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面临经营隐患? - 原创评网 - 笨笨熊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3 次) 时间:2001-08-24 08:22:20 来源:笨笨熊 (笨笨熊) 原创-IT

创业者,面临经营隐患?

互联网的低潮并没有夺走人们对它的注意力,在盈利遥遥无期,广告疲惫不堪的颓季,网站们艰难度日,而一些网络早期的拓荒者们却黯然离开了战场。

有人说是资本抛弃了创业者,亦有人说创业者扔掉了自己的孩子,倏忽间一场关乎创业者“该不该下课”的大论战在媒体的烘烤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这场论战的导火索缘于4月份新浪网CEO王志东的“免职”风波。加之,实达叶龙,商务通孙陶然,美商网童家威等等,珠联壁合的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IT业高层大逃亡”,就在人们呼声渐渐平息的时候,前My8848董事长王峻涛(老榕)的主动辞职犹如一枚炸弹,重新点燃了火种。

如果说早期瀛海威张树新,中公网谢文,8848毛一丁等的出走尚属“互联网发展不成熟”状况下的另类风景的话,那么现在摆上我们面前的“创业者下课狂潮”俨然已成为一种现象,是现象就要暴露出它内在的本质。不容忽视,经营隐患渐渐浮出水面。

那么,何谓“经营隐患”呢?这里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下,其一就股东而言,投资风险的加大,盈利预期的放长,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对跟入的莫衷一是,更直接的表现在股价的非正常波动上;其二对企业自身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长远的战略性发展目标,缺乏可持续性增长业务的定位,错乱的内部管理机制,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其三对创业者自身的管理素质,职业道德,个人品质方面的“隐性风险”,具体表现在对一个管理团队的驾御能力上。

近日,国际金融专家、多伦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顾问丁大卫先生在一本《挑战未来》的新作中大胆预言,中国目前互联网企业的CEO将在下半年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下课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趋势,抛除这种预言的可信度有多大,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创业CEO们,在“光耀”后面有着不可掩饰的弊病。

一:缺乏职业心态

所谓职业心态也就是把企业作为“企业”来经营的心态,是一个成熟职业经理人所必须的,体现在管理上就是放缩适中的把握程度,在企业处于“小作坊”式经营时呵护它;在企业纳入正轨时,能够有勇气放开它。

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不容置疑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的成长和思想,传统的小资情结在某些时候更是体露的淋漓尽致,当然这些在不少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作为创业者,当企业已渡过初创期并成功进入成长,稳定期时,或者已经成为面向公众的上市公司,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它呢?首先“我创业,我当家”的想法是要不得的。说起来似乎大家都懂的道理,作为创业者,在真正实践起来就没那么潇洒了,就象一个背井离乡的大孩子那样,思念故土往往来的不知不觉,近乎条件反射式的想法不是一下子就能甩得掉的。

当然这种“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责任”,一种“家长”对“孩子”关爱的体现。然而过了头的时候,也是相当危险的。由此引发的创业者“一股独大”的现象,独断专行,不善沟通的经营作风自是可见一斑。

细看近日一系列“离职”风波,沟通不利的问题可以说百分百的突兀出来,没有时间吗?没有机会吗?非也!心态问题而已。在国外,创业者所能把握的“火好”就到位的多,而这点同创业者早期接受的教育背景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或许我们能从张朝阳的“游刃有余”中找到点感觉!

二:技术出身的隐患?

以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来看,技术出身者占了多半。很多网络公司都是在互联网泡沫膨胀的狂潮下急遽催生出来的,而创业者也理所当然的在资本的追捧下迅速涉入公司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在公司规模较小,规范化经营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还不会有明显的表现。一旦进入“正规军”,按照国际化惯例来操作时,捉襟见肘,左支右绌的尴尬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技术出身所特有的逻辑思维往往使他们更注重追求产品服务的完美性,而偏偏忽略了投资方最最关心的利润问题。缺乏专业“职业经理人”那种“精打细算”的抠钱本事,他们甚至对这种“斤斤计较”的小姿态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在《新浪模式》一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来描述王志东,“对王志东而言,企业是自己的事业,奢望,梦想或者理想。因为作技术出身,他感兴趣的不是赚钱,而是希望做出点事来,当然只要运气好,方法得当,赚钱和做事业没有矛盾”。王志东走了,看来,他的运气还不算是很好,方法也未必得当。

从“商人”的角度看,技术创业者不是在经营企业,因为他们不关心实实在在的赚了多少钱;而更多的是在经营一种成就,他们更偏近于是追求“大手笔”的理想主义者。

三:个人品牌的歪曲?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创业者总比他所经营的企业更容易出名,或许是我们的民族天生就喜欢英雄吧,喜欢有个什么东西崇拜着的感觉,而我们的英雄们也习惯了这种被稍微“捧”着点的感觉。

记得一位很知名的管理学专家说过,“当一个企业的个人色彩浓度远远超出自身时,这个企业就相当可怕了”。言外之意,这是相当危险的,因而不少靠“个性”起家的老总们一直在努力削弱个人在企业中的色彩浓度。

其实也未必如此,任何一个企业中,核心人物是不可缺少的灵魂,就象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甚至新闻集团那种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默氏家族,他们的发展不一样很出色吗?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去利用这种优势?

企业品牌的核心应该是企业文化吧,也就是企业所具备的底气,而经营者的观念素质往往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基本,比如联想由柳传志打造的“以人为本”。因此经营者所具有的超前的预见能力和战略策划眼光,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

那么回头看看,我们众多网络公司的创业者又是如何来面对这个“个人品牌”问题的呢?为什么企业的成功更多的营造了创业者的个人“知名度”呢?当然这些少不了媒体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然。退一步,我们的创业者,拿着这张“牌”在作什么?在某公司CEO去职后,记者采访其员工时,得到的结果是“我们会和他一起干吧!”,而媒体则说“他可以干的更好!”,显然,答案很明确了。

如果一个业绩不错的企业,因为创业者的半路杀青而陷入困境,相信这不仅是企业的悲哀,更是创业者的悲哀。

其四:管理机制,难以逾越

没有人否认创业者对一个行业乃至一个产业的巨大贡献,他们早期的不辞劳苦,兢兢业业是不容抹杀的。然而创业者一定要“守”着企业一步步走到最好吗?未必

盖茨和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留下了,数年后成就了世人瞩目的微软软件帝国;而艾伦则早期退出了微软,并在投资领域找到了新的突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反面的例子,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多年的经验,我们不难领悟到,中国的企业不缺乏实践家,但缺乏理论家,西方成熟的管理理论,具体点说,更贴近中国现状的管理理论,依靠这种理论,我们能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的运营机制,机制决定了战略实施的效果,就象可口可乐的勾对配方一样,很简单,但很重要,也很管用,当然,身居高科技企业领头羊的网络公司们也不例外。

在美国,职业经理人有一种很明显的划分,有的经理人管理的公司人数就是必须在1000人以上,1000至5000的公司他也可以掌控。再往上走,就超出了他的能力。

职业经理人尚且如此,那么大多以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又能给自己摆一个什么角色呢?

笨笨熊 2001/8/23 QQ :2939225 首发:天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