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给云云听 - 蓝色老英雄 - 尚北京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1 次) 时间:2001-08-18 03:41:34 来源:尚北京 (尚北京) 原创-非IT

观点这东西,总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云云所说的《也谈“新浪是否侵犯了考生隐私权”》中提到“新浪”所做的事情是出于种种好心,这一点我并不否认,我的观点是:新浪应该“更加为”学生考虑。

首先,对于考生号码,具我了解准考证号码的确是打乱顺序的,但是作为新浪查询高考录取用的14位考生号码,则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这个规律是非常容易的,例如01110107XXNNNN是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代码,而后面的XX则可能是学校,这我不清楚,但最后的NNNN便是学生在自己学校年级中的学号了,作为同学,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班级里面有多少名学生,知道了自己的学号,不但可以查询到同班同学的录取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每班大约五十人”就可以推断出其它班级学生的号码。另外就算没有这个推断,轻易看到他人的录取情况于情于理应该嘛?如果哪位考生成绩不理想,又不希望身边的同学知道,那它该如何做?打个电话给新浪说:“喂,请劳驾把我的录取资料删掉”,这样做新浪会同意吗?

另外,对于新浪“不为学生考虑”我也没有“欠考虑”,如果我是新浪的负责人,为什么不在开设这个栏目的时候,增加一个“注册”功能,或者根据考生的个人情况作为多个信息验证?如果同时将考生的准考证号和考生号码作为登陆依据,那么个人信息的泄漏应该可以从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吧?

其次,对于高收费信息台和新浪究竟谁更“心痛”考生我不去讨论,我只说这两者的做法都不对,信息台为了谋取收入而做出的事情让我痛心,但是新浪为什么要火上浇油?难道还要帮助信息台一同煎熬考生嘛?我的朋友,有一些正是高考之后等待通知的莘莘学子,他们在经过了紧张的七月之后,本应该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经,轻松一下头脑,至于通知书则应该在“规定的日期通过专门的途经”收到,可我所看到的景象并非如此,现在我就以一个真实的例子证明这一点:我的好友贾谋从上星期开始,就密切地关注着有关录取情况,当然它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录取院校,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天里面,它的体重减轻了两公斤!

同时还有几个与我熟识的朋友和他们的父母,也天天苦守在电脑、电话机旁边,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而他们则在一边边的重复着手中的动作,望子成龙,她们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得到一个喜讯,这我能够理解,但是新浪的“第一时间”是不是有点儿太让人接受不了?如果没有这个查询业务,也许会有更多的考生随同父母游山玩水,他们不会在“不该考虑问题的时候考虑问题”,这样做是不是更加符合教育局对“高考时间安排”的计划?

说真的,自从关注上“新浪”的此次举动之后,我便也找寻了几个“目标”,并且密切地关注着他们的录取情况,这种紧张的心情和频繁的查询动作,还真让我找到了点儿“炒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