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阿里巴巴,B2B?——没戏!》 - *通风报信* - 昆明海王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36 次) 时间:2000-07-12 13:11:01 来源:昆明海王星 (昆明海王星) 原创-IT

马云和阿里巴巴,B2B?——没戏!

【作者】007
http://www.chinabyte.com/digest/column_page.shtm?column_type=viewpoint&coluid=1351

一、关于经济理论的常识——B2B模式研究——平台B2B没戏!

  B2B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的模式,在B2C火过之后,被所有人关注,在企业眼里它是省钱高效的手段,在网站经营者眼里它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好概念、好模式,在风险投资商眼里,它是下一个赚大钱的金蛋。有报道说几年后B2B的交易额将达到几万亿美元,数字可能没错,但能否从中赚到钱呢,我的看法不太一样,我认为B2B没戏!至少平台(社区)模式的B2B没戏!!

1、大企业的B2B是自己的B2B,外人别想赚钱。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B2B到底是怎么运动或运行的。B2B是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的简称,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B2B的运动方式,我们会发现B2B其实只不过是企业ERP的分销渠道、市场或销售在企业外部的延伸而已,B2B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以堪称B2B的先锋的思科公司为例,他们的B2B交易近百分之八十是全部在网上完成的,但请注意:他们的交易基本上没有任何中介方的介入,是一种直接经济模式的典型,平台也是他们自己的,没有中介平台,也没有这个必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思科公司有足够的财力来建设自己的平台!他们有自己的局域网,在Internet上也有出口,实际上两个网已经联为一体,互联网为其公司的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企业的B2B模式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忘记的话,1998年直接经济理论大行其道时,几乎人人都在说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是不需要中间商的经济,思科、英特尔、IBM的成功就是明证。但我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企业足够的大,有资金有能力负担这种大规模的投入,而且他们的成功的最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他们有资源!比有资金更重要的是——有资源!!没有资源B2B甭想成功!!!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亚马逊想在网上卖SONY,人家就是不给他,他就没辙。如果读者想研究B2B的企业运作个案,可以在网上的IT专业网站上找,相关的介绍文章很多,此处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2、中小企业的B2B需要平台吗?平台有不可替代性吗?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成本吗?(附:关于搭便车者)

  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的数量都是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的,而且可以占到98%、99%。他们当中只有极少部分能够发展成为大企业。但是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并不真正需要平台中介,至少在中国如此。“真正”的意思是离开了平台就不能生存。因为实际上如果一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的话,如果他上网,他就可以自己去做搜索,搜索引擎可以给他提供很好的帮助;如果他不上网的话,如以前没有网络的时代,他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找到他所想要的信息,如果真的找不到相关的信息,他也一样能够生存——我们以前不也一样活过来了吗?这是理论上讲的,有人一定不服气,那让我们看一下实际上企业对网络的需要是不是到了“没网活不成”的情况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许多成功的企业没上网,他们一样活得很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别再一厢情愿地说不上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附:关于搭便车者

  今天的网络充斥着免费的诱惑,这为网站带来了“眼球”,也培养了网民的搭便车心理——谁都想得到服务但不给钱。这种情况长期下去的话,网站要想收钱可能就会导致注册用户的逃逸,或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情形。要想从用户口袋里拿到钱是要有点手段和功夫的,营销人员的培养,营销体系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平台”的路看来是很长的,还不太好走。

