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贤:投入地做每一次 - 通信人生 - 杨海玉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9 次) 时间:2001-08-24 12:34:33 来源:杨海玉 (杨海玉) 原创-IT

离开老家21年,如今在张国贤身上已经看不出一点”农村娃”的印记,只是那河南平顶山口音以及爽朗的笑声还能证明他是在豫西田野里长大的。当过邮电局办公室秘书的张国贤字儿写得飘逸潇洒,回答问题也干净利索。采访他,你只管拧开”水龙头”。
张国贤不喜欢在媒体露脸儿,虽然他很”上相”。7、8年前因为在漯河组织开通程控电话成绩不菲,曾被中国文联的一位”大手笔”写进报告文学。审稿时,他却将所有涉及自己的文字删除了。他的这一”武断”行为直接导致了这部”大块头”被束之高阁。张国贤至今可能还有那么一点遗憾,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因为至少他的行为有些漠视他人的劳动。
到许昌采访张国贤的日子,赶巧是他从商丘调来一周年。他桌上的报表显示,一季度,许昌电信已经完成全年任务的81%;他们一次性开通的拥有2242户的宽带小区,成为名扬全省的”示范小区”。今年1-5月份,许昌电信业务收入增幅排全省第二。
张国贤没露出一点儿得意的神色,相对来说许昌电信工作的基础要比商丘好些。1999年,也是他到商丘电信局工作的第二年,商丘电话放号量基本上相当于该市建国50年电话放号量的总和,农话业务收入增幅排全省第一名。抱着”不求没过、但求有功”、为官一任就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做事的想法,张国贤大胆进行运营维护体制改革,全面提高电信服务质量,几板斧劈出了一个”全省电信示范市”。那一年,商丘提前半年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上网工作,被评为”全国百城政府上网先进单位”,商丘电信的代表专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了奖。
改革开放20多年,河南人民的生活是”上着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还节节甜”,河南省通信事业的面貌也一天一个样儿。张国贤赶上了好时候。
都说”三十而立”,可张国贤的三十岁过得很辛苦。那一年漯河上程控交换,时任漯河邮电局电信科长兼引进办主任的他自然成了工程的组织者。在交换机房工作6年练成的一丝不苟、耐得寂寞的作风,当办公室主任善于和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都派上了用场。成功后的热泪掩盖了大家100多个没日没夜的苦熬和殚精竭虑,无论是来自台湾和德国的技术人员,还是来自省里的领导,更别说是参与此项工作的漯河邮电局职工,人们表达成功后喜悦的最好方式竟是相拥着尽情地挥洒热泪!
“那一天是1993年5月31日,一早儿我爱人去赶集,刚出家门就听人说漯河程控开通了!她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哭得都走不动道儿……那时候她可能不知道程控是什么,只知道我们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都是为了它开通的这一天。”张国贤有些哽咽,眼里却有种难以名状的依恋。
“坦率地说,开通程控是系统工程,是团体作业,工程完成以后,社会效益收获最大的是漯河人民,个人效益收获最大的是我–这一点,我心里很清楚。在这个工程中,不能说哪个人重要,哪个人不重要,因为它是团体作业,缺了哪个螺母都不行。一件事做成功了大家往往关注的都是组织者,我想这有失偏颇,也不合理。”
细细思量,张国贤说这话也并非全是客套。从省邮电学校毕业分配当上一名机务员,再到后来当副局长,张国贤在漯河市邮电局工作了15年。张国贤说他对漯河的情况太熟悉了–漯河的每一根电线杆、漯河的一草一木好像都装在他的心里。因此,要说把这样一个”重感情”的人”交换”到另外一个城市任职,当时省局领导确实是冒了一定风险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商丘的情况知之甚少,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到商丘是任电信局”一把手”–一个豫南来的”光杆司令”能带领豫东平原的部下打好电信大发展的硬仗吗?
和张国贤交谈了近四个小时,室内温度不是很高,可他额头上却渗出了细密的汗水。可能是因为他的嗓门一直那么高,耗费气力?直觉告诉我,他在竭力表述自己的想法,并希望我能理解。
“如果说我对商丘电信改革作出了一点贡献的话,我想不是因为那一年商丘局获得了全省’五一劳动奖状’,也不是因为那一年商丘市电话放号量相当于建国50年的总和,更不是因为当年市政府给电信局颁发了’方针目标公仆杯’金奖,而是因为在我们的带领下,商丘电信职工的精神状态变了,工作作风变了,电信作业规程理顺了。更可喜的是这种变化成了大家的自觉习惯,成了一种向上的精神!我们每个电信职工都能精神饱满地踏实工作,努力维护商丘电信的利益!”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张国贤很看重这个理儿。
1999年底,在商丘电信公司职代会的重头戏–干部考评无记名投票中,全部60张选票,结果有59人投张国贤”优秀”,一人投他”称职”。张国贤在这个事件面前全然没有了往日低调的表现:
“大家都投我优秀,我就真的优秀了吗?不是!他们是在要求我做出优秀的样儿!……只有使商丘电信局变得优秀,我才能优秀!这才是职工对我的真正期望。这样的激励使我没有办法不把工作干好,没有办法再去想什么离家远呀,工作有多少困难呀!什么困难都没有燶”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年近不惑的张国贤知道这个理儿。
张国贤真的和所有想当个好官儿的人一个样儿。我想起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首家喻户晓的歌儿:”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
在许昌,像张国贤这样从正规院校毕业的干部被老百姓称作”学生”,其间的含义我没做深入了解,只听说张国贤爱跟”学生”们在一起说说话。
2000年,许昌电信公司一下子提了14个年龄在30岁以下、学历为大专以上的中层干部。其中不乏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毕业的。张国贤说:”公平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的能力不能用秤来称。在我眼里,官没有大小之分,只要尽心尽力干好就是好样的。”
“最近,我们组织全局35岁以下、中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座谈,谈’公司化’以后,许昌电信将如何发展,困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我们选择思想比较活跃的青年人座谈,就是想给他们一个像《实话实说》节目那样的宽松的氛围。”
可是,刚步入正题,就有一位平时张国贤挺欣赏的中层干部提出”对许昌电信改革的现状我们要表示理解,因为体制的变化有个过程,不能太着急”。
张国贤对这位部下的说法当场作出了纠正:”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至少我个人不同意这种想法。如果大家都对我们今天的体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弊病麻木了的话,那许昌电信的明天没戏!……大家必须急!一个比一个急!急得狠才能把许昌电信发展得更快。如果大家看到问题都表示理解、表示认可,那许昌电信谈何发展?”
张国贤成了破坏座谈会”祥和”气氛的第一人。”这不会打击年轻人敢于讲真话的勇气吧?”张国贤有点儿担心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