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2 次) 时间:2001-08-26 15:51:43 来源:范锋 (范锋) 原创-IT
经济观察报8月27日
本报记者 范锋
北京“软件出口联盟”紧锣密鼓筹备
总是笑眯眯的陈宇红最近非常忙,接二连三地出席在北京友谊宾馆、京都信苑饭店等高档场所举办的各种工作会议,而会议的议题大都是商讨一个即将正式亮相的叫做“软件出口联盟”组织的具体运作问题。
陈宇红博士是中国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总公司的副总裁,主管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简称中软总公司)是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全方位技术服务的大型国有高科技企业,是国家计委批准的三大软件基地中的北方软件基地,也是国家火炬计划北京软件产业基地“中软”软件园、软件骨干企业。在这个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北京软件出口联盟”里,中软则是第一个被支持的“旗手”企业。
“中国软件产业要发展,出口是个主流”,陈宇红说,目前中国的软件产业的主要困境是没有市场, 中国本土的市场虽然很大,但是只能称为‘潜在市场’,因为中国现有的信息化水平还没能使这个市场真正启动起来,“由于习惯和流程等问题,不少机构上了信息系统便跟自己的实际工作制度和流程相抵触,很难派上用场;政府部门和企业在这上面的投入实力也还有限,服务还没有收费的习惯,中国目前的软件市场不养人啊!”陈宇红感叹。走出去,参与国际软件市场竞争,企业才有更大的发展机会,这是中软积极参与组建北京软件出口联盟的一个重要考虑。
北京软件出口联盟的发起单位是北京主管软件产业的政府机构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作为北京市由市长召集的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协调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为北京市“出口联盟”已经张罗了好几个月。
“软件促进中心的主要责任就是要努力服务好软件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而通过软件出口联盟大力发展软件出口,提升北京软件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化水平将是其中一个重要战略”,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胡青华在日前的一个由几十家软件企业老总参加的内部工作会议上显得决心不小。北京以其人才和科技优势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排头兵,软件作为北京口岸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软件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二,并以年均27%的速度稳步递增,到1999年出口值已达3417万美元。但是跟邻国印度相比,这其实也是一个令人有点尴尬的数字:据报道,2000-2001年度(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达到62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55%。
“我们的想法就是以‘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思路,在近期积极策划、组织、运作出口联盟,迅速举起出口大旗”,胡青华说软件出口联盟已经排定十一月份将把“大旗”插在美国硅谷。软件出口联盟的主要内容是,先选定支持几家国内著名的软件企业,以这几家企业为核心,再各选十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团结在其周围,组成若干出口集团,迅速形成出口的规模,把产业做大。胡介绍,软件产业促进中心的工作是加强组织协调的同时,积极搭建包括测试平台、信息网络、政策服务、人才培训等内容的软件出口支持体系。用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俞慈生的话说,就是“既然走出去是软件产业发展的主流,就要不拘一格发展出口联盟”。
“只要操作好了,政府和企业抱成团各司其职,互相支持,积极开拓软件出口,我看这种思路很有戏”,在8月18日召开的一次“出口联盟”的吹风会后的饭桌上,清华大学仿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心丰教授边吃饭边掩饰不住激动地对记者说。王心丰的清华仿真公司是家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小公司,主要向欧洲和东南亚做软件出口,曾经拿过欧盟“尤里卡计划”的合作项目。只是由于企业太小,至今还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甚至“国外对我们公司的付款只能汇到我的个人帐户上”,他想今后有了软件出口联盟,也许这个难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了。
中软第一个“挑大旗”
“中软做软件出口做了二十年,最早跟NEC、富士通等日本公司合作做软件出口,后来跟IBM、CA(冠群)等欧美公司合作做出口,但是至今还只是在缓慢发展。应该说,在中国,各家软件企业还没有在软件出口方面找到真正的方向,而今后几年内,中国软件出口将面临巨大的机会,一旦找准方向,中国必定会出现巨型的软件企业,这次软件出口联盟的组建可以说是一种尝试”,在京都信苑宾馆的咖啡厅里,陈宇红对中软选择的通过组建“出口联盟”这条软件出口之道寄予厚望。
陈宇红介绍,目前中软约有500人专门从事软件出口项目的承接、开发和工程的队伍,而去年中软的软件出口额做到了700万美元,其中产品的出口(翻译软件)约占到一成,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国外系统集成项目。