3、中小企业B2B模式应用分析

  中小企业的B2B将以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存在,也对阿里巴巴式的平台的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上网主要是为了与客户联系,查找资料等等,他们的业务量并不大,生产量也不大,产品辐射、覆盖的范围也有限,往往是有几个客户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如果再多的话可能他们还做不过来呢,他们所需要的资料也相当专业或者说是非常个性化的,这就是现实。而且,中小企业的客户相对固定,发展新的客户或出口对于大多数小企业来讲是不可行的,有太多的资金、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有的可能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自己开办的木器厂就有类似的经验,如果叫我做出口的业务就不可能,不是没有出口公司找过我们,而是我们没法达到国际上对产品的质量、技术的要求,比如化学上的要求我们国内的产品就达不到人家的要求,我们做不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从真正意义上讲并不需要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的服务,或者说只有阿里巴巴一家能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阿里巴巴不是唯一的被需要的,那么阿里巴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所以,笔者确信,不仅阿里巴巴没戏,就连B2B也没戏!“没戏”的表达有点绝对,但基本正确,意思是B2B的交易额可能很大,但由于是企业自己赚到了钱,或降低了成本,中介人并不能在其中赚到钱,或赚到很多钱,没有钱网站的经营者怎么生存呢?这一点对网站的经营者十分重要!可以帮决策者认清形势。

  我个人认为,在B2B的网站中,能生存的是传统行业中有资源的企业所支持或兴办的网站——他们还要能够整合本行业、数个行业或更多的行业的资源,能建立行业门户网站或功能性网上社区的B2B网站,才是真正能成功的网站!可喜的是中国的传统行业已经在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家电业就已经有这样的网站在日前成立了,如科龙、美的、春兰、TCL等,他们当中经过一段时期的整合以后,真正的强者和决策正确者将成为中国的B2B典范,其他的网站将无一例外的被收购或倒闭。

  以上是从经济理论的推理和逻辑的关系分析B2B,现在我们试从企业、行业和产品的角度,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一下B2B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二、 现实中的经济活动——现实中的B2B也难以赚钱。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与美国的某些商品的价格相差5-10倍,可是很少人会真正关注这些差价到底在哪里,同时又有多少人知道差价是分配在什么人的手中呢?光从直观看问题,然后惊呼一阵是没有用的,看事物关键是要看本质,好多这样呼吁的人只不过是记者或别的什么人,真正懂经济的人或是实际做渠道的人,并不会对这种说法认同的。

  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商业企业或生产企业的利润都是平均利润,一旦哪个行业或产品有垄断利润,资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进入,最后利润是不断走向平均化的,这就是经济规律,世界上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一样。让我们来分析下面这个实例:

  例如:美国的劳保翻毛皮鞋一直是在中国进口的,中国的出口价是一个美元一双,外贸的人知道在美国的杂货铺里的零售价是10美元一双,可我们真的能挣到这中间的差价吗,我看不行。因为这里边有一个渠道的问题,有经济运行自身规律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承认美国的杂货铺也有租金要支付,有人工,水电,税收,有利息支出,有资金成本,有管理成本,有不可预见的开支,所以中国也好美国也好,其实差价最大的部分在零售的环节上,往往有60%以上,甚至更多达几倍的品种也是有的,但厂家是赚不到这部分钱的,这是市场来调节的,不是谁想赚这钱就能赚到的。

  事实上杂货铺的进价也是4~6美元之间,而且杂货铺也不是直接从进口商手里进货,而是从地区分销商手里进的货,而地区分销商则是从总代理或一级批发商进的货,他们又是从进口商进货,进口商则从出口商手里进货,出口商才是从厂家进货,有的出口商还是从批发商手里进的货,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虽然是“迂回经济”,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从物流方面来看,这可能已经是最经济、最节省的一种模式了。事情总是要由人来做,由人来完成的,要想从厂家直接到杂货铺不是不可能,但中间的环节怎么来完成?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网络经济学家”或没有商业经验的人,才会幼稚到认为一切都有可以用“直接经济”来做成生意的程度,在他们眼里是没有物流的概念的,什么都是可以在网上来做的。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他们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现实不可能像“比特”一样可以在一秒钟还不到的时间里马上改变,现在他们的看法不完全正确,今后的若干年里他们的想法可能就会逐步实现——但那是若干年以后的事情,而不是现在!就目前而言,商品交易中间有太多的行业中的(经济)规律,这些规律短期内可能还无法用互联网来改变。

  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看,B2B都是难以赚到足以让中介平台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钱”的。B2B将注定是哈佛教案中失败的典型案例!B2B没戏!

