了一个排名,在它的排行榜上,中国居第一位的是Sohu,排在全球第91位,亚洲的第9位。紧接着,新浪和网易分别排在全球第114和115位,亚洲的第13和14位。而Cninfo、263和163.net也依次被排上了亚洲最流行网站的前100名。

  537万或890万,中国网民到底是多少?
  CNNIC一月的调查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网民的数量约为890万人。但很快有媒体公布了IDC的研究数据,称IDC统计认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网民约537万人。如此大的悬殊源于两机构对互联网用户定义的差异。
  IDC所定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每月上网时间不低于10小时;至少在一家ISP或ICP注册为会员并定期访问;拥有固定的上网场所和设备,上网场所指家庭或者单位,上网设备指个人电脑或非电脑接入设备。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者才被IDC公司视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按照以上定义,IDC认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约为537万人。
  CNNIC有关负责人解释,他们对网民的定义是:拥有独立的或者共享的上网计算机或者上网账户的中国公民。这意味着无论经常还是偶尔上网的人,在CN睳IC的定义里均可算作网民。譬如一个办公室,或者一间学生宿舍,哪怕5人共用一个拨号账户,这5人均可算作网民。基于此选用的调查方法是,通过上网计算机注册的域名和IP地址,在网上实施联机搜索,从而首先测算出我国上网计算机即账号服务器的数量,然后通过回收有效的调查问卷,算出一台上网计算机平均拥有上网人数的数量,两者相乘,最后得出中国的网民数量。
这两个数据的较量,引来了更多人对CNNIC统计方法的质疑。而CNNIC有关人员也表示,他们目前对我国网民数量进行测算的方法并非没有欠缺,通过调查问卷来测算每台上网计算机拥有网民平均人数的方法,尚有待改进。

非盈利官方机构就一定能保持公正?
  盖洛普公司曾经是一家非盈利性的研究机构。乔治·盖洛普博士创建的这家机构完全独立于党派、政府和利益集团,其最初的宗旨是“倾听美国人民的呼声”。直到十年前,这家声誉斐然的非盈利机构才转型为商业调查公司,同时保持5%的业务继续非盈利性的民意测验。盖洛普的经历让我们相信,无功利性、不受市场规律制约的非盈利机构,完全有可能长期保持其研究数据的客观公正性。
  现在CNNIC官方非盈利机构的身份,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盖洛普,而这也一直是CNNIC调查报告权威性的重要支持之一。许多业界人士都认为,市场研究公司的行为完全受利益驱动,其对网站的排名结果难免受金钱的左右,而CNNIC作为官方的非盈利机构,加上独一无二的网络资源,可以令其对网站进行排名的结果应当更加可信。
  不过有意思的是,CNNIC源于身份的这一信任基础,目前同样也受到了质疑。而公开对此表示质疑的,同样来自盖洛普公司。盖洛普中国公司的副董事长方晓光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恰恰由于官方非盈利机构没有功利性,即便当初的动机十分纯粹,久而久之,由于不受到任何市场监督机制的制约而有可能丧失其公信力。功利性有时会带来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仅凭自觉的热情,很难苛求一家没有充分的资金来源,并不受市场监督机制制约的机构,长期保持其严谨的工作态度。他们将缺乏不断提高其市场研究结果公正度的动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做出来的研究数据往往是偏的。”而像盖洛普、IDC等国际著名老牌的市场研究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其存在的价值便在于他们拥有一整套市场研究的方法,以保证其研究结果的公正度。他们受到市场监督机制的制约,生存的本能促使这些咨询公司必须孜孜不倦地追求提高其研究结果的公正度。

—-ATWEB是一家进行网站评测的站点,其所使用的指标包括:站点的浏览器兼容性、引擎上的出现率、站点速度、链接的有效率、被链接率、拼写错误率、站点设计等7个方面,通过对这7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得出一个站点的最后得分。

—-1、站点的浏览器兼容性。这个项目是为了检查站点在各种浏览器下的显示情况,Atnet软件可以检查站点是否支持18种不同的浏览器和平台、在苹果和PC环境下的显示效果以及在Netscape、Microsoft和三种屏幕尺寸下的显示效果。

