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华尔街,还是华尔街>硅谷 - 最后一排的声音 - 果农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22 次) 时间:2000-07-13 23:30:06 来源:果农 (guonong) 原创-IT

硅谷>华尔街,还是华尔街>硅谷

《美国时报杂志》的专栏作家迈克尔·路易斯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使是传统产业的工人们因为新经济的冲击而失业,但他们没有为此而对新经济表示愤怒,也没有怨恨依靠网络一夜发现财富新大陆的年轻暴发户,相反,他们同样视其为英雄。”迈克尔·路易斯说,“这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代表着未来,都认为明天会比今天好很多,好到你都认不出来。”
“明天是一个重大事件”,这是1991年上演的话剧《飞毛腿或无处藏身》中不断重复的欢呼。对明天的疯狂猜想激励着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个活跃分子相信未来,怀疑现实。1968年,法国巴黎发生了由学生、工人和市民参加的“五月风暴”,在街头出现的大量标语中有这样的一条:“现实主义,就是试一试不可能的事!”
这简直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宣言。这让人想起尼葛洛庞蒂的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尼葛洛庞蒂的另一句名言是:“工业时代,世界的中心是伦敦;金融时代,世界的中心是华尔街;到了信息时代,世界的中心将是硅谷。”他宣布,由硅谷出来的精英们将改变这个世界。
在硅谷精英们还没有来得及改变这个世界之前,华尔街的精英们已经教会他们如何改变自己的钱包。“相信未来,怀疑现实”的五月大旗,与其说是扛在网络英雄的肩上,不如说是金融家的又一惊喜发现。怀疑现实就是怀疑一切市盈率之类眼前看得到的东西,相信未来就是相信他告诉你的那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他们是一切的导演,他们先听我一个人说,然后再一个人向一万人说。”李建光说,“把亿万人的情绪调动起来,再回头问我,当然,我会再去问那些小伙子们,问有没有华尔街喜欢的东西。”
不仅风险投资商忙于向华尔街看齐,这同样是也是所有硅谷和中关村里知识英雄们向知识富翁迈进时的共识。事实上,中关村的知识英雄也好,成为亿万富翁也好,都少不了被拿到华尔街上进行类比,于是,这些人看上去碰巧都像极了杨致远和杰夫·贝索斯。
这样说或许会遭到反驳。“我们做互联网不是为了钱,并没有花多少钱去买豪宅和升降机。”这是王志东、张朝阳和丁磊对自己可能成为亿万富翁的共同反应。他们的说法应该是有诚意的,但另一个事实是,钱不光是用来买东西的。在中国它更像是一种成功的标杆,我们的IT圈里充满了对比:如果他有10亿,那我至少值8亿,或者,中华网市值50亿,我们应该是他们的2倍。
如果我们说网络经济的奇迹依赖于NASDAQ或更确切地说依赖于华尔街,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吗?一年多前,大部分第一次上网的中国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网络的巨大魅力,但那个时候跟经济无关;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奇迹与其说是网络创造的,不如说是一些关于华尔街的最新动态。这个新的奇迹是关于未来的——用预期收益也好,用透支也好,至于到明天了究竟是什么,高盛的投资银行家迈克尔·帕雷克在硅谷Garage.com的创业训练营说:“你还什么都没看到呢。”(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
“现在硅谷有一种啮人的焦虑。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肮脏的结,”软件大公司Cadence Design Systems的前CEO、现在是一家三维软件公司Think3的总裁乔·考斯特对《连线》杂志记者说。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可怕的任务:要让公司成长为那些巨无霸,而这就需要出现眼球,炒作等等。“我们全学会了玩这种游戏,”考斯特说:“但私底下,谁都知道这是让人害臊的事。大家都知道这些股价绝对是往高里走野了。总会有那么一天,人们说:‘好,我们想看看利润’。而我不希望用我的净价值在那一天来判断。”
这种焦虑现在看来还是一种落后的道德忏悔。7年前,迈克尔·路易斯写过一本书《撒谎者的牌局》,在电视节目中,无数打来电话的人向他表示对华尔街的憎恶,当他的新著《新的新事物》出版后,打来电话的人又异口同声地对网络英雄们表达敬佩。这使我觉得,钱越新越不肮脏。杨志远的钱就比摩尔的钱更为人认可。”
被网络捧上明星舞台的比尔·盖茨在1999年出版的《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我坚持认为,互联网技术将使个人获得空前的力量。”资本和网络具有某种天生的共同之处,比如速度、无限扩张性和虚幻。然而资本还有比网络更多的东西,那就是购买能力——它购买了网络并依靠后者实现新的快速扩张。当资本成功地把网络拉到了它的身边,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你只能说YES,不能说NO,它们两者都是只能接受,不能拒绝。
但网络还是有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使更多的人获得了赚快钱的权力,资本因此也变成了一种商品而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
财富是变化的代名词,只要变化就会带来财富。尽管最赚钱的还是占据资本的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