三、 阿里巴巴——一个中国黄页的“烧钱版”

1、让我们来看看阿里巴巴的内容——阿里巴巴提供的服务:

  买,卖,代理,合作;阿里巴巴商人俱乐部;提供高效、便捷的免费电子邮箱。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提供的几乎全部的服务,如此的少,又是如此的简单,又是如此的没有创新——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中国黄页的内容,我们会发现他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在中国黄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更“模式化”的翻版!从本质上讲——阿里巴巴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网上社区而已——这就是他的本质,而且最初更像一个网上“新闻组”的商业版!他的功能是可以轻易被别的网站覆盖掉的!

  另外,有报道称“马云最新的举动就是推出WTO频道,并聘请前WTO总干事萨瑟兰当顾问,同时宣布全面转向网上垂直细分行业市场,他称之为‘急转弯。’”我的对此的看法是——不过是宣传手段而已,是“耍”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花架子”,但要记得真功夫是“耍”不得的,光吹气短期内行,长期就要看你的市场能力了——盈利,赚钱。

  但是连马云也不止一次地讲他们没办法赚钱——或者说是没有找到赚钱的方法。可是他们烧钱的行动已经开始了,说到这些马云十分得意,据他说是在硅谷找到了世界一流的软件专家?!又在硅谷建立了基地云云。这只能说明一点,阿里巴巴的烧钱行动已经正式开始了,别的并不能证明什么。再好的软件写出来,还要能赚钱才行,连宝藏的大门的“北”都没找着,搞得花里胡哨的有什么用?马云的模式只是一些新概念的堆砌罢了。对马云的创新的能力我深表怀疑,从95年开始,马云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创新,他更像一个模仿者,而且是没有赚钱经验的模仿者。

2、技术最有可能打败阿里巴巴——宝藏可能被“爬虫”吃掉!

  技术的进步可能给互联网带来巨大的变化,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现在可能可以轻松地做到,阿里巴巴模式的平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搞多语言平台也于事无补——世界的趋势好象是以一种语言为主,阿里巴巴居然与历史逆向而动?!。“世界搜索引擎之王”也不能说他永远保持世界第一,而且,现在的技术我的看法是像一个多棱体,可以从任何一个方面去接近事物的核心,不一定只有某一个人或某一种技术才是真理,才是唯一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新技术有以下二个:一是新加坡的一家公司刚推出了一种类似于病毒的广告邮件发送软件,可以自动判断邮箱是否接受广告邮件,然后再往邮箱里放邮件。二是“爬虫”软件。“爬虫”软件可以自动将网站上的信息以设定的模式,“爬”回“爬虫”网站。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有人设计了一种新的“类爬虫”软件,它可以帮我们自动地将所有网上的信息,按我们的设定的要求,“爬”回我们的网站或信箱,又可以自动把自己网站的广告放到与自身业务相关的网站或信箱里……OH!MY GOD!你可要阿里巴巴怎么活?!

3、阿里巴巴被覆盖的可能性。

  由于阿里巴巴模式入门的门槛较低,而且有可能是作为一个门户站点的一个部分或一项服务而存在,所以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大量出现,这里马云的理论用得上了,“跑得要比兔子还快,要比龟还有耐力”,不过,我想光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点运气,经商有时运气也蛮重要的,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马云的运气就是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马云说了不研究竞争对手,可能现在他是对的,但6个月后他就不一定对了,也有可能是最错误的。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再就是阿里巴巴经常提到,他们想做成“雅虎第二”,但我看可能性不大,被雅虎吃掉或是被雅虎之辈搞垮倒是有可能,类似雅虎这样的门户网站,几分钟就可以多开一个功能或社区,就能取代阿里巴巴的一切服务。从这一点上看,阿里巴巴得到软银的支持也许不过是一个上市运作步骤——包装一个公司,上市,圈钱!