—-2、引擎上的出现率。这个项目是为了检查站点被搜索引擎推荐的情况。如果站点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数量多,则得分高。

—-3、站点速度。这个项目是为了检查站点下载速度的快慢,一共有14.4K、28.8K、33.6K、56K4种MODEM参与测试,测试结果综合后将得到站点的速度评分。

—-4、链接的有效率。这个项目是为了检查站点是否有无效的链接。

—-5、被链接率。这个项目是为了检查站点已经被链接到多少个其他站点上。

—-6、拼写错误率。这个项目是为了检查站点拼写错误的多少。

—-7、站点设计。这个项目是为了检查站点HTML设计是否完美。

—-比较而言,采取这种方式对网站进行评测,其客观性要强得多。

搜狐、《人民日报》网络版等一批网站公开对CNNIC做出的网站排名表示质疑;
质疑CNNIC评选方法
一名社会统计学专家认为,设计的评选方案本身就有问题,他指出:
首先、网上调查的弊端太明显。
具体表现在:1、返还率低,2、参加者是否认真填写值得推敲。此种评选,除了上述弊病之外,更大的弊病在于,不能确定参加者身份的唯一性,难以识别其真假,而参加者的“搏奖”心理,加强了它的随意性,因此网上调查掺进的水分比传统调查要多得多,结果自然也无法保证事实的公正性。
评选方案不够权威。
CNNIC信息部主任杨风雷称,他们有先进的科技手段、统计学依据和处理方法来识别调查的真假。但那位不愿意公开自己姓名的专家还是对这一识别真假标准迟迟不公布表示置疑。
他认为,公布这一标准有三个好处:1、让更多的人知道收买选票没有用处,可以遏止网站作假。2、识别真假作废选票的标准公布,可以消除部分人对“调查本身存在暗箱操作可能”的想法。36万张选票作废16万张,作废标准不公布,如何让人相信这些被过滤掉的选票不是出于主办方自己的选择性筛选?3、评选方案的权威性来自于方案设计的准确、科学和透明的第三方的监督规则。杨主任所说的不公开标准是因为担心“暴露自己会给他人以可乘之机”,而且“科学的标准没有公开认证过”,那么这一识别真假的标准是否得到过权威机构的认证?方案有没有在第三方存放、监督,以免游戏放生变化时保证其权威性?
那位专家总结说,目前评选方案的权威性并不来自科学依据,而来自部门名称的权威性。
网友如是说…..

  如今说CNNIC的网站评选也到了怨声载道的程度,应不为过。除了媒体一边倒的批评外,人民日报网站的调查也反映了网民的心声。针对“你会参加CNNIC的网站评选吗”这一问题,回答者涌跃。短短几天来,已有6000多人投票。其中40%的网民表示不相信CNNIC的调查结果。还有近20%的网民表示因手续繁锁或涉及个人隐私而表示不会参加投票。有意思的是,有30%愿意参加评选的网民表示是为了奖品才参加。就是说,如果不是以奖品做诱饵,近九成的网民不会参加此次CNNIC调查评眩

—-CNNIC目前正在进行的网站流量统计认证,是一种可以综合反映网站访问情况的新统计技术。它可以精确统计到每一网站各类页面的月访问和日访问人次,比单纯的Pageview更能精确反映网站的实际流量和影响力。毛伟告诉记者,CNNIC于去年2月开始着手这项工作,委托亚信公司开发了专用软件,于去年6月开始投入测试,12月正式发布。毛伟认为,该软件和该种流量统计的方法,即使在美国,亦当称得上是最先进,也最科学可靠的方法。然而目前它只是停留于为一部分网站做有偿服务的性质,CNNIC根据流量统计的工作量收取服务费用,每天pageview上千万的网站,一年需交纳的服务费约为数十万元。对于为什么不以这种方式来进行网站排名,毛伟表示,通过CNNIC统计出的网站流量,是网站的商业秘密,如果网站愿意配合,将这个数字公之于众,这当然是一种先进的网站排名方式,但问题是,不是每一个网站都愿意这样做,而目前的网站评选,不管网站愿意不愿意,其实都已被纳入候选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