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子商务要去向何方? - 电子商务评论 - 络腮胡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9 次) 时间:2001-08-22 03:33:39 来源:络腮胡子 (络腮胡子) 原创-IT

中国的电子商务要去向何方?

(首发塞迪)

文/络腮胡子

自从两年前互联网的应用和商业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之后,美国乃至中国
都进入了一场信息革命。美国经济多年持续增长,一副繁荣景气的气象,
这都和互联网带来的电子商务分不开的。但是,新生事物总是有其不可
预料的一面,从2000年以来,.com每况愈下,使人们不禁对互联网电子
商务产生了疑虑,到底互联网电子商务应该怎么走才对?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人们都说,互联网改变了经营
管理的一切,从购物渠道,信息共享,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方面。那么,
问题是互联网是怎么样改变这一切的呢?简单的说,和以前的经营管理
手段相比,互联网提供的方式便宜而且迅速。笔者手头的一组数字显示,
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技术成本,和15年前相比,下跌了近90%。也就是说,
15年前你如果要花1万元去更新公司内部交流的技术,比如从信件更新为
电话,今天你只需要1千元去更新,比如从电话到电子邮件。而技术更新
的研发和安装周期也大大缩短,基本上只有10年前的75%左右。

互联网的便宜而且迅速说起来很简单,而它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却是深远
的,比如,它使市场真正的全球化,对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将获得更多
的信息,更容易进行产品比较,降低了搜寻产品的成本。

但是,即便是互联网能带来如此多的优越之处,应用不当也只能造成失
败,.com的纷纷倒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同样,把互联网电子商务简单
地理解为网上零售,如my8848.net,或入门网站,如新浪,也是极其狭
隘的。如果要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优越之处,就必须要把
互联网和物流系统管理结合起来,这个方向是现在和不久的将来互联网
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学术界,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呼吁建设电子
物流管理系统(Electronic Supply Chain)。炒的火热的B2B就是电子物
流管理系统的众多概念之一。

在物流系统中,时间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对于生产,周期越长,生产
成本越高;对于库存,压的时间越久,机会成本越高。互联网的某些特
性的应用,如文档的电子形式传递和信息共享的即时性,可以做到缩短
需求和供应之间的距离。例如,有一个系统,是A生产,再流到B,到C,
最后到D,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拥有供给信息的A和拥有需求信息的D没
有直接联系,于是就会造成ABC分别堆积库存以防脱销,而且离D越远就
要积的越多(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有了互联网后,A的供给信
息和D的需求信息即时的进行了交换,于是库存在理论上可以降为零了,
产品在链中传递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

这其实就是常说的信息共享,整个电子物流管理系统就是建立在这信息
实时共享的概念上的。在电子物流管理系统中,信息共享也有两种不同
的方式,一个就是上面说的ABCD实时交流,又叫中心式信息共享(Centralized),
另一种是AB之间,BC之间,或CD之间通过互联网实时分享信息,又叫分
立式信息共享(Decentralized)。

这两种信息共享的方式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中心式的效果更好一些,
但是问题是这要求ABCD都用同样的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现在的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已经提供了一个技术标准,同样的技术
已经不再是个问题,这里主要是讨论如果ABCD有一个不愿意采纳新技术
怎么办。这就牵扯出一个对于中国电子物流系统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
认为这是阻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技术如何被大
大小小的企业同时认同。

大企业有充足的资金,采用一些新技术很容易,而对于小企业则很难。
一个大企业的商业夥伴不可能都是大企业,如果有小企业没有跟这个大
企业同步,这个大企业就得保留两种物流管理方式,电子的和传统的。
比如电话的普及,如果只有我能装的起电话,我的朋友都装不起,我的
电话的使用价值是零。如果我部份的朋友有部份没有,我要通知什么事
儿,就得先开一个电话会议再开一个非电话会议,电话对我的帮助是有
限的。

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风险投资显然不会
把钱投到中国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上,它们都盯着那些见效快收益高的
项目去了。笔者认为,宏观上看,是要进一步改造我们的资本市场,让
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资本市场上的资金的帮助;微观上看,也更实
际的看,大企业应该在资金和技术上帮助自己的商业小夥伴。我帮我的
所有没装电话的朋友装上了电话,这个花费也许和每天都要开两个同样
的会相比,是值得的。

总之,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要走出对国民经济增值相对较低的一些方
向,如ICP和B2C,尽快在企业中普及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物流管理系
统,做到以大帮小,走共同e化的道路。

文章评论:中国的电子商务要去向何方? - 东北高丽参 - 2001-08-22 09:09:30

前几天发现有一个叫红黄蓝网络社区(www.hhl.com.cn)的公司,好象在这方面有一点新意,信息与物流结合很好。

文章评论:中国的电子商务要去向何方? - ethinker - 2001-08-22 10:22:45

中国的电子商务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陷在这样的理想主义的狭小区域内。对文章提几点个人观点: 1、作者所引用的“物流管理系统”实际上指的是供应链管理系统。 2、作者注意到了供应链的畅通需要整个链条上各节点都有效畅通地传递和应用信息。但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并不是象作者说的那样,希望以大带小(事实上在初期是以大养小),这非常不现实,试想,大企业本身对于供应链系统的投入就已经很谨慎了,而且作者也提到对于一个单一系统,在运营初期实际上不是提高了效率而是降低了效率(要同时准备网络会议和网下会议,而原来只要有一个网下会议),在这中情况下,许多应用企业本身已经开始在重新考虑应用系统的价值了,这时候,你去告诉他需要他帮他的小伙伴也装上一套这样的系统,他会怎么想? 3、事实上供应链也好价值链也好,如何整合链上各节点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不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系统可以整合的。(当然,我本身对供应链和价值链这种泊来的概念就不认同。)整合之道必须围绕利益驱动,B2B也好,SUPPLY CHAIN 也好,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并没有真正做到利益驱动。也就是说不论什么系统,并没有关注于从经济利益上如何体现其价值。 4、中国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大多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做法:如果你用了XX系统,你就有可能会达到什么效果,系统的功能使得一些原有业务模式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成为可能。我们来研究这个过程,一切的投入换回来的都只是一个可能性,那么我们就要再进一步地考察一下,用了这套系统究竟是把这个可能性提高到什么程度了呢?服务商向企业承诺的系统应用效果实际上隐含了很多条件:所以应用者对系统的熟悉、业务对系统依赖、管理人员对系统数据的认可、各应用方彻底适应新的业务模式。当把这些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都考虑进去的时候,服务商实际上不是把应用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从0提高到70%,而可能只是从0提高到5%。而这样的结果对企业是不能接受的。问题的核心在于,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只能向企业提供研发成本或者实施成本,而不能向企业提供准确的应用成本。这就使得企业往往对系统的整体应用成本估计不足,最终造成对系统价值的否定。 5、如果说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出路,那我想还是按照这样的路走即使未必走不通,也必然走不快。我想一种可行的办法是:不是向企业提供一个不确定的应用效益的可能性,而是先向企业展示一个确定的应用价值(100%的应用效益可能性),并且明确其应用成本,然后企业再做投入。 6、最后要说的是,那些需要整个应用系统各环节信息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都很高的系统不是好系统,往往都是技术理想主义者在实验室造出来的产物。只有那些对应用各环节没有高要求的系统才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