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5 次) 时间:2000-07-11 10:40:41 来源:高丽华 (glh) 原创-IT
相信情商
——我的记者之路
高丽华
许是见得多了,这几年,我对潮水般涌入的新名词往往过目即忘,独独“情商”这个词一露面便抓住了我。
何谓情商?我没见过权威辞典的定义,只从报端了解到,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这个概念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智商标志着一个人是不是聪明,情商则标志着一个人是不是热忱、坚韧、达观。我相信科学家们如下的论断:对人一生事业影响最大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
在学业上我可谓生不逢时。才上初二就赶上了文革,后来当了兵,在部队里演样板戏,放电影。尽管转业后读了两年大专,但这对三十多岁的人来说,只能是“聊补无米之炊”了。
爱写文章。从小学到大学,最喜欢的课总是作文。八十年代中期在江苏省电子厅工作时开始给报社写点消息或通讯,几年下来,居然也有百十篇变成了铅字。1993年调入《计算机世界》报社,不惑之年圆了记者梦固然高兴,但我清楚,这个位置对于我这个几乎是“计算机盲”和“外语盲”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计算机世界》是国内版面最多、发行量最大的计算机专业报,记者编辑大多具有双学位(计算机和新闻)或硕士学位,年龄又轻。置身这样一个集体,自己几无长处可言。但我不自卑。虽然那时我还不知道情商这个词,但我相信自己对事业的执着与热忱,相信这也是一种长处。这种长处曾伴我度过了不少难关:在部队当文艺兵学演样板戏,做梦都想着剧情台词,居然演出了一点名气;后改行放电影,常年与男兵一起下连队,架放映杆,抬发电机,有时在冰天雪地中推着小车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上,居然挺了过来,还成为技术骨干被提升为干部;转业后想圆大学梦,于是三十岁上又吃力地捧起了数理化课本,半年后居然以说得过去的成绩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
到报社第二年,我写了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我们距离信息化还有多远》,引起了不少读者包括专家的注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把此文复印给研究生,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总工程师将此文复印给电力部的领导。这些反馈令我激动,它标志着我学技术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年来,我除了读书、听课外,还把每一次采访,每写一个技术领域,都看作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好机会,从技术的“大框架”到某些关键细节,从国内外现状到发展趋势,力求弄个明白。别人半个小时就完成的采访,我得一两个小时。笨鸟得先飞。有时为了要别人多讲一些,有意把问题问得很“初级”。不怕笑话。心里想,反正自己是记者不是计算机专家。
英语不好,就读夜校,《许国璋》和口语课交替听,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采访多累,三年多来从未间断。好几次出差回来没进家门先去了夜校;好几次冒大暴雨赶往教室,却发现连教师只有二人;今年读暑期班,发现自己的同桌竟是邻居家正在读中学的儿子。几年下来,夜校的老师全都认识了我,管招生的老师还悄悄对我说:你只要交一门课的钱,所有的课随你听。如今外语虽说还不过关,但在采访和阅读资料中已能派上用场,去年到美国采访电子产品博览会,居然也能连说带比划地与老外交流了一些情况,捕捉到了一些信息,回国后所写的四篇报导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其中《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国家》还被《扬子晚报》采用。
作为一名记者,我最感困难的还是文章题材和角度的选择。在这方面,没有理由过分强调专业报的特殊性。说到底,专业报也是“报”,计算机新闻也是“新闻”。既是新闻,就有个贴近大众的问题,有个深入浅出的问题,有个与社会人文结合的问题。我给自己订的目标是:尽可能抓现实意义强的重大体裁,抓读者关心的事情,抓有思想深度的报导。其中有长文,包括十多篇系列报导,如呼唤大企业的《面对联合大潮的思考》,追踪技术发展的《CIMS离我们遥远吗?》,揭露盗版问题的《发自中关村的SOS》。更多的是短文,包括几十篇小言论。每写一篇,我都力求寻找新的角度,新的主题,新的语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成了我的左右铭。这样写很累,但心里高兴,不这样反而不自在。
脑子里装的全是写稿,采访也就成了一种嗜好。无论旅游还是探亲,只要遇到与电脑有关的人或事,就往上凑。我的性格内向,可不知为什么,只要涉及采访,就变成另一个人,话多了,胆子也大了,有时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跑到主席台上递条子。即使参加宴请,也总想找个懂电脑懂经营的人坐在一起。去年撰写的6集系列报导《寻访计算机外企的中国雇员们》,涉及数十个公司的人和事,有人惊奇我怎么会有机会去这么多公司采访?其实我没有一次专门为这个题材采访过,全是利用各种机会“打边球”挖到的信息。其中最“出彩”的一集“围城里的酸甜苦辣”,是在出席宴会时与身边一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闲聊时抓到的素材。这篇报导发表后引起的反响超出了计算机界,《南方周末》等好几个报刊的主篇打电话要求转载,许多读者一集一集地等着看。
为了写好文章,我把所有的记者都当作老师,从他们发表的文章中学思想,学语言,学技巧。无论浏览报刊还是听广播看电视,总爱琢磨别人的导语怎么写,标题怎么做,“文眼”在什么地方。自费订阅了一大堆报刊,出差乘飞机乘火车的时间一概用来消化平时来不及细看的报刊,一带就是一大包,以至有位邻座的乘客把我当成了“报刊收藏者”。
与丈夫闲谈时我常用“某某太可怕了”来夸奖同行的成就。丈夫笑笑说,其实最“可怕”的是你这种人--都这个岁数了,还总盯着别人的长处,还保持着一股劲头。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1996年第10期
相信情商 - 牛角尖 - 2000-07-11 11:21:35
大姐呀,原来那么多好文章是你写的,谢谢你! 情商的问题没什么可奇怪的,我们的老祖宗在中庸里已经讲的很明白了。理解了中庸并那样做,就会有好的情商。
Re:相信情商 - 金错刀 - 2000-07-11 12:24:21
IQ、EQ都是好东东,不过,我们好象太缺乏培养情商的土壤
Re:相信情商 - 闫辉 - 2000-07-11 12:54:18
我很喜欢看高大姐的文章,当时买《计算机世界》后,我把高大姐的文章还剪下来收集过,不过后来毕业时丢了,很可惜,donews真的是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Re:相信情商 - 高丽华 - 2000-07-11 17:53:30
感谢你的鼓励。丽华专栏要出一本集子(从98年1月至2000年6月),本周就出。请把你的通信地址告诉我,我寄一本给你。
Re:相信情商 - 高丽华 - 2000-07-11 17:54:02
感谢你的鼓励。丽华专栏要出一本集子(从98年1月至2000年6月),本周就出。请把你的通信地址告诉我,我寄一本给你。
Re:相信情商 - 闫辉 - 2000-07-11 19:14:00
谢谢高大姐,我的地址是:北京朝阳区北辰东路利康饭店大院百联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闫辉 100101,其实更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自向大姐请教。
Re:相信情商 - 安宁 - 2000-07-11 21:09:52
高大姐哪个出版社?我买本去。
Re:相信情商 - - 2000-07-12 17:50:35
谢谢。是城市出版社,书名叫《败将之鉴》。因为明天才能大批量印刷,估计20号以后才能在新华书店买到。邮购电话010-82633784。我寄你一本,给我通信地址。
Re:相信情商 - 安宁 - 2000-07-13 08:30:22
谢谢大姐。 地址我发你信箱里去了。