(完)

昆明海王星感谢你看完这篇文章!

《马云和阿里巴巴,B2B?——没戏!》 - netman - 2000-07-12 15:03:53

1.阿里巴巴现在只是信息流,没有太多的业务操作在里面,应该不能算是B2B,它应该最少有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订单管理,可是它跟很多国外的商业信息网站一样,只是停留在negotiation中,产品管理、询价、还盘。 2.做B2B还有个赢利点可以为别的企业建立B2B平台,相当于ASP的角色。 以上只是小弟一点意见,请不要见怪。

Re:《马云和阿里巴巴,B2B?——没戏!》 - han010 - 2000-07-12 15:18:20

只有在做B2B的人才知道里面的苦。黎和生可能会同意你的看法! 我不知道怎么把文章贴在前面,就把采访三种模式的谈话贴在这里给大家看吧。 雅宝竟价交易网 赵文权(C2C) 北京百联网讯科技有限公司100ok商务网 黎和生(B2B) EC123网上折扣店 余晓东(B2C) 海尔向消费者提供家电商品,诺基亚向消费者提供手机,网站目前提供的“产品”是什么? 赵:雅宝提供的不是物理的产品,而是服务性的产品,以竟价为核心的服务平台。 所有都是浮动的价格执行的。自己不做交易。 黎:我们的网站就是我们的产品。基于此,我们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推广平台和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余:EC123就是把商店搬到网上,核心与传统企业没有两样,卖的还是服务,网站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另外,在尝试利用EC123的品牌与厂商合作,生产EC123品牌的OEM产品。把网站的品牌转移到产品上。 是否有收入?来自何处?预计在什么时候达到盈亏平衡点。 赵:一是刚刚推出的向交易方提供代收款交易保障服务。交易服务费不好收取,但我们发现随着网上交易越来越活跃,网络欺诈逐渐抬头。目前买卖双方最大的需求是希望网站解决安全交易问题。网上交易的问题在于谁也不认识谁。先给钱还是先给货不好解决,交易双方都有被欺诈的可能性,所以我们提供的这种服务是有价值的。根据不同价值向交易方收取3%-5%的服务费。但是否需要这种服务用户可以选择。 再有是B2C集体议价,面向商家的。面对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店铺。我们有一部分商场功能,企业在网上开店。我们根据不同的产品和提供不同的服务收取佣金和租金。最低的有一种是一年999元的租金。 最后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这种先进手段和传统拍卖的资源,将传统拍卖向网络移植。收费模式和传统拍卖一样。向买卖双方收取各5%的佣金,要比传统拍卖的10%少收一半。这几项是雅宝所有的收费来源。都已开始收钱了。目前雅宝建立起的这一整套收费体系,已经比较清晰。 雅宝应该一年半左右时间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点。前提是竞争成本不再剧烈增长。雅宝很清楚,2000年的目标要实现规模化收益。要做这个领域第一家赚钱的网络公司。 黎:目前月收入约30万元。 我们的收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走进传统行业领域里面去。传统行业自身有行业改造的需求。比如提供设备的购买、网站的建设、客户关系的初级ERP的建立等全程的服务。 二是我们要做一个最全面的产品展销中心。中小企业在信息上是被盘剥的,他们没有资格去面对大厂商。通过我们的资源利用互联网帮助中小企业形成规模,能够享受到产品商好的政策。赚的是差价,而不是佣金。 预计明年年底可以达到盈亏平衡点。我们需要3000家客户的量。 余:B2C模式基本只有两种赢利形式。一是广告费,二是毛利在10%左右的差价。目前能补掉我们的30%的消耗。而我们的支出费用一直没有增长,销售额却在增长。我们要在明年二季度当月达到收支平衡。 你们所坚持的模式最终会使网站赢利吗?我们知道,出发时与正确的偏差一点,发展越快,离真理也就越远。 赵:什么是正确的谁也不知道,他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我们认为电子商务最大的潜力还是在C2C的模式上,前景非常广阔。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需求,尤其在二手物品市场。但以传统的交易方法交易成本很高,包括时间、场地等成本。所以在传统形态上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只是因为互联网出现才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互联网确实提供了一种个非常有价值的手段,能够很轻松的实现个人物品之间的交易的转换和价值转移。从这个模式本身去看,它的收入来源已经很清楚了,就是租金和佣金,不会有什么出入。 在这里没有人有很大的品牌、资源优势。大家起跑线是一样的。就看谁快,看谁不犯错误。雅宝在这方面作的早,形成了规模,如果我们自己不犯错误,我们会一直走在前面。 