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媒体与意识形态 - 文论 - 曹阳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0 次) 时间:2001-08-17 05:11:22 来源:曹阳 (rongzi) 转载

  我(美国宾州大学刘康教授清华)今天要讲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媒体与意
识形态的关系。我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什么叫做全球化时代的媒
体与意识形态,应当怎么样讨论这个问题,有必要从技术层面和学理层面
去讨论这个问题,我是去年夏天在法国参加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的研讨会
,讨论全球化的问题,全世界去了不少人,包括英国的吉登斯,研究经济
学的人不多,但是研究社会学和文化的人不少,听了不少话也看了不少书。
第二个问题讲一下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过程,在中国全球化的过程中媒体扮
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意识形态和全球化以及媒体有什么关系。主要讲这
两部分。

   第一部分,现在中国讨论全球化很热闹,开了很多会,但是我觉得中
国的全球化和中国讨论现代化,改革开放很相象,只注意现代化的一个方
面,对现代化的其他三个方面不重视。全球化和现代化有连续性,应该从
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来分析,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只是一个经
济层面上的。包括政治的和文化上的都没有受到重视。我想强调的第一点
就是全球化是在信息和符号的意义上取得主导作用,信息的革命,是一个
经济层面的还是文化和社会都有影响呢?实际上我们单从媒体的角度来分
析,它使文化的层面的,但是单从文化的层面来分析,是一个比较狭隘的
看法。应该比较全面的重视全球化在信息和媒体方面的特征,不能沿袭过
去现代化的分析方式,把它分成四个方面。西方学者现在有很多讨论,强
调学科的整合,在中国方面过多的强调经济的方面,忽略了其他角度,这
是我想讲的一点。第二点是大家都讲过了,全球化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
点就是形成了全球性的传播体系,很多学者专家都认识到,不需要过多的
讨论。但是对它的特征和运作有待研究,以跨国的媒体集团和资本为主导
的,以电子传媒和现代互联网为特征,全球性的系统。其中语言和形式都
来自美国,形成了英文霸权的传播体系。那么在这么重要的传媒体系中,
有没有它的意识形态?怎么分析?美国一个社会学家叫罗兰·罗伯斯,有
一个很有趣的观念叫做glocalization,就是globalization加上
localization,我把它翻译成全球地方化,这个词很有意思,全球化的根
本悖论就在这里。这是全球化、一元化和多元化的特征体现。一元化是
globalization,多元化是localization。一元化从理论上可以概括为两
点,一个是历史的终结,福山说的,历史的终结非常简单,共产主义被资
本主义彻底打败,这就是历史的终结,一元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虽然意识
形态终结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文明的冲突,这是亨廷顿的观点。这是美
国学者从理论上概括的。从全球的传播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代表
的英美主流媒体,建立了传播的价值体系,就是人权高于主权,我们已经
知道了科索沃的例子,联合国的安南都大力鼓吹这个理论,还大力强调自
由与民主的价值,说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在追求自由和民主,
打破了过去的国家、民族的概念。因为现在全球化的人口、资本的流动使
得过去的传统地方差异变得不合时宜。现在提倡的是全球一体化的意识形
态。在日常生活层面上也有这个意思,广义上来讲,全球传播体系包括大
众传媒,影视艺术,mtv,他们推行的是把美国中产阶级和美国牛仔文化
推向了全世界。美国的可乐、美国的牛仔裤,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在全世界
占主导地位。这是全球化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
学者和欧洲的学者对全球化的分析有很多争议,包括对全球化是不是美国
化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这只是全球化的global的方面。在local的方面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重
视的。正如亨廷顿说得,过去传统民族国家之间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
区域性的利益已经分离化和非中心化了,化解成为了宗教的、种族的、族
群的或者区域的,甚至是性别的差异和冲突。现在兴起的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大国的一元政治,而是小的群体,小地区,地方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冲
突。新潮流在世界上非常盛行,这和我们中国的事态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台独,他是紧跟着世界新潮流的。我98年1月到6月在台北政治大学的
广播电视系做”富布赖特访问教授”,给学生讲大众传播的批判理论,同时
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了解台湾媒体的心态。正好在那段时间,台湾
教育部通过了台湾国中教科书,取代台湾的中国历史。这个教科书主要的
观点是台湾有四大族群,最重要的族群是闽南、客家、原著民这三大,另
外所有的广东的上海的,他们叫做”中国人”,统统算是另外一个族群。三
大族群一直受着外来族群的欺压。台湾人民要出头。这个东西通过台湾的
媒体深入人心,非常符合世界的一种潮流,就是localization这个方面。
我现在理解glocalization,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现在大家都在讲一体化,
与国际接轨,和谁接轨。它的政治理念,文化理念,包括日常生活的理念
究竟是不是一个全球化的东西,还是一个区域性的东西。美国很多学者认
为确实来自美国这个地方主义盛行的国家。比如小布什就是local文化的
一个典型,他去过的国家非常少,去过墨西哥,来过中国的西藏,以他这
个local的文化成为了领导世界新潮流的glocalization,是很值得我们重
视的。

  为什么要重视,因为联系到中国。这就是我要说得第二个方面。中国
在进入全球化的体系中,和glocalization的意识形态和媒体有没有同步
性,有没有冲突,有没有可比性,这里有很大的问题。中国进入现代化主
要是从经济的角度,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过程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和纲领。
从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倡导先发展经济,这当然没有错,这是大政方
针,但是是不是符合全球化的潮流,有什么原因,给我们媒体和意识形态
的工作者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美国主导的全球
化下怎么完成媒体和意识形态的转化。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不是传
统的教条,而是通过各种符号来传播的价值系统。这是现在国际上比较公
认的意识形态的定义。我举一个例子,中国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
是如何确立中国自己的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自己的媒体要有自己的语言,
不能沿用过去革命时代的语言,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怎么
从革命的党变成了现代化国家的执政党,它怎么制造一个符合执政党的政
权合法性和有凝聚力的意识形态,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例子可能比较
敏感,算是今天上午最后一个个案,就是七一讲话。七一讲话是一个纲领
性的文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的态度认为是新政,
用了《New Deal for the Capitalists》这个标题,对中国资本家的新政,
用了罗斯福的新政这个名词。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反复说这次讲话表明了这
是意识形态的转型,其中三次说到中国的意识形态与形势不相干,说的和
做的不相干,必须更改。在报道中又数次引用了六四、法轮功,说在七一
前中国镇压媒体,举了这个例子。华盛顿邮报用了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和意
识形态,一目了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传媒用什么样的话语体系,来
确认执政党的合法性和凝聚力。通过七一讲话的传播形式,和美国的话语
体系做对比,应当值得我们深思。我只引用讲话原文的一句,大家可以比
较中国现在的话语体系是不是还是和革命时代的话语体系一样,“回顾党
和人民在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展望党和人
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这是讲话原文的
一句。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说,“江总书记的讲话,以深邃的历史眼光,
纵览我们党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不仅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展示了气势磅
礴雄浑有力的历史画卷。”大家可以看到,如何用我们现在的话语体系和
意识形态,如何用我们现在这样的代表方式,江总书记反复讲三个代表,
代表在英文中是representative,除了议员代表选民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
的就是语言的代表。江总书记充分认识到了语言体系在中国进入全球化体
系的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如何转变,如何确认我们新的话语体系,这是非
常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