“软件出口应该分为软件产品出口、通用软件出口和外包(来料加工)等几种形式,在中国目前还没看到软件出口中有多少来自产品出口还是来自外包出口的具体统计数字,但是从中软的情况看是外包占了绝大部分。由于语言、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差异,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国外的难度很大,但是,外包出口的潜力很大,在全球这是个一千亿美金的大市场。”陈宇红说,目前,目前业界可能还有一种认识,就是外包出口的方式老是被人认为是给国外企业打工,是一种低层次的“劳务”出口,“从中软的情况看,目前中软的外包出口业务的毛利润率是50%左右,而中软国内其他业务的利润率只能在20%左右甚至更低。另外一个原因,在国际市场上,一些重要的项目一般都集中在IBM、微软、ORACLE(甲骨文公司)等软件国际巨头的手里,而中国企业目前根本没有跟他们竞争的实力,”很显然,陈宇红认为外包出口的买卖更现实和划得来,“中软很早就把外包当做真正的生意在做”。
“出口联盟先支持几家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的思路是不错的”,因为很多中小企业是有集成、没有开发,或者有开发没有销售而难以形成合力优势,陈宇红说,目前中软正在投标一个香港的大单,而一旦中标,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将需要有不同核心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配合支持,共同完成,这样大家对外就能形成品牌和竞争实力,而对内则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提升我国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陈宇红透露,作为北京软件出口联盟第一家支持的“核心”企业,他们目前正着手选择适合十家左右自己业务的合作伙伴。“北京约有五百家左右的软件企业,如果大家都能捆绑在几个核心企业周围,形成几个出口联盟集团,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那有多大的力量?对今后中国软件企业的壮大有多大的现实意义?”陈宇红对记者说。
“中国软件出口目前来看还没成气候,一是在国内和国外都还处于比较散的状态,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产业链条,二是由于中国的软件企业由于出口规模较小,经验不丰富,在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的能力上不足,而大家抱成团,利用出口联盟的形式,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就有可能拿到大的项目,也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品牌和竞争力”,国家科技部火炬办计算机应用处处长邱小玲对北京软件出口联盟的思路也表示了自己的肯定。
出口战略:以市场换市场?
陈宇红对这个软件出口联盟寄予希望的另一个原因是北京软件产业中心的政府背景,并且,这个联盟得到了北京市科委和经贸委等有关机构的支持。“政府本身是一个大的软件市场,而由政府来做协调组织,通过核心企业来体现政府的支持,其实我们可以看作是通过市场实现的政府行为,这可以给出口工作带来很多有利之处”,陈宇红说。
陈宇红判断,中国的软件外包出口,目前正面临一个机遇,而政府将能把这个机遇更现实地带给中国企业。“目前,外包出口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他们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力量,而对于微软、IBM等几家大的国际软件巨头来说,他们有着对过度依赖印度的担心,所谓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他们势必寻找更多的外包资源提供商,这样,中国企业就有机会成为他们另一个大的合作伙伴群体。”
一个现成的机会是将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的奥运会,因为北京奥运巨大的投资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投向信息软件建设,而其中能够占有夺标优势的势必是一些国际软件巨头。如果能够以这个庞大的市场来换得他们的外包市场,锻炼中国软件企业的核心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中国软件产业出口无疑将是一支不小的强心剂。而这不是没有可能,在日前友谊宾馆举办的软件出口联盟的吹风会上,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就向到场的几十家软件企业的代表提出了可以考虑举“奥运牌”、“以市场换市场”这个思路。
“应该说有这个可能”,在记者向科技部软件应用处处长邱小玲询问这个思路的可行性时她这样对记者说。她介绍,很多年前,象巴西等一些国家都有着类似的规定,即自己政府的项目在交给国外企业做时,本着有利自己民族产业的原则,要求他们必须把一些外包项目交给巴西的本土企业来做。“这对双方都有利。实际上,我国也已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我国的三峡工程中的许多大的项目是由国外公司做的,但是他们还是把许多分包业务交给了中国本土的企业,因为中国本土企业有着劳务费用低、距离近等很多优势。”邱处长说。
“我自己的感觉是中国软件产业出口在最近几年内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而中国软件产业的巨头也很可能在这个市场中产生,关键是看哪家企业能够抓住机会,实现跳越式发展。”陈宇红说。他的计划是,中软希望趁着北京组建出口联盟的机会,在三五年内使自己的软件出口队伍迅速“跳跃”到几千人的规模,形成品牌和分工恰当的产业链,把中软做大。“既然大家都还在软件出口的方向上进行摸索,应该说中软不是没有机会成为这个巨头,组建软件出口联盟便中软选择尝试的一条新的出口之路”,陈宇红显得有点野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