黎:模式是必须和自身的资源结合起来的。如果一个模式就能够成功的话,那所有做B2B的都会成功了。 余:B2C商务网站用户的忠诚度非常高,我们对赢利很有信心 在美国赚钱的模式,搬到中国来有什么不一样了? 赵:众所周知的是国内基础设施条件差,除在线支付等外,网民结构是很重要的原因。真正有交易需求的人却是远离互联网的。北京经济台有一个百姓物品交换站非常火暴,就是一个类似的东西。我们赞助那个栏目,有人要求把自己的信息挂在网上,但他没有EMAIL我们怎么通知,打电话成本又上去了。另外,信用体系对于C2C的制约也很突出。 黎:我们认为B2B模式在目前来看是不现实的。模式一定不能照搬,成功是不可拷贝的。就象人永远不能跨入同一条河,因为它是流动的,是发展的。我们不是产品的供应商,产品线供应链的顶端和低端有没有可能维持下去,这是中小企业最大的怀疑。另外,我们至少现在无法把上层供应链做完备。真正大的产品供应商要自己做,而小的产品又有限,不足以成为一个平台。就象水没有源头。中小企业只有依赖你的服务才会付钱,你的服务必须是资源的独占。做B2B模式不能再期望从会员费和交易佣金里赚到钱。一两年内都不会。这方面我们做的已经很深了,10个城市的代表处都有人在那里与中小企业进行沟通。中小企业的商人是很现实的,哪怕一块钱都很在乎。如果他通过你这里赚了1万块钱会付给你1千块,但你告诉他先付1千块就给他一个能赚到1万块的希望,他是绝对不会付的。 余:中国的电子商务有5个瓶颈,并且有他的排列顺序。第一是信用,这是一个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制约所有商务模式的发展。比如货物送去了后毫无理由的据收。我们推出的10天内无条件退货,一些客户就反复购买。这使我们很多业务不敢做。第二是消费观念,这是由信用引发来的。一些传统企业长期的欺诈行为使消费者不做“隔山打牛的事”,见到实物还有可能被骗,何况是网上只有图片的物品。这也正是为什么王海在中国很有市场的原因。改变消费观念不是一两家网站的问题,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消费秩序。三是配送。现在暂时是将商品送到北京再以北京为中心通过EMS发送到全国的那种配送。成本肯定很高。而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基于信息化管理上的物流配送体系才是理想状态。第四是结算。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家已非常重视,各个银行都推出效率非常高的网上银行。结算会很快的在中国会有一个改观。另外就是没有国家统一的政策,都是地方性法规,比如税收政策不统一。这使我们比起一些地区的的B2C网站就有劣势。还有比如手机。手机本身就是微利产品,我们拿到的代理价格很低了,但还是比市场上贵。而众所周知的目前手机市场花样繁多的欺诈行为比比皆是,作为我们不可能出现这种行为,在消费者缺乏消费意识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是否找到了解决“凡事必须适合中国国情”的办法? 赵:等待。期待这个市场成熟。保证在等待的过程中不要死掉。你要看到那一天。如果几年以后,雅宝还活着,在这个领域里一定比其他的人会有优势。尽管互联网进入的门槛很低,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先入者会有优势,是可以形成了门槛的。雅宝就在建立这种门槛。 中国有巨大的资源。例如四大商业银行都有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万多亿的不良资产,需要盘活、变现、整合。还有海关、法院的罚没品。拍卖是主要的途径。美国没有,这就是中国特色。这些是资源,而与之结合的互联网是种手段。 黎:我们的办法就是改造传统行业,美国Dell率先进行了改造,就打败了康柏。中国也逃不过这种大趋势。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在internet面前不知所措,这是个很大的机会。 余:在中国做B2C非常有希望,因为中国的地域大,与美国不同的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我们的外地客户沿海发展地区的相对就少,他们在当地买到的价格和我们的差不多。而互联网使我们可以跨地域经营,有些商品内陆地区根本就没有,是我们的很大的一块市场。 是否准备并购?或采取“鼠标+水泥”的“软着陆”。 赵:目前传统行业与dot com公司的并购成为风景。在美国EBAY有更好的品牌、更丰富的资源,但它并没有去做,我想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傻,简单的移植并不一定成功。雅宝会对传统拍卖行提供平台,现在与60家拍卖公司合作。我们与传统结合的不是公司的股权上的合并,而是合并传统行业的资源。 黎:我们不应该算做“软着陆”,因为我们一开始就在做这样的事。过去的2个月内我们买了一家开发internet工具软件的公司。为行业企业提供我们的客户端,一线信息发布,后台的库存管理与前台交易平台的结合的服务。用200万并购了一支30人的ERP技术团队。还推出了一个与机械行业协会和机械进出口公司合作的专业网站,和一个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图片网站。图片网站面对报社、ICP和广告公司。我们与行业里面有影响的企业合作,我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传统行业企业提供这个领域里的屏障,以成立新公司的形式运做。 余:我们在与传统企业谈并购。并购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让传统企业掺股EC123。一种是我们对传统的上游供应商进行收购。形成闭环的商业链。 只有互联网背景的人是不知道如何经商的,很简单的什么季节卖什么产品,该怎么卖我们不懂。我们从传统的商业企业请来许多有经营经验的人管理这个网站。我们学习在每一个链条的环节上都要做好一点点,也许只高出一个百分点,但一个链条下来就可能是高百分之几十,这就是管理效率,成本低了,商品价格也就有降低的空间。搞互联网的人要变成一个真正的商人,而不是学者、不是技术人员、更不是明星。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接轨的不仅仅是产权、资源,还有人才和管理经验。 其它的商业模式的前景如何?会赚钱吗? 赵:B2C有很大的局限。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也不是所有的厂商会用这种方法销售产品。还有就是消费意识问题。 B2B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比如医药行业等,用拍卖的形式采购是完全可以的。但在国内有很多条件不成熟,甚至比C2C更难。关键问题是中国决大多数的企业没有完成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一步就跨到internet上去,在形态上看与互联网结合了,而其内部所有的结构还没有完成转换。做信息可以,做交易很难。另外,这里面有他的游戏规则。比如所谓的黑箱操作。网络是透明的、成本是降低了,但损害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推进起来就会遇到困难。这同样需要时间。 传统企业自己做B2B会有很大的优势。上月底,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宣布联袂组建在线B2B交易网络,是企业B2B的真正趋势和主流。 雅宝将会整合一些传统资源,切入一两个B2B市场。但不会太多。 黎:B2C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只有那些标准化的、不需要售后支持的产品更适合这种模式。做B2C的应该是有渠道资源的传统企业,互联网是服务与销售渠道的完善与拓展。切入点很重要,你必须有传统资源。 B2B也是一样,否则你会发现当你的店开张的时候却招不上商来。 余:C2C的有很大的市场容量,但交易双方信用度不上去,C2C是没有前途的。 B2B必须基于他传统业务上的信息化改造,使互联网成为工具后,才会挣到钱。干干净净的互联网公司怎么挣钱?必须寻求传统企业进行合作,比如实华开跟国际上最大的采购商麦克隆合作,它一个亿的采购定单通过实华开来下,找到这样的合作伙伴B2B才会有成功。 投资人对现在的战略要求是先赚钱再说还是继续做大盘子? 赵:风险投资要求雅宝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企业,要把自己的业务模型建立起来,把自己的核心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建立起来。有一个未来看的见的成长空间,和收入增长曲线。你必须有数据来证明你会赢利。用实实在在的东西说话。这是风险投资重点考核的指标。 黎:风险投资要求100ok要继续把盘子做大,做小要赢利很容易的。做大事的与做小事的成本不一样。农民养一只猪的饲料不需要什么投入,剩饭就行,而要规模化饲养,饲料就要投入了。有收益再投入和没收益是两个概念。但扩大规模一定是在你的资金可承受的时间内。 余:投资商对我们的赢利是有期望的,越快越好。但发展会增加成本。有一个时间的承受能力问题。 有人说赚钱的关键是C或B沟通的是信息而非实物。对此有何看法? 赵:信息产品在互联网上最有价值。但不仅仅只有它会挣钱。不同的产品借助互联网增长的速度也不一样。 黎:信息产品在互联网上最好起步。但门槛低,大家都可以。就象短跑一样,具有爆发力,但互联网是在长跑。 余:纯粹的信息也许赚钱会容易一些。但有一个知识产权问题。还有很难有规模。国家信息中心手里有中国最大的信息库都很难形成产业。 网络是什么?是摇钱树吗? 赵:互联网就是工具,象蒸汽机、电话。对社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用的好就会赚钱,用不好就赔钱,只是现在看来赔钱的比较多。 黎:互联网就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他只能传播信息,赚钱就是对有价值的信息的再利用。用的好是摇钱树,用不好是烧钱树。互联网更是传统行业的工具,除技术服务外,没有理由单独存在。 余:网络就是工具。象电话一样。引用别人的一句话,世界上根本就不应该有互联网企业,因为每一个企业都要与互联网结合,否则很难生存。我同意这个观点。

Re:《马云和阿里巴巴,B2B?——没戏!》 - 昆明海王星 - 2000-07-12 15:22:35

对,海王星同意这位老兄的观点! 但是,马云一直在讲他在做一百年以后的事情---我的天,100前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 国外许多专家一直在寻找电子商务的模式,我个人完全同意老榕的话:模式,只是后人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而已!

说明:我只是回复王昱棠收藏那篇文章 - netman - 2000-07-12 15:41:56

我只是回复王昱棠收藏那篇文章,说B2B没有希望的文章,并没有针对阿里巴巴。 反而我看了马云的采访后,觉得他市场运作的确有一套,他站点上面的客户服务也比较贴心,只是很值得后来者学习的。我想补充一句,现在网络技术已经没有什么差异了,特别是在商业网站运作上,业务和市场能力才是重要的。他们应该正在紧张开发交易平台,很拭目以待看看中国的B2B是怎么走,我们也在努力着,B2B虽是艰难之路,但我们是肯定要往前走的!

Re:《马云和阿里巴巴,B2B?——没戏!》 - 昆明海王星 - 2000-07-12 15:55:06

时代在向前进,我们这些网人当然还得往前走。 马云是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国内的许多CEO都在学习 他的经验,但是,BTB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中国的国情 绞在一起,事情就有可能讲不清楚了。马云最近上了 《福布斯》杂志的封面,就很能够说明问题。姜文的 “鬼子来了”在国外得了奖,国内呢?呵呵:) 本来我自己瞎写了一个东西,可以贴上来的,因为媒 体已经定了,只有请您耐心等待了。 网人,可以流血,但是,